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的父亲是20世纪60年代早期的初中生,在属于他的那个年代,应该算是比较有文化的知识分子了。可惜的是,父亲没能走出农村。父亲勤劳朴实,思想开明,和我沟通起来完全没有年龄的代沟。父亲最大的心愿就是去外面看看世界。改革开放以后,父亲先后到过成都、重庆、西安、云南,但却一直没有机会到中国改革开放的热土——广东。2002年,也就是我在番禺新世纪商业大厦上班的那一年,父亲最终熬不过我和大妹的再三邀请,终于放下了手中的农活,来番禺走了一趟。
内陆人来广东,最大的心愿就是去看看大海,父亲也不例外。那一次,我特地向公司请了一天假,陪着父亲到番禺的南沙去玩了一天。那是父亲有生以来唯一的一次看到大海,也是最后一次,因为在来番禺之前,父亲的帕金森病已经有了早期的症状。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脑神经系统疾病,现在的医疗科技也只能减缓病的进程而不能根治。治不好的病就不是病而是命,父亲一生命运多舛,到老来生命线也没有舒缓过。随着年岁的增长,父亲的病是愈来愈严重,现在已经卧病在床不能走路了。现在想来,十多年前那次陪着父亲游南沙的经历,竟然是我成年后对父亲的所有接触中最出彩的部分,所以印象特别深刻。
2002年6月的一天,父亲风尘仆仆从阆中老家来到了广东番禺。我向公司请了一天假,陪着父亲到番禺的两个比较大的公园去玩了一天,第二天,父亲便去了番禺石楼镇我大妹那里。我大妹在番禺石楼镇的一家大型台资企业上班,他们一家人居住在附近村子的一栋出租屋内,父亲到达后,得到了大妹一家人的热情款待。父亲在石楼镇我大妹那里休息了三天,第四天的时候,我又向公司请了一天假,陪着父亲到番禺的南沙去看海,以便了却他多年的心愿。
番禺南沙到番禺市区有40多公里的路程,坐公交车需要大约一个小时。我们在番禺市桥镇上车,经过鱼窝头镇、黄阁镇便到了南沙。当我们走出车门的那一刻,眼前的世界一下子变得空旷了许多。浩荡的江水,辽阔的大海,葱茏的群山,使我仿佛置身于人间仙境一般。我曾经到过深圳南澳、深圳大小梅沙、广东珠海等地,可南沙的大海却又与那些地方的大海有所不同。她没有那些地方大海的喧嚣,而是多了一份宁静;她没有那些地方大海的娇姿,而是多了一份古朴原始的美。也许是这里的大海还没有经过大规模开发的缘故吧,我这样想着。在这里,我要插入一段介绍南沙地理坐标的文字,以便能让读者更清楚地了解南沙:广州南沙地处珠江三角洲的几何中心,位于珠江出海口虎门水道的西岸,是西江、北江、东江的汇集之处;东与东莞虎门隔海相望,西连中山市,是珠三角地区的水陆交通枢纽。
南沙的海边是一些原始的沙滩。沿着珠江出海口上溯一公里的地方,我却看到了非常不和谐的一幕。那里的江水好像是被人拦腰划了一条分界线,一边是湛蓝的海水,一边是浑浊的江水。在浑浊江水的那一面,江面上还漂浮着许多生活垃圾。真是一半脸儿美,一半脸儿丑。看到眼前这种情景,不由得使我联想起了1995年那一次我从长江乘船回四川老家时所见到的情景。那一次,当我乘坐的轮船在湖北宜昌以下的江面行驶时,我能亲切感受到长江的壮阔美丽,长江中下游水乡的迷人。可是当客轮驶过宜昌进入长江三峡后,江面就一下子变得非常狭窄,江水也变得浑浊不堪,水面上还顺流漂浮着许多生活垃圾,这与宜昌下游清澈美丽的江水形成了非常鲜明的对比。当时国内曾有专家预言,长江在不久的将来有可能会变成中国的第二条黄河。后来由于修筑了三峡大坝,长江最终也没能变成中国的第二条黄河,可是每年大量的泥沙淤积,却也使得大坝的管理者头痛不已。这与我眼前所见到的珠江多么相似,这种自然界的不和谐,主要是沿江流域大量的、不计后果的、盲目的工业开发对环境造成的破坏所引起的。
从珠江出海口上溯大约一里的地方,就是虎门大桥。虎门大桥是中国第一座大型悬索桥,其主航道跨度888米,当时居中国公路桥梁的首位,被誉为“世界第一跨”。该桥于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之日通车,是广东人民献给香港回归的礼物。“虎门大桥”四个字还是江泽民主席所题。看着这气势雄伟跨江而过的大桥,父亲不由得感叹:“这样宏大的工程,也不知是怎样修建起来的!”
虎门大桥不远的地方就是南沙奥园了,那是一座美丽的海滨公园。公园里种植了许多名贵的花草树木,有很多我都叫不出它们的名字。高大的椰子树和棕榈树耸立在公园小径的两边,海风吹来,树叶便发出沙沙的声响。父亲由于身体有病,禁不住长时间的劳累,于是我便扶着父亲在公园的凉亭里坐下休息一会儿再走。
奥园下面不远处是一处海湾,我搀扶着父亲下到海水里,让父亲与大海来了一次亲密的接触,以了却他这一辈子无缘大海的情结。六月的太阳火辣辣地炙烤着大地,可海水里面却是一片冰凉,父亲用手捧起一把海水尝了尝。“好咸”,他说。我也捧起一把海水尝了尝,不只是咸,而且还带着苦味。我和父亲弯下腰在海边的乱石丛中摸贝壳,半个多小时,我和父亲就捡了好大一堆,看着这些美轮美奂的贝壳,父亲饱经沧桑的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远处的江面上,时不时有高速的气垫船驶过,我笑着问父亲,要不要坐上气垫船到海里面去感受一番。父亲连连摇头:“看着都吓人,哪里还敢坐。”
海边的天气说变就变,刚才还是晴空万里,阳光普照,忽然间老天就拉长了脸,额头上爬满了乌云。紧接着,一个接一个的天雷,便在我们的头顶炸开,其余音就像从高山滚落的巨石,“轰隆隆”一直传到了天的尽头。一个个从海平面上升起的猩红的闪电,就像魔鬼狂舞的利爪,瞬间就把天空撕裂成了不规则的碎片。狂风裹挟着沙石,把岸边的椰树吹得东倒西歪。我和父亲赶紧上岸,躲进了公园的一个凉亭。不一会儿,瓢泼大雨便当空而下,公园里瞬间变成了一片汪洋。“这鬼天气,架势还挺吓人的。”父亲有些害怕地说道。“是啊,海边的雷雨季节就是这样,老天经常是喜怒无常,听说在广东的沿海地区,差不多每年都有被雷电劈死的人。”我附和着说。
海边的雷雨天气,来得快,去得也快,不一会儿,雨便停了,老天又恢复了一副和善的面孔。炙热的阳光从薄薄的云层中照射下来,雨后的奥园显得格外清新。我搀扶着父亲,来到了奥园旁边的苏州水乡一条街。那是一条仿苏州水乡人工打造的一条街,一公里长的街道两边是典型的苏州民居风格的建筑。街道的中间是一条溪水,许多石拱桥横跨溪水,把两边的街道联系在了一起。溪水里停泊着带篷的小船,人可以坐到船上去游水玩耍。我和父亲也走得有些累了,便到一家小吃店去点了两碗豆花、两笼包子和两杯清茶,坐下来边喝茶边惬意地感受着这海滨不一样的江南水乡的韵味。
处在南沙海岸一角的,还有一座历史悠久的天后宫,据说是东南亚最大的妈祖庙,被誉为“天下第一宫”。由于时间的关系,我和父亲便没有进到庙里,只是站在远处瞭望了一下便打道回番禺了。我想,庙里的妈祖娘娘也能够体谅我和父亲远道而来的辛苦,不至于降罪于我们来而不至的无礼。
下午四点钟的时候,我和父亲便回到了番禺,老天又突然下起了大雨,我只好把外衣脱下来,顶在我和父亲的头上,冒雨回到了我的住处。在瓢泼的大雨中,在一件外衣的下面,我和父親肩靠着肩在雨中急行。这是我长大后第一次与父亲这样亲密接触,我仿佛又嗅到了儿时趴在父亲背上那种熟悉的味道。人们都说,男孩子长大后对父亲是一种叛逆,可我却在此刻,在人性的叛逆中嗅到了一种本源的亲情。
——选自《西部散文选刊》微信公众平台
内陆人来广东,最大的心愿就是去看看大海,父亲也不例外。那一次,我特地向公司请了一天假,陪着父亲到番禺的南沙去玩了一天。那是父亲有生以来唯一的一次看到大海,也是最后一次,因为在来番禺之前,父亲的帕金森病已经有了早期的症状。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脑神经系统疾病,现在的医疗科技也只能减缓病的进程而不能根治。治不好的病就不是病而是命,父亲一生命运多舛,到老来生命线也没有舒缓过。随着年岁的增长,父亲的病是愈来愈严重,现在已经卧病在床不能走路了。现在想来,十多年前那次陪着父亲游南沙的经历,竟然是我成年后对父亲的所有接触中最出彩的部分,所以印象特别深刻。
2002年6月的一天,父亲风尘仆仆从阆中老家来到了广东番禺。我向公司请了一天假,陪着父亲到番禺的两个比较大的公园去玩了一天,第二天,父亲便去了番禺石楼镇我大妹那里。我大妹在番禺石楼镇的一家大型台资企业上班,他们一家人居住在附近村子的一栋出租屋内,父亲到达后,得到了大妹一家人的热情款待。父亲在石楼镇我大妹那里休息了三天,第四天的时候,我又向公司请了一天假,陪着父亲到番禺的南沙去看海,以便了却他多年的心愿。
番禺南沙到番禺市区有40多公里的路程,坐公交车需要大约一个小时。我们在番禺市桥镇上车,经过鱼窝头镇、黄阁镇便到了南沙。当我们走出车门的那一刻,眼前的世界一下子变得空旷了许多。浩荡的江水,辽阔的大海,葱茏的群山,使我仿佛置身于人间仙境一般。我曾经到过深圳南澳、深圳大小梅沙、广东珠海等地,可南沙的大海却又与那些地方的大海有所不同。她没有那些地方大海的喧嚣,而是多了一份宁静;她没有那些地方大海的娇姿,而是多了一份古朴原始的美。也许是这里的大海还没有经过大规模开发的缘故吧,我这样想着。在这里,我要插入一段介绍南沙地理坐标的文字,以便能让读者更清楚地了解南沙:广州南沙地处珠江三角洲的几何中心,位于珠江出海口虎门水道的西岸,是西江、北江、东江的汇集之处;东与东莞虎门隔海相望,西连中山市,是珠三角地区的水陆交通枢纽。
南沙的海边是一些原始的沙滩。沿着珠江出海口上溯一公里的地方,我却看到了非常不和谐的一幕。那里的江水好像是被人拦腰划了一条分界线,一边是湛蓝的海水,一边是浑浊的江水。在浑浊江水的那一面,江面上还漂浮着许多生活垃圾。真是一半脸儿美,一半脸儿丑。看到眼前这种情景,不由得使我联想起了1995年那一次我从长江乘船回四川老家时所见到的情景。那一次,当我乘坐的轮船在湖北宜昌以下的江面行驶时,我能亲切感受到长江的壮阔美丽,长江中下游水乡的迷人。可是当客轮驶过宜昌进入长江三峡后,江面就一下子变得非常狭窄,江水也变得浑浊不堪,水面上还顺流漂浮着许多生活垃圾,这与宜昌下游清澈美丽的江水形成了非常鲜明的对比。当时国内曾有专家预言,长江在不久的将来有可能会变成中国的第二条黄河。后来由于修筑了三峡大坝,长江最终也没能变成中国的第二条黄河,可是每年大量的泥沙淤积,却也使得大坝的管理者头痛不已。这与我眼前所见到的珠江多么相似,这种自然界的不和谐,主要是沿江流域大量的、不计后果的、盲目的工业开发对环境造成的破坏所引起的。
从珠江出海口上溯大约一里的地方,就是虎门大桥。虎门大桥是中国第一座大型悬索桥,其主航道跨度888米,当时居中国公路桥梁的首位,被誉为“世界第一跨”。该桥于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之日通车,是广东人民献给香港回归的礼物。“虎门大桥”四个字还是江泽民主席所题。看着这气势雄伟跨江而过的大桥,父亲不由得感叹:“这样宏大的工程,也不知是怎样修建起来的!”
虎门大桥不远的地方就是南沙奥园了,那是一座美丽的海滨公园。公园里种植了许多名贵的花草树木,有很多我都叫不出它们的名字。高大的椰子树和棕榈树耸立在公园小径的两边,海风吹来,树叶便发出沙沙的声响。父亲由于身体有病,禁不住长时间的劳累,于是我便扶着父亲在公园的凉亭里坐下休息一会儿再走。
奥园下面不远处是一处海湾,我搀扶着父亲下到海水里,让父亲与大海来了一次亲密的接触,以了却他这一辈子无缘大海的情结。六月的太阳火辣辣地炙烤着大地,可海水里面却是一片冰凉,父亲用手捧起一把海水尝了尝。“好咸”,他说。我也捧起一把海水尝了尝,不只是咸,而且还带着苦味。我和父亲弯下腰在海边的乱石丛中摸贝壳,半个多小时,我和父亲就捡了好大一堆,看着这些美轮美奂的贝壳,父亲饱经沧桑的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远处的江面上,时不时有高速的气垫船驶过,我笑着问父亲,要不要坐上气垫船到海里面去感受一番。父亲连连摇头:“看着都吓人,哪里还敢坐。”
海边的天气说变就变,刚才还是晴空万里,阳光普照,忽然间老天就拉长了脸,额头上爬满了乌云。紧接着,一个接一个的天雷,便在我们的头顶炸开,其余音就像从高山滚落的巨石,“轰隆隆”一直传到了天的尽头。一个个从海平面上升起的猩红的闪电,就像魔鬼狂舞的利爪,瞬间就把天空撕裂成了不规则的碎片。狂风裹挟着沙石,把岸边的椰树吹得东倒西歪。我和父亲赶紧上岸,躲进了公园的一个凉亭。不一会儿,瓢泼大雨便当空而下,公园里瞬间变成了一片汪洋。“这鬼天气,架势还挺吓人的。”父亲有些害怕地说道。“是啊,海边的雷雨季节就是这样,老天经常是喜怒无常,听说在广东的沿海地区,差不多每年都有被雷电劈死的人。”我附和着说。
海边的雷雨天气,来得快,去得也快,不一会儿,雨便停了,老天又恢复了一副和善的面孔。炙热的阳光从薄薄的云层中照射下来,雨后的奥园显得格外清新。我搀扶着父亲,来到了奥园旁边的苏州水乡一条街。那是一条仿苏州水乡人工打造的一条街,一公里长的街道两边是典型的苏州民居风格的建筑。街道的中间是一条溪水,许多石拱桥横跨溪水,把两边的街道联系在了一起。溪水里停泊着带篷的小船,人可以坐到船上去游水玩耍。我和父亲也走得有些累了,便到一家小吃店去点了两碗豆花、两笼包子和两杯清茶,坐下来边喝茶边惬意地感受着这海滨不一样的江南水乡的韵味。
处在南沙海岸一角的,还有一座历史悠久的天后宫,据说是东南亚最大的妈祖庙,被誉为“天下第一宫”。由于时间的关系,我和父亲便没有进到庙里,只是站在远处瞭望了一下便打道回番禺了。我想,庙里的妈祖娘娘也能够体谅我和父亲远道而来的辛苦,不至于降罪于我们来而不至的无礼。
下午四点钟的时候,我和父亲便回到了番禺,老天又突然下起了大雨,我只好把外衣脱下来,顶在我和父亲的头上,冒雨回到了我的住处。在瓢泼的大雨中,在一件外衣的下面,我和父親肩靠着肩在雨中急行。这是我长大后第一次与父亲这样亲密接触,我仿佛又嗅到了儿时趴在父亲背上那种熟悉的味道。人们都说,男孩子长大后对父亲是一种叛逆,可我却在此刻,在人性的叛逆中嗅到了一种本源的亲情。
——选自《西部散文选刊》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