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衣下的亲情

来源 :西部散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w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的父亲是20世纪60年代早期的初中生,在属于他的那个年代,应该算是比较有文化的知识分子了。可惜的是,父亲没能走出农村。父亲勤劳朴实,思想开明,和我沟通起来完全没有年龄的代沟。父亲最大的心愿就是去外面看看世界。改革开放以后,父亲先后到过成都、重庆、西安、云南,但却一直没有机会到中国改革开放的热土——广东。2002年,也就是我在番禺新世纪商业大厦上班的那一年,父亲最终熬不过我和大妹的再三邀请,终于放下了手中的农活,来番禺走了一趟。
  内陆人来广东,最大的心愿就是去看看大海,父亲也不例外。那一次,我特地向公司请了一天假,陪着父亲到番禺的南沙去玩了一天。那是父亲有生以来唯一的一次看到大海,也是最后一次,因为在来番禺之前,父亲的帕金森病已经有了早期的症状。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脑神经系统疾病,现在的医疗科技也只能减缓病的进程而不能根治。治不好的病就不是病而是命,父亲一生命运多舛,到老来生命线也没有舒缓过。随着年岁的增长,父亲的病是愈来愈严重,现在已经卧病在床不能走路了。现在想来,十多年前那次陪着父亲游南沙的经历,竟然是我成年后对父亲的所有接触中最出彩的部分,所以印象特别深刻。
  2002年6月的一天,父亲风尘仆仆从阆中老家来到了广东番禺。我向公司请了一天假,陪着父亲到番禺的两个比较大的公园去玩了一天,第二天,父亲便去了番禺石楼镇我大妹那里。我大妹在番禺石楼镇的一家大型台资企业上班,他们一家人居住在附近村子的一栋出租屋内,父亲到达后,得到了大妹一家人的热情款待。父亲在石楼镇我大妹那里休息了三天,第四天的时候,我又向公司请了一天假,陪着父亲到番禺的南沙去看海,以便了却他多年的心愿。
  番禺南沙到番禺市区有40多公里的路程,坐公交车需要大约一个小时。我们在番禺市桥镇上车,经过鱼窝头镇、黄阁镇便到了南沙。当我们走出车门的那一刻,眼前的世界一下子变得空旷了许多。浩荡的江水,辽阔的大海,葱茏的群山,使我仿佛置身于人间仙境一般。我曾经到过深圳南澳、深圳大小梅沙、广东珠海等地,可南沙的大海却又与那些地方的大海有所不同。她没有那些地方大海的喧嚣,而是多了一份宁静;她没有那些地方大海的娇姿,而是多了一份古朴原始的美。也许是这里的大海还没有经过大规模开发的缘故吧,我这样想着。在这里,我要插入一段介绍南沙地理坐标的文字,以便能让读者更清楚地了解南沙:广州南沙地处珠江三角洲的几何中心,位于珠江出海口虎门水道的西岸,是西江、北江、东江的汇集之处;东与东莞虎门隔海相望,西连中山市,是珠三角地区的水陆交通枢纽。
  南沙的海边是一些原始的沙滩。沿着珠江出海口上溯一公里的地方,我却看到了非常不和谐的一幕。那里的江水好像是被人拦腰划了一条分界线,一边是湛蓝的海水,一边是浑浊的江水。在浑浊江水的那一面,江面上还漂浮着许多生活垃圾。真是一半脸儿美,一半脸儿丑。看到眼前这种情景,不由得使我联想起了1995年那一次我从长江乘船回四川老家时所见到的情景。那一次,当我乘坐的轮船在湖北宜昌以下的江面行驶时,我能亲切感受到长江的壮阔美丽,长江中下游水乡的迷人。可是当客轮驶过宜昌进入长江三峡后,江面就一下子变得非常狭窄,江水也变得浑浊不堪,水面上还顺流漂浮着许多生活垃圾,这与宜昌下游清澈美丽的江水形成了非常鲜明的对比。当时国内曾有专家预言,长江在不久的将来有可能会变成中国的第二条黄河。后来由于修筑了三峡大坝,长江最终也没能变成中国的第二条黄河,可是每年大量的泥沙淤积,却也使得大坝的管理者头痛不已。这与我眼前所见到的珠江多么相似,这种自然界的不和谐,主要是沿江流域大量的、不计后果的、盲目的工业开发对环境造成的破坏所引起的。
  从珠江出海口上溯大约一里的地方,就是虎门大桥。虎门大桥是中国第一座大型悬索桥,其主航道跨度888米,当时居中国公路桥梁的首位,被誉为“世界第一跨”。该桥于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之日通车,是广东人民献给香港回归的礼物。“虎门大桥”四个字还是江泽民主席所题。看着这气势雄伟跨江而过的大桥,父亲不由得感叹:“这样宏大的工程,也不知是怎样修建起来的!”
  虎门大桥不远的地方就是南沙奥园了,那是一座美丽的海滨公园。公园里种植了许多名贵的花草树木,有很多我都叫不出它们的名字。高大的椰子树和棕榈树耸立在公园小径的两边,海风吹来,树叶便发出沙沙的声响。父亲由于身体有病,禁不住长时间的劳累,于是我便扶着父亲在公园的凉亭里坐下休息一会儿再走。
  奥园下面不远处是一处海湾,我搀扶着父亲下到海水里,让父亲与大海来了一次亲密的接触,以了却他这一辈子无缘大海的情结。六月的太阳火辣辣地炙烤着大地,可海水里面却是一片冰凉,父亲用手捧起一把海水尝了尝。“好咸”,他说。我也捧起一把海水尝了尝,不只是咸,而且还带着苦味。我和父亲弯下腰在海边的乱石丛中摸贝壳,半个多小时,我和父亲就捡了好大一堆,看着这些美轮美奂的贝壳,父亲饱经沧桑的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远处的江面上,时不时有高速的气垫船驶过,我笑着问父亲,要不要坐上气垫船到海里面去感受一番。父亲连连摇头:“看着都吓人,哪里还敢坐。”


  海边的天气说变就变,刚才还是晴空万里,阳光普照,忽然间老天就拉长了脸,额头上爬满了乌云。紧接着,一个接一个的天雷,便在我们的头顶炸开,其余音就像从高山滚落的巨石,“轰隆隆”一直传到了天的尽头。一个个从海平面上升起的猩红的闪电,就像魔鬼狂舞的利爪,瞬间就把天空撕裂成了不规则的碎片。狂风裹挟着沙石,把岸边的椰树吹得东倒西歪。我和父亲赶紧上岸,躲进了公园的一个凉亭。不一会儿,瓢泼大雨便当空而下,公园里瞬间变成了一片汪洋。“这鬼天气,架势还挺吓人的。”父亲有些害怕地说道。“是啊,海边的雷雨季节就是这样,老天经常是喜怒无常,听说在广东的沿海地区,差不多每年都有被雷电劈死的人。”我附和着说。
  海边的雷雨天气,来得快,去得也快,不一会儿,雨便停了,老天又恢复了一副和善的面孔。炙热的阳光从薄薄的云层中照射下来,雨后的奥园显得格外清新。我搀扶着父亲,来到了奥园旁边的苏州水乡一条街。那是一条仿苏州水乡人工打造的一条街,一公里长的街道两边是典型的苏州民居风格的建筑。街道的中间是一条溪水,许多石拱桥横跨溪水,把两边的街道联系在了一起。溪水里停泊着带篷的小船,人可以坐到船上去游水玩耍。我和父亲也走得有些累了,便到一家小吃店去点了两碗豆花、两笼包子和两杯清茶,坐下来边喝茶边惬意地感受着这海滨不一样的江南水乡的韵味。
  处在南沙海岸一角的,还有一座历史悠久的天后宫,据说是东南亚最大的妈祖庙,被誉为“天下第一宫”。由于时间的关系,我和父亲便没有进到庙里,只是站在远处瞭望了一下便打道回番禺了。我想,庙里的妈祖娘娘也能够体谅我和父亲远道而来的辛苦,不至于降罪于我们来而不至的无礼。
  下午四点钟的时候,我和父亲便回到了番禺,老天又突然下起了大雨,我只好把外衣脱下来,顶在我和父亲的头上,冒雨回到了我的住处。在瓢泼的大雨中,在一件外衣的下面,我和父親肩靠着肩在雨中急行。这是我长大后第一次与父亲这样亲密接触,我仿佛又嗅到了儿时趴在父亲背上那种熟悉的味道。人们都说,男孩子长大后对父亲是一种叛逆,可我却在此刻,在人性的叛逆中嗅到了一种本源的亲情。
  ——选自《西部散文选刊》微信公众平台
其他文献
我一向找不到路,包括回家的路。  那天,老家的侄儿结婚,我便早早地赶了回去,之前是很少参加的,不知何时起,内心开始有一本清晰的日历,翻到类似这样的页码,就会赶回去,回那个生我的地方。  那里虽然不是很熟悉,甚至经常到村口了还会走错路,或者看到熟悉的人迎面走来,心中总要不停地盘算,该叫什么呢?该叫什么呢?直到把脸憋得通红,默默地垂下脑袋,旋一朵微笑的花拧在脸上,就这样直直地撞上去,直到对方走近:“小
期刊
岳麓山是一座文化底藴深厚的名山,被称为“人为名山”,其中麓山寺、岳麓书院和黄兴、蔡锷烈士墓早就闻名遐迩,倍受后人仰慕。  阳春三月,我和家人一起游览了岳麓山。  那天我们原本打算步行上山,但当我们刚到岳麓山脚下的时候,天空下起了丝丝疏雨,我们只好改为坐缆车上山,因是周末,游客又多,每次的缆车皆是满满当当,我们好不容易才搭上一辆缆车,随着盘山路绕到了山顶。说来也巧,到了山顶,天空晴朗起来,整个山林像
期刊
春到仁贡村  天蓝得深沉,云白得鲜嫩,寒气里凝结着一股潮潮的暖意。  太阳把一抹光懒懒地洒向村野,一团一团的地气便在阳坡上缓缓升起,顺着山窝子缭来绕去一阵后,随着戈壁上刮来的风钻进了沟渠。山头的雪白得发青,边缘处露出一坨一坨深褐色的水印,太阳的反光刺得人眼睛难睁。  阳坡上的草芽刚冒出头,近看如针尖,远看似绒毯,把一抹浅浅的绿向远方伸展。一只红肚膛黑脑袋的小鸟像是被潮气打湿了羽毛,单腿独立,翅膀抖
期刊
一连几个下午,我都在菜市场见到她。  她看上去有六十多岁了,齐肩的头发已经花白,参差不齐地垂下来,看上去平时不怎么打理。也许是长期在田地里日晒雨淋,她脸上和手上起了很深的褶皱,像褐色的树皮。此时,她正蹲在地上,小心翼翼地整理跟前用蛇皮袋垫着的几把空心菜和几根黄瓜。六月的下午,外面像蒸笼一样。她虽然戴了草帽,脸上还是流了很多汗。她拿起一个装了水的塑料瓶子,轻轻地捏一下瓶身,水就从穿了孔的瓶盖喷了出来
期刊
夕阳西下,天边的晚霞映照小城时,我和所有下班的人们一起涌入匆匆的人流,在耀眼的霞光下,渐渐地消失在熟悉的回家的路上。偶尔碰到几个同事或朋友相邀,一起去喝酒吃饭,我会毫不犹豫地拒绝。我想一个人回家,顺便在门口的小吃店买份盒饭,捎瓶喜欢的啤酒。回到家,我一个人慢慢地品尝,静静享受生活。  人生路有千万条,一个人的路时常会有的,也最能考验我们的意志和耐力。一个人独行在城市的大街小巷,耳边传来的是城市的喧
期刊
一  应该是我懂事的年龄,这一点基本可以肯定。那时候的夜晚特别黑,这一点也是可以肯定。木头的房子,并不宽敞的巷弄,一有风吹草动,这个漆黑的夜晚,就会在寂静中多了几分纷扰。脚步在石板路上,来来回回地响着,好比木棰敲打着木鱼,拽出一串空旷。  醒来的左邻右舍,有好事者,披衣趿鞋开门探个究竟,吱扭的门声响成一片。慵懒者,躺在床上陪同样醒来的娃们,竖着耳朵听门外的动静。我也是醒来的娃们中的一位。  巷弄里
期刊
一  每年除夕,我都要抽出一段时间在寂寞无人的夜晚独自坐上一会儿,用来回忆一年来的往事,反思自己在即将过去的一年中的所做所为,所得到的忧愁和欢乐。也只有在除夕的夜晚我才会用一种极其平静的心情如阅读书本一样把自己重新审视一遍,不为什么,只为在新的一年里有所明智,把工作,生活变得更完美。  除夕之夜除了爆竹声声外,可以说是极其平静的夜了。从复杂多变的环境里,从每天工作的应对里,这个时候没有了往日的电话
期刊
令我感动的医生叫何楠,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的血管科主治医师。事情得从妻子治腿痛病说起。  妻子的腿痛病已经有十多年历史了,为了给妻子看病,不知跑了多少家医院,找了多少个大夫看都无济于事。去年,妻子的腿痛病更加严重了,走三四百米远的路就得歇一歇。有一次到市场去买菜,没走多远,突然一条腿麻木失去了知觉,一下子摔倒了。我领着妻子到齐齐哈尔第一医院对身体做了全面检查,又做了腿部血管造影,结果是下
期刊
2021年春节前夕,我有幸得到了一本朋友的赠书——《根脉——三义泉文苑散文集》。这是一本培育自"三义泉文苑"微信群(由康福、张秀娥、冀运希等发起建立),由三义泉赤子抒写其“乡愁”和“乡情”,又引发读者共鸣的乡土散文集。該书2020年12月由中华古籍出版社出版,丰建国主编,李慧、郭莲萍副主编。《根脉》共分四辑,收入散文62篇。这四辑辑名都以“一”字打头,“一绣文彩”“一去经年”“一方水土”“一往情深
期刊
刘成章很有名,有大名。  名来源于他创作的散文。  我读过他的散文集《羊想云彩》,也读过他的散文名篇《安塞腰鼓》和《高跟鞋响过绥德街头》。空灵与厚实,雄浑与机巧交织在一起,构成他散文的最大特色。  刘成章的名字一直高高地挂在我的头顶,可惜无缘认识。我从朋友处知道,他近二十年一直旅居美国。  去年一朋友告诉我,刘成章可能今年回陕北,榆林之行能否让我接待,我一口答应。  恰好中心开办有传媒大讲堂,文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