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by4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最终的目的不是让学生接受知识,而是学会学习,懂得如何去学习和创造更多知识。因此,我们应该引导学生主動学习,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笔者将以小学数学教学为切入点,谈谈如何引导小学生主动学习数学。
   一、知识与生活有效结合,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任何的知识都源于生活,而且生活之中的内容会使学生产生熟悉感,学生便会在此种情绪的驱使下,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有效连接起来,将一些学过的知识用于实际生活之中。这样一来,学生会因为感受到这些知识是确实有用的,而产生出自信心,进而使得他们在日常学习之中变得更加主动。
   如教学《生活中的数》这一小节内容时,我们以认识“3”为例,可以准备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如粉笔、茶杯、教材用书、签字笔之类的。并且使这些东西都以3份的形式出现,让学生对这些事物进行仔细的观察,让他们在观察中数数。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将水倒入三个杯子之中,或者是让学生在听见教师拍了三声掌之后,自行下课。借助这样一些方式来使学生对“3”的意义有逐步的领会。在经过这样的教学之后,学生不仅能够对数学的价值有所体会,还能够使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培养,这样一来,便会使学生变得兴致盎然,表现出极高的参与热情。
   二、精心设计问题引发求知欲,引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愿
   在教学中,为了使学生对这些问题产生求知欲,需要对问题进行精心的设计,从而使得学生愿意主动探究数学问题。
   例如《圆的认识一》教学:首先,教师可以提出一个猜想,如“同学们,你们有谁知道汽车为何会跑的那么快,而且还平稳吗?”有的学生会回答,“因为车轮是圆的”。但是还有一些学生会根据其他学生的回答提出质疑,“如果改变车轮的外形,将其制作成椭圆形,或者是方形,它还会跑得又快又稳吗?”在听见这样的质疑后,其他学生也会因为意见不同而参与探究、讨论。此时,教师要做的便是对其进行引导,使学生能够在交流探讨的过程中对“圆”以及“圆心”的概念有充分的理解。这样一来,既能够使学生对数学知识有足够的感知,还能够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变得更加主动。
   三、在活动中体验数学,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
   想要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最为重要的一点便是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与欲望。由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对教学计划进行精心的设计,让学生能够在实际体验过程中,调动学生的数学思维,使他们对数学知识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与理解。
   以《认识角》这个小节的内容为例,教师可以结合这个小节的内容设计一个教学体验,比如说“教师让每个学生都准备一个储物袋,然后在里面放置一些物品,然后让学生随机摸里面的物品,找到角并对其进行体验”。在实际体验中,学生会将自己所摸出的角举起来给教师看,此时教师便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对所摸出来的角的感受。进过这样的教学体验之后,学生会自然而然的明白角的特征。
   四、及时评价与适当激励,树立学生主动学习的信心
   任何一种学习方法,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成效都是离不开评价的,评价可谓是一种教与学的综合反馈。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多采用语言评价。对于表现好的学生,笔者会对他们说“老师知道,你一直都很棒,坚持最可贵,老师相信你能一直保持!”对于有进步的学生,则告诉他们“老师没看错你哦!你果然做到了!”而对于那些调皮不认真的学生,笔者则会鼓励他们“老师知道你的能力,但如果下次不要保存实力,全力以赴会更好的!”当然,对于学生的问题笔者也会直接点出,让学生能够在后续的学习中更有针对性。如此有情感有目标的评价,既不会挫伤他们的自尊心,也更有利于保持他们那份参与学习的热情和自信心。
   总而言之,教学是围绕教师的教以及学生的学而展开的活动。教师应该懂得如何教,才能帮助学生有效地学,才能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教学,才能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也才能够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因此,我们应该以兴趣诱导,以方法循导,为学生搭建一个学习平台,给他们一个有情感的评价,让他们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从而更愿意亲近数学,主动学习数学。
   责任编辑
其他文献
由于邯钢炼铁和烧结能力的扩大,其原料场已不能适应生产的需要.本文重点介绍在不影响生产的情况下其PLC控制系统的改造.
分数、百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教学的重点难点,也是很多学生怕学、教师怕教的内容。《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指出,要让学生在普遍联系中学习数学,特
和谐,《辞海》中解释为协调,就是指存在差别的各种成分可以相互协调地联系在一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层面的体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第四个概念就是和谐。社会主义和谐价值观集中反映了人们面对和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身”等四对关系时的主张、态度和取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和谐价值观,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共同的愿望,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只有每个公民都确立和谐价值理念,成为
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正式发布,“核心素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为中学德育课程的改革指明了发展方向。新时代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与德育工作如何有机结合起来;如何通过德育,来启迪中学生思想,培育自身核心素养,积极发挥正能量,值得深入思考与探究。   一、新时代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对德育的新要求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
在我国教育体系下,以德育人一直都是一项重要的指导思想,特别是在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以及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进,德育更是引起了当代教育界的高度关注,加强学生德育培养也逐步成为新世纪综合型人才养成的一大关键环节。对于德育而言,要保证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就要从小学生抓起,同时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家校共育策略,共同推进小学德育的新进展。然而,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又该如何实施家校共育呢?接下来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已由试点转向普及阶段。沿着这项制度价值取向指向下的基本目标进行研究,虽然决策层对其在维护医疗公平和保障有效方面有所考虑,但仍然存在医疗内外的公平失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