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语文能力是在听说读写的实践中形成的,而语文素养是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长期过程中积淀而成的。课堂教学效果再好,学生在40分钟里得到的东西也是有限的。老师们说过,他们的语文能力30%得益于课内,70%得益于课外,有的老师则说,他的语文能力90%得益于课外,且是得益于出了校门后的“课外”。本文就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及对策做了初步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小学课外阅读;阅读习惯;挑选书目
一、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
对部分小学生阅读状况的调查结果显示,小学生课外阅读量普遍不足,仅有30.5%的小学生喜欢课外阅读;课外书“魅力”不敌看电视;年级越高课外阅读量越少;课外阅读重读图轻读文;阅读“大部头”作品感到吃力等。
本该为孩子带来快乐、充实孩子心灵的课外阅读,为何成了孩子們生活中可有可无的一个选择?
1.阅读功利化:升学只看奖项不问名著
谈起对孩子课外阅读的态度时,有的家长显得十分矛盾。他们说:多读点书肯定是件好事,这有利于他们的知识储备。但是在中小学阶段,大量的阅读并不能给孩子的学习成绩带来益处,特别是在升学考试中,重点中学只会看学生是否拿过各种赛事的奖项,根本不会问这个学生是否读过四大名著。
作文不好,就多买几本作文辅导用书;数学不好,就多买几本数学辅导教材……在我们的周围,“缺啥补啥”的功利性阅读成了家长、学校对孩子阅读的要求。
受应试教育影响,包括教育界在内的相当多的人,常把学科性学习之外的书籍斥之为“闲书”,并认为学生的学习时间是个常数,学习时间与学业成绩是成正比的,阅读“闲书”就会干扰对课内“正书”的学习,会直接影响学业成绩。教师在学校不倡导读课外书,家长在家里不允许读课外书,学生也无闲暇读课外书,久而久之,课外阅读活动就淡出了学生的日常生活。
2.重图轻文:孩子将失去对文字的感悟
现在的孩子为什么就喜欢看些漫画。有的家长,从小孩出生起,他就开始为孩子买书,如今小孩已小学毕业了,书房里的书也快放不下了,但孩子就是不喜欢他买的书,一到书店,就一头扎进漫画书堆里。
在调查中了解到,现在中小学生普遍对阅读文字量在二三十万字以上的文学作品感到吃力,所以那些“大部头”作品很少有人去看;而图文并茂、轻松时尚的口袋书备受追捧。随着漫画类与卡通类作品的盛行,中小学生的阅读活动正在出现轻读文重读图的倾向,娱乐、消遣类和休闲类等“轻阅读”读物成为他们课外阅读的主流。
小学生面对“轻阅读”读物表现出异常欢愉的现象,一方面反映出学生们的孩童心理——形象的画面、跌宕的情节吸引着他们的注意力;另一方面轻松的阅读可以缓解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所带来的沉重压力,休闲读物提供了追求个性、放松自我的氛围,满足了学生们获得精神慰藉的需要。但孩子们阅读的内容大多远离启迪思想、关注社会、思索人生等主题,他们对洋溢着人文主义色彩的名篇、名著缺少关注,也就难以领略文字世界的精湛和提升精神品质。一味重图轻文会妨碍孩子思维的逻辑性、理解力和思考力的发展。重读图会使智力发生偏向,孩子长期识图不识文,会缺乏阅读能力和源于文字想像力的培养,长此以往会扼杀孩子的文字创造力。
二、对策
1.指导学生正确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读物
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阅读时往往带有盲目性、随意性,这样就不能提高阅读的质量。因此,指导学生选择健康、有益的读物很重要。大量的阅读益处多多,但开卷未必有益。别林斯基说得好:“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时下出版物众多,鱼目混珠,所以指导学生正确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读物非常重要。
(1)思想健康。好书,以健康的思想教育人,以感人的事迹鼓舞人,以高尚的情操陶冶人,以科学的知识丰富人。我们要教育学生读好书,使他们从好书中认识真、善、美,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而受年龄、阅历、水平限制,小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还不够强,所以我们不能低估不良读物给我们小学生带来的副作用。
(2)因人而异。据有关方面调查,因学生年龄、学段、性别、性格、心理特点等方面的差异,其阅读兴趣也随之不同,一般来讲:小学低中年级以童话、神话、寓言、民间故事为主,而高年级学生除故事外还对传记、传奇、惊险小说等感兴趣,可以说进入了文学期。女生一般喜欢看有故事情节的书,而男孩则对史地、体育、科学等方面感兴趣。所以教师可以对学生的爱好进行了解,到介绍时就有的放矢了。
(3)有趣味性。知识的海洋对于少年儿童有着极大的诱惑力。宇宙的奥秘,诸如地球的形成,人类的起源,海底世界的趣闻,森林中的动物之王,历史上的人物故事,以及关于未来世界的科学幻想……都会引起他们认识世界的炽烈欲望。教师要有计划地帮助学生选择适合他们阅读程度的课外读物。
(4)注意阅读的广度。鲁迅先生在《给颜黎民的信》中告诫青少年:专看文学书不好,只看一个人的著作也不好。《课程标准》要求六年制小学生课外阅读不少于150万字的量,无疑是我们要注意阅读的广度,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基础上,只有广泛地阅读,才能补课堂教学的不足、课本阅读的不足。另外,学生毕竟生活在现代生活社会中他们不仅应该接受传统的文化、人类优秀文化的熏陶,也应该感受身边的生活。老师应该把引导学生阅读报刊、网络作为自己的教学任务之一。如果能让学生养成阅读报刊的习惯,那么语文教育就成功了一半。
2.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
(1)专心致志,保持端正的阅读态度
专心致志,心无旁骛的阅读才能聚精会神、高效地阅读。这就需要在阅读的时候要做到:环境安静、姿势端正、定时作息,一定杜绝一心二用。
(2)口、脑、手的有效利用,培养阅读技能
所谓的“口”,就是将阅读的内容富有感情的朗读出来,在朗读的时候要做到口、眼、耳、心的四部到位,全身心地体会作者的情感和文章的韵味。“脑”就是要在阅读时候学会思考,一篇好的文学作品会引发人的深思,在不同的年龄看同样的一本书,也会有不同的感想。“手”就指的动手,在阅读的时候,在书上圈圈点点,这些都是你读书的心得,遇到偏僻的生字,要多翻翻字典,扫除阅读中的障碍,同时阅读时做阅读笔记有利于语言文字的积累。
另外,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技巧,他们的父母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父母在小学生阅读的时候也要进行相应的指导,例如,帮助小学生体会作品的时代背景、基本内容、表达方式和艺术特色,帮助小学生排除阅读中的障碍,增强小学生的阅读信心。
关键词:小学课外阅读;阅读习惯;挑选书目
一、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
对部分小学生阅读状况的调查结果显示,小学生课外阅读量普遍不足,仅有30.5%的小学生喜欢课外阅读;课外书“魅力”不敌看电视;年级越高课外阅读量越少;课外阅读重读图轻读文;阅读“大部头”作品感到吃力等。
本该为孩子带来快乐、充实孩子心灵的课外阅读,为何成了孩子們生活中可有可无的一个选择?
1.阅读功利化:升学只看奖项不问名著
谈起对孩子课外阅读的态度时,有的家长显得十分矛盾。他们说:多读点书肯定是件好事,这有利于他们的知识储备。但是在中小学阶段,大量的阅读并不能给孩子的学习成绩带来益处,特别是在升学考试中,重点中学只会看学生是否拿过各种赛事的奖项,根本不会问这个学生是否读过四大名著。
作文不好,就多买几本作文辅导用书;数学不好,就多买几本数学辅导教材……在我们的周围,“缺啥补啥”的功利性阅读成了家长、学校对孩子阅读的要求。
受应试教育影响,包括教育界在内的相当多的人,常把学科性学习之外的书籍斥之为“闲书”,并认为学生的学习时间是个常数,学习时间与学业成绩是成正比的,阅读“闲书”就会干扰对课内“正书”的学习,会直接影响学业成绩。教师在学校不倡导读课外书,家长在家里不允许读课外书,学生也无闲暇读课外书,久而久之,课外阅读活动就淡出了学生的日常生活。
2.重图轻文:孩子将失去对文字的感悟
现在的孩子为什么就喜欢看些漫画。有的家长,从小孩出生起,他就开始为孩子买书,如今小孩已小学毕业了,书房里的书也快放不下了,但孩子就是不喜欢他买的书,一到书店,就一头扎进漫画书堆里。
在调查中了解到,现在中小学生普遍对阅读文字量在二三十万字以上的文学作品感到吃力,所以那些“大部头”作品很少有人去看;而图文并茂、轻松时尚的口袋书备受追捧。随着漫画类与卡通类作品的盛行,中小学生的阅读活动正在出现轻读文重读图的倾向,娱乐、消遣类和休闲类等“轻阅读”读物成为他们课外阅读的主流。
小学生面对“轻阅读”读物表现出异常欢愉的现象,一方面反映出学生们的孩童心理——形象的画面、跌宕的情节吸引着他们的注意力;另一方面轻松的阅读可以缓解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所带来的沉重压力,休闲读物提供了追求个性、放松自我的氛围,满足了学生们获得精神慰藉的需要。但孩子们阅读的内容大多远离启迪思想、关注社会、思索人生等主题,他们对洋溢着人文主义色彩的名篇、名著缺少关注,也就难以领略文字世界的精湛和提升精神品质。一味重图轻文会妨碍孩子思维的逻辑性、理解力和思考力的发展。重读图会使智力发生偏向,孩子长期识图不识文,会缺乏阅读能力和源于文字想像力的培养,长此以往会扼杀孩子的文字创造力。
二、对策
1.指导学生正确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读物
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阅读时往往带有盲目性、随意性,这样就不能提高阅读的质量。因此,指导学生选择健康、有益的读物很重要。大量的阅读益处多多,但开卷未必有益。别林斯基说得好:“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时下出版物众多,鱼目混珠,所以指导学生正确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读物非常重要。
(1)思想健康。好书,以健康的思想教育人,以感人的事迹鼓舞人,以高尚的情操陶冶人,以科学的知识丰富人。我们要教育学生读好书,使他们从好书中认识真、善、美,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而受年龄、阅历、水平限制,小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还不够强,所以我们不能低估不良读物给我们小学生带来的副作用。
(2)因人而异。据有关方面调查,因学生年龄、学段、性别、性格、心理特点等方面的差异,其阅读兴趣也随之不同,一般来讲:小学低中年级以童话、神话、寓言、民间故事为主,而高年级学生除故事外还对传记、传奇、惊险小说等感兴趣,可以说进入了文学期。女生一般喜欢看有故事情节的书,而男孩则对史地、体育、科学等方面感兴趣。所以教师可以对学生的爱好进行了解,到介绍时就有的放矢了。
(3)有趣味性。知识的海洋对于少年儿童有着极大的诱惑力。宇宙的奥秘,诸如地球的形成,人类的起源,海底世界的趣闻,森林中的动物之王,历史上的人物故事,以及关于未来世界的科学幻想……都会引起他们认识世界的炽烈欲望。教师要有计划地帮助学生选择适合他们阅读程度的课外读物。
(4)注意阅读的广度。鲁迅先生在《给颜黎民的信》中告诫青少年:专看文学书不好,只看一个人的著作也不好。《课程标准》要求六年制小学生课外阅读不少于150万字的量,无疑是我们要注意阅读的广度,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基础上,只有广泛地阅读,才能补课堂教学的不足、课本阅读的不足。另外,学生毕竟生活在现代生活社会中他们不仅应该接受传统的文化、人类优秀文化的熏陶,也应该感受身边的生活。老师应该把引导学生阅读报刊、网络作为自己的教学任务之一。如果能让学生养成阅读报刊的习惯,那么语文教育就成功了一半。
2.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
(1)专心致志,保持端正的阅读态度
专心致志,心无旁骛的阅读才能聚精会神、高效地阅读。这就需要在阅读的时候要做到:环境安静、姿势端正、定时作息,一定杜绝一心二用。
(2)口、脑、手的有效利用,培养阅读技能
所谓的“口”,就是将阅读的内容富有感情的朗读出来,在朗读的时候要做到口、眼、耳、心的四部到位,全身心地体会作者的情感和文章的韵味。“脑”就是要在阅读时候学会思考,一篇好的文学作品会引发人的深思,在不同的年龄看同样的一本书,也会有不同的感想。“手”就指的动手,在阅读的时候,在书上圈圈点点,这些都是你读书的心得,遇到偏僻的生字,要多翻翻字典,扫除阅读中的障碍,同时阅读时做阅读笔记有利于语言文字的积累。
另外,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技巧,他们的父母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父母在小学生阅读的时候也要进行相应的指导,例如,帮助小学生体会作品的时代背景、基本内容、表达方式和艺术特色,帮助小学生排除阅读中的障碍,增强小学生的阅读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