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灭一个学生。赫尔巴特说过,孩子需要爱,特别是当孩子不值得爱的时候。爱,不仅仅是关心,更多的应该是理解。但教师的爱不是你付出就够了,讲求的是科学性、技巧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所做的,就是为学生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平台和机会,老子所说的,“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可能就是这个境界吧。
【关键词】班主任 爱 科学的爱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4-0217-01
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灭一个学生。赫尔巴特说过,孩子需要爱,特别是当孩子不值得爱的时候。因此,热爱学生,不仅要爱优秀学生,更要爱有问题的学生。正因其问题多,才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时间、精力和爱心。爱,不仅仅是关心,更多的应该是理解。
笔者曾经接触过班级中一个问题的学生。在高中阶段成绩虽然进步较大,但因为有明显的弱科考入比较好的大学机会不大。该生因此产生厌学情绪,对于作业和老师的教导态度都不认真,甚至出现顶撞老师的现象。作为班主任的笔者觉得他毕竟是孩子,正处于青春期,他这样做肯定有他的原因,并且笔者也想挑战一下自己的教育力量,于是决定用爱与责任帮帮他。
首先观察学生的表现,分析其心理因素,因地制宜的制定方案。
从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来看,青春期孩子心理有一个突出的矛盾,即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一方面,他觉得自己长大了,有很强的独立意识,不愿听父母或教师的教诲或“干涉”,甚至是明知道这件事就应该这样,但叛逆的思想却引导他反抗教师和家长,只是为了表达“我和你不一样”的信号。但与此同时,由于经验的不足,本身知识结构的不完善,又经常碰壁,甚至是犯错,内心其实也渴望别人的指引和帮助。经过对他的心理分析,笔者首先对他实施先冷战:不表扬其优点,不批评其缺点,对其实施表面上的完全忽视。该生在这期间也在揣摩教师的心理,几天后该生经常故意在笔者的面前犯错企图引起笔者的注意。这时把握时机和学生进行心灵的交流。
第二步根据学生心理分析和初步交涉,與学生进行思想心灵上的进一步交流。
在该生某次故意犯错之后略带胜利的表情中笔者决定与他面对面交流。第一次交流的地点是在操场。开放的环境避免产生教师与学生的对立情绪。学生对于这一地点上的选择很疑惑。随着在操场上散步般的走了一圈,他绷直的神经在逐渐的放松。这时是开始对话的时机。其实在平时笔者将其为班级所做的大小事情已经悉数记录,所做的不好的事情也都为他找好理由,这本笔记递给该生时,笔者同时列举他在最拿手的物理课上的优秀表现作为开场,然后与他谈他的理想和希望,顺利打开学生的心扉。学生说他也希望得到老师的关心和关注,他的逆反并不是有意去伤害老师的,他明白老师和家长对他的好。针对他所讲述的这些,笔者细致分析了其原因,指出这是青春期单纯和冲动的情绪所致并告知其应该学会控制情绪,换位思考,懂得感恩和拥有责任感。该生经过几次这样的谈话后慢慢释然,并且给笔者写了一封长信,完全敞开心扉,无障碍的交流。 “开放性与封闭性”的青春期心理矛盾得到了解决,这时候应该进行下一步。
第三步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帮助学生,学生出现优劣交替的反复属于正常情况,要注意观察和及时应对。
在以后的几天里,上课时笔者坐在他的旁边,随时提醒他应该如何做。尤其是英语课,笔者和他一起听课,一块记笔记,并且主动找到任课老师沟通,希望任课老师也都关注他的变化。该生很明显地在努力,眼睛里没有了敌意,作业也能自觉交了。一切都在朝着笔者期待的方向发展。就在笔者洋洋自得自己的成效时,他却又出现了反复,而且对笔者的态度也急转直下。可是职业道德告诉笔者不能放弃一个孩子。
最后及时反思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的不足,并及时改进教育方案。
笔者首先反思了自己的行为,当想到自己的自尊心的时候,明白是自己错了,只顾自己而忽略了他的自尊心。刚开始的时候,笔者和老师们的关心让他“理智”地接受了老师们的帮助,但是时间长了,他过于敏感的自尊心开始作怪了:听老师的还是我吗?同学们怎么看我?……笔者知道,对待学生既不能苛刻的要求他,也不能给他特殊的待遇,他们最需要的是平等的待遇,润物细无声的关怀。只要让他知道,在他需要你时你就在他的旁边,不要苛求他什么都和你说,什么都听你的,要尊重他的独立意志,给他发展的时间和空间,适时的给他点亮一盏心灯,让他心悦诚服的明白你的思想。师生之间的互信比过于的关心更重要。当想明白这些后,笔者改变了“让他因感激我而改变”的想法,并且通过开主题班会的形式探讨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让他,也让同学们理解笔者,自己也去理解他们。现在,笔者能很自然的表扬他,也能狠狠地批评他。他说,很舒服,既使笔者骂他,他也知道是为了他好,因为骂的对,骂的及时。他还告诉笔者,如果他有时发脾气,请不要生气,他虽然会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但难免有管不住的时候,他绝不会故意气老师的。笔者说,老师也是啊,到时也请你原谅。
结果:虽然有时他还会反复,但久而久之,他逐渐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明确了学习的目的,对老师的教导不再抵触,各方面也在不断进步,更重要的是收获了宝贵的师生互信和理解。
反思:
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块璞玉,作为老师,应该努力的去雕琢,使它永久的焕发光彩,而不是半途而废。作为班主任,要做好学生心灵的塑造,学生心灵成长的过程,是他自己体验、感悟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奉献一片爱心,教师的爱像阳光,处处温暖着学生的心;教师的爱像雨露,点点滋润着学生的心;教师的爱像春风,时时抚摸着学生的心。爱心换真心,学生就会向你敞开心扉,你还有什么工作做不通的呢?
但教师的爱不是你付出就够了,讲求的是科学性、技巧性,尽量不要苛求学生什么都听老师的,什么都和老师沟通,更不要认为付出了就应该有回报。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所做的,就是为学生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平台和机会,老子所说的,“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可能就是这个境界吧。教育是片充满希望的热土,每一个教师都要做辛勤的耕耘者。
【关键词】班主任 爱 科学的爱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4-0217-01
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灭一个学生。赫尔巴特说过,孩子需要爱,特别是当孩子不值得爱的时候。因此,热爱学生,不仅要爱优秀学生,更要爱有问题的学生。正因其问题多,才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时间、精力和爱心。爱,不仅仅是关心,更多的应该是理解。
笔者曾经接触过班级中一个问题的学生。在高中阶段成绩虽然进步较大,但因为有明显的弱科考入比较好的大学机会不大。该生因此产生厌学情绪,对于作业和老师的教导态度都不认真,甚至出现顶撞老师的现象。作为班主任的笔者觉得他毕竟是孩子,正处于青春期,他这样做肯定有他的原因,并且笔者也想挑战一下自己的教育力量,于是决定用爱与责任帮帮他。
首先观察学生的表现,分析其心理因素,因地制宜的制定方案。
从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来看,青春期孩子心理有一个突出的矛盾,即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一方面,他觉得自己长大了,有很强的独立意识,不愿听父母或教师的教诲或“干涉”,甚至是明知道这件事就应该这样,但叛逆的思想却引导他反抗教师和家长,只是为了表达“我和你不一样”的信号。但与此同时,由于经验的不足,本身知识结构的不完善,又经常碰壁,甚至是犯错,内心其实也渴望别人的指引和帮助。经过对他的心理分析,笔者首先对他实施先冷战:不表扬其优点,不批评其缺点,对其实施表面上的完全忽视。该生在这期间也在揣摩教师的心理,几天后该生经常故意在笔者的面前犯错企图引起笔者的注意。这时把握时机和学生进行心灵的交流。
第二步根据学生心理分析和初步交涉,與学生进行思想心灵上的进一步交流。
在该生某次故意犯错之后略带胜利的表情中笔者决定与他面对面交流。第一次交流的地点是在操场。开放的环境避免产生教师与学生的对立情绪。学生对于这一地点上的选择很疑惑。随着在操场上散步般的走了一圈,他绷直的神经在逐渐的放松。这时是开始对话的时机。其实在平时笔者将其为班级所做的大小事情已经悉数记录,所做的不好的事情也都为他找好理由,这本笔记递给该生时,笔者同时列举他在最拿手的物理课上的优秀表现作为开场,然后与他谈他的理想和希望,顺利打开学生的心扉。学生说他也希望得到老师的关心和关注,他的逆反并不是有意去伤害老师的,他明白老师和家长对他的好。针对他所讲述的这些,笔者细致分析了其原因,指出这是青春期单纯和冲动的情绪所致并告知其应该学会控制情绪,换位思考,懂得感恩和拥有责任感。该生经过几次这样的谈话后慢慢释然,并且给笔者写了一封长信,完全敞开心扉,无障碍的交流。 “开放性与封闭性”的青春期心理矛盾得到了解决,这时候应该进行下一步。
第三步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帮助学生,学生出现优劣交替的反复属于正常情况,要注意观察和及时应对。
在以后的几天里,上课时笔者坐在他的旁边,随时提醒他应该如何做。尤其是英语课,笔者和他一起听课,一块记笔记,并且主动找到任课老师沟通,希望任课老师也都关注他的变化。该生很明显地在努力,眼睛里没有了敌意,作业也能自觉交了。一切都在朝着笔者期待的方向发展。就在笔者洋洋自得自己的成效时,他却又出现了反复,而且对笔者的态度也急转直下。可是职业道德告诉笔者不能放弃一个孩子。
最后及时反思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的不足,并及时改进教育方案。
笔者首先反思了自己的行为,当想到自己的自尊心的时候,明白是自己错了,只顾自己而忽略了他的自尊心。刚开始的时候,笔者和老师们的关心让他“理智”地接受了老师们的帮助,但是时间长了,他过于敏感的自尊心开始作怪了:听老师的还是我吗?同学们怎么看我?……笔者知道,对待学生既不能苛刻的要求他,也不能给他特殊的待遇,他们最需要的是平等的待遇,润物细无声的关怀。只要让他知道,在他需要你时你就在他的旁边,不要苛求他什么都和你说,什么都听你的,要尊重他的独立意志,给他发展的时间和空间,适时的给他点亮一盏心灯,让他心悦诚服的明白你的思想。师生之间的互信比过于的关心更重要。当想明白这些后,笔者改变了“让他因感激我而改变”的想法,并且通过开主题班会的形式探讨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让他,也让同学们理解笔者,自己也去理解他们。现在,笔者能很自然的表扬他,也能狠狠地批评他。他说,很舒服,既使笔者骂他,他也知道是为了他好,因为骂的对,骂的及时。他还告诉笔者,如果他有时发脾气,请不要生气,他虽然会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但难免有管不住的时候,他绝不会故意气老师的。笔者说,老师也是啊,到时也请你原谅。
结果:虽然有时他还会反复,但久而久之,他逐渐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明确了学习的目的,对老师的教导不再抵触,各方面也在不断进步,更重要的是收获了宝贵的师生互信和理解。
反思:
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块璞玉,作为老师,应该努力的去雕琢,使它永久的焕发光彩,而不是半途而废。作为班主任,要做好学生心灵的塑造,学生心灵成长的过程,是他自己体验、感悟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奉献一片爱心,教师的爱像阳光,处处温暖着学生的心;教师的爱像雨露,点点滋润着学生的心;教师的爱像春风,时时抚摸着学生的心。爱心换真心,学生就会向你敞开心扉,你还有什么工作做不通的呢?
但教师的爱不是你付出就够了,讲求的是科学性、技巧性,尽量不要苛求学生什么都听老师的,什么都和老师沟通,更不要认为付出了就应该有回报。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所做的,就是为学生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平台和机会,老子所说的,“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可能就是这个境界吧。教育是片充满希望的热土,每一个教师都要做辛勤的耕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