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各种形式的公开课如竞赛课、示范课、观摩课、研讨课等教学活动开展得轰轰烈烈。每节公开课老师们都会花数倍于平时备课的时间,极尽所能地准备好各种资料,集思广益,精雕细琢,力求标新立异,并进行多次反复的“打磨”,因此涌现了不少精彩的课例。然而透过教师深厚的功底、广博的知识、精妙的设计和独特的个人魅力,我们不难发现,有些公开课唯新颖是优、唯热闹为佳,歌舞升平和绝对完美,掩盖了真正教学过程中的问题。美轮美奂的公开课如同“水中月,镜中花”,虚幻的成分过多,缺乏示范性和实效性。而越来越多的学校领导和教师更关注公开课对常态教学的指导作用,因为常态课堂的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生命”及未来的发展。如何在公开课与常态课之间搭设桥梁,使之更具示范性、导向性和实效性,公开课对常态课的影响才会更积极有效,笔者认为要把握以下几点:
一、去伪求真
“真”离公开课课堂渐行渐远了。为了“观摩”、为了“比赛”、为了“示范”、为了课堂的流畅,对课堂进行充分的预设与演练,出现了一系列的课堂伪文化现象:伪展示、伪互动、伪讨论、伪合作、伪表演等充斥课堂。教师激情高涨、满腔热情,学生“对答如流”“妙笔生花”, 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课堂气氛异常活跃。然而在课堂中教师和学生要有真实的情感、智慧、思维和能力的投入,应充分尊重学生意愿,让他们能表达真实的想法,流露出真实的情感。语文教学要让学生领悟语言艺术的独特魅力,就必须重视师生间真实的情感交流,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语言去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激活学生思维的火花,形成情感交流和思维的碰撞。在互动的过程中既要有资源的生成,又要有过程状态的生成,它应该是真实的、值得反思的、有待完善的课。只要是真实的,就要允许有“败笔”,有缺憾性,它不可能十全十美,而有缺憾恰恰是真实的反映。
二、去虚务实
当我们为公开课上老师的过度热心和绝好的教学效果而欢欣鼓舞的同时,是否会为在平常教学的每一堂课上无法获得类似的成果而感到深深的遗憾?课堂的教学效果不应由授课人决定,而是由课堂的主人——学生来决定。一堂课下来,学生学到了多少知识,训练了多少技能,激发了多少灵感,只有学生知道。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眼睛,是文本内容的提炼,是学生思维的导游。然而,现在不少公开课真正意义上的板书已难觅踪影,一节课未在黑板上写过几个字,有的甚至就是一个标题,所有的板书全由课件代替。然而这种屏幕投影式的板书不能随机应变,易造成众口一词、千人一面的局面;扼杀了学生的个性,限制了学生的多元思维,束缚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况且,投影板书浮光掠影来去匆匆,学生往往目不暇接,经常造成学生笔记记不全的现象。难怪有识之士说,“没有黑板将是教育的灾难”。笔者认为,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师边引导,边讲解,边板书,能灵活清晰地展现老师的逻辑思维,而一手漂亮的粉笔字无形之中也能增加老师的无穷魅力,不管多媒体课件多么漂亮、直观,它似乎永远无法替代板书的灵气与便捷,板书,应该成为公开课的丰盛大餐中的一道美味佳肴。
除此之外,语文教师的行云流水般的妙语连珠,抑扬顿挫的朗读,师生间探讨互悟的快感等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教学资源,是某些课件和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
三、真正指向全体学生
为了使公开课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师通常会选择学习能力较强的班级,而且是优等生主演,潜能生陪听。这种做法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它违背了教育的公平性。如果只让优等生成为公开课上的主体,我们将会无比遗憾地发现,这样的课堂所生发出来的问题绝对无法涵盖教育的全部,那就更不用说如何去推动语文课程改革了。要想使公开课起到对平常教学具体可操作的指导作用,就应设定与平常教学一样的教学环境——面对全体学生。我们愿意看到为优等生而设计的教学方案,我们更希望看到为潜能生所专门设计的教学方案,希望在这样的课堂上引发出更多的关于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的探讨。一位老师在公开课上经常把回答问题的机会留给怯生生地举着手的学生,即使回答有误,也会说:“没关系,下次你一定能回答正确”,在其他同学答对之后总是提醒:还有谁有疑惑或不懂的请举手!并且总是不忘给这些学生一句发自内心的表扬:“你很诚实”。相信大多数老师都会有这样的感受,我们在平常教学中为了鼓励某些后进生而特意提出一些看起来很简单、很“弱智”的问题,我们其实想要的并不是答案,而是每一个学生的自尊与自信。这种良苦用心恰恰体现了着眼全体学生的人本思想。教学不能脱离潜能生单独依靠优等生而独立存在,作为体现着教学的最高水平、引领教学的正确方向的公开课更应真正指向每一个学生。
四、合理运用多媒体
多媒体能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以绘声绘色、栩栩如生的形象来生动反映客观事物;能变枯燥为生动、变抽象为形象,打破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引发想象和联想,给学生展现一个更广阔、更丰富的空间,为学生创设赏心悦目的立体型学习,使语文教学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目的,给语文课注入生机与活力,的确有传统的教学手段和其他媒体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但它仍然是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不能喧宾夺主,也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使用多媒体,更不是所有教学内容都必须采用多媒体才能达到教学最优化,而要因文而异,只有在不得不用,又用得恰到好处的情况下,才能发挥多媒体的不可替代的优势,获得最佳教学效果。如,一位老师教《春》一文,就根据课文内容制作成“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等五个多媒体演示片断,同时请同学们给每个片段写一两百字的解说词,然后一边演示一边请有关同学朗诵解说词,再对照课文内容作出评议。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朗诵的积极性,锻炼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文字概括能力,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要让公开课真正发挥其示范作用,最大限度地体现“一堂课”的价值,就应多一些自然,多一些本真,多一些务实,让公开课真正回归常态。公开课既是对平常教学的超越,又最终以平常教学为依归。其实,无论是公开课还是常态课,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教师都应该努力上好每一堂课,都要做到求真务实,让全体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无论这堂课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从这样的课堂中,才有可能发现教育规律,改进教学方法,切实提高教学质量,这才是真正常态化的教学。
(作者单位:湖南省安仁县教师进修学校)
一、去伪求真
“真”离公开课课堂渐行渐远了。为了“观摩”、为了“比赛”、为了“示范”、为了课堂的流畅,对课堂进行充分的预设与演练,出现了一系列的课堂伪文化现象:伪展示、伪互动、伪讨论、伪合作、伪表演等充斥课堂。教师激情高涨、满腔热情,学生“对答如流”“妙笔生花”, 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课堂气氛异常活跃。然而在课堂中教师和学生要有真实的情感、智慧、思维和能力的投入,应充分尊重学生意愿,让他们能表达真实的想法,流露出真实的情感。语文教学要让学生领悟语言艺术的独特魅力,就必须重视师生间真实的情感交流,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语言去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激活学生思维的火花,形成情感交流和思维的碰撞。在互动的过程中既要有资源的生成,又要有过程状态的生成,它应该是真实的、值得反思的、有待完善的课。只要是真实的,就要允许有“败笔”,有缺憾性,它不可能十全十美,而有缺憾恰恰是真实的反映。
二、去虚务实
当我们为公开课上老师的过度热心和绝好的教学效果而欢欣鼓舞的同时,是否会为在平常教学的每一堂课上无法获得类似的成果而感到深深的遗憾?课堂的教学效果不应由授课人决定,而是由课堂的主人——学生来决定。一堂课下来,学生学到了多少知识,训练了多少技能,激发了多少灵感,只有学生知道。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眼睛,是文本内容的提炼,是学生思维的导游。然而,现在不少公开课真正意义上的板书已难觅踪影,一节课未在黑板上写过几个字,有的甚至就是一个标题,所有的板书全由课件代替。然而这种屏幕投影式的板书不能随机应变,易造成众口一词、千人一面的局面;扼杀了学生的个性,限制了学生的多元思维,束缚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况且,投影板书浮光掠影来去匆匆,学生往往目不暇接,经常造成学生笔记记不全的现象。难怪有识之士说,“没有黑板将是教育的灾难”。笔者认为,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师边引导,边讲解,边板书,能灵活清晰地展现老师的逻辑思维,而一手漂亮的粉笔字无形之中也能增加老师的无穷魅力,不管多媒体课件多么漂亮、直观,它似乎永远无法替代板书的灵气与便捷,板书,应该成为公开课的丰盛大餐中的一道美味佳肴。
除此之外,语文教师的行云流水般的妙语连珠,抑扬顿挫的朗读,师生间探讨互悟的快感等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教学资源,是某些课件和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
三、真正指向全体学生
为了使公开课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师通常会选择学习能力较强的班级,而且是优等生主演,潜能生陪听。这种做法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它违背了教育的公平性。如果只让优等生成为公开课上的主体,我们将会无比遗憾地发现,这样的课堂所生发出来的问题绝对无法涵盖教育的全部,那就更不用说如何去推动语文课程改革了。要想使公开课起到对平常教学具体可操作的指导作用,就应设定与平常教学一样的教学环境——面对全体学生。我们愿意看到为优等生而设计的教学方案,我们更希望看到为潜能生所专门设计的教学方案,希望在这样的课堂上引发出更多的关于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的探讨。一位老师在公开课上经常把回答问题的机会留给怯生生地举着手的学生,即使回答有误,也会说:“没关系,下次你一定能回答正确”,在其他同学答对之后总是提醒:还有谁有疑惑或不懂的请举手!并且总是不忘给这些学生一句发自内心的表扬:“你很诚实”。相信大多数老师都会有这样的感受,我们在平常教学中为了鼓励某些后进生而特意提出一些看起来很简单、很“弱智”的问题,我们其实想要的并不是答案,而是每一个学生的自尊与自信。这种良苦用心恰恰体现了着眼全体学生的人本思想。教学不能脱离潜能生单独依靠优等生而独立存在,作为体现着教学的最高水平、引领教学的正确方向的公开课更应真正指向每一个学生。
四、合理运用多媒体
多媒体能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以绘声绘色、栩栩如生的形象来生动反映客观事物;能变枯燥为生动、变抽象为形象,打破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引发想象和联想,给学生展现一个更广阔、更丰富的空间,为学生创设赏心悦目的立体型学习,使语文教学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目的,给语文课注入生机与活力,的确有传统的教学手段和其他媒体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但它仍然是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不能喧宾夺主,也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使用多媒体,更不是所有教学内容都必须采用多媒体才能达到教学最优化,而要因文而异,只有在不得不用,又用得恰到好处的情况下,才能发挥多媒体的不可替代的优势,获得最佳教学效果。如,一位老师教《春》一文,就根据课文内容制作成“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等五个多媒体演示片断,同时请同学们给每个片段写一两百字的解说词,然后一边演示一边请有关同学朗诵解说词,再对照课文内容作出评议。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朗诵的积极性,锻炼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文字概括能力,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要让公开课真正发挥其示范作用,最大限度地体现“一堂课”的价值,就应多一些自然,多一些本真,多一些务实,让公开课真正回归常态。公开课既是对平常教学的超越,又最终以平常教学为依归。其实,无论是公开课还是常态课,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教师都应该努力上好每一堂课,都要做到求真务实,让全体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无论这堂课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从这样的课堂中,才有可能发现教育规律,改进教学方法,切实提高教学质量,这才是真正常态化的教学。
(作者单位:湖南省安仁县教师进修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