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几种煤层对比的方法来探讨含煤层系厚度大,可采煤层多的情况下如何保证煤层对比的可靠性。
根据对比标志,研究、分析判断不同地点两个或两个以上煤层或煤组相互对应关系的工作是煤田地质勘探、生产勘探和煤矿开采的基础地质工作。用于查明煤层层序、厚度及其变化,了解煤系和煤层的原生及后生变化,煤质及其变化,进行煤层评价,判断构造,计算储量,指导矿井开发生产等。贵州六盘水地区内的龙潭组厚度大,可采煤层较多,煤层对比工作难度较大,因此研究煤层对比对本区勘探工作意义重要。
在煤层分层对比中,利用煤层组合特征、标志性煤层稳定性、煤层层间距、岩性变化规律、标志性岩层、煤层层组特点以及测井曲线(特别是自然伽玛曲线)物性反映特征和地震剖面反射波同相轴连续追综等多种综合对比手段,由组到层,逐一对比,证明了本区煤层对比具有较好的规律性
1、标志层对比法
1、标志层B1:位于1号煤层顶板,绿色、灰绿粉砂质泥岩或泥质粉砂岩,一般0.70-18.75m,平均厚3.22m左右,含植物化石碎片,产瓣鳃类及腹足类动物化石。局部位于1号煤层上0.50-2.00m处,含1层厚0.10m左右的浅棕灰色高岭石泥岩。
2、标志层B2:5-3号煤层顶板,灰至灰黑色泥岩,厚1.18-10.99,平均厚3.21m左右,中部夹灰色细砂岩,具透镜状层理;上部及底部产腕足类及瓣鳃类动物化石。
3、标志层B3:10号煤层顶板,厚0.37-7.46,平均2.77m左右,灰至灰黑色泥岩,局部为泥质粉砂岩,中上部夹灰色细砂岩,上部及底部产腕足类及瓣鳃类动物化石。10号煤层一般有2层夹矸,上层为棕灰色显晶质高岭石泥岩,厚0.05-0.10m。
4、标志层B4:17号煤底板含一层灰色泥岩,局部为浅灰色含铝质泥岩或棕灰色粘土岩,含同心圆状菱铁矿鲕粒,产植物碎屑化石;下部有一层黑灰色泥岩,含透镜状或线理状黄铁矿结核,厚1.09-4.67m左右,平均2.67m左右。
2、主要煤层的层间距对比法
勘探区各煤层之间的层间距变化具有一定的范围和规律性,鉴于本勘探区煤系厚,煤层多,现将补勘区P3l3段的具有特殊意义的层间距详细叙述如下:
3、测井曲线标志对比
在煤岩对比过程中先以位置距离明显和物性明显的煤岩层为基准,先易后难,由已知到未知。先将容易可靠的层位确定,在划分不宜确定的层位。分清主要煤层及次要煤层。
该区内7煤为全区分布的可采煤层,煤层厚度在1.33—3.02米之间,因此以7煤作为全区煤层对比的标志层。该煤层在各钻孔测井曲线上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在全孔纵向比较密度曲线的形态,该煤层的密度曲线相对较低,自然伽玛曲线上部和下部幅度很低,中部曲线呈“尖峰”状起伏,视电阻率曲线多为高阻,形状单一似“剑锋”状,顶部与底部有回峰现象(见图1)。
该区内10煤、11煤层在全区分布较稳定,依据钻探地质资料该区只有,09-2、09-3、09-6孔未穿透该两层煤, 10煤与11煤之间加一层不可采煤层,三层煤的间隔较稳定在各钻孔测井曲线上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在1:500综合测井成果图上,这三层煤的密度曲线相对较低,在自然伽玛曲线反应上三层煤均为低值,但10煤相对11煤的自然伽玛曲线幅值较高,的这三层煤的视电阻率曲线的组合形态就像是大写英文字母“E”(见图2)。
该区内5-3煤层为全区分布的可采煤层,依据钻探资料该区只有09-5号孔受构造影响5-3煤缺失外其余各孔均可采,全区5-3煤厚度范围为1.42~2.30米。6煤为全区不可采煤层,仅在09-13号孔有0.89米的煤厚。5-3煤与6煤的间隔较稳定在各钻孔测井曲线上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在1:500综合测井成果图上,这两层煤的密度曲线相对较低,在自然伽玛曲线反应上两层煤均为低值,但5-3煤相对6煤的自然伽玛曲线幅值较高,且有“尖峰”状起伏,这两层煤视电阻率曲线的组合形态为“一大一小,一长一短”
在综合解释中确定了7煤及5-3煤、6煤、10煤、11煤层位后,再根据各煤层层序、层厚、层间距等因素,结合测井曲线进行对比,其他的煤层就可以确定了。在该区利用测井曲线进行煤、岩层对比,效果很好。
4、煤组对比法
在煤层较多时,在综合考虑地层、古生物、岩相旋回結构、标志层和间距的情况下可先按划分煤组进行对比,再对比煤组内和煤组间的煤层对比。10和11、13-1和13-2、16和17可作为煤组进行对比。
当煤系较厚,煤层较多时时应运用多种煤层对比方法,综合考虑,确保煤层对比准确。
参考文献
[1]王定无,王运泉.煤田地质勘探方法[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5
[2]杨起.中国煤田地质学[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80
[3]陈安政.浅谈勘探阶段的煤岩对比[J].能源与环境,2008(4)
[4]何光强.煤田地质勘查中煤层对比的方法的探讨[J].煤炭科学技术,2009(37)
根据对比标志,研究、分析判断不同地点两个或两个以上煤层或煤组相互对应关系的工作是煤田地质勘探、生产勘探和煤矿开采的基础地质工作。用于查明煤层层序、厚度及其变化,了解煤系和煤层的原生及后生变化,煤质及其变化,进行煤层评价,判断构造,计算储量,指导矿井开发生产等。贵州六盘水地区内的龙潭组厚度大,可采煤层较多,煤层对比工作难度较大,因此研究煤层对比对本区勘探工作意义重要。
在煤层分层对比中,利用煤层组合特征、标志性煤层稳定性、煤层层间距、岩性变化规律、标志性岩层、煤层层组特点以及测井曲线(特别是自然伽玛曲线)物性反映特征和地震剖面反射波同相轴连续追综等多种综合对比手段,由组到层,逐一对比,证明了本区煤层对比具有较好的规律性
1、标志层对比法
1、标志层B1:位于1号煤层顶板,绿色、灰绿粉砂质泥岩或泥质粉砂岩,一般0.70-18.75m,平均厚3.22m左右,含植物化石碎片,产瓣鳃类及腹足类动物化石。局部位于1号煤层上0.50-2.00m处,含1层厚0.10m左右的浅棕灰色高岭石泥岩。
2、标志层B2:5-3号煤层顶板,灰至灰黑色泥岩,厚1.18-10.99,平均厚3.21m左右,中部夹灰色细砂岩,具透镜状层理;上部及底部产腕足类及瓣鳃类动物化石。
3、标志层B3:10号煤层顶板,厚0.37-7.46,平均2.77m左右,灰至灰黑色泥岩,局部为泥质粉砂岩,中上部夹灰色细砂岩,上部及底部产腕足类及瓣鳃类动物化石。10号煤层一般有2层夹矸,上层为棕灰色显晶质高岭石泥岩,厚0.05-0.10m。
4、标志层B4:17号煤底板含一层灰色泥岩,局部为浅灰色含铝质泥岩或棕灰色粘土岩,含同心圆状菱铁矿鲕粒,产植物碎屑化石;下部有一层黑灰色泥岩,含透镜状或线理状黄铁矿结核,厚1.09-4.67m左右,平均2.67m左右。
2、主要煤层的层间距对比法
勘探区各煤层之间的层间距变化具有一定的范围和规律性,鉴于本勘探区煤系厚,煤层多,现将补勘区P3l3段的具有特殊意义的层间距详细叙述如下:
3、测井曲线标志对比
在煤岩对比过程中先以位置距离明显和物性明显的煤岩层为基准,先易后难,由已知到未知。先将容易可靠的层位确定,在划分不宜确定的层位。分清主要煤层及次要煤层。
该区内7煤为全区分布的可采煤层,煤层厚度在1.33—3.02米之间,因此以7煤作为全区煤层对比的标志层。该煤层在各钻孔测井曲线上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在全孔纵向比较密度曲线的形态,该煤层的密度曲线相对较低,自然伽玛曲线上部和下部幅度很低,中部曲线呈“尖峰”状起伏,视电阻率曲线多为高阻,形状单一似“剑锋”状,顶部与底部有回峰现象(见图1)。
该区内10煤、11煤层在全区分布较稳定,依据钻探地质资料该区只有,09-2、09-3、09-6孔未穿透该两层煤, 10煤与11煤之间加一层不可采煤层,三层煤的间隔较稳定在各钻孔测井曲线上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在1:500综合测井成果图上,这三层煤的密度曲线相对较低,在自然伽玛曲线反应上三层煤均为低值,但10煤相对11煤的自然伽玛曲线幅值较高,的这三层煤的视电阻率曲线的组合形态就像是大写英文字母“E”(见图2)。
该区内5-3煤层为全区分布的可采煤层,依据钻探资料该区只有09-5号孔受构造影响5-3煤缺失外其余各孔均可采,全区5-3煤厚度范围为1.42~2.30米。6煤为全区不可采煤层,仅在09-13号孔有0.89米的煤厚。5-3煤与6煤的间隔较稳定在各钻孔测井曲线上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在1:500综合测井成果图上,这两层煤的密度曲线相对较低,在自然伽玛曲线反应上两层煤均为低值,但5-3煤相对6煤的自然伽玛曲线幅值较高,且有“尖峰”状起伏,这两层煤视电阻率曲线的组合形态为“一大一小,一长一短”
在综合解释中确定了7煤及5-3煤、6煤、10煤、11煤层位后,再根据各煤层层序、层厚、层间距等因素,结合测井曲线进行对比,其他的煤层就可以确定了。在该区利用测井曲线进行煤、岩层对比,效果很好。
4、煤组对比法
在煤层较多时,在综合考虑地层、古生物、岩相旋回結构、标志层和间距的情况下可先按划分煤组进行对比,再对比煤组内和煤组间的煤层对比。10和11、13-1和13-2、16和17可作为煤组进行对比。
当煤系较厚,煤层较多时时应运用多种煤层对比方法,综合考虑,确保煤层对比准确。
参考文献
[1]王定无,王运泉.煤田地质勘探方法[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5
[2]杨起.中国煤田地质学[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80
[3]陈安政.浅谈勘探阶段的煤岩对比[J].能源与环境,2008(4)
[4]何光强.煤田地质勘查中煤层对比的方法的探讨[J].煤炭科学技术,200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