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如何在学科层面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来源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stor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OECD和欧盟成员国,德国关于“核心素养”的论述虽然受到OECD和欧盟的影响,但引用最多的还是来自于德国的著名心理学韦纳特(Franz Weinert)的表述。1999年,韦纳特在给OECD对“核心素养”的研究做鉴定时,对“素养”做出了如下定义:个人身上可以运用或习得的能够解决特定问题的认知能力和技能,以及与之相联的动机上的、情感上的和社会交往的意愿和能力,后者能够保证个人在变化的情境中成功且负责任地去解决问题。在韦纳特的论述基础上,德国关于“核心素养”的论述一般包括四个维度:第一,“自我与个人能力”:个人对家庭、职业和公共生活中发展的机遇、要求和限制做出思考和判断、发展自我的禀赋以及制定和推进生活规划的能力和意愿;第二,“社会能力”:体验和构建社会交往、理性且富有责任意识地和他人沟通的能力和意愿;第三,“方法能力”:有目的且有计划地完成任务和解决问题的意愿和能力;第四,“专业能力”:个人凭借专业知识和技能处理事务、解决问题并对结果做出评判的能力和意愿。前三个维度是个人组织未来生活和构建未来社会所需要的跨专业素养,后一个维度是专业素养。
  韦纳特对“素养”的界定以及四维“核心素养”的论述,成为德国以“素养”为导向的教育改革和国家教育标准的根基与灵魂。反过来说,德国国家教育标准中的学科“核心素养”,体现并服务于总体性的“核心素养”。因此,我们可以从德国国家教育标准及其教学中看出德国如何在具体学科层面落实“核心素养”。这对于正在探讨如何在课程与教学层面落实“核心素养”的中国教育界来说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国家教育标准体现学科“核心素养”
  2001年,德国在PISA测试成绩不佳的情况下,开始制定国家教育标准,确定若干核心学科的“核心素养”,以加强国家层面的教育质量监测。
  这些学科性的国家教育标准是由心理学、学科教学论和教育学专家合作制定。它是一种以阶段性的能力模式为基础的教育标准,界定了特定学年阶段特定学科或学习领域的能力领域,细分出亚维度并明确了每一维度能力水平之间的差异,规定了学生在相应学习阶段应该完成的认知过程,具备相应的行动能力及特性。具体而言,这些学科的国家教育标准具有以下几大特点:
  体现了所关注学科或学习领域的基本原则;
  界定了学生在特定时间点应该达到的能力;
  面向系统性的和网络性的学校教育,并遵从累积性的能力获得的原则;
  界定了相关要求领域的成就期望;
  既包括所关注学科的核心领域,同时也给予学校教育工作以自由空间;
  体现中等要求,而非最低要求和最高要求;
  通过任务例题来直观地说明教育标准。
  因此,这些国家教育标准的文本一般都包括4个部分:1.学科的教育意义;2.学科的能力领域;3.学科能力领域的标准;4.任务例题。
  下面以德国文化部长联席会2003年为十年级的德语课程制定的教育标准为例,看一下核心素养是如何体现在某个学科的教育标准之中的。该项标准被划分为四大能力范畴:“探究语言和语言运用”“听说”“写作”以及“阅读”。
  第一个范畴更侧重于专业素养,比如对词类和语法的掌握,而后面三个能力范畴则表现出鲜明的跨专业素养的特点。在“听说”这个能力范畴中,学生应该能够——
  根据特定的情境清楚地、以别人易于理解的方式表达自己;
  掌握丰富多变的词汇;
  区分和运用多种形态的语言表达方式,比如叙述、报告、描述、论证等;
  了解不同讲话方式的影响,并会根据对象和场合的不同恰当选择讲话方式,会注意音量、音色、重音、语速、情绪渲染和肢体语言。
  “写作能力”包含学生有目的地查找信息资源,尤其是图书馆、工具书、报纸、网络等资源的能力。最后一个能力是处理文本和媒介的能力,学生应该掌握理解文本的基本方法,能够借助这些方法产生阅读的兴趣,形成移情和自我的理解。
  这些具体的能力标准表现出语言被视为一门工具,学生应通过掌握这门工具来培养表达自我、与他人沟通以及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除了把“核心素养”融入到国家教育标准中,德国还从教育标准中发展出了能力等级的模型,从而为检验和比较学校教学质量提供了清晰可操作的标准。
  2006年,德国教育质量发展研究所(IQB)在全德范围内对小学三到四年级学生的数学能力进行抽样检测,然后让数学教学论专家、数学教师和教育心理学专家依据抽样检测的结果为制定能力等级模型提出建议,最后结合国际能力测试(PISA、IGLU)中的能力等级规定出小学四年级学生在数学课程中的能力等级模型,如下:
  在此能力等级基础之上,教育质量发展研究所又结合小学四年级学生应该掌握的数学知识,进一步划分出每一个知识模块下(比如数字、空间和形态、单位和测量等)学生掌握和运用的能力等级。
  不难看出,德国教育标准强调的是学生的能力产出,即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它将专业素养和跨专业素养,也就是素养的四大维度,融合在一起,体现了德国对于“核心素养”的重视。教育标准的出台,尤其是能力等级模式的建立,为教师构建课堂教学、检验教学质量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也为学校之间比较和统一教学质量提供了有效的工具。
  二、能力导向的教学
  國家教育标准的制定体现了从知识投入(knowledge-based input)到能力产出(competency-based output)的转变,这就需要教学也要进行相应转变,迈向能力导向的教学。这里的能力是指,学生会借助自己的经验和学习,独立地、有责任意识地,并根据不同的现实情境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具体来讲,一个在能力方面达标的学生应具备以下三个方面的特征:1.能够调动已有的知识或技能并且按照需要及时补充必要的新内容;2.能够对待完成的任务中的重要元素展开认知;3.能够通过认真思考得出完成任务的方案,将其付诸实践并自主地监控实施的过程以确保取得成功。   因此,所谓能力导向的教学,是一种开放式的、激发学生自主性的教学理念。根据德国著名教学论专家迈尔(Hilbert Meyer)的定义,能力导向的教学具备以下四大要素:1.教师依据对学生学习水平的诊断制定出个性化的学习方案;2.教师以专业的和跨专业的能力为导向设计教学计划、实施教学和展开教学评估;3.学生能够系统和网状地建构知识和技能;4.学生有机会在现实的或准现实的情境中运用所学的知识或技能。
  在德国,目前新开发出的促进能力导向教学的手段有能力表盘、学习日记和学习地图等。其中,能力表盘(Kompetenzraster)是近年来使用颇多的一种新手段,它从学生的视角出发,在国家教育标准和教学大纲的框架内,在学校内部以及专业教研组的协商下,结合学校已有的教学材料和教学情况,按学科制定出适用于某个年级学生的能力要求。
  能力表盘是学科内容和能力要求相結合的产物。它以学生的口吻,比如“我会/能……”,展现出学生应该达到的能力标准。能力表盘所规定的能力要求可以是一个教学单元内,也可以是一个星期、一个学期或者一个学年内,学生应该达到的能力。表盘横向由能力的等级构成,随着某一能力掌握的程度递增。纵向是学生应该掌握的具体能力范畴。巴登-符腾堡州弗莱堡地区的约翰-彼得-赫伯小学(Johann-Peter-Hebelschule)依据小学四年级语文学科的国家教育标准,将小学一到四年级的语文能力划分为一到八个等级。他们为每个年级制定出一张能力表盘,并给表盘中的每一块区域都附上相应的试题和任务库。
  教师以能力表盘为依据来设计教学过程和准备教学材料。在学习开始前,先让学生完成试题库里的任务,由此确定学生现有的能力水平和班级中的学生能力分布状况,为制定个性化教学奠定基础。在教学结束后,再对学生进行试题检测,特别是之前不能完成的试题。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方面,教师可以记录学生的学习状况,检测教学成果;另一方面,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自我,实施自我监测,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能力表盘以其透明化和标准化的要求设置,给教师制定个性化教学方案和学生自我评估提供了可能,有利于国家教育标准的规范化落实。该手段不仅在核心课程中,也在其他学科中得到运用,为构建能力导向的教学发挥了很大作用。
  能力导向的教学存在着优点。能力导向的教学注重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运用,从专业知识、意志态度以及社会交往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多维度全方位的培养。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拥有了终身学习的能力,能够迅速适应复杂多变的现代社会,能够从容寻找可行的方法解决面对的问题,并且能够更好地参与社会合作。
  但它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其一,缺乏对教学过程的思考。从国家教育标准和能力表盘可以看出,能力导向只体现在作为教学结果的能力标准的设置上,缺乏对教学过程的指导和规范。其二,缺乏对教师的培训。截至目前,只有少量针对教师的有关能力导向教学的教材。教师缺少针对教学过程的构建和学生学习水平诊断的培训。他们虽然拥有组织教学过程的自由,却容易陷入松散和不规范的风险之中。第三,缺乏理论依据和经验支撑。这一点不仅涉及各学校自己制定的能力表盘,也涉及国家教育标准中的能力等级模型。每个能力等级模型依据的理论基础是什么,从一个等级到另一个等级能不能跨越,这些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的探索和验证。
  三、争议及启示
  在德国,能力导向也就是素养导向,受到教育政策制定者和学校教育实践者的追捧和青睐。对此,德国教育界一直存在着质疑的声音。德国教育和科学工会(GEW)对流行的能力导向趋势提出了严厉质疑。在他们看来,当下的学校教学过多注重跨学科能力的发展,例如,在学生做展示或报告的时候,教师看重的是学生是否具有展示的能力,比如能否自由流利地组织语言以及与台下观众是否有眼神的交流,而忽视学生是否理解主题内容,是否能够正确讲解事实数据等。过于偏重能力的培养可能会导致学生的基础知识薄弱或欠缺,甚至最后什么都没学会。因此,能力培养应该和内容传授相结合,学校应该借助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在真实生活世界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核心素养”是个人组织未来生活和构建和谐社会所必备的关键能力,它具有很强的迁移性和跨学科性。因此,要在一门学科、一堂课中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需要教育政策制定者和教育从业人员做出许多相关的研究和努力。德国依据学生不同的年龄和学段,为基础教育阶段中的核心课程制定出统一的能力标准和能力等级模型,将专业素养和跨专业素养融合到学科教学之中,为教师构建课堂教学和检验教学质量提供了清晰可操作的标准。国家教育标准有效地促进了学校教学朝能力导向的方向转变,同时也为各州之间展开教学质量的合作和竞争,促进地区教育公平做出了很大贡献。
  我国幅员辽阔,地区之间教育水平差异很大,对于学校教育中应该如何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可以从德国的做法中得出如下启示:
  1.依据《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加快出台国家层面的学科素养标准,并建立学科性的能力等级模型;
  2.倡导能力导向的教学,定期组织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对核心素养的认识和构建能力导向教学的水平;
  3.在国家层面实施阶段性的学科素养监测,对教学成果进行检测,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比较,从而为进一步的教育改革积累经验和数据。
  (作者单位:泰州学院外国语学院)
其他文献
小课题研究源于一线教师对自身教育教学工作的反思以及对教育实践困惑的追问,是教师在短时期内以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为中心而积极主动进行实践改进的一种课题研究方式。  小课题研究与大课题研究二者之间虽然难以在逻辑上确立一个清晰的边界,但依然存在一个区分度的问题。小课题研究除了切口小、易解决、可操作性强等特征以外,在研究形式、指向、时限、过程等方面也有自身特点。  一、研究形式上有灵活性  小課题研究以解
【摘 要】水利工程在目前的社会发展中有着舉足轻重的地位,是促进国民经济和工农业健康生产的物质基础。在水利工程项目中,其施工质量高低直接关系着人民的生命财产和社会发展,也是目前深受社会各界人士高度重视的热点话题。本文首先就水利工程施工中常见的各种质量问题进行了总结,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关的质量管理和应对策略,以供相关工作人员参考。  【关键词】施工质量;水利工程;管理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
【摘要】品牌企业、名牌商品的多寡,往往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实力、经济竞争能力和自主创新水平的重要表现。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加快建设“品牌大省”,是浙江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
<正> 血液灌流(hemoperfusion HP)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血液净化技术,其借助于血液灌流仪,进行简单的体外循环,用以吸附血液中毒物,达到血液净化的目的。目前常用的吸附剂为活
小学数学课千头万绪,千变万化,但归根结底是解决两个问题,即“教什么”与“怎么教”。换位思考是“学生学什么”与“学生怎么学”。  “教什么”或者“学什么”,就是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确定,既决定一堂课的走向和实施,也是评价一堂课的重要指标。对于数学教学目标,我们要有一个整体观念,一方面要认识到数学教育的课程目标是一个整体,是一个大目标,是通过一节一节课的教学,一个一个单元的教学,一个一个知识领域的教学
镜板泵自润滑径向推力轴承的设计、研制成功,开创了高水头、高转速、大容量卧轴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的新纪元,由于它优良的性能,必将取代外设轴承润滑装置对轴承强制润滑。
为及时掌握和分析传染病疫情动态,切实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我站于1994和1997年(每隔三年一次)开展法定传染病漏报情况的调查。现将两年的调查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一、调
2018年11月26日,来自全国各地的生本教育专家、学者、各教育局分管教育教学工作的领导、教科院(教研室)教研员、学科教师及教学管理人员近1000人齐聚美丽的汉水之滨、“江汉
武汉市光谷第三小学位于光谷核心地带,北靠三环线,西邻汤逊湖。其前身为江夏区流芳中心小学。学校始建于1936年,借庙为学,时为私塾。1948年,私塾被收为国立小学,改名武昌县油坊岭小
BDI(波罗的海干散货运价指数)是反映国际航运市场的重要指标之一,揭示了全球干散货船的运价水平及市场供需情况。目前,越来越多的航运企业成为上市公司,其在资本市场上的表现能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