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从笔者多年在高职院从事审计工作中了解到,高职院想审计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影响审计职能的发挥,本文主要从工作实际出发谈高校审计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及改进建议。
[关键词]高校 审计 若干问题
中图分类号:G2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5-0235-01
一、高职院校内部审计的含义
高职院校内部审计是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独立监督和评价本校及其所属二级单位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的行为,以促进加强管理和实现学校的目标。
二、发展现状分析
1990年5月3日,国家教委发布了《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对教育审计的地位和作用,机构设置和人员的配备,审计的范围和权限,审计工作的程序以及法律责任等作了明确的具体规定。大部分高职院校已经单独或与其他部门合设了内部审计机构,配备了专职或兼职的审计人员。同时,我们也应该意识到,高职院校内部审计尚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还存在着认识片面、地位不高、独立性不强、资源配备不足,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一系列问题。
(一)认识片面
人们对内部审计的认识很片面,并且认为内部审计就是单纯的监督,事实上,内部审计正逐步向管理审计、绩效审计发展,内部审计在进行经济监督的基础上,开展鉴证业务,参与管理、提供服务,融监督、服务于管理之中,协助各级领导监管受托经济责任,全面有效履行并实现改善内部管理、加强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实现提高管理效率和办学效益的组织目标。其既是监督,同时也向服务对象提供服务,属于单位内部的一项管理措施。
(二)地位不高,独立性不强
独立性是内部审计的灵魂,是内部审计保持客观、公正的前提条件。独立性分为机构上的独立和审计人员的独立。
(三)资源配备不足,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此处的资源是指内部审计人员数量、质量和经费及其他办公条件方面的配备情况。笔者凭借在高职院校从事内部审计工作的有利条件,于2011年10月随机对高职院校内部审计资源配置情况作了问卷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反映出专职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以及人员数量方面不能完全适应工作需要:
从专职审计人员数量来看,专业人员明显偏少,70.11%以上的受访者回答只有1个专职审计人员,2人以上的仅为4.01%,甚至还有学校1个也没有,如此少的工作人员显然无法胜任新形势下繁重的审计工作任务。从专职审计人员的数量变化情况来看,近三年没有明显的变化,79.31%受访者回答没有变化,只有18.39%的受访者回答增加,另有2.30%的受访者回答减少,由此可以看出内部审计专职人员并没有随着学院的发展、宏观环境的变化而同步增加。
高职院校内部审计资源配置情况统计中的“近三年人均办公经费数及其变化”调查结果显示,绝大部分单位没有变化,这在当前物价持续上涨、货币购买力下降的情况下,实际上办公经费在减少。另外,从是否使用计算机审计软件来看,只有少部分的被调查者回答使用了审计软件。反映了部分高职院校内部审计资源配置不够充分、审计技术和方法落后,采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手段进行审计的比例相当低。
(四)方法陈旧,发展层次低
采用先进的审计技术、方法,能够对大量的数据进行快速计算和分析,大大提高内部审计的工作效率,能够将事前、事中与事后审计相结合。高职院校内部审计基本停留在手工审计阶段,很少采用现代化的计算机审计技术。因此,影响了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需要改进内部审计技术和方法。
另外,高职院校目前内部审计所处的发展阶段普遍较低,仍是以传统的财务审计和基建维修类审计为主,缺少较高层次的绩效审计和鉴证服务等管理审计,说明高职院校内部审计工作范围窄、层次低,需要拓展审计范围,逐渐向现代管理审计转型。
三、改进高职院校内部审计工作的措施
(一)领导重视,构建良好的内部工作环境
近年来,高职院校普遍面临生源下降、归还新校区债务、提高教师待遇等财务压力,经费异常紧张,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内部审计功能弱化,高职院校资金浪费与紧张并存,公用经费浪费严重,长明灯、长流水屡见不鲜,二级单位创收缺乏控制,大吃大喝,甚至在采购商品和服务或基本建设、修缮过程中接受商业贿赂。在此背景下,加强内部审计工作,提高管理水平,防止和扼制腐败现象的发生,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花最少的钱办更多的事,不失为一条最简便易行、节约资金的快捷通道,同时还可以促进廉政建设。因此,高职院校领导应打破传统思想的禁锢,从思想上切实加强对内部审计的重视,提高内部审计的地位、加大审计资源的投入,配备与工作发展相适应的审计人员队伍,为内部审计的顺利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改善内部审计机构管理体制和领导体制
建立健全的内部审计机构,是审计工作顺利开展,逐步完善内部审计制度的组织保障。虽然,为了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目前很多规模较大的本科院校已在尝试建立由总审计师、外部审计师、独立审计委员组成的审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直接对校长负责,审计机构由审计委员会直接领导。这样,自然大大提高了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但根据目前高职院校的发展规模及内部审计工作实际情况,尚没有条件也没有必要建立审计委员会。因此,根据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建议逐步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并由单位主要负责人——院长直接领导,在现有条件下最大限度地提高内部审计的地位和独立性,为内部审计人员客观、公正地开展工作、大胆地揭示问题营造良好的环境。
(三)积极探索内部审计转型
在高职院校经济活动逐步走向市场机制的转型时期,高职院校内部审计工作肩负着更加重要的责任和使命,处于由传统审计向现代审计加快发展的重要转型期。传统的高职院校内部审计已不适应事业发展的需要,离现代审计也有较大的差距,因此有必要更新观念,进行以下几方面的转变。在审计理念上,要对内部审计是检查系统的认识向控制系统的认识转变;在审计职能上,由单纯的监督向监督与服务并重转变;在审计目标上,以查错纠弊为主向以监督和评价内部控制能力为主转变;
在审计内容上,由财务收支向业务领域和信息系统拓展,全方位、系统式覆盖;在审计方式上,由以结果导向为主向与过程导向并重转变,由事后监督为主向与事前、事中全过程监督并重转变;在审计手段上,由手工操作为主向利用计算机和信息技术为主转变。
(四)加强宣传,促进观念转变
人们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对内部审计的认识较片面,认为内部审计作用不大,工作质量不高,这些不利于内部审计健康发展的印象需要内部审计工作者想方设法逐步扭转。其中加大宣传、实行内部审计公开制度不失为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向人们灌输正确的审计理念,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内部审计。内部审计公开制度是指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公开与高职院校内部审计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审计纪律以及与内部审计工作相关的各项内容。例如,对每个审计项目可以实行审前公告和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具体可以采用会议、文件、板报、校园网等形式。通过各种审计公告,有利于大家了解审计、关注审计、配合审计、支持审计,也能引起领导重视。同时,也是接受教职工监督、无形中给内部审计工作增加适当压力和动力的一项重要举措,有利于提升高职院校内部审计工作水平。审计公告不仅是促进科学决策、民主管理、廉政建设的要求,同时也是学校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内涵建设的要求。高职院校内部审计公开制度的实行,必将推动内部审计的规范化建设, 促进审计工作质量的提高,提升内部审计在学校工作中的地位,从而进一步加强高职院校的民主政治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
[关键词]高校 审计 若干问题
中图分类号:G2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5-0235-01
一、高职院校内部审计的含义
高职院校内部审计是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独立监督和评价本校及其所属二级单位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的行为,以促进加强管理和实现学校的目标。
二、发展现状分析
1990年5月3日,国家教委发布了《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对教育审计的地位和作用,机构设置和人员的配备,审计的范围和权限,审计工作的程序以及法律责任等作了明确的具体规定。大部分高职院校已经单独或与其他部门合设了内部审计机构,配备了专职或兼职的审计人员。同时,我们也应该意识到,高职院校内部审计尚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还存在着认识片面、地位不高、独立性不强、资源配备不足,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一系列问题。
(一)认识片面
人们对内部审计的认识很片面,并且认为内部审计就是单纯的监督,事实上,内部审计正逐步向管理审计、绩效审计发展,内部审计在进行经济监督的基础上,开展鉴证业务,参与管理、提供服务,融监督、服务于管理之中,协助各级领导监管受托经济责任,全面有效履行并实现改善内部管理、加强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实现提高管理效率和办学效益的组织目标。其既是监督,同时也向服务对象提供服务,属于单位内部的一项管理措施。
(二)地位不高,独立性不强
独立性是内部审计的灵魂,是内部审计保持客观、公正的前提条件。独立性分为机构上的独立和审计人员的独立。
(三)资源配备不足,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此处的资源是指内部审计人员数量、质量和经费及其他办公条件方面的配备情况。笔者凭借在高职院校从事内部审计工作的有利条件,于2011年10月随机对高职院校内部审计资源配置情况作了问卷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反映出专职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以及人员数量方面不能完全适应工作需要:
从专职审计人员数量来看,专业人员明显偏少,70.11%以上的受访者回答只有1个专职审计人员,2人以上的仅为4.01%,甚至还有学校1个也没有,如此少的工作人员显然无法胜任新形势下繁重的审计工作任务。从专职审计人员的数量变化情况来看,近三年没有明显的变化,79.31%受访者回答没有变化,只有18.39%的受访者回答增加,另有2.30%的受访者回答减少,由此可以看出内部审计专职人员并没有随着学院的发展、宏观环境的变化而同步增加。
高职院校内部审计资源配置情况统计中的“近三年人均办公经费数及其变化”调查结果显示,绝大部分单位没有变化,这在当前物价持续上涨、货币购买力下降的情况下,实际上办公经费在减少。另外,从是否使用计算机审计软件来看,只有少部分的被调查者回答使用了审计软件。反映了部分高职院校内部审计资源配置不够充分、审计技术和方法落后,采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手段进行审计的比例相当低。
(四)方法陈旧,发展层次低
采用先进的审计技术、方法,能够对大量的数据进行快速计算和分析,大大提高内部审计的工作效率,能够将事前、事中与事后审计相结合。高职院校内部审计基本停留在手工审计阶段,很少采用现代化的计算机审计技术。因此,影响了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需要改进内部审计技术和方法。
另外,高职院校目前内部审计所处的发展阶段普遍较低,仍是以传统的财务审计和基建维修类审计为主,缺少较高层次的绩效审计和鉴证服务等管理审计,说明高职院校内部审计工作范围窄、层次低,需要拓展审计范围,逐渐向现代管理审计转型。
三、改进高职院校内部审计工作的措施
(一)领导重视,构建良好的内部工作环境
近年来,高职院校普遍面临生源下降、归还新校区债务、提高教师待遇等财务压力,经费异常紧张,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内部审计功能弱化,高职院校资金浪费与紧张并存,公用经费浪费严重,长明灯、长流水屡见不鲜,二级单位创收缺乏控制,大吃大喝,甚至在采购商品和服务或基本建设、修缮过程中接受商业贿赂。在此背景下,加强内部审计工作,提高管理水平,防止和扼制腐败现象的发生,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花最少的钱办更多的事,不失为一条最简便易行、节约资金的快捷通道,同时还可以促进廉政建设。因此,高职院校领导应打破传统思想的禁锢,从思想上切实加强对内部审计的重视,提高内部审计的地位、加大审计资源的投入,配备与工作发展相适应的审计人员队伍,为内部审计的顺利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改善内部审计机构管理体制和领导体制
建立健全的内部审计机构,是审计工作顺利开展,逐步完善内部审计制度的组织保障。虽然,为了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目前很多规模较大的本科院校已在尝试建立由总审计师、外部审计师、独立审计委员组成的审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直接对校长负责,审计机构由审计委员会直接领导。这样,自然大大提高了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但根据目前高职院校的发展规模及内部审计工作实际情况,尚没有条件也没有必要建立审计委员会。因此,根据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建议逐步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并由单位主要负责人——院长直接领导,在现有条件下最大限度地提高内部审计的地位和独立性,为内部审计人员客观、公正地开展工作、大胆地揭示问题营造良好的环境。
(三)积极探索内部审计转型
在高职院校经济活动逐步走向市场机制的转型时期,高职院校内部审计工作肩负着更加重要的责任和使命,处于由传统审计向现代审计加快发展的重要转型期。传统的高职院校内部审计已不适应事业发展的需要,离现代审计也有较大的差距,因此有必要更新观念,进行以下几方面的转变。在审计理念上,要对内部审计是检查系统的认识向控制系统的认识转变;在审计职能上,由单纯的监督向监督与服务并重转变;在审计目标上,以查错纠弊为主向以监督和评价内部控制能力为主转变;
在审计内容上,由财务收支向业务领域和信息系统拓展,全方位、系统式覆盖;在审计方式上,由以结果导向为主向与过程导向并重转变,由事后监督为主向与事前、事中全过程监督并重转变;在审计手段上,由手工操作为主向利用计算机和信息技术为主转变。
(四)加强宣传,促进观念转变
人们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对内部审计的认识较片面,认为内部审计作用不大,工作质量不高,这些不利于内部审计健康发展的印象需要内部审计工作者想方设法逐步扭转。其中加大宣传、实行内部审计公开制度不失为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向人们灌输正确的审计理念,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内部审计。内部审计公开制度是指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公开与高职院校内部审计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审计纪律以及与内部审计工作相关的各项内容。例如,对每个审计项目可以实行审前公告和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具体可以采用会议、文件、板报、校园网等形式。通过各种审计公告,有利于大家了解审计、关注审计、配合审计、支持审计,也能引起领导重视。同时,也是接受教职工监督、无形中给内部审计工作增加适当压力和动力的一项重要举措,有利于提升高职院校内部审计工作水平。审计公告不仅是促进科学决策、民主管理、廉政建设的要求,同时也是学校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内涵建设的要求。高职院校内部审计公开制度的实行,必将推动内部审计的规范化建设, 促进审计工作质量的提高,提升内部审计在学校工作中的地位,从而进一步加强高职院校的民主政治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