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乘法分配律”教学策略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ypt20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乘法的三个运算定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中,乘法分配律无疑是重点和难点。在实际教学之中,学生掌握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能够灵活地归纳、理解和运用。但是在学习乘法分配律时,学生在归纳、理解、灵活运用等方面却倍感困难重重,容易混淆使用运算定律,导致错误层出不穷。针对上述“关键”, 如何准确“有的放矢”,摸索出有效的教学策略呢?本人结合教育实践,现进行以下几点思考。
  一、理顺难点,把握本质
  (一)定义陌生,知识迁移难
  学生先前已经学习“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两个内容形式相似、内容相近,所以学生容易迁移理解,灵活掌握运用。然而在乘法分配律的学习过程中碰到了阻碍,没有可以迁移和类比的对象,学生对它形成一定的陌生感,因此学习乘法分配律形成第一道难关。
  (二)重视“外观”,忽视本质
  个别教师在教学中,偏重引导学生对规律的“外形”重视,忽略了对规律“内在”的本质联系进行探究,导致学生对规律的本质掌握得不够,领悟得不深。体现在学生容易混淆乘法结合律与乘法分配律内在本质的区别。
  (三)归纳较难,定律概括不准确
  尽管教学过程当中提供了大批素材和实例作表象支持,但是学生在概述乘法分配律的定义时,总不如概述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那样通畅和无误,而且学生在揭示定律后再次复述,语言表达也不够规范和熟练。
  (四)形式及含义复杂,理解困难重重
  乘法分配律不管从形式,或者从内涵理解上,比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都要难。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数学符号复杂,二是形式上复杂多变。
  二、乘法分配律教学策略有的放矢
  (一)注重体会规律两部分的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不单在例题的算式分析后,请学生再举出一定的例子进行讨论,更应该结合乘法的意义来理解定律表示式中两个c,(a+b)×c可以理解为(a+b)个c,a×c+ b×c可以理解为a个c加b个c,所以两者的结果相等。借助意义进行判断,加深对定律内涵的理解。了解乘法分配律的含义,根据乘法的意义判断是否符合规律属于重要环节。
  (二)结合练习,加深乘法运算定律的理解
  教学中,用好乘法分配律进行运算,指导学生从算式的形式和意义两方面思考,进一步理解乘法分配律的内涵。
  1.画图明理,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
  在学习乘法的意义之初,画图能够非常直观地反映运算的规律。因此,可以根据看图想算式,看算式画图,看算式联想,看算式说意义的环节辅助学生理解突破教学重难点,有利于帮助学生构建乘法分配律的思维模型。
  2.狠抓典型错例诊断,加深对运算定律理解
  在课堂教学当中,及时抓住典型的错例,积极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剖析错误源头,摸索正确算法,深入理解运算定律的含义。
  我们要组织学生深入讨论,分析错例的出错点,找到症结,明确算法,理解运算定律要到位,学生要亲身体验判断总结,说明纠正的理由,并提出“如何改就对了”的要求,请学生一一订正,避免下次重蹈覆辙。
  3.练习寻求多变
  结合已经学过的乘法的交换律,故意设置视界障碍、改变算式中的相同数的位置。
  针对不同解题方法,要引导学生对比分析何时用乘法结合律简便、何时用乘法分配律简便,明白利用乘法结合律与乘法分配律进行运算的条件是不相同的。乘法分配律在连乘的算式中适用,但乘法分配律针对有两种运算的算式。要力图确保“用简便算法进行计算”成为学生优先选择的方法,并能按照题目的特点,针对性选择正确的算法。
  (三)借助实际生活问题情境,进一步理解乘法分配律的含义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我们善于将数学与生活有机结合并运用,不断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数学应用能力有所提高。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27页第5题是典型可用乘法分配律解释的实际问题。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的抽象思维水平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形象或表象的支撑,可以说形象思维和表象思维在小学生思维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为此,教师要充分用实际生活问题情境的直观形象,让学生借助这根“拐杖”,丰富表象,逐步抽象。教师除要让学生会用两种方法解答教材中提出的问题“李阿姨购进了60套这种运动服花了多少钱?”除说明算理外,引导学生借助具体图理解掌握算理。
  (四)温习旧知,沟通知识 之间的内在联系
  三年级学过两位数乘一位数,如13×2,口算时先算10×2=20,3×2=6,再算20+6=26。若用竖式计算时,求2个13是多少就是求2个10与2个3的和。温习旧知能够唤醒学生已有的经验,进一步巩固了乘法分配律的算理和算法。
  (五)适度延伸,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学生只是概述出并理解了(a+b)×c= a×c+ b×c并不够,由于它仅仅是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并且是最简单、最一般的表达式,教师还能适当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联想和必要的扩展:譬如几个数的和乘同一个数还可以运用乘法分配律吗?乘法对减法有分配律吗?除法有分配律吗?
  若把乘法分配律中的“两个数的和”换成“三个数的和”“四个数的和”或更多数的和,乘法分配律成立吗?学生就大胆猜想:
  (a+b)×c=a×c+b×c
  (a+b+c) ×d=a×d+b×d+c×d
  (a+b+c+d) ×e=a×e+b×e+c×e+d×e
  ……
  把乘法分配律拓展到“两个数的差与一个数相乘”,再由学生提出“多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是否适用于分配律这样的猜想。学生从类比推理中提升了思维能力。
  教师要从本质上让学生深入的体會乘法分配律的运用,通过各类典型题型练习,让学生对乘法分配律有深刻的理解,对乘法分配律的认识入心入脑,而且能够善于灵活的运用乘法分配律简便运算与拓展运算。学生的学习热情会瞬间提高,也能够深刻体会所学内容的精髓,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所在。
其他文献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社会已经步入信息时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的新视点。《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程运用现代化科技手段,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作文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作文教学必然焕发新的生机。翻转课堂是信息技术中一项先进的教学手段,因此,我校在作文教学中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将翻转课堂理念介入到作文教学中,
期刊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新的理念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预示着语文课堂教学将彻底改变过去以“一言堂”为主要形式,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的枯燥无味的教学现状,代之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
期刊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小学生应当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可见,社会对口语交际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也成了语文素质教育的第一要素,那也要求教师在关注阅读教学的同时,也要有意识拓展学生口语交际训练的空间,善于抓住口语交际训练的契机,把培养学生口
期刊
话题作文是近年来考场作文最流行的样式。所谓“话题作文”是指用一段提示语指明写作范围,启发学生思考,激活其联想想象力的一种作文题型。这种开放性的作文与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相比,其优点在于给了考生更广阔的写作空间和更大的发挥余地,有很大的自主性和超越性。面对这种灵活的作文形式,考生如何才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一篇质量高的考场作文呢?我觉得关键是过好审题立意与选材关。  一、审清题旨,准确立意  审清题旨
期刊
体育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终身体育是终身教育思想在体育中的体现, 是个人一生中所受的各种健身教育的总和,它直接关系到人类健康的连续性,持久性,经常性的问题。学校体育作为终身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它应该为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做好能力的储备和心理素质的提高打下基础。  一、分析与讨论  (一)终身体育思想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  在新的社会背景下,伴随着终身教育的思想,终身体育思想在发达国家早已应运
期刊
朱自清先生在《论朗读》一文中指出“读的用处最大,语文教学上应特别重视朗读教学的训练。”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对朗读也有这样的要求:“各个年级都要重视朗读。中高年级要重视默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新《课标》对此提出了十分明确的要求:“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同时,教材对于朗读的要
期刊
品德与社会是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品德与社会教学强调必须从学生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社会道德观。信息技术和品德与社会学科相结合,不但能优化课堂教学,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还能摒弃传统教学偏于说教的弊端,从而构建自主探索、情境创设、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全方位、立体化的新型学习方式,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充
期刊
均衡发展是当前教育教学方面提出的一个崭新的教学理念,这对于提高全民族素质、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有著十分重要意义。因此,实施均衡教育,让学生各个学科教学中均衡发展,在班级里实施均衡发展教学理念则是促进全班学生共同成长、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把平等思想运用于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和体会做一个粗浅的总结。  一、语文教学要求的平等  所谓要求的平等,既有师生要求
期刊
长期以来,体育课的教学与考核,只能在教师的严格要求下,按照统一的标准来衡量学生体质状况,导致基础好的“鹤立鸡群”,基础差的“望尘莫及”,使得两极分化更为明显,严重挫伤了学生进一步练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影响了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整体提高。因此,教师应当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提出不同的要求。同时,教育心理学指出,创设积极的课堂气氛,符合学生的求知和心理特点,使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关系和
期刊
世界著名的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幸福,不能为任何不相干的利益而牺牲这种幸福,这一点当然是毋需置疑的。”  小学英语教学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初步建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阅读和书写的基础,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初步具备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的能力。教材通过适当介绍中西方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