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空白”是艺术创作中的一个概念,指艺术创作中为了更充分地表现作品主题而有意识地留出“空白”,给读者留下联想、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作文的“空白”是指在写作中未明确或说明的部分和暗示的内容。作文教学的空白艺术是指教师将“空白”手法运用于科学教学中,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发散学生的想象,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亦应讲究空白艺术,力求使其文“言尽而旨远,辞浅而义深。虽发话已殚,而含意未尽”。这样方能意味深长,令人回味无穷。笔者认为在指导学生写作的空白艺术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题目的空白艺术
命题应从学生的生活学习的实际出发,特别应从学生富于想象的特点作为命题的依据。命题只有具有空白艺术,学生才会更能展开“神思”的翅膀。如特级教师魏书生要学生写《站在月球上想到的》、《宇宙人会议》等作文题,学生的思维便会自由驰骋,甚至灵感也会滚滚而来。如可在较大范围的公开课上,故意迟到八分多钟,然后主讲老师走上讲台,布置学生写作文-《老师迟到了》,要求通过场面描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这迟到的八分多钟,从表面上来看,是个“空白”,但是因为有了这一“空白”,才为场面与心理描写的作文训练,准备了较大的想象空间。此外,还可出些诸如《书包减肥梦》、《刺猬姑娘》、《假如我有两只翅膀》、《一千年的我》、《未来的我》、《孙悟空与UFO》等题目,让其放开胆量来写。这样,才能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而锻炼其思维能力,提高其写作水平。
二、材料的空白艺术
材料作文是一种很好的激发学生思维的作文形式,它可以锻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立意,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些不同角度就是材料的空白艺术。如读了《愚公移山》后,要求学生写一篇读后感,我们可以从赞扬愚公不畏艰难、意志坚强、人定胜天的精神方面去立意,也可以从劝告愚公采取搬家这种高效率的工作方法去立意。不过,后者的立意不同于传统的观念,更有新意。
也有一些材料,学生仅仅着眼于材料本身的表面现象去立意,而对这些材料以外的“空白”(寓意或启示)却很少去思考,去发掘。如果老师多设计这种类型的材料,并引导他们对造成这种现象较为深层的原因作更深入的分析,他们就可能会写出较有新意的文章来。如可设计这么一则材料:某中学生不慎落水,一工人正在抢救,一些围观者不仅不救,反而讥讽道:“他想入党了!”要求学生针对围观者的言行确定一个中心,并围绕中心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题目为《抢救》。接着发言讨论。一部分学生着眼于勇救落水学生的壮举,赞扬急人所难,见义勇为的精神;一部分学生则以工人的壮举,结合对讥讽者的批判,揭示人心不古的世风。较之第一部分学生,第二部分学生的立意明显棋高一着。但是,这样的思维层面毕竟还是浅显的。这时老师应及时提出一个问题:根据材料,结合当今社会风气,真正需要抢救的是谁?学生经过紧张的思考后,终于恍然大悟,认识到真正应该得到救助的,是说风凉话的围观者们!确实,如何通过材料启发学生找出材料以外的“空白”,确是教师殚精竭虑之所在。这样,教师以材料为本,而又能不为材料所累,在思维的训练中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发觉材料的“空白”,深化材料的寓意,发现人物或事件内在的、深层的思想和真情实感,就会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学生的分析能力、求异思维就会得到大大的提高。
三、情节的空白艺术
情节的空白艺术是情节内容虽然“空缺”了,但要为读者所领会,所补充。要保持情节发展的连续性。要“空”而不虚,形“空”实不空,要笔断意连,从而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还有的文章在中间设置情节的空白,引起人们的无限遐思,大大地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如优秀习作《但愿见到他》写的是两位女大学生与一位战士在火车上相对而坐,女大学生用英语对正在看书的战士进行讥讽,文章情节空白设置突出的地方是,当战士遭到莫名其妙的冷遇、谩骂时,只写他“看了一眼,浑身不自在,又接着看书”几个字。不难想象:他一定很迷惑,为什么素不相识却出言相讥?为什么无事相涉却出口伤人?但他没有反唇相讥,而是用大度原谅了别人。不仅如此,面对两女大学生坏了的手机,他没有幸灾乐祸,也没又借机炫耀,而是悄无声息地帮助她们修好了手机,并写好了两行平静而朴实的英文(“大学生朋友,手机已修好,请听音乐-战士小孙”)后悄悄地下了车。文中前后两次情节内容上空白的设置,把现代子弟兵的良好道德品质、刻苦奋发精神与助人为乐的风貌“描绘”到了极点。如将两次空白填起来,其震撼力感染力将大大减弱。
可见,情节的空白可达到一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艺术效果。
四、语言的空白艺术
语言的空白艺术是指作者对作品中人物情感的抒发,“欲说还休”,设置语言的空白,从而将无尽的内在意蕴深含在空白之中,给人以无限的遐思。语言的空白艺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方面,在“言此意彼”中激发对方的联想。言此意彼,就是“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采用这种语言空白艺术,能激发人的联想思维,再细细咀嚼后使人心领神会,从而给人带来“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的审美愉悦。
另一方面,在“不着一字”中给对方以回味。屠格涅夫曾经说过:“人生里面,有些瞬间,有些感情,是我们只能意会,却不可言传的。”对于这种“无言之美”,我们往往设置语言的空白艺术,使接受者在想象和回味中感知语言的潜在信息,并从中体会到语言的空白美。
总之,只有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作文空白艺术的无穷魅力,并将其运用到自己作文中去,这样,他们方能写出新颖生动、含蓄隽永、回味无穷、容量甚广的佳作来!
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亦应讲究空白艺术,力求使其文“言尽而旨远,辞浅而义深。虽发话已殚,而含意未尽”。这样方能意味深长,令人回味无穷。笔者认为在指导学生写作的空白艺术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题目的空白艺术
命题应从学生的生活学习的实际出发,特别应从学生富于想象的特点作为命题的依据。命题只有具有空白艺术,学生才会更能展开“神思”的翅膀。如特级教师魏书生要学生写《站在月球上想到的》、《宇宙人会议》等作文题,学生的思维便会自由驰骋,甚至灵感也会滚滚而来。如可在较大范围的公开课上,故意迟到八分多钟,然后主讲老师走上讲台,布置学生写作文-《老师迟到了》,要求通过场面描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这迟到的八分多钟,从表面上来看,是个“空白”,但是因为有了这一“空白”,才为场面与心理描写的作文训练,准备了较大的想象空间。此外,还可出些诸如《书包减肥梦》、《刺猬姑娘》、《假如我有两只翅膀》、《一千年的我》、《未来的我》、《孙悟空与UFO》等题目,让其放开胆量来写。这样,才能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而锻炼其思维能力,提高其写作水平。
二、材料的空白艺术
材料作文是一种很好的激发学生思维的作文形式,它可以锻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立意,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些不同角度就是材料的空白艺术。如读了《愚公移山》后,要求学生写一篇读后感,我们可以从赞扬愚公不畏艰难、意志坚强、人定胜天的精神方面去立意,也可以从劝告愚公采取搬家这种高效率的工作方法去立意。不过,后者的立意不同于传统的观念,更有新意。
也有一些材料,学生仅仅着眼于材料本身的表面现象去立意,而对这些材料以外的“空白”(寓意或启示)却很少去思考,去发掘。如果老师多设计这种类型的材料,并引导他们对造成这种现象较为深层的原因作更深入的分析,他们就可能会写出较有新意的文章来。如可设计这么一则材料:某中学生不慎落水,一工人正在抢救,一些围观者不仅不救,反而讥讽道:“他想入党了!”要求学生针对围观者的言行确定一个中心,并围绕中心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题目为《抢救》。接着发言讨论。一部分学生着眼于勇救落水学生的壮举,赞扬急人所难,见义勇为的精神;一部分学生则以工人的壮举,结合对讥讽者的批判,揭示人心不古的世风。较之第一部分学生,第二部分学生的立意明显棋高一着。但是,这样的思维层面毕竟还是浅显的。这时老师应及时提出一个问题:根据材料,结合当今社会风气,真正需要抢救的是谁?学生经过紧张的思考后,终于恍然大悟,认识到真正应该得到救助的,是说风凉话的围观者们!确实,如何通过材料启发学生找出材料以外的“空白”,确是教师殚精竭虑之所在。这样,教师以材料为本,而又能不为材料所累,在思维的训练中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发觉材料的“空白”,深化材料的寓意,发现人物或事件内在的、深层的思想和真情实感,就会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学生的分析能力、求异思维就会得到大大的提高。
三、情节的空白艺术
情节的空白艺术是情节内容虽然“空缺”了,但要为读者所领会,所补充。要保持情节发展的连续性。要“空”而不虚,形“空”实不空,要笔断意连,从而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还有的文章在中间设置情节的空白,引起人们的无限遐思,大大地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如优秀习作《但愿见到他》写的是两位女大学生与一位战士在火车上相对而坐,女大学生用英语对正在看书的战士进行讥讽,文章情节空白设置突出的地方是,当战士遭到莫名其妙的冷遇、谩骂时,只写他“看了一眼,浑身不自在,又接着看书”几个字。不难想象:他一定很迷惑,为什么素不相识却出言相讥?为什么无事相涉却出口伤人?但他没有反唇相讥,而是用大度原谅了别人。不仅如此,面对两女大学生坏了的手机,他没有幸灾乐祸,也没又借机炫耀,而是悄无声息地帮助她们修好了手机,并写好了两行平静而朴实的英文(“大学生朋友,手机已修好,请听音乐-战士小孙”)后悄悄地下了车。文中前后两次情节内容上空白的设置,把现代子弟兵的良好道德品质、刻苦奋发精神与助人为乐的风貌“描绘”到了极点。如将两次空白填起来,其震撼力感染力将大大减弱。
可见,情节的空白可达到一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艺术效果。
四、语言的空白艺术
语言的空白艺术是指作者对作品中人物情感的抒发,“欲说还休”,设置语言的空白,从而将无尽的内在意蕴深含在空白之中,给人以无限的遐思。语言的空白艺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方面,在“言此意彼”中激发对方的联想。言此意彼,就是“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采用这种语言空白艺术,能激发人的联想思维,再细细咀嚼后使人心领神会,从而给人带来“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的审美愉悦。
另一方面,在“不着一字”中给对方以回味。屠格涅夫曾经说过:“人生里面,有些瞬间,有些感情,是我们只能意会,却不可言传的。”对于这种“无言之美”,我们往往设置语言的空白艺术,使接受者在想象和回味中感知语言的潜在信息,并从中体会到语言的空白美。
总之,只有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作文空白艺术的无穷魅力,并将其运用到自己作文中去,这样,他们方能写出新颖生动、含蓄隽永、回味无穷、容量甚广的佳作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