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事业单位是当前市场经济体制中的重要組成成分,是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前提和关键。加强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是提高事业单位科学管理水平的重要一环。是保证社会良好有序发展的关键,会计作为一项综合性管理活动,其在发展的过程中是对单位资金能够全面地核算、反映和监督单位预算资金的主要控制手段和衡量标准、经营资金及其它经济业务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在不断改进和加强单位预算管理,是保证事业单位资金正常流转的关键,本文就事业单位会计对象与会计要素进行分析。
【关键词】 事业单位 会计对象 会计要素
1. 事业单位会计的一般对象
事业单位作为当前市场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不可忽视的经济体制。事业单位会计对象是指事业单位会计所要反映和监督的内容。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平稳增长过程中各种事业单位如雨后春笋涌向而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事业单位是执行国民经济计划的基层单位,各种人才的选拔和管理是当前会计工作中的控制手段和控制方式,担负着培养各类人才、进行科学研究和文化活动、增进社会福利、为了提高当前人们生活水平和健康手段。为了完成这些任务,事业单位必须拥有一定数量的房屋、建筑物、车辆、办公用品以及各种企业常用物资的管理和运行手段,用于日常开支的现金和银行存款等作为开展业务活动,完成事业计划的物质基础。这些财产是会计工作中的主要处理措施和处理模式,因此在会计工作中队会计要素和会计对象的分析是不可忽视的过程,是提高企业发展的前提和关键。这些财产物资的货币表现就是事业单位的资金。事业单位资金主要是事业单位按照当前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与总结,提出相应的制度和管理措施进行积累。事业计划向财政门或上级单位领取的经费、接受其它单位投资、向金融机构借入,通过相应的渠道与手段提出其发展模式和发展过程。
2. 会计要素
以上所述事业单位能用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或资金运动只是对会计对象的一般描述,而且这种表述比较抽象。为了便于记录、核算与报告,以及适用不同会计主体对会计信息的需求,还要采用会计要素的形式,使会计一般对象更加具体化。会计要素就是对会计一般对象的基本分类。只有通过会计要素,才能使会计对象、会计凭证和会计报表具体联系起来,使会计信息更好地反映事业单位业务经营活动的特点。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规定了事业单位的会计要素有: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
2.1资产、负债和净资产
2.1.1资产
资产是事业单位占有或者使用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拥有或控制一定数量的资产,是单位进行业务活动的前提条件。资产之所以是一种经济资源,是因为事业单位以各种方式(如政府拨款、投资者进行投资等)取得了资产的使用权和支配权,并且通过对其有效使用,能够为单位提供未来的经济利益。
事业单位的资产分为流动资产、对外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
(1)流动资产是可以在一年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包括现金、各种存款、应收及预付账款、存货等。(2)对外投资是指事业单位利用货币资金、实物和无形资产等方式向其他单位的投资。包括债券投资和其他投资。(3)固定资产是指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包括房屋和建筑物、专用设备、一般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等。(4)无形资产是指不具有实物形态而能为事业单位提供某种权利的资产。包括专利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著作权、商誉等。
2.1.2负债
负债是指事业单位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要以资产或劳务偿付的债务,包括借入款、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其他应付款、各种应缴款项等。
(1)借入款是指事业单位从财政部门、上级主管部门,金融机构借入的有偿使用的款项。(2)应付票据是指事业单位对外发生债务时所开出、承兑的商业汇票。(3)应付账款是指事业单位因购买材料、物资或接受劳务供应而应付给供应单位的款项。(4)预收账款是指事业单位按照合同规定向购货单位或接受劳务单位预收的款项。(5)其他应付款是指事业单位应付、暂收其他单位或个人的款项。(6)应缴款项是指事业单位按规定应缴入国家预算的收入。
2.1.3净资产
事业单位净资产是指资产减去负债的差额。包括事业基金、固定基金、专用基金、结余等。
(1)事业基金是指事业单位拥有的非限定用途的净资产。主要包括滚存结余资金等。
(2)固定基金是指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占用的基金。
(3)专用基金是指事业单位按规定提取、设置的有专门用途的资金。主要包括修购基金、职工福利基金、医疗基金以及其他基金等。
(4)结余是事业单位在一定期间各项收入与支出相抵后的余额。主要包括事业结余和经营结余。其中事业结余是指事业单位在一定期间除经营收支外各项收支相抵后的余额;经营结余是指事业单位在一定期间各项经营收入与支出相抵后的余额。
2.2会计平衡公式
事业单位的资产与负债、净资产是同一资金的两个不同方面。资产表明事业单位拥有哪些经济资源,其数额是多少。负债和净资产则表明是谁提供了这些经济资源。事业单位的资产都是一定的提供者所提供的。
2.3收入、支出
2.3.1收入
收入是指事业单位为开展业务活动,依法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包括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事业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缴款、其他收入和基本建设拨款收入等。
(1)财政补助收入是指事业单位按核定的预算和经费领拨关系从财政部门取得的各类事业经费。
(2)上级补助收入是指事业单位从主管部门和上级单位取得的非财政补助收入。
(3)事业收入是指事业单位开展专业活动及辅助活动所取得的收入。
(4)经营收入是指事业单位在专业业务活动及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
2.3.2支出
支出是指事业单位为开展业务活动和其他活动所发生的各项资金耗费及损失以及用于基本建设项目的开支。包括事业支出、经营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上缴上级支出、基本建设支出等。
(1)事业支出是指事业单位开展各项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发生的支出。
(2)经营支出是指事业单位在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发生的支出。
(3)对附属单位补助是指事业单位用非财政预算资金对附属单位补助发生的支出。
(4)上缴上级支出是指事业单位按规定标准或比例上缴上级单位的支出。
(5)基本建设支出是指事业单位列入基本建设计划,用国家基本建设资金或自筹资金安排的固定资产新建、扩建和改建形成的支出。
总结
事业单位发展的过程中会计手段是不可忽视的过程,提高会计工作手段和工作模式是增加其发展手段与发展要素的关键性因素,是保证其良好发展的前提和关键。
(作者单位:白城市洮北区财政局会计核算中心)
【关键词】 事业单位 会计对象 会计要素
1. 事业单位会计的一般对象
事业单位作为当前市场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不可忽视的经济体制。事业单位会计对象是指事业单位会计所要反映和监督的内容。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平稳增长过程中各种事业单位如雨后春笋涌向而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事业单位是执行国民经济计划的基层单位,各种人才的选拔和管理是当前会计工作中的控制手段和控制方式,担负着培养各类人才、进行科学研究和文化活动、增进社会福利、为了提高当前人们生活水平和健康手段。为了完成这些任务,事业单位必须拥有一定数量的房屋、建筑物、车辆、办公用品以及各种企业常用物资的管理和运行手段,用于日常开支的现金和银行存款等作为开展业务活动,完成事业计划的物质基础。这些财产是会计工作中的主要处理措施和处理模式,因此在会计工作中队会计要素和会计对象的分析是不可忽视的过程,是提高企业发展的前提和关键。这些财产物资的货币表现就是事业单位的资金。事业单位资金主要是事业单位按照当前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与总结,提出相应的制度和管理措施进行积累。事业计划向财政门或上级单位领取的经费、接受其它单位投资、向金融机构借入,通过相应的渠道与手段提出其发展模式和发展过程。
2. 会计要素
以上所述事业单位能用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或资金运动只是对会计对象的一般描述,而且这种表述比较抽象。为了便于记录、核算与报告,以及适用不同会计主体对会计信息的需求,还要采用会计要素的形式,使会计一般对象更加具体化。会计要素就是对会计一般对象的基本分类。只有通过会计要素,才能使会计对象、会计凭证和会计报表具体联系起来,使会计信息更好地反映事业单位业务经营活动的特点。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规定了事业单位的会计要素有: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
2.1资产、负债和净资产
2.1.1资产
资产是事业单位占有或者使用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拥有或控制一定数量的资产,是单位进行业务活动的前提条件。资产之所以是一种经济资源,是因为事业单位以各种方式(如政府拨款、投资者进行投资等)取得了资产的使用权和支配权,并且通过对其有效使用,能够为单位提供未来的经济利益。
事业单位的资产分为流动资产、对外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
(1)流动资产是可以在一年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包括现金、各种存款、应收及预付账款、存货等。(2)对外投资是指事业单位利用货币资金、实物和无形资产等方式向其他单位的投资。包括债券投资和其他投资。(3)固定资产是指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包括房屋和建筑物、专用设备、一般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等。(4)无形资产是指不具有实物形态而能为事业单位提供某种权利的资产。包括专利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著作权、商誉等。
2.1.2负债
负债是指事业单位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要以资产或劳务偿付的债务,包括借入款、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其他应付款、各种应缴款项等。
(1)借入款是指事业单位从财政部门、上级主管部门,金融机构借入的有偿使用的款项。(2)应付票据是指事业单位对外发生债务时所开出、承兑的商业汇票。(3)应付账款是指事业单位因购买材料、物资或接受劳务供应而应付给供应单位的款项。(4)预收账款是指事业单位按照合同规定向购货单位或接受劳务单位预收的款项。(5)其他应付款是指事业单位应付、暂收其他单位或个人的款项。(6)应缴款项是指事业单位按规定应缴入国家预算的收入。
2.1.3净资产
事业单位净资产是指资产减去负债的差额。包括事业基金、固定基金、专用基金、结余等。
(1)事业基金是指事业单位拥有的非限定用途的净资产。主要包括滚存结余资金等。
(2)固定基金是指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占用的基金。
(3)专用基金是指事业单位按规定提取、设置的有专门用途的资金。主要包括修购基金、职工福利基金、医疗基金以及其他基金等。
(4)结余是事业单位在一定期间各项收入与支出相抵后的余额。主要包括事业结余和经营结余。其中事业结余是指事业单位在一定期间除经营收支外各项收支相抵后的余额;经营结余是指事业单位在一定期间各项经营收入与支出相抵后的余额。
2.2会计平衡公式
事业单位的资产与负债、净资产是同一资金的两个不同方面。资产表明事业单位拥有哪些经济资源,其数额是多少。负债和净资产则表明是谁提供了这些经济资源。事业单位的资产都是一定的提供者所提供的。
2.3收入、支出
2.3.1收入
收入是指事业单位为开展业务活动,依法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包括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事业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缴款、其他收入和基本建设拨款收入等。
(1)财政补助收入是指事业单位按核定的预算和经费领拨关系从财政部门取得的各类事业经费。
(2)上级补助收入是指事业单位从主管部门和上级单位取得的非财政补助收入。
(3)事业收入是指事业单位开展专业活动及辅助活动所取得的收入。
(4)经营收入是指事业单位在专业业务活动及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
2.3.2支出
支出是指事业单位为开展业务活动和其他活动所发生的各项资金耗费及损失以及用于基本建设项目的开支。包括事业支出、经营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上缴上级支出、基本建设支出等。
(1)事业支出是指事业单位开展各项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发生的支出。
(2)经营支出是指事业单位在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发生的支出。
(3)对附属单位补助是指事业单位用非财政预算资金对附属单位补助发生的支出。
(4)上缴上级支出是指事业单位按规定标准或比例上缴上级单位的支出。
(5)基本建设支出是指事业单位列入基本建设计划,用国家基本建设资金或自筹资金安排的固定资产新建、扩建和改建形成的支出。
总结
事业单位发展的过程中会计手段是不可忽视的过程,提高会计工作手段和工作模式是增加其发展手段与发展要素的关键性因素,是保证其良好发展的前提和关键。
(作者单位:白城市洮北区财政局会计核算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