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并购是企业最常见的一种资本运营形式。并购也是企业实现快速扩张、更快地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并购 财务 决策 类型 理论
并购是企业最常见的一种资本运营形式。并购也是企业实现快速扩张、更快地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重要途径。由于在运作中更注重广义的并购概念,兼并、合并与收购常统称为“并购”或“购并”,泛指在市场机制作用下企业为了获得其他企业的控制权而进行的产权重组活动。
1. 并购的类型
企业并购的形式多种多样,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划分为许多不同的类型。
1.1按并购双方产品与产业的联系不同划分
按并购双方产品与产业的联系不同。可将其分为横向并购、纵向并购和混合并购。
1.1.1横向并购。当并购方与被并购方处于同一行业、生产或经营同一产品,并购使资本在同一市场领域或部门集中时,则称之为横向并购。如奶粉罐头食品厂合并咖啡罐头食品厂,两厂的生产工艺相近,并购后可按购受企业的要求进行生产或加工。这种并购投资的目的主要是确立或巩固企业在行业内的优势地位,扩大企业规模,使企业在该行业市场领域里占有垄断地位。
1.1.2纵向并购。是指对生产工艺或经营方式上有前后关联的企业进行的并购,即同一产业链中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并购。如加工制造企业并购其上游的原材料生产企业,或者并购其下游的销售渠道。其主要目的是整合产业链条和实现产销一体化。纵向并购较少受到各国有关反垄断法律政策的限制。
1.1.3混合并购。是指对处于不同产业领域、产品属于不同市场,且与其产业部门之间不存在特别的生产技术联系的企业进行并购,如钢铁企业并购石油企业,因此产生多种经营企业。采取这种方式并购可通过分散投资、多样化经营降低企业风险,达到资源互补、优化组合、扩大市场活动范围的目的。
1.2按并购的卖现方式不巧刻分
按并购的实现方式不同,将其分为承担债务式并购、现金购买式并购和股份交易式并购。
1.2.1承担债务式并购。是指在被并购企业资不抵债或资产债务相等的情况下,并购方以承担被并购方全部或部分债务为条件,取得被并购方的资产所有权和经营权。
1.2.2现金购买式并购。即以现金形式购买目标企业的资产或股权。具体包括两种情况:①并购方筹集足额的现金购买被并购方全部资产,使被并购方除现金外没有持续经营的物资基础,成为有资本结构而无生产资源的空壳,不得不从法律意义上消失;②并购方以现金通过市场、柜台或协商购买目标公司的股票或股权,一旦拥有其大部分或全部股本,目标公司就被并购了。
1.2.3股份交易式。也有两种情况:第一,以股权换股权,即换股并购。这是指并购公司向目标公司的股东发行自己公司的股票,以换取目标公司的大部分或全部股票,达到控制目标公司的目的。通过并购,目标公司或者成为并购公司的分公司或子公司,或者解散并入并购公司。第二,以股权换资产。并购公司向目标公司发行并购公司自己的股票,以换取目标公司的资产,并购公司在有选择的情况下承担目标公司的全部或部分责任。
1.3接照收购股份方式的不同化分
按照对目标公司收购股份的方式不同,收购可分为协议收购和要约收购。
1.3.1协议收购。是指收购方与目标公司的股东通过协商方式签订股份转让协议,收购方取得目标公司股份达到一定比例,并获得目标公司控制权的行为。协议收购是并购方与目标公司股东之间私下协商后,通过协议方式取得目标公司的控制权,因此其通常属于善意收购的方式。协议收购是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的主要方式。
1.3.2要约收购。是指并购方对目标公司所有股东发出收购上市公司全部或者部分股份的要约,以特定价格收购股东手中^有的目标企业股份的行为。根据我国《证券法》规定;“通过证券交,所的证募交易,投资者持有或者通过协议、其他安排与他人共同持有一个上市公司已发行的股份达到30%时,继续进行收购的,应当依法向该上市公司所有股东发出收购上市公司全部或者部分股份的要约。”要约收购是对公司的公开收购行为,收购方通过公开收购股份,达到一定比例就可以获得公司的控制权。因此,要约收购通常被视为一种敌意收购行为。
2. 并购的理论分析
对于并购活动的产生原理,理论界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观点。这些观点大致可以分为两类:效率理论和代理理论。效率理论认为,并购活动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并购后整体经营效率将会提高,从而实现双赢。而代理理论认为,并购活动是为降低管理层代理问题的一种市场约束行为。
按照效率理论的观点,并购交易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并购产生的资源重组会带来相应的协同效应,包括管理协同效应、经营协同效应、财务协同效应等,进而增加资源的整体利用效率,提高经济效益。按照提高资源效率的具体来源,效率理论可以进一步分成若干理论分支,常见的效率理论包括管理协同效应理论、经营协同效应理论、财务协同效应理论、多元化理论等。管理协同效应是指不同公司之间由于存在管理效率上的差别,并购通过降低这种差异,提高整体管理水平从而获利。如果某企业有一支髙效率的管理队伍,并购那些由于管理不力而效率低下的企业,利用这支管理队伍提高整体效率水平会带来经济效益,同时也会带来社会效益。
按照代理理论的观点,并购市场是解决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代理问题所提供的一种外部解决办法。对于企业来说,由于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所产生的代理成本,通过企业内部组织机制安排、报麵安排、经理市场和股票市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代理问题,降低代理成本。但当这些机制均不足以控制代理问题时,并购机制使得接管的威胁始终存在。通过公开收购或代理权争夺而造成的接管,将会改选现任经理和董事会成员,从而作为最后的外部控制机制解决代理问题,降低代理成本。
除此以外,行为金融理论也从管理层非理性行为的角度提出了管理层过度自信理论。该理论认为,并购活动中,并购企业的管理者通常会由于过度自信、骄傲和自大而在评估并购机会时犯下过分乐观的错误。在对目标公司估值过程中,很多并购交易都是由于管理者的過度自负过髙估计目标公司的价值,估价远高于市场价格,并购溢价程度过高引起的。从而导致并购活动仅成为目标公司股东的盛宴,而对并购公司来说并没有创造额外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李丽莉.关于建立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的探讨[J].中国总会计师,2010,(8).
[2] 钱晨.财务管理分析及应对方法探讨[J].会计文苑,2009,(7).
(作者单位:桂林市中医医院)
【关键词】 并购 财务 决策 类型 理论
并购是企业最常见的一种资本运营形式。并购也是企业实现快速扩张、更快地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重要途径。由于在运作中更注重广义的并购概念,兼并、合并与收购常统称为“并购”或“购并”,泛指在市场机制作用下企业为了获得其他企业的控制权而进行的产权重组活动。
1. 并购的类型
企业并购的形式多种多样,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划分为许多不同的类型。
1.1按并购双方产品与产业的联系不同划分
按并购双方产品与产业的联系不同。可将其分为横向并购、纵向并购和混合并购。
1.1.1横向并购。当并购方与被并购方处于同一行业、生产或经营同一产品,并购使资本在同一市场领域或部门集中时,则称之为横向并购。如奶粉罐头食品厂合并咖啡罐头食品厂,两厂的生产工艺相近,并购后可按购受企业的要求进行生产或加工。这种并购投资的目的主要是确立或巩固企业在行业内的优势地位,扩大企业规模,使企业在该行业市场领域里占有垄断地位。
1.1.2纵向并购。是指对生产工艺或经营方式上有前后关联的企业进行的并购,即同一产业链中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并购。如加工制造企业并购其上游的原材料生产企业,或者并购其下游的销售渠道。其主要目的是整合产业链条和实现产销一体化。纵向并购较少受到各国有关反垄断法律政策的限制。
1.1.3混合并购。是指对处于不同产业领域、产品属于不同市场,且与其产业部门之间不存在特别的生产技术联系的企业进行并购,如钢铁企业并购石油企业,因此产生多种经营企业。采取这种方式并购可通过分散投资、多样化经营降低企业风险,达到资源互补、优化组合、扩大市场活动范围的目的。
1.2按并购的卖现方式不巧刻分
按并购的实现方式不同,将其分为承担债务式并购、现金购买式并购和股份交易式并购。
1.2.1承担债务式并购。是指在被并购企业资不抵债或资产债务相等的情况下,并购方以承担被并购方全部或部分债务为条件,取得被并购方的资产所有权和经营权。
1.2.2现金购买式并购。即以现金形式购买目标企业的资产或股权。具体包括两种情况:①并购方筹集足额的现金购买被并购方全部资产,使被并购方除现金外没有持续经营的物资基础,成为有资本结构而无生产资源的空壳,不得不从法律意义上消失;②并购方以现金通过市场、柜台或协商购买目标公司的股票或股权,一旦拥有其大部分或全部股本,目标公司就被并购了。
1.2.3股份交易式。也有两种情况:第一,以股权换股权,即换股并购。这是指并购公司向目标公司的股东发行自己公司的股票,以换取目标公司的大部分或全部股票,达到控制目标公司的目的。通过并购,目标公司或者成为并购公司的分公司或子公司,或者解散并入并购公司。第二,以股权换资产。并购公司向目标公司发行并购公司自己的股票,以换取目标公司的资产,并购公司在有选择的情况下承担目标公司的全部或部分责任。
1.3接照收购股份方式的不同化分
按照对目标公司收购股份的方式不同,收购可分为协议收购和要约收购。
1.3.1协议收购。是指收购方与目标公司的股东通过协商方式签订股份转让协议,收购方取得目标公司股份达到一定比例,并获得目标公司控制权的行为。协议收购是并购方与目标公司股东之间私下协商后,通过协议方式取得目标公司的控制权,因此其通常属于善意收购的方式。协议收购是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的主要方式。
1.3.2要约收购。是指并购方对目标公司所有股东发出收购上市公司全部或者部分股份的要约,以特定价格收购股东手中^有的目标企业股份的行为。根据我国《证券法》规定;“通过证券交,所的证募交易,投资者持有或者通过协议、其他安排与他人共同持有一个上市公司已发行的股份达到30%时,继续进行收购的,应当依法向该上市公司所有股东发出收购上市公司全部或者部分股份的要约。”要约收购是对公司的公开收购行为,收购方通过公开收购股份,达到一定比例就可以获得公司的控制权。因此,要约收购通常被视为一种敌意收购行为。
2. 并购的理论分析
对于并购活动的产生原理,理论界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观点。这些观点大致可以分为两类:效率理论和代理理论。效率理论认为,并购活动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并购后整体经营效率将会提高,从而实现双赢。而代理理论认为,并购活动是为降低管理层代理问题的一种市场约束行为。
按照效率理论的观点,并购交易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并购产生的资源重组会带来相应的协同效应,包括管理协同效应、经营协同效应、财务协同效应等,进而增加资源的整体利用效率,提高经济效益。按照提高资源效率的具体来源,效率理论可以进一步分成若干理论分支,常见的效率理论包括管理协同效应理论、经营协同效应理论、财务协同效应理论、多元化理论等。管理协同效应是指不同公司之间由于存在管理效率上的差别,并购通过降低这种差异,提高整体管理水平从而获利。如果某企业有一支髙效率的管理队伍,并购那些由于管理不力而效率低下的企业,利用这支管理队伍提高整体效率水平会带来经济效益,同时也会带来社会效益。
按照代理理论的观点,并购市场是解决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代理问题所提供的一种外部解决办法。对于企业来说,由于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所产生的代理成本,通过企业内部组织机制安排、报麵安排、经理市场和股票市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代理问题,降低代理成本。但当这些机制均不足以控制代理问题时,并购机制使得接管的威胁始终存在。通过公开收购或代理权争夺而造成的接管,将会改选现任经理和董事会成员,从而作为最后的外部控制机制解决代理问题,降低代理成本。
除此以外,行为金融理论也从管理层非理性行为的角度提出了管理层过度自信理论。该理论认为,并购活动中,并购企业的管理者通常会由于过度自信、骄傲和自大而在评估并购机会时犯下过分乐观的错误。在对目标公司估值过程中,很多并购交易都是由于管理者的過度自负过髙估计目标公司的价值,估价远高于市场价格,并购溢价程度过高引起的。从而导致并购活动仅成为目标公司股东的盛宴,而对并购公司来说并没有创造额外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李丽莉.关于建立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的探讨[J].中国总会计师,2010,(8).
[2] 钱晨.财务管理分析及应对方法探讨[J].会计文苑,2009,(7).
(作者单位:桂林市中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