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元素化合物化学性质复习模式

来源 :数理化学习·高三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ng996115122x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多学生对元素化合物的性质,是逐一进行记忆的,觉得杂乱无章,苦不堪言,而且经常忘,无法找到元素化合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无法进行有效的归纳.本文从中学阶段常见的复分解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入手,引导学生如何有效的掌握元素化合物的性质.
  
  元素化合物知识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元素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内容繁杂,学生在复习的时候往往是逐条的进行记忆,反应方程式更是反复的默写过关,无疑既增加了复习时间,又增加了复习的难度.高三复习的重要任务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把各部分相应的知识按其内在的联系进行归纳整理,将散、乱且多的知识串成线,结成网,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之中,从而形成一个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注意归纳总结,强化复习“过程意识”.教学中注意呈现知识的梳理、延伸等归纳过程,通过对知识中蕴含规律的提炼、方法的归纳,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
  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作为一个知识的载体,是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能力的教育教学模型.元素化合物性质虽然内容繁杂,但它们存在着某些内在的联系,抓住了这种内在的联系,就会掌握元素化合物性质的分析方法,使元素化合物性质的复习变得简单很多.复习课就是要善于渗透复习方法的引导,关键是抓住两条主线:一是从物质分类的角度运用复分解反应原理来解决酸,碱,盐的化学性质;二是从化合价变化的角度运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来解决常见的氧化性物质及还原性物质的化学性质.另外通过比较,加深对物质特性的认识和应用.所以,我认为元素化合物的复习模式最好的就是根据物质分类和化合价变化这两个角度运用复分解反应原理和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去分析元素化合物的性质.
  接下来是我按照这个复习模式在高三年级中最好的两个理科班中进行的元素化合物复习模式.
  
  一、从常见的酸,碱,盐入手归纳总结复分解反应原理
  
  1.酸(包括酸性氧化物)与盐之间的反应
  
  这类反应看似简单,但很多学生却容易犯错,例如,将CO2通入BaCl2溶液,很多学生认为会生成BaCO3 沉淀,符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所以能反应,忽略了如果生成BaCO3沉淀,那么同时也应该生成盐酸,盐酸和BaCO3怎么可能大量共存呢?其实这类反应只要应用较强酸制较弱酸的规律就很容易解决了.
  
  ①利用较强酸制较弱酸规律解决酸与盐能否反应的问题:中学常见酸的酸性强弱顺序:H2SO4,HNO3,HCl>H2SO3>CH3COOH>H2CO3>HClO,H2SiO3;以及碳酸>苯酚>碳酸氢根,根据较强酸制较弱酸并且记住常见酸的强弱顺序,学生就能轻易的判断出什么样的酸和什么样的盐能反应以及产物是什么.这样学生就找到解决这类问题的正确方法了.
  
  ②二元酸和其正盐反应
  
  如,Na2CO3+CO2+H2O=2NaHCO3(将碳酸盐转化成碳酸氢盐的方法),举一反三:碳酸盐+二氧化碳+水= 碳酸氢盐; 亚硫酸盐+二氧化硫+水= 亚硫酸氢盐.
  
  2.酸与碱之间的反应
  
  强酸与弱碱,强碱与弱酸都可以发生反应.一元酸与碱反应很简单,对于学生来说,难点就是二元酸与碱的反应.一个典型的实验:少量的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结果是溶液变浑浊,而继续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溶液又会变澄清.说明二元酸与碱的反应要注意过量问题.
  
  ①少量CO2通入澄清石灰水:
  CO2(少量)+Ca(OH)2=CaCO3↓+H2O
  
  可让学生举一反三的写出下列反应:少量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少量二氧化硫和氢氧化钠反应.
  
  ②过量CO2通入澄清石灰水:2CO2(过量)+Ca(OH)2=Ca(HCO3)2
  
  联系上面1中的情形②,学生也就不难理解过量的CO2把碳酸盐转化成了碳酸氢盐.同样可让学生举一反三的写出下列反应: 过量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过量二氧化碳与氨水反应.
  
  3.碱与盐反应,以及盐与盐反应,要求学生熟记必修1附页上的《部分盐,碱的溶解性表》就很容易解决这类问题.
  
  二、从常见的强氧化剂与强还原剂之间的反应归纳总结氧化还原反应原理
  
  学生存在的问题:不能判断常见强氧化剂与强还原剂之间的反应;书写氧化还原反应大多靠记忆;不会计算转移的电子数.
  
  1.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如,氧化剂与还原剂,被氧化与被还原,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
  
  2.熟记常见的强氧化剂及其在溶液中的还原产物:Cl2,H2SO4(浓),HNO3 , Fe3+ ,MnO-4(H+), H2O2;熟记常见的强还原剂及其在溶液中的氧化产物:Fe2+,I-, S2―, SO2―3,SO2.
  
  3.会用化合价升降法配平.
  
  4.会计算电子的转移数.
  
  例,往含有1摩尔氯化亚铁的溶液中滴加足量的氯水,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是多少摩尔?没讲这部分内容之前,很多学生不知如何下手,我给学生讲了2种方法,常规算法和快速算法,常规算法就是遇到这种问题,写出反应方程式,算出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即化合价升高的总数或者降低的总数),建立了转移的电子数和已知量氯化亚铁的关系,即可求出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快速算法就是抓住反应中只有氯化亚铁失电子,1 mol氯化亚铁失去的1摩尔电子就是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然后再做一个对比:如氯气与水的反应中,如果消耗1摩尔氯气,则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是多少摩尔?和上面反应不一样的是氯气与水的反应中,消耗的氯气是一半得电子,一半失电子,弄清楚这个问题,转移的电子数也就容易算了,就是0.5摩尔氯气得到的电子数1摩尔. 
  
  三、从物质分类的角度运用复分解反应原理来解决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及从化合价变化的角度运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来解决常见的氧化性物质和还原性物质的化学性质
  
  下面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从复分解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这两个角度分析中学涉及到的一些重要元素化合物的性质了.学生的思路就清晰多了,而不再依靠盲目的记忆了.
  
  例如,复习SO2的性质,学生就能够从物质分类的角度根据复分解反应原理理清SO2作为酸性氧化物的性质:①SO2作为酸性氧化物(酸)可以和某些盐反应(较强酸制较弱酸),如,醋酸盐,碳酸盐等;②可与其正盐反应生成亚硫酸氢盐;③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的反应,要注意二氧化硫是少量还是过量的情况;④另外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分析二氧化硫作为典型的强还原性物质,能被常见的强氧化剂氧化,最后再提醒一下学生注意该物质的特殊性(漂白性),就能竟全功.
  
  又如,复习氯气的化学性质,学生只需要掌握氯气与水的反应,然后根据氯水呈酸性就可以分析出氯气与碱溶液的反应,并顺利的写出反应方程式;然后再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分析具有强氧化性的氯气可以与常见的强还原性物质如亚铁离子,碘离子,二氧化硫,亚硫酸根离子以及金属等发生反应,并根据化合价升降法进行配平.最后注意一下氯气的特殊性质:漂白性.并和二氧化硫的漂白性作对比.这样学生就能够轻松的掌握氯气的化学性质以及反应方程式.
  
  无疑,大多数学生都会关注复分解反应以及氧化还原反应,但几乎很少有学生会将它们作为分析物质性质的方法,以及形成这样的一种复习模式.根据实际情况来看,从物质分类和化合价的变化这两个角度以及复分解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分析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具有非常好的效果.
  
  
其他文献
当物体受三个力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时,表示这三个力的矢量恰好能构成首尾相接的三角形.在定性判定某个力的变化趋势,或定量求解某个力的极值时就经常会用到力的三角形法.这种判断方法比用平衡方程作定量分析更直观、更方便、更快捷.因此力的三角形法在解决三力平衡问题中应用广泛.但是遇到三个以上力的平衡问题时,力的三角形法就无能为力了.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其实可以将其中的某两个力或多个力等效成一个力,将多力平衡问
所谓数形结合,就是根据数学问题的条件和结论之间的内在联系,既分析其代数意义,又揭示其几何直观,使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和谐地结合起来.  众所周知数形结合是中学数学的重要思想方法.许多数学问题,如若借助于数形结合,能够得以较快解决.但是种种原因是,如图形欠精确,刻意几何化,思路不简约,考虑不全面等,在利用数形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容易出现图形的蒙蔽和误导,从而导致解题的失误.对此结合实例做一些分类概
高中物理必修Ⅰ把牛顿第二定律的探究实验和公式表达分成两节内容,目的在于突出牛顿第二定律在力学中的重要地位.牛顿第二定律的首要价值应该是确立了力与运动之间的直接关系,即因果关系.知道了物体的受力情况,理论上物体的运动状态及变化就完全确定了.    一、知识梳理  1.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a跟物体所受的合外力 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m成反比.  2. 公式: F = ma  理解要点:   ①因
图象问题的考查无论是在什么层次都会或多或少的有所体现,哪怕在高考试题的命制上也是如此.出于这种原因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图象问题的相关规律和方法中的其中一个方面,即图象“几何面积”所具有的特殊意义,以变各位同行和学生在解决这类问题时更为得心应手.  我们知道图象可以形象、直观的反映出物理规律及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处理图象问题的关键是明确图象所具有的物理意义,例如:斜率、截距、面积等分别表示什
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以有限的土地资源满足我国人民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已成为一项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是关系国家与民族长远发展的根基。但长期以来我
有几个人喜欢计算题,费时费力,还容易出差错,很多学生看见计算题就产生恐惧心理,能对付的也不敢去看了.怎样才能消除计算题恐惧症呢?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有利于突破这一难点.  一、视破伪装  例1在水中加入等物质的量的AgNO3、Ba(NO3)2、NaCl、K2SO4,混合均匀,取一定量的该溶液用惰性电极电解,片刻后在两个极区的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质量比为()    (A) 35.5∶]1
期刊
无机框图推断题作为一种高考题型,不仅考查学生对元素及其化合物主干知识的掌握情况,更能考查考生思维的敏捷性和严密性.这类题型的特点是结构紧凑,文字表述少,包含信息多,综合性强.是多年来考查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常见题型.    例1 (2012年四川高考)下列框图中的字母分别代表一种常见的物质或其溶液,相互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1所示(部分产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已知A、B为气态单质,F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
本文对中国古代漆器——西汉漆砚进行相关研究,主要从汉代广陵国时代背景和独特的地理位置等角度分析了漆砂砚出现的原因,并详细介绍漆砂砚的工艺特征及其社会价值和意义。
高中化学选择题中常有一类无数据计算型的选择题,此类题型在未出现一个数据的情况下,要求计算出百分含量、比值、化合价、物质的量浓度等具体数值,往往使学生因找不到数据觉得无从下手.其实此类题型虽未出现数据,但往往在题中暗藏信息或规律,甚至因未出现数据题目往往设置巧妙,使得解题方法更加简单.    一、利用最简式相同解题    例1 取一定量的甲醛气体溶于适量的冰醋酸中,再加入一定量的果糖得混合物甲;
常有学生向老师和家长诉苦,说数学课上老师讲的东西自己全部听得懂,但是到了作业和考试的时候就无从下手了.我们通常把这种现象称为“懂而不会”现象.这种现象的成因有哪些,又应该采取什么对策呢?笔者反复听课思考并不断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思考后,确有不少收获,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具体谈一谈.    一、预习准备不充分    有些教学内容老师会布置课前预习,而部分同学又因为种种原因而未能认真完成.教师因为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