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几何面积”在高中物理解题中的应用

来源 :数理化学习·高三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clu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图象问题的考查无论是在什么层次都会或多或少的有所体现,哪怕在高考试题的命制上也是如此.出于这种原因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图象问题的相关规律和方法中的其中一个方面,即图象“几何面积”所具有的特殊意义,以变各位同行和学生在解决这类问题时更为得心应手.
  我们知道图象可以形象、直观的反映出物理规律及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处理图象问题的关键是明确图象所具有的物理意义,例如:斜率、截距、面积等分别表示什么.而要搞清图象的物理意义就必须把图象和其对应的表达式结合起来,即把数学中的函数图象的知识与物理规律、公式结合起来分析例题分析.
  
  一、v-t图的“面积”表示位移
  
  v-t图象能够很好地直观反映出物体运动的快慢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及规律.根据图象能确定物体的运动性质(如是匀速、还是变速,变速运动是加速还是减速)以及速度变化的快慢.图线与横轴所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
  
  例1 甲、乙两物体在t=0时刻经过同一位置沿x轴运动,其v-t图象如图1所示,则()
  
  
  (A) 甲、乙在t=0 s到t=1 s之间沿同一方向运动
  (B) 乙在t=0到t=7 s之间的位移为零
  
  (C) 甲在t=0到t=4 s之间做往复运动
  
  (D) 甲、乙在t=6 s时的加速度方向相同
  
  解析:由v-t图象知,0~1 s甲始终是正方向运动,乙是先负方向运动,后又正方向运动,选项(A)错误;根据乙图线所构成的x轴上下图形面积,正负之和为0,选项(B)正确;甲在0~4 s阶段一直在向正方向运动,选项(C)错误;当t=6 s时,两个物体的图象倾斜程度与方向相同,所以两物体加速度的方向相同,故选项(D)正确.
  
  二、a-t图象的面积表示速度的变化量
  
  在a-t图象中图象与横轴所围成的“面积” 为什么可以表示相应时间段内速度的变化量?其实对于这个问题可以借助微元法来解决,先从简单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入手,再过渡到变加速运动(这个类似于利用v-t图象来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在这里笔者就不在重复叙述).从而可以判断a-t的图象即使是一条曲线,这个“面积”仍可以表示运动物体在相应时间段内速度的变化量.
  
  例2 如图2(1)所示,质量分别为m1=1 kg和m2=2 kg的A、B两物块并排放在光滑水平面上,若对A、B分别施加大小随时间变化的水平外力F1和F2,若F1=(9-2t) N,F2=(3+2t) N,则:
  (1)经多长时间t0两物块开始分离?
  (2)在所给的a-t图中画出A、B两个物体的加速度a1和a2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3)已知速度的定义式为:x=Δx Δt,且v-t图象与横轴所围成的面积可以表示位移x;加速度的定义为a=Δv Δt,则a-t图象与横轴所围成的“面积”在数值上应等于什么?
  (4)由加速度a1和a2随时间变化图象可求得A、B两物块分离后2 s其相对速度为多大?
  
  解析:(1)当两物体分离瞬间加速度相等,A、B间相互作用力为零a1=a2,
  即:F1 m1=
  F2 m2t0=2.5 s.
  
  (2)t0=2.5 s以后,对A:9-2t=m1a1,所以a1=9-2t.
  
  对B:3+2t=m2a2,所以a2=(3+2t)/2=1.5+t;据此作图.
  所以两物块的加速度a1、a2随时间的变化图象如图2(2)所示.
  (3)等于其速度的变化量Δv;
  (4)等于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大小,即vBA=6 m/s.
  
  三、F-x的“面积”表示力所做的功
  
  图象与横轴所围成的“面积”为什么可以表示变力所做的功?对于这点可结合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v—t图象与横轴所围成“面积”表示位移来辅助理解.从而可以判断F-x的图象即使是一条曲线,这个“面积”仍是变力在相应过程中所做的功.
  
  
  例3 一条长度为L,质量为m且分布均匀长绳,绳子有一段放置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另一段垂于桌面下方且长度为a.则从绳子下滑到全部离开桌面的过程中重力所做的功是多少?
  
  解析:开始使绳下滑的力是a段绳所受的重力
  a lmg,此后下垂的绳逐渐变长,使绳下滑的力也逐渐增大,且随下垂段绳长均匀增大.当绳全部离开桌面时,绳下滑的位移为l-a,此时使绳下滑的力是整条绳所受的重力mg,这是一个变力做功的问题,可用用F-x图象来分析.
  可得:W=1 2(a lmg+mg)•(l-a)=
  mg(l2-a2) 2l.
  
  点评:根据力F随位移x变化的关系,作出F-x关系图象,(纵坐标表示位移方向上的力F,横坐标表示物体的位移)并利用这个图象求解变力F所做的功. 
  
  四、I-t图象与横轴所围成的面积表示电流通过导体某一横截面的电荷量
  
  I-t图象与横轴所围成的面积是不是也可以表示某一个物理量呢?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从恒定电流出发,由电荷量的定义式q=It可知,I-t图象与横轴围成的面积表示这段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利用微元法进一步可得当电流变化时I-t图象与坐标轴所包围的面积所具有的意义,计算面积时可以利用数格法,多于半格的算一格,少于半格的舍去.
  
  例4 如图4甲所示是利用高电阻放电测电容的实验装置电路图,当该电容器两端的电势差为U时,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为Q,从而再求出待测电容器的电容C.小明同学处理该实验的具体步骤如下:
  (1)按图4甲所示电路连接好实验电路;
  (2)闭合开关S,调节电阻R,使电流计的指针尽可能达到最大刻度线,记录此时电流计的读数I1=490 μA及电压表的读数U1 =6.2 V,I1、U1 是该电容器放电时的初始电流和电压;
  (3)将s断开并同时计时,每10 s(或5 s)进行测量一次电流I的数值,并将测出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并依据表格中的数据(8组),以电流(I)为纵轴,时间(t)为横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并将几组数据描绘在坐标系中,如图乙所示.在乙图中用平滑曲线描绘出该电容器放电时的I-t图象,利用所描绘的图象估算该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势差为U1时所带的电荷量Q1及其电容C分别为多少?
  
  解析:本题是有关电容器充放电的问题.处理该题的具体思路是:用平滑曲线连接各点,查出所画的曲线与从标轴所围的格数以求得面积.因ΔQ=I•Δt=t即为曲线与从标轴所围的格数的面积:
  
  则该电容器两端的电压为U0时所带的电量Q约为:(8.0-9.0 )×10-3 C
  
  该电容器的电容C约为:C=q u=(1.29-1.45)×10-3 F.
  
  点评:明确图象的物理意义,巧用数学方法处理物理问题,往往会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明确图形中的“几何面积”的实际意义,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理解物理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更能很好的多角度、直观、高效地处理物理问题.其实,有关图象的特点与规律不仅仅是“几何面积”,还有图象的斜率、纵横轴的截距等等.无论是什么图象只要把握住其中的解题与分析规律,所有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其他文献
高中数学的函数教学是主阵地,采取数形结合的方式进行数学教学,能够让学生从繁琐的推导中脱离出来,结合图形更好地理解这些函数的具体含义以及对其进行恰当地使用.    一、数形结合思想发展历程    数形结合的教学理论是伴随着数学研究的最基本的两个范畴——数和形——研究的不断深入而产生的,这两个基本范畴也是整个数学学科发展过程中的两个支柱.将变量引入到数学的范畴中开始,就为我们数形结合的道路提供了很
随着畜禽养殖业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的快速发展,致使畜禽粪便对环境污染的问题日益严重,并已成为畜禽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限制性因素。因此,开展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技术研
参数广泛地存在于中学数学的各类问题中,也是近几年来高考重点考查的热点问题之一.以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的结构为标准,含参数的问题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类型的问题是根据参数在允许值范围内的不同取值(或取值范围),去探求命题可能出现的结果,然后归纳出命题的结论;另一种类型的问题是给定命题的结论去探求参数的取值范围或参数应满足的条件.  解决第一类型的参数问题,通常要用“分类讨论”的方法,即根据问题的条件和所涉
[摘 要] 大学生的课外阅读,是他们在成长过程中以达到其增长见识,启迪智慧,陶冶情操,修养品德所必须的。高校图书馆应尽其所能,做好导读服务工作。  [关键词] 课外阅读 导读 服务育人 示范性教育    新时代,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发挥其教育职能作用,提高做好大学生课外阅读必要性的认识,认真做好导读工作,增强服务育人意识,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做出贡献。笔者就此谈
在2013年的保送生考试中,一道北大保送生数学试题倍受关注,之所以吸引眼球不是因为这道考题让考生哭爹骂娘,而是因为这道考题的平易近人,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本文想和同学们一起品味这道试题,希望为同学们带来一点帮助.    题目:    (2013年北大保送生考试题)已知正数a,b,c满足  a1-1-bc 1+b+c>1-1 1+b+c=  f (b+c),  所以f (b)+f (c)>f
在力学中功和能的问题是从能量和能量变化角度来研究物体的运动和运动状态的变化的.因此,在解题中要紧扣功和能的概念.功和能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能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对应确定的运动状态和能量也是确定的,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对应的能量也会发生变化;而功是度量能量变化的物理量,做功过程就是物体之间能量传递的过程,能量传递多少,就是做功的数值.     一、应用动能定理解题    动能定理通常
当物体受三个力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时,表示这三个力的矢量恰好能构成首尾相接的三角形.在定性判定某个力的变化趋势,或定量求解某个力的极值时就经常会用到力的三角形法.这种判断方法比用平衡方程作定量分析更直观、更方便、更快捷.因此力的三角形法在解决三力平衡问题中应用广泛.但是遇到三个以上力的平衡问题时,力的三角形法就无能为力了.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其实可以将其中的某两个力或多个力等效成一个力,将多力平衡问
所谓数形结合,就是根据数学问题的条件和结论之间的内在联系,既分析其代数意义,又揭示其几何直观,使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和谐地结合起来.  众所周知数形结合是中学数学的重要思想方法.许多数学问题,如若借助于数形结合,能够得以较快解决.但是种种原因是,如图形欠精确,刻意几何化,思路不简约,考虑不全面等,在利用数形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容易出现图形的蒙蔽和误导,从而导致解题的失误.对此结合实例做一些分类概
高中物理必修Ⅰ把牛顿第二定律的探究实验和公式表达分成两节内容,目的在于突出牛顿第二定律在力学中的重要地位.牛顿第二定律的首要价值应该是确立了力与运动之间的直接关系,即因果关系.知道了物体的受力情况,理论上物体的运动状态及变化就完全确定了.    一、知识梳理  1.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a跟物体所受的合外力 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m成反比.  2. 公式: F = ma  理解要点:   ①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