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基础上的“规范”让学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少走弯路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ngyuefeng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中物理难学,容易出错,且很难再改正。理解基础上的“规范”让学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少走弯路。
  【关键词】学习 物理 出错 规范 高效学习
  
  曾经看过中央电视台的一个节目:主持人向央视名嘴撒贝宁提出一个问题让撒贝宁回答,撒贝宁回答完毕后,主持人又把几年前的节目重放,还是同一个问题,撒贝宁两次回答惊人地相同,且是同样的错误。说明一旦错误发生,先入为主,会在大脑中形成记忆,再去改正错误将会是事倍功半。
  高中物理难学,容易出错,同样一旦出错,很难改正。多年的教学经验,我在处理学生易错知识点时,先防患于未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事前提醒和规范,预防学生陷入错误的泥淖而无法自拔,把错误消灭在萌芽状态。何为“规范”?规助人画圆之器,人很难徒手成圆,假之于规。何为范?铸造之模范。实际上规范就是防止误差(错误)产生的工具。教学中的规范化是要建立在理解基础上的规范化。针对高中学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容易出错的知识点,我在教学过程中提前预防和规范,让学生少走弯路,提高学习效率。
  比如,学生在刚开始学习受力分析时,往往有漏力或者多添力的现象发生。特别是把一个物体抛出后的运动,不再受到手对物体的作用力,而学生却误认为手对物体有力的作用。老师就要提前预防这种错误意识的发生,要多举例子,抛出去的铅球,竖直上抛的粉笔头,沿水平面推出去后的粉笔盒,沿斜面以一定的初速度上滑的滑块等均没有受到手对物体的作用力,帮助学生分析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手离开了物体,手对物体将不再有力的作用,避免学生出现多添力的现象的发生。而支持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学生最容易漏掉的一个力,强调只要有面就要考虑面对物体有支持的作用,就要考虑面对物体可能有支持力并且与支持面垂直。我在教学过程中讲述每一个受力分析的例题时,一定强调受力分析过程要分四步走:①题目表述有已知力的先画已知力;②画重力;③画弹力(总与支持面垂直);④最后判断有无摩擦力。题目不相同,但受力分析的步骤是相同的。学生在多次老师的示范作用和规范下,高一第一个学期下来,他们对受力分析已经比较熟练了,不再有漏力和凭空添力的现象发生了。
  但规范,不是限制学生的思维,不是人为设置条条框框让学生画地为牢,而是防患未然,是未雨绸缪,是理解基础上的规范,避免学生出现不必要的错误,浪费无为的时间,在学习的过程中少一些荆棘,多一份轻松,也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再比如,学生在刚学习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知识点时,对于这类题目往往无从下手,抓耳挠腮,感觉到这类题目很难,不会确定轨迹,这类题目学生根本是不会做;有些同学既使画出了轨迹,也不知道利用已学物理规律来解决。我在讲述这部分知识点时,给出了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程序解法,即三步法:①画轨迹:即确定圆心,用几何方法求半径并画出轨迹。②找联系:轨道半径与磁感应强度、运动速度相联系,偏转角度、圆心角与运动时间相联系,在磁场中的时间与周期相联系。③用规律:即牛顿第二定律和圆周运动规律,特别是周期公式和半径公式。每一道例题都试着把这个程序走一遍,在理解的基础上,学生一拿到此类问题,就知道如何确定思路,每一步用到什么数学知识,用到哪些物理规律,环环相扣,学生只有理解了这类题型的步骤和所用到的物理原理,拿到题目才不会紧张,才能真正做到下笔如有神的境界。
  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对于高中物理学生容易出错的知识点,老师一定要心中有数,先给出正确的规范化指引,避免错误的记忆在学生脑海中形成。比如学生在计算滑动摩擦力时往往把正压力的大小误认为就等于重力的大小,老师要多举例子让学生明白正压力的大小大多数情况下并不等于重力的大小;在匀变速直线运动处理刹车问题时一定要提醒学生先判断刹住车所用时间;在处理动力学问题时,要提醒学生把运动图线和受力分析都画出来;在追击问题时判断两运动物体速度相同是关键;有矢量的问题一定先选择正方向;一些物理定律、定理、公式一定要注意适用条件;动量守恒定律、动能定理中各物体的运动选择的参照物应相同且为惯性参考系;在变压器原理中,从原理上让学生理解原副线圈各物理量到底是谁决定谁;在电学中注意带电粒子的正负、磁场方向的不确定性往往决定了一题多解性。等等这些学生易错的知识点,老师一定要提前预防和规范,先给出正确的示范,避免学生误入歧途。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引路航标,适时的提醒,合理的规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帆风顺,实现教与学都轻松愉快。
其他文献
摘要: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善于用情感贯穿整个教学,同时以声情并茂,深入浅出的讲解深深吸引、感染学生,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走进文本,体验作者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感悟颂扬的真、善、美,鞭笞的假、恶、丑,体验人类不倦追求的进取精神,实现教师、学生、文本的情感交流,产生情感共鸣,达到培养语文能力,陶冶情操的目标。  关键词:语文课堂 激发 情感 陶冶情操  完成一项任务时,是
摘要:本文围绕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目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从课堂教学、信息素养的养成、信息技术实践实践及学生评价等方面,探讨高中信息技术的教与学。  关键词:信息技术 信息素养 创新 合作    以計算机和网络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并直接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因此,信息技术对于21世纪的青少年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在这种形势下,如何贯彻新课标,让学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并首次把“丰富语言的积累”写进了教学目的,对学生的阅读量还做了明确的规定:高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即每学期应达到25万字,相当于高年级的语文课本5本书左右。因此,在开放的语文教育体系中,课外阅读不是游离于语文教育过程之外的“点缀”,而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引领孩子们进行快乐的课外阅读,让孩子们在浩瀚的书海中遨游。我
当代中国的教育,特别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而语文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密不可分。语文是具有人文性的学科,所以语文教学更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所谓个性,就是一个人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较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如性格、兴趣、气质、爱好等。通过对新课标的學习,我们知道,课堂教学不仅要满足对学生认知的培养,还要使学生的技能、情感、个性、价值观等得到发展。语文教学中有大量的形象、带有情感的内容以及丰富的人文内涵和文学审美
【摘 要】本文就课堂小结的内涵,提出了质疑、情感、问题和实验四种艺术性课堂小结,改变以往只侧重于知识本身梳理的小结摸式,最大程度的发挥教师的教学睿智,为课堂点睛,为课堂增效。  【关键词】质疑 情感 问题 实验    课堂小结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与其它各个教学环节一样,应当精心设计。所谓课堂小结,是在完成某种教学任务的终了阶段,教师对课内教学知识、技能、过程和方法进行归纳总结,进而转化升华的
【内容摘要】所谓“不求甚解”是指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东晋诗人陶渊明读书就很倡导“不求甚解”。那么,作为一名新疆区内初中班的语文教师,如何将“不求甚解”应用在自己的教学中,我做了些许的探究,下文便是我在平时的教学中经过不断实践、反思、总结而出的点滴经验,愿与同行共勉。  【关键词】语文教学 不求甚解  新疆区内初中班(下文简称“内初班”)的孩子是一群来自于偏远喀什农牧地区
摘要:运用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分析自我效能对小学生语文学习所具有的积极作用,进而提出了培养学生自我效能的几种策略。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学习自我效能感;培养     一、问题的提出     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Bandura,1977)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班杜拉在《社会学习心理学》中指出,人不是对外界因素的单纯反应,而是对面临的刺激进行选择、综合
跨越式教学,是我们目前采用的最新教学模式,通过一个学期的实践,深有感触,这种教学模式值得推广,让跨越式教学走进更多的学校,让更多的师生收益。  首先,什么是跨越式?跨越式教学是指教师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水平、需要与可能,超越知识积累的某些固定的程序,跳过某些知识序列,打破某些知识的顺序,大跨步式地引导学生学习那些对于学生来说较重要和较新的知识的一种教学方式。跨越式教学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压缩式跨越,“
作文是表情达意的工具,不应该是痛苦的事,而应该是快乐的事。但是,我们的作文教学,往往为作文而作文,为分数而作文,结果把作文当作编造谎言的园地,当作涂抹文字的游戏,学生一听作文就头疼,一写作文就绞尽脑汁。有一次,一个学生在小练笔中写道:“刚接触作文时,我的心情可以用两个字来形容:讨厌。这足以反映当前小学生对作文的认识。其实,心中不快,可以通过作文渲泄,达到心平气和;心中欢喜,通过作文诉说,心情恢复平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现端倪。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动力从根本上来说源于创新。在信息化的浪潮下,计算机教育在全国已经普及开来。如何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在计算机教育的过程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在创新理念的指导下如何更好地学习计算机技术,是每一个从事或者关心计算机教育事业发展的人都应当深入思考的课题。本文从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出发。针对计算机教学的固有特点展开剖析,提出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