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式教学——让更多的人了解你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G12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跨越式教学,是我们目前采用的最新教学模式,通过一个学期的实践,深有感触,这种教学模式值得推广,让跨越式教学走进更多的学校,让更多的师生收益。
  首先,什么是跨越式?跨越式教学是指教师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水平、需要与可能,超越知识积累的某些固定的程序,跳过某些知识序列,打破某些知识的顺序,大跨步式地引导学生学习那些对于学生来说较重要和较新的知识的一种教学方式。跨越式教学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压缩式跨越,“三步并作两步走”,每个阶段都经过,但快速完成,提前进入新知识领域;另一种是跳过式跨越,学习序列出现中断,留下一段未曾问津的“空白”。
  第二,跨越式的授课模式是怎样的?
   我们所采用的是何克抗带领的团队所进行的跨越式项目中语文教学的“211”模式。前20分钟讲解课文,中间10分钟扩展阅读,后10分钟进行写作。重要的是,跨越式项目没有课后作业,所有的一切都在课堂上完成。这大大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老师上课也感到轻松了。
  按照跨越式的理念,根本不需要繁重的课外作业,只要在课堂上的拓展阅读中反复出现这些字,就能通过阅读强化识字。同时,在第一课时的写作环节,还可以要求学生用这6个字设计字谜或是造句,以此完成综合性的认知训练。
   没有作业的语文教学,是许多家长和孩子难以想象的。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有过诸多对于中国语文教育的批评讨论。1997年11月的《北京文学》上,刊登过3篇忧思中国语文教育的文章。其中一篇是编剧邹静之写的《女儿的作业》:
  我不是个好父亲,我先是没有头悬梁,陪女儿深夜写作业的精神;再有,她的作业,我也大多不会,陪也帮不上忙。我没想到语文的教法已经深入细致到字典词典内部去了。女儿的作业要花很多时间来分析字,如:“翁”是什么部首,它的第七划是点还是折,它的声母是什么,它的韵母是什么,它有多少义项……我不知道学得好的同学是否已经是半个文字学家了。我曾对女儿说这没用,你学会查字典就够了,字典是工具,而你不必成为工具。
  何克抗对这篇文章印象深刻。他认为,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语文学科的基本性质,我们片面地强调工具性而忽视了人文性。“抽掉人文精神,只在词语和句式上兜圈子,语文教育就会失去灵魂,就会成为毫无意义的、对语言符号进行排列组合的文字游戏。若脱离语言文字的具体表达与运用,抽象地去讲人文性,就会使有血有肉、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民族传统文化变成僵死的教条。”
  他的“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项目论试图解决这些问题。
  跨越式的授课分为三种课型
  三种课型的教学设计,这是每一个教师要重点把握的,并在日后的教学中加以运用。
  一、拼音课型
  第一课时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观察谈话,整体呈现。
  ——两两协作,认清音形。(教师指导)
  ——编讲识记,反馈巩固。(发音,书写指导)
  ——快乐拼读,拓展阅读。
  ——看图表达,实践运用。
  第二课时
  ——字母拼读方法。
  ——读通读顺短文,借助拼音认读生字。
  ——朗读指导。
  ——口语表达训练,看图说话训练。
  ——拓展材料的精选与运用。
  二、 识字课型
  第一课时
  ——结合生活,创设情境。
  ——情境观察,整体感知(结合说话训练)
  ——两两协作,认清音形(教师指导)
  ——编讲识记,反馈巩固(形音)写字
  ——自主学习,拓展阅读
  ——口语表达,实践运用。
  第二课时
  ——生字再认,复习巩固。
  ——角色引入,短文学习。
  ——自主学习,拓展阅读。
  ——口语表达,实践运用。
  三、 课文课型
  第一课时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整体感知,初读课文。
  ——变形正音,合作识字。
  ——重点指导,强化写字。
  ——拓展阅读,体会运用。
  第二课时
  ——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品读课文,理解主题。
  ——拓展阅读,深入主题。
  ——确定主题,写作训练。
  ——评价反馈,修正补充。
  第三,跨越式模式是谁提出倡导的?他的教学理念是什么?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我国著名的教育技术学专家,博士生导师何克抗教授提出和倡导的。“不增加课时,不增加学生负担,让二年级学生识字阅读写作水平达到现在四五年级学生水平。”对于语文的跨越式教学,何克抗认为,“学生为什么有那么大进步,主要是后面10分钟的扩展阅读和10分钟的写作。从一年级到二年级,两年下来,学生每节课看四五篇的阅读材料,阅读量可以达到七八十万字,这么大的阅读量支持着,比如识字量,能不上去吗?我们在集中识字上花了太多的无用时间,而且枯燥乏味。”
  “儿童在五六岁入学前,只要是正常智商,不聋不哑,已经有了3000多个口头词汇,有强大的‘音’跟‘义’的基础,几百种常用句型都能理解和运用,这些能形成他们的逻辑思维,你到幼儿园大班去,讽刺挖苦他都懂,但是,我们小学一二年级还每个字都解释。”
  目前的中国语文教育,更像是用语言学家的标准来要求每一个普通学生。因此教师教起来累,学生学得枯燥无谓甚至厌学。
  1949年之后的中国小学语文教育大致是这样的:一二年级以识字教学为主,三年级开始注重阅读和写句子,四年级开始写完整的文章。何克抗的语文教学方法里没有先后顺序,他从一年级开始就把这几项结合在一起。“在学拼音阶段就应该把识字、阅读、写作相结合,我们的母语教学和外语教学是不应该相同的,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是把母语当成外语来教。”
  何克抗的语文教学方法里没有先后顺序,他从一年级开始就把这几项结合在一起。“在学拼音阶段就应该把识字、阅读、写作相结合,我们的母语教学和外语教学是不应该相同的,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是把母语当成外语来教。”
  何克抗的语文教学方法里没有先后顺序,他从一年级开始就把这几项结合在一起。“在学拼音阶段就应该把识字、阅读、写作相结合,我们的母语教学和外语教学是不应该相同的,我们现在的語文教学是把母语当成外语来教。”
  他的计划是,用两年的时间,让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原县上完小学二年级的农村学生,能认读超过2500个常用汉字,能阅读青少年通俗读物,比如简写版的《三国演义》,能手写出150字以上结构完整、通顺流畅的文章——总之,其识字量、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要达到甚至超越城区最好学校同年级学生的水平,同时还要确保不增加任何课业负担。
  何克抗的这些想法大概在2000年开始形成。从2003年开始,他的团队先在深圳南山区城乡结合部的农民子弟学校白芒小学做实验。随后的7年当中,从南到北,在200多所学校做了实验。宁夏的海原和永宁是跨越式项目最新的实验区。这些学校所处的地区是有所不同的,大致有四类:发达城区、城乡结合部、农村、山区。“选不同的地区,做这么多的学校,做这么多年,就是为了证明这个项目是有效果的,我们现在已经不是实验阶段了,可以做大规模的推广。”
  第四、跨越式教学与新课程标准
  按照教育部颁布的新课程标准(简称新课标)的要求,小学二年级学生要认读1600~1800个常用汉字,跨越式课题的目标差不多是这个数字的两倍。按照新课标,二年级学完后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应为5万字,小学毕业时则应达到100万字;而根据跨越式的设想,二年级学生仅课内阅读就能达到80万~90万字。在写作上,新课标要求,一、二年级只说不写,三年级开始写话写句子,四年级才开始写段落;而接受跨越式培养的学生,上二年级时平均就能手写出超过150字的段落,在网络环境下,学生们甚至可以用电脑打写出300字以上的文章。
  按照跨越式的理念,根本不需要繁重的课外作业,只要在课堂上的拓展阅读中反复出现这些字,就能通过阅读强化识字。同时,在第一课时的写作环节,还可以要求学生用这6个字设计字谜或是造句,以此完成综合性的认知训练。
  第五、跨越式教学的创新
  “传统语文教学的弊端就在于,把80%的工夫用到了不必教的地方。”何克抗说。这两个浅显的问题,学生读过课文就能解决,没有必要花太多的时间。相反,教学重点和难点在体现语文人文性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上,比如如何引导学生意识到,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取长补短。
  跨越式教学法有人称它是“海量阅读法”,小学语文界有一个共识,教好语文的秘诀概括成两个字就是“读”和“写”,如果概括成4个字就是“多读多写”。“海量阅读教学法”,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不仅增长了知识,还巩固了识字。反复的阅读,增强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跨越式教学法,不少课题组成员建议,别再叫“跨越式”,而改称“同一起跑线”——这并不是说孩子们天生处在同一起点上,而是寄望,通过几年的实践能在某种程度上修正教育的不均衡,让发达地区的孩子和欠发达地区的孩子、城市娃和农村娃,起跑线能拉得近些、再近些。
  第六、跨越式教学使师生共同受益
  跨越式教学有配套的阅读材料,量大面广,增强了学生知识面,拓宽和深化了对主题的理解,无需教师到处查找资料,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无需教师逐步讲解,学生自己通过阅读就能理解。
  跨越式阅读材料,有猜一猜,这一内容,学生很感兴趣,现在都爱猜字谜,甚至自己开始编字谜。一个一年级学生编了字谜,“渐”是水车千斤重,“棉”是树上挂着白毛巾。学生有了丰富的想象力。
  课题组专家习惯把海量的阅读和写作概括为“大输入和大输出”,每节课10分中的阅读,10分钟的打写,强化了语言的运用能力,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提高。
  以上对跨越式的教学作了简要的叙述,希望有更多的人了解具有创新的跨越式教学模式,希望有更多的学校和老师采用这种模式,让学生处同一起跑线,一切为了孩子,为了祖国的下一代,让我们在教育教学岗位上共同的努力。
其他文献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几乎都是存在着理论知识基础差、学习习惯差、学习能力差、行为规范差的现象。为此,寻求一个能让学生尽快的适应学校生活,重新拾回已经丢失了的自信心的方法迫在眉睫。就中职学校的班主任工作而言,此项工作绝对是的首要工作。除此之外,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社会的竞争力则是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工作的目的。经过近6年的职高班主任工作,本人感受颇深,现将中等职业学校的班主任工作做个粗浅的探究。 
幼儿期是幼儿学习语言的关键期,但要学习语言,首先就是要学会倾听,因为倾听是幼儿感知和理解语言的行为表现,是幼儿语言学习和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行为能力。只有懂得倾听、乐于倾听并且善于倾听的人,才能真正理解语言的内容、语言的形式和语言的运用方式,掌握与人交流的技巧。“认真倾听”这个习惯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经过长时间、多渠道地培养和训练的。在和小班幼儿互动中,我发现幼儿在倾听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在活
小组合作学习是“生本课堂”的基本形式,也是“生本教育”最显著的一个特点,更是推行“导学练案”的关键。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基本单位进行教学活动的,因而构建合作学习小组是进行合作学习活动的组织前提。  合作学习小组通常由4-6名学生组成,在构成上要求小组成员的性别、学业成绩、智力水平、个性特征、家庭背景等方面有着合理的差异,使每个小组成为全班的缩影或截面,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构建策略。组内异质为
摘要: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善于用情感贯穿整个教学,同时以声情并茂,深入浅出的讲解深深吸引、感染学生,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走进文本,体验作者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感悟颂扬的真、善、美,鞭笞的假、恶、丑,体验人类不倦追求的进取精神,实现教师、学生、文本的情感交流,产生情感共鸣,达到培养语文能力,陶冶情操的目标。  关键词:语文课堂 激发 情感 陶冶情操  完成一项任务时,是
摘要:本文围绕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目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从课堂教学、信息素养的养成、信息技术实践实践及学生评价等方面,探讨高中信息技术的教与学。  关键词:信息技术 信息素养 创新 合作    以計算机和网络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并直接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因此,信息技术对于21世纪的青少年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在这种形势下,如何贯彻新课标,让学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并首次把“丰富语言的积累”写进了教学目的,对学生的阅读量还做了明确的规定:高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即每学期应达到25万字,相当于高年级的语文课本5本书左右。因此,在开放的语文教育体系中,课外阅读不是游离于语文教育过程之外的“点缀”,而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引领孩子们进行快乐的课外阅读,让孩子们在浩瀚的书海中遨游。我
当代中国的教育,特别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而语文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密不可分。语文是具有人文性的学科,所以语文教学更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所谓个性,就是一个人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较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如性格、兴趣、气质、爱好等。通过对新课标的學习,我们知道,课堂教学不仅要满足对学生认知的培养,还要使学生的技能、情感、个性、价值观等得到发展。语文教学中有大量的形象、带有情感的内容以及丰富的人文内涵和文学审美
【摘 要】本文就课堂小结的内涵,提出了质疑、情感、问题和实验四种艺术性课堂小结,改变以往只侧重于知识本身梳理的小结摸式,最大程度的发挥教师的教学睿智,为课堂点睛,为课堂增效。  【关键词】质疑 情感 问题 实验    课堂小结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与其它各个教学环节一样,应当精心设计。所谓课堂小结,是在完成某种教学任务的终了阶段,教师对课内教学知识、技能、过程和方法进行归纳总结,进而转化升华的
【内容摘要】所谓“不求甚解”是指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东晋诗人陶渊明读书就很倡导“不求甚解”。那么,作为一名新疆区内初中班的语文教师,如何将“不求甚解”应用在自己的教学中,我做了些许的探究,下文便是我在平时的教学中经过不断实践、反思、总结而出的点滴经验,愿与同行共勉。  【关键词】语文教学 不求甚解  新疆区内初中班(下文简称“内初班”)的孩子是一群来自于偏远喀什农牧地区
摘要:运用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分析自我效能对小学生语文学习所具有的积极作用,进而提出了培养学生自我效能的几种策略。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学习自我效能感;培养     一、问题的提出     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Bandura,1977)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班杜拉在《社会学习心理学》中指出,人不是对外界因素的单纯反应,而是对面临的刺激进行选择、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