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跨越式教学,是我们目前采用的最新教学模式,通过一个学期的实践,深有感触,这种教学模式值得推广,让跨越式教学走进更多的学校,让更多的师生收益。
首先,什么是跨越式?跨越式教学是指教师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水平、需要与可能,超越知识积累的某些固定的程序,跳过某些知识序列,打破某些知识的顺序,大跨步式地引导学生学习那些对于学生来说较重要和较新的知识的一种教学方式。跨越式教学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压缩式跨越,“三步并作两步走”,每个阶段都经过,但快速完成,提前进入新知识领域;另一种是跳过式跨越,学习序列出现中断,留下一段未曾问津的“空白”。
第二,跨越式的授课模式是怎样的?
我们所采用的是何克抗带领的团队所进行的跨越式项目中语文教学的“211”模式。前20分钟讲解课文,中间10分钟扩展阅读,后10分钟进行写作。重要的是,跨越式项目没有课后作业,所有的一切都在课堂上完成。这大大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老师上课也感到轻松了。
按照跨越式的理念,根本不需要繁重的课外作业,只要在课堂上的拓展阅读中反复出现这些字,就能通过阅读强化识字。同时,在第一课时的写作环节,还可以要求学生用这6个字设计字谜或是造句,以此完成综合性的认知训练。
没有作业的语文教学,是许多家长和孩子难以想象的。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有过诸多对于中国语文教育的批评讨论。1997年11月的《北京文学》上,刊登过3篇忧思中国语文教育的文章。其中一篇是编剧邹静之写的《女儿的作业》:
我不是个好父亲,我先是没有头悬梁,陪女儿深夜写作业的精神;再有,她的作业,我也大多不会,陪也帮不上忙。我没想到语文的教法已经深入细致到字典词典内部去了。女儿的作业要花很多时间来分析字,如:“翁”是什么部首,它的第七划是点还是折,它的声母是什么,它的韵母是什么,它有多少义项……我不知道学得好的同学是否已经是半个文字学家了。我曾对女儿说这没用,你学会查字典就够了,字典是工具,而你不必成为工具。
何克抗对这篇文章印象深刻。他认为,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语文学科的基本性质,我们片面地强调工具性而忽视了人文性。“抽掉人文精神,只在词语和句式上兜圈子,语文教育就会失去灵魂,就会成为毫无意义的、对语言符号进行排列组合的文字游戏。若脱离语言文字的具体表达与运用,抽象地去讲人文性,就会使有血有肉、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民族传统文化变成僵死的教条。”
他的“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项目论试图解决这些问题。
跨越式的授课分为三种课型
三种课型的教学设计,这是每一个教师要重点把握的,并在日后的教学中加以运用。
一、拼音课型
第一课时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观察谈话,整体呈现。
——两两协作,认清音形。(教师指导)
——编讲识记,反馈巩固。(发音,书写指导)
——快乐拼读,拓展阅读。
——看图表达,实践运用。
第二课时
——字母拼读方法。
——读通读顺短文,借助拼音认读生字。
——朗读指导。
——口语表达训练,看图说话训练。
——拓展材料的精选与运用。
二、 识字课型
第一课时
——结合生活,创设情境。
——情境观察,整体感知(结合说话训练)
——两两协作,认清音形(教师指导)
——编讲识记,反馈巩固(形音)写字
——自主学习,拓展阅读
——口语表达,实践运用。
第二课时
——生字再认,复习巩固。
——角色引入,短文学习。
——自主学习,拓展阅读。
——口语表达,实践运用。
三、 课文课型
第一课时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整体感知,初读课文。
——变形正音,合作识字。
——重点指导,强化写字。
——拓展阅读,体会运用。
第二课时
——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品读课文,理解主题。
——拓展阅读,深入主题。
——确定主题,写作训练。
——评价反馈,修正补充。
第三,跨越式模式是谁提出倡导的?他的教学理念是什么?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我国著名的教育技术学专家,博士生导师何克抗教授提出和倡导的。“不增加课时,不增加学生负担,让二年级学生识字阅读写作水平达到现在四五年级学生水平。”对于语文的跨越式教学,何克抗认为,“学生为什么有那么大进步,主要是后面10分钟的扩展阅读和10分钟的写作。从一年级到二年级,两年下来,学生每节课看四五篇的阅读材料,阅读量可以达到七八十万字,这么大的阅读量支持着,比如识字量,能不上去吗?我们在集中识字上花了太多的无用时间,而且枯燥乏味。”
“儿童在五六岁入学前,只要是正常智商,不聋不哑,已经有了3000多个口头词汇,有强大的‘音’跟‘义’的基础,几百种常用句型都能理解和运用,这些能形成他们的逻辑思维,你到幼儿园大班去,讽刺挖苦他都懂,但是,我们小学一二年级还每个字都解释。”
目前的中国语文教育,更像是用语言学家的标准来要求每一个普通学生。因此教师教起来累,学生学得枯燥无谓甚至厌学。
1949年之后的中国小学语文教育大致是这样的:一二年级以识字教学为主,三年级开始注重阅读和写句子,四年级开始写完整的文章。何克抗的语文教学方法里没有先后顺序,他从一年级开始就把这几项结合在一起。“在学拼音阶段就应该把识字、阅读、写作相结合,我们的母语教学和外语教学是不应该相同的,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是把母语当成外语来教。”
何克抗的语文教学方法里没有先后顺序,他从一年级开始就把这几项结合在一起。“在学拼音阶段就应该把识字、阅读、写作相结合,我们的母语教学和外语教学是不应该相同的,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是把母语当成外语来教。”
何克抗的语文教学方法里没有先后顺序,他从一年级开始就把这几项结合在一起。“在学拼音阶段就应该把识字、阅读、写作相结合,我们的母语教学和外语教学是不应该相同的,我们现在的語文教学是把母语当成外语来教。”
他的计划是,用两年的时间,让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原县上完小学二年级的农村学生,能认读超过2500个常用汉字,能阅读青少年通俗读物,比如简写版的《三国演义》,能手写出150字以上结构完整、通顺流畅的文章——总之,其识字量、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要达到甚至超越城区最好学校同年级学生的水平,同时还要确保不增加任何课业负担。
何克抗的这些想法大概在2000年开始形成。从2003年开始,他的团队先在深圳南山区城乡结合部的农民子弟学校白芒小学做实验。随后的7年当中,从南到北,在200多所学校做了实验。宁夏的海原和永宁是跨越式项目最新的实验区。这些学校所处的地区是有所不同的,大致有四类:发达城区、城乡结合部、农村、山区。“选不同的地区,做这么多的学校,做这么多年,就是为了证明这个项目是有效果的,我们现在已经不是实验阶段了,可以做大规模的推广。”
第四、跨越式教学与新课程标准
按照教育部颁布的新课程标准(简称新课标)的要求,小学二年级学生要认读1600~1800个常用汉字,跨越式课题的目标差不多是这个数字的两倍。按照新课标,二年级学完后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应为5万字,小学毕业时则应达到100万字;而根据跨越式的设想,二年级学生仅课内阅读就能达到80万~90万字。在写作上,新课标要求,一、二年级只说不写,三年级开始写话写句子,四年级才开始写段落;而接受跨越式培养的学生,上二年级时平均就能手写出超过150字的段落,在网络环境下,学生们甚至可以用电脑打写出300字以上的文章。
按照跨越式的理念,根本不需要繁重的课外作业,只要在课堂上的拓展阅读中反复出现这些字,就能通过阅读强化识字。同时,在第一课时的写作环节,还可以要求学生用这6个字设计字谜或是造句,以此完成综合性的认知训练。
第五、跨越式教学的创新
“传统语文教学的弊端就在于,把80%的工夫用到了不必教的地方。”何克抗说。这两个浅显的问题,学生读过课文就能解决,没有必要花太多的时间。相反,教学重点和难点在体现语文人文性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上,比如如何引导学生意识到,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取长补短。
跨越式教学法有人称它是“海量阅读法”,小学语文界有一个共识,教好语文的秘诀概括成两个字就是“读”和“写”,如果概括成4个字就是“多读多写”。“海量阅读教学法”,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不仅增长了知识,还巩固了识字。反复的阅读,增强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跨越式教学法,不少课题组成员建议,别再叫“跨越式”,而改称“同一起跑线”——这并不是说孩子们天生处在同一起点上,而是寄望,通过几年的实践能在某种程度上修正教育的不均衡,让发达地区的孩子和欠发达地区的孩子、城市娃和农村娃,起跑线能拉得近些、再近些。
第六、跨越式教学使师生共同受益
跨越式教学有配套的阅读材料,量大面广,增强了学生知识面,拓宽和深化了对主题的理解,无需教师到处查找资料,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无需教师逐步讲解,学生自己通过阅读就能理解。
跨越式阅读材料,有猜一猜,这一内容,学生很感兴趣,现在都爱猜字谜,甚至自己开始编字谜。一个一年级学生编了字谜,“渐”是水车千斤重,“棉”是树上挂着白毛巾。学生有了丰富的想象力。
课题组专家习惯把海量的阅读和写作概括为“大输入和大输出”,每节课10分中的阅读,10分钟的打写,强化了语言的运用能力,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提高。
以上对跨越式的教学作了简要的叙述,希望有更多的人了解具有创新的跨越式教学模式,希望有更多的学校和老师采用这种模式,让学生处同一起跑线,一切为了孩子,为了祖国的下一代,让我们在教育教学岗位上共同的努力。
首先,什么是跨越式?跨越式教学是指教师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水平、需要与可能,超越知识积累的某些固定的程序,跳过某些知识序列,打破某些知识的顺序,大跨步式地引导学生学习那些对于学生来说较重要和较新的知识的一种教学方式。跨越式教学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压缩式跨越,“三步并作两步走”,每个阶段都经过,但快速完成,提前进入新知识领域;另一种是跳过式跨越,学习序列出现中断,留下一段未曾问津的“空白”。
第二,跨越式的授课模式是怎样的?
我们所采用的是何克抗带领的团队所进行的跨越式项目中语文教学的“211”模式。前20分钟讲解课文,中间10分钟扩展阅读,后10分钟进行写作。重要的是,跨越式项目没有课后作业,所有的一切都在课堂上完成。这大大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老师上课也感到轻松了。
按照跨越式的理念,根本不需要繁重的课外作业,只要在课堂上的拓展阅读中反复出现这些字,就能通过阅读强化识字。同时,在第一课时的写作环节,还可以要求学生用这6个字设计字谜或是造句,以此完成综合性的认知训练。
没有作业的语文教学,是许多家长和孩子难以想象的。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有过诸多对于中国语文教育的批评讨论。1997年11月的《北京文学》上,刊登过3篇忧思中国语文教育的文章。其中一篇是编剧邹静之写的《女儿的作业》:
我不是个好父亲,我先是没有头悬梁,陪女儿深夜写作业的精神;再有,她的作业,我也大多不会,陪也帮不上忙。我没想到语文的教法已经深入细致到字典词典内部去了。女儿的作业要花很多时间来分析字,如:“翁”是什么部首,它的第七划是点还是折,它的声母是什么,它的韵母是什么,它有多少义项……我不知道学得好的同学是否已经是半个文字学家了。我曾对女儿说这没用,你学会查字典就够了,字典是工具,而你不必成为工具。
何克抗对这篇文章印象深刻。他认为,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语文学科的基本性质,我们片面地强调工具性而忽视了人文性。“抽掉人文精神,只在词语和句式上兜圈子,语文教育就会失去灵魂,就会成为毫无意义的、对语言符号进行排列组合的文字游戏。若脱离语言文字的具体表达与运用,抽象地去讲人文性,就会使有血有肉、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民族传统文化变成僵死的教条。”
他的“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项目论试图解决这些问题。
跨越式的授课分为三种课型
三种课型的教学设计,这是每一个教师要重点把握的,并在日后的教学中加以运用。
一、拼音课型
第一课时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观察谈话,整体呈现。
——两两协作,认清音形。(教师指导)
——编讲识记,反馈巩固。(发音,书写指导)
——快乐拼读,拓展阅读。
——看图表达,实践运用。
第二课时
——字母拼读方法。
——读通读顺短文,借助拼音认读生字。
——朗读指导。
——口语表达训练,看图说话训练。
——拓展材料的精选与运用。
二、 识字课型
第一课时
——结合生活,创设情境。
——情境观察,整体感知(结合说话训练)
——两两协作,认清音形(教师指导)
——编讲识记,反馈巩固(形音)写字
——自主学习,拓展阅读
——口语表达,实践运用。
第二课时
——生字再认,复习巩固。
——角色引入,短文学习。
——自主学习,拓展阅读。
——口语表达,实践运用。
三、 课文课型
第一课时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整体感知,初读课文。
——变形正音,合作识字。
——重点指导,强化写字。
——拓展阅读,体会运用。
第二课时
——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品读课文,理解主题。
——拓展阅读,深入主题。
——确定主题,写作训练。
——评价反馈,修正补充。
第三,跨越式模式是谁提出倡导的?他的教学理念是什么?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我国著名的教育技术学专家,博士生导师何克抗教授提出和倡导的。“不增加课时,不增加学生负担,让二年级学生识字阅读写作水平达到现在四五年级学生水平。”对于语文的跨越式教学,何克抗认为,“学生为什么有那么大进步,主要是后面10分钟的扩展阅读和10分钟的写作。从一年级到二年级,两年下来,学生每节课看四五篇的阅读材料,阅读量可以达到七八十万字,这么大的阅读量支持着,比如识字量,能不上去吗?我们在集中识字上花了太多的无用时间,而且枯燥乏味。”
“儿童在五六岁入学前,只要是正常智商,不聋不哑,已经有了3000多个口头词汇,有强大的‘音’跟‘义’的基础,几百种常用句型都能理解和运用,这些能形成他们的逻辑思维,你到幼儿园大班去,讽刺挖苦他都懂,但是,我们小学一二年级还每个字都解释。”
目前的中国语文教育,更像是用语言学家的标准来要求每一个普通学生。因此教师教起来累,学生学得枯燥无谓甚至厌学。
1949年之后的中国小学语文教育大致是这样的:一二年级以识字教学为主,三年级开始注重阅读和写句子,四年级开始写完整的文章。何克抗的语文教学方法里没有先后顺序,他从一年级开始就把这几项结合在一起。“在学拼音阶段就应该把识字、阅读、写作相结合,我们的母语教学和外语教学是不应该相同的,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是把母语当成外语来教。”
何克抗的语文教学方法里没有先后顺序,他从一年级开始就把这几项结合在一起。“在学拼音阶段就应该把识字、阅读、写作相结合,我们的母语教学和外语教学是不应该相同的,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是把母语当成外语来教。”
何克抗的语文教学方法里没有先后顺序,他从一年级开始就把这几项结合在一起。“在学拼音阶段就应该把识字、阅读、写作相结合,我们的母语教学和外语教学是不应该相同的,我们现在的語文教学是把母语当成外语来教。”
他的计划是,用两年的时间,让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原县上完小学二年级的农村学生,能认读超过2500个常用汉字,能阅读青少年通俗读物,比如简写版的《三国演义》,能手写出150字以上结构完整、通顺流畅的文章——总之,其识字量、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要达到甚至超越城区最好学校同年级学生的水平,同时还要确保不增加任何课业负担。
何克抗的这些想法大概在2000年开始形成。从2003年开始,他的团队先在深圳南山区城乡结合部的农民子弟学校白芒小学做实验。随后的7年当中,从南到北,在200多所学校做了实验。宁夏的海原和永宁是跨越式项目最新的实验区。这些学校所处的地区是有所不同的,大致有四类:发达城区、城乡结合部、农村、山区。“选不同的地区,做这么多的学校,做这么多年,就是为了证明这个项目是有效果的,我们现在已经不是实验阶段了,可以做大规模的推广。”
第四、跨越式教学与新课程标准
按照教育部颁布的新课程标准(简称新课标)的要求,小学二年级学生要认读1600~1800个常用汉字,跨越式课题的目标差不多是这个数字的两倍。按照新课标,二年级学完后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应为5万字,小学毕业时则应达到100万字;而根据跨越式的设想,二年级学生仅课内阅读就能达到80万~90万字。在写作上,新课标要求,一、二年级只说不写,三年级开始写话写句子,四年级才开始写段落;而接受跨越式培养的学生,上二年级时平均就能手写出超过150字的段落,在网络环境下,学生们甚至可以用电脑打写出300字以上的文章。
按照跨越式的理念,根本不需要繁重的课外作业,只要在课堂上的拓展阅读中反复出现这些字,就能通过阅读强化识字。同时,在第一课时的写作环节,还可以要求学生用这6个字设计字谜或是造句,以此完成综合性的认知训练。
第五、跨越式教学的创新
“传统语文教学的弊端就在于,把80%的工夫用到了不必教的地方。”何克抗说。这两个浅显的问题,学生读过课文就能解决,没有必要花太多的时间。相反,教学重点和难点在体现语文人文性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上,比如如何引导学生意识到,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取长补短。
跨越式教学法有人称它是“海量阅读法”,小学语文界有一个共识,教好语文的秘诀概括成两个字就是“读”和“写”,如果概括成4个字就是“多读多写”。“海量阅读教学法”,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不仅增长了知识,还巩固了识字。反复的阅读,增强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跨越式教学法,不少课题组成员建议,别再叫“跨越式”,而改称“同一起跑线”——这并不是说孩子们天生处在同一起点上,而是寄望,通过几年的实践能在某种程度上修正教育的不均衡,让发达地区的孩子和欠发达地区的孩子、城市娃和农村娃,起跑线能拉得近些、再近些。
第六、跨越式教学使师生共同受益
跨越式教学有配套的阅读材料,量大面广,增强了学生知识面,拓宽和深化了对主题的理解,无需教师到处查找资料,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无需教师逐步讲解,学生自己通过阅读就能理解。
跨越式阅读材料,有猜一猜,这一内容,学生很感兴趣,现在都爱猜字谜,甚至自己开始编字谜。一个一年级学生编了字谜,“渐”是水车千斤重,“棉”是树上挂着白毛巾。学生有了丰富的想象力。
课题组专家习惯把海量的阅读和写作概括为“大输入和大输出”,每节课10分中的阅读,10分钟的打写,强化了语言的运用能力,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提高。
以上对跨越式的教学作了简要的叙述,希望有更多的人了解具有创新的跨越式教学模式,希望有更多的学校和老师采用这种模式,让学生处同一起跑线,一切为了孩子,为了祖国的下一代,让我们在教育教学岗位上共同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