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计算机应用类课程教学研究初探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84238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因特网的发展,为知识的获取和利用提供了有利的工具,也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计算机应用类课程教学由于计算机专业人才的特殊性首当其冲受到这一冲击,网络资源和传统教学的整合是计算机应用类课程教学新模式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网络资源 计算机应用类课程 教学模式
  
  【Abstract】 Rapid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provides effective way for acquiring and making use of knowledge, which also impacts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 Because of the Specificity of Computer Professionals, computer-application-courses teaching is influenced more. The integration of network resources and traditional teaching is the leading way of computer-application-courses teaching method.
  【Key words】 Network resources computer application course teaching method
  
  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Internet已经把全世界的信息资源连接在一起,形成了全球最大的信息资源库,为学习者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教学信息资源。如何有效、迅速地把海量的网络信息资源运用在教学中,和传统教学整合是我们值得研究的新课题。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给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传统的教学模式受到挑战,我们必须从全新的视角审视传统的计算机应用类课程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做好计算机应用类课程的教学工作。
  
  1 网络环境下计算机应用类课程教学遇到的问题
  
  因特网的发展,大大扩展了我们所拥有的信息资源,便利了人们的交流和互动,从经济、文化等方面影响着社会的方方面面。信息资源是当今世界发展极其重要的无形资源,是无形的财富。网络信息资源是随着因特网近二十年来在全球的崛起而迅速发展起来的广大无边的信息空间,以数字化形式记录的,以多媒体形式表达的,存贮在网络计算机磁介质、光介质以及各类通讯介质上的,并通过计算机网络通讯方式进行传递的信息内容的集合。网络信息资源的出现是教育领域的一场革命,它将对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乃至整个教育体制产生深刻的影响,对计算机应用类课程专业的教学影响尤为深刻,计算机应用类课程的教学在这一冲击下暴露出了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1 教学理念方面。计算机应用类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的学科,传统教学理念重视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重视知识传授而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导致计算机应用类课程专业学生模仿能力强而创新意识匮乏。
  1.2 教学内容方面。计算机应用类课程各类专业教材更新快,教材如果不能紧跟网络时代快节奏的步伐,三、四年后,学生所学的知识大部分过时,所学专业知识难以指导学生今后的工作实践。
  1.3 教学手段方面。许多高校计算机应用类课程教学方法仍以传统的教学为主,网络资源、多媒体教室利用较少。
  1.4 教学模式方面。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计算机应用类课程教学中仍占据主导地位,压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利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 网络环境下网络资源在计算机应用类课程教学中的作用
  
  网络资源作为更新最快的全球知识宝库,和教学紧密结合是大势所趋,既是教学内容改革的需要,也是教学手段优化的必然。网络资源和计算机应用类课程教学紧密结合,必然能够使计算机应用类课程的教学在动态的变化中吐故纳新,满足竞争市场对计算机应用类课程人才培养的要求。网络环境下网络资源在计算机应用类课程教学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2.1 丰富的网络资源,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因特网上丰富的网络资源由于表现形式多样,如文本信息、图像、动画、表格等,学生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教学实践中,制作精美的网络课件,往往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原因也在于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2 丰富的网络资源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如利用网络实验室培养学生数据的处理能力,利用网络使学生从事商情信息发布,网络营销推广活动,利用网络搭建个人网站,构建交流平台。
  2.3 丰富的网络资源能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个人的自主学习,小组的协作学习,彻底地改变了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被动接受的状态。学生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因而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了更多的自由和空间,有利于学生的潜能的开发和发散性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网络环境下,学生可以自主地选择难易不同的学习内容,网络解决了班级授课条件下教师因材施教的难题。
  2.4 丰富的网络资源优化了教学手段,拓展了教学和学习的空间,便于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网络为师生的平等交流提供了广阔空间,师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BBS和聊天室等方式进行交流,就自己学习研究的内容及心得体会进行交流讨论,可以将自己在学习和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上传到网络的相应栏目请求帮助,也可以对相关的问题进行解答,或者与其他同学合作,共同解决某个问题。指导教师则可以通过网络对学生进行及时的指导,其他教师也可以对这些同学进行帮助。学生可以将学习和研究的观点、进程、体会及活动记录及时上传到网络的指定区域,接受各方面的评价。
  
  3 网络资源在计算机应用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网络环境下,如何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为教学服务呢?结合目前教学工作和其他教师的成功经验进行概括大致有如下几个方面。
  3.1 充分利用局域网,搭建网络教学平台。总体而言,因特网上的教学信息层次多,品种多样,良莠不分,分散无序,内容庞杂。如仍由学生个人在网上获取,既浪费时间,效率低下,又难以控制,效果不好。而利用目前局域网上的教学平台,则避免了以上的问题。但如何把具体的一门课上好,管理好,获得学生的认可,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3.1.1 要选择或制作一个精良的网络教学课件。一个好的网络课件,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当然更重要的是它能授课内容讲解的透彻,易懂。
  3.1.2 专业教师在网上搜索各课程的教学信息资料进行整理取舍,在网上发布,或建立丰富的网上导航和相关的信息链结,供学生学习和从事相关研究,这样有助于学生迅速地筛选和获取信息、准确地鉴别信息的真伪。
  3.1.3 搭建网上信息交流平台,利用电子邮件、BBS和聊天室等方式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互动。
  3.1.4 组建虚拟班级。虚拟班级是指在计算机网络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技术构筑成的教与学的环境,可使教师和学生相互交流。虚拟班级与传统的班级不同,它是以计算机网络为媒介、由一套软件构成的群体通讯系统、工作空间和辅助设备构成的“虚拟”的班级。这种方式让学习同一门课的学生有了一个集体一个组织,方便了学员之间以及学员和老师之间的交流。这样一种形式,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课程的凝聚力和趣味性。
  3.2 利用网络资源,搭建课程数据库。课程数据库是将各个学科的资料进行精选并汇总在共享的数据库中,通过平台进行发布,从而让所有老师和学生利用其中的丰富数据。教学服务的学科数据库内容多样,主要包括:
  3.2.1 课程资料数据库:我们可为每门课程组织信息数据库,库中内容包括课程设置、教学大纲、实验大纲、教师配备等,这样管理人员能高效管理课程配置。
  3.2.2 有关课程的试题库:将课程试题组织在数据库中,范围上包括知识点、节、单元、章等试题,形式上有填空、选择、简答、问答等。最终能进行计算机出题、组卷、判别、评分与分析,实现高效的计算机化考试。
  3.2.3 媒体素材库:课件中提到和涉及到的一些相关素材,通过素材数据库可查找出所需素材。
  3.3 搭建模拟的操作环境。在教学软件的支撑下,能提供各科教学所需要的实验环境。并通过将各课程知识结构化和模块化,提供模拟环境,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4 积极鼓励教师个人教育网站的建设。教师通过建立个人网站或主题网站,可以介绍学习方法,提供相关课程学习资料和研究课题,链接相关的学习网站或网页,开设相互交流的专栏。教师个人网站的建立便于学生获取相关学习资料,有利于师生的互动和交流。
  总之,网络的快速发展,企业的信息化培训要求我们必须积极探索网络环境下计算机应用类课程教学的新模式,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勇于创新,探索让学校、教师、学生都满意的“三赢”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 陆宝益.网络信息资源的评价[J].情报学报,2002(2):21~23
  2 胡萍等.以因特网为基础的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研究[J].深圳大学学报,2002(7)
其他文献
人体的某些部分有解剖生理的弱点,运动技术对身体某些部位有特殊要求,这是客观错在的,有了它只能说有了发生意外的可能,但不一定都发生外伤。事实上,有不少运动员经过多年训练,成绩稳步提高而未发生外伤。分析所得,发生外伤主要原因如下。    1 训练水平不够    一般说来,“训练”必须包括四个内容,即一般身体训练、专项技术训练、战略战术训练、心里道德品质的培养。在这个过程中专业技术训练不够,动作要领掌握
期刊
【摘 要】 体育运动项目很多都带有一定危险性。易使学生产生焦虑、胆怯、恐惧和挫折等情绪障碍,严重影响学习任务的完成。体育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运用“自我暗示”、“注意力转移”、“表象重现”等心理教学法,帮助学生克服紧张情绪、消除障碍心理、实现自我激励,从而顺利实现教学目标。  【关键词】 自我暗示 注意力转移 表象重现 想象    我们知道,体育运动项目很多,有的则带有一定的危险性。在教学中学生可能产
期刊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教育对学校、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深入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及时解决课改中出现的问题,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为此,学校扎实开展校本教学研究,促进了学校各项工作的发展。    1 创新思维点——树立校本研究全新理念,形成全员参与研究网络    以校为本,是新世纪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全新理念。要实现以校为本,就
期刊
自行车运动有多种类型,如公路赛、计时赛、场地赛、山地车、自行车越野赛。无论如何,我们都要根据每一个类型的特点来进行针对性的营养补充,并且要根据一般营养补充的方法随机应变的应用于不同的训练方式与内容,这样才能真正达到营养补充的奇效。否则,你要是对正在进行的营养补充提出质疑,觉得它只是起到了一点心理作用的话,我们一点也不会感到意外!    1 自行车运动员的能量消耗    自行车运动、铁人三项和越野滑
期刊
很多化学题较为特殊,题目中无任何可直接利用的数据或给予一些较特殊的数据。要解这类题型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解题的难度,需要的时间与分值常常成反比。这类题近几年出现较多,此类试题主要是培养同学们解题技巧,但对于基础较差的同学无从下手。对此类题型的解决方法通常有:比较法、归一法、十字交叉法、差量法、等量代换法、识图法等。现对这几种方法进行分析例解,给同学们学习和参考。  1 比较法  比较法是从题目的题设
期刊
高中物理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是物理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是高考能力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数学教材(《人教版选修2~2》下同)中的《导数及其应用》已列入高中数学教学大纲,导数初步知识在物理中的应用,也越来越被广大高中物理教师关注。  1 利用导数求瞬时速度、加速度  数学教材P6内容体现“瞬时速度就是位移s对时间t的导数”。一般的问题,没有必要应用导数求瞬时速度,但复杂一
期刊
【摘 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资源、环境等各类问题日渐突出,而当代中学生在享受美好生活的时,忧患意识很不足。本文重点探讨对中学生进行忧患意识教育的方法、途径,提高学生忧患意识,以达到从己做起,不断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   【关键词】 忧患意识 地理教学    我们要正确理解忧患意识。它既不是悲观主义也不是厌世主义,而是对社会发展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体现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忧患意识是中国
期刊
设计理念: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与文本进行心灵对话过程,本课的教学设计,针对教材特点,设计了以读为主的课堂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读中完成对课文的理解,领悟内化。以如何读好课文中九色鹿,调达的性格特点为学生课堂学习的显性目标,巧用各种方法,引导学生把握调达前后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及九色鹿的见义勇为的精神,并在此过程中达成知识、情感、能力等多维目标。  教学要求:①正确、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
期刊
生态课堂追求一种生成性课堂教学形态,它完全是在学生自主探究或合作学习,或师生对话、思维碰撞中随机产生的。它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学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上涌动着,它是一种纯真的课堂,是学生本我的暴露。下面就教学《三角形边的关系》谈谈数学课堂中生成性策略。  片段一:自主探究充溢课堂。新课开始,我就直接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自主探究。  师:现有两根小棒,一根长3厘米,另一根长5厘米。猜一猜,
期刊
平常我们用一件物品时,只针对物品的一项功能,当用完之后,就成了废物。时代越进步,由我们身上制造出的废物也越可观。因此如何利用这些来激起孩子的创造力,这就有待于教师的巧思。  3~6岁是人一生发展的关建期,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必须抓住这一关键期对幼儿进行教育,让幼儿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关心,学会创造,为素质的全面提高打下基础。  通过启发幼儿进行废物创造,使幼儿加强环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