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运动员的营养补充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va_x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行车运动有多种类型,如公路赛、计时赛、场地赛、山地车、自行车越野赛。无论如何,我们都要根据每一个类型的特点来进行针对性的营养补充,并且要根据一般营养补充的方法随机应变的应用于不同的训练方式与内容,这样才能真正达到营养补充的奇效。否则,你要是对正在进行的营养补充提出质疑,觉得它只是起到了一点心理作用的话,我们一点也不会感到意外!
  
  1 自行车运动员的能量消耗
  
  自行车运动、铁人三项和越野滑雪是体育运动中能量消耗最多的项目。例如,1节骑行180km的公路训练课,以40km/h的平均时速,一般需要4小时30分钟的时间才能骑完全程,如果1个体重70kg的运动员,1节课的热量消耗就要在19兆焦耳(4500千卡)左右。
  为了保持能量的平衡,自行车运动员每天的能量摄入也很高。研究报道,自行车运动员平均能量摄入范围是15~25兆焦耳/天(3500~6000千卡/天)。按公斤体重来计算,公路自行车运动员能量摄入应为270千焦耳/公斤体重/天(65千卡/公斤体重/天)以上,场地自行车运动员能量摄入应为250千焦耳/公斤体重/天(60千卡/公斤体重/天)。这样大的能量消耗对于公路自行车运动员的营养补充及体力恢复来讲是个很大的挑战。
  
  2 自行车运动员的怎样保持能量平衡
  
  Brouns等人在实验室进行了一项模拟研究,对在通风室内进行5小时的运动,能量消耗为26兆焦耳/天(6200千卡/天)的运动员进行膳食安排的作用研究。受试者随意进食,一组高糖固体膳食加水(膳食中含糖62.5%),另一组同样膳食再加20%的糖溶液(膳食总含糖80%)。尽管两组受试者均可随意进食,加补糖溶液的受试者可使能量保持平衡,加补水者刚不能保持能量平衡。结果是补充碳水化合物多的,运动能力强。因此,自行车运动员在高强度训练或比赛时应该饮用含糖饮料以保持能量的平衡。
  为保持能量平衡,运动员要摄入足够多的食物,多吃主食,选择适宜的食物包括浓缩的运动饮料、轻便的富含糖的食物诸如水果、糖果、面包、蛋糕及运动能量棒等。当然,还可选择适当的快餐,如含脂肪较少而微量元素较多的快餐。
  
  3 做好营养补充合理膳食营养
  
  对于自行车运动员,营养上的基本要求是:充足的糖,充足的水和电解质,高质量的蛋白质,低量的脂肪。糖应占总能量的65%~70%,蛋白质取12%~15%范围的上限,即15%,脂肪20%~25%。与能量代谢有关的维生素如B1、B2、烟酸等要满足需要。自行车运动员液体补充是一个重要问题。
  3.1 糖。肌糖原的含量与膳食中糖所占的比例关系很大。主食中糖比例较高,可使肌糖原的含量增加。自行车运动员膳食中糖的比例一般以占总能量的65%~70%为宜。
  3.2 蛋白质。自行车运动对运动员力量的要求也很高。因此,蛋白质的摄入量应略高一些,达到12%~15%推荐比例的上限,以利于促进肌肉的修复和增长,力量的增强。建议运动员蛋白质的日供给量应达到每公斤体重1.6g~1.8g。
  3.3 脂肪。运动中脂肪供能的作用不如糖重要。脂肪的推荐量为占总能量的20~25%。
  3.4 维生素。要注意与能量代谢有关的维生素,如维生素B1、B2、烟酸等。特别是维生素B1要引起重视,因为在多次营养调查中,维生素B1缺乏的比例在所有维生素中是最高的。
  3.5 矿物盐和水(补液)。对于自行车运动员,补液是一个很重要的营养问题。当丢失汗液较多、发生脱水时,一定要注意给运动员及时补液。所谓液体一般为运动饮料,包括水、电解质、糖和其它成分。可以在训练或比赛的前、中、后补液。补液量:少量多次的原则。
  3.6 餐制要科学合理。一些运动员早晨训练却不吃早餐,很不合理。自行车运动员除了一日三餐,最好还要有二到三次的加餐。要特别注意运动前餐的概念,一般认为,优质合理的运动前餐可预防球员过早出现饥饿感和疲劳。一般在比赛或训练前3小时左右吃高糖的运动前餐,糖的比例应达70%以上。来到运动场所后,再加少量的小吃,比如高能量糖块和运动饮料。运动前餐中含高糖+优质蛋白质如少量瘦肉蛋白质,对在比赛或训练中增加饱腹感和减轻饥饿感有好处。
  3.7 个性化问题。自行车运动员消耗较大,各个分项目也较多,常规的能量等推荐量不一定适合。能量的主要影响因素主要有年龄、身高、体重、运动量等。自行车运动员的能量供给量一定要个性化,因为身高体重存在明显差异。体重和体成分的动态变化是监测能量是否平衡的简单而有效的指标。
  总而言之,自行车运动员要把握好以下的饮食要点:保证足够多的主食摄入(米饭、面包、玉米等):主食提供丰富的优质燃料——糖。不要过多地食用肉类食品:大鱼大肉并不等于是营养,尤其是脂肪含量很高的肉类(肥猪肉、烤鸭等)将会带来大量的脂肪,可选择性地食用瘦牛肉、瘦羊肉等脂肪含量低的肉类;少吃油脂,油性太重的食物尽量少摄入; 多吃蔬菜、水果及豆、奶制品。这样能带来与能量代谢相关的多种维生素及丰富的矿物质,保证机体的需要。每名运动员每天应该喝500克左右的优质牛奶或酸奶。
其他文献
《体育与健康》课标中对健康是这样定义的“一个人只有在身体、心理、社会适应等方面都保持良好的状态,才能算得上是一个健康的人。”这表明人的健康不仅要重视生理健康,更要重视心理健康。那么,做为一名体育教育工作者,在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如何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好学习、生活、人际关系,培养健全的人格,就显得尤为重要。我认为要解决好这个问题,首先要分析清楚造成学生心理不健康的因素有哪些,针对实际情况加以教育和疏导
期刊
在拳击比赛中,产生伤害事故的现象主要发生在职业拳击比赛中,即使如此,在开展职业拳击非常普及的美国,职业比赛时运动员头部受伤的比率仅排在所有运动项目受伤率中的第9位。    1 常见的手部损伤及防治    拳击运动也是一项对抗程度十分激烈的运动,以手套的拳峰击打对方有效部位得分或击倒对方而判定胜负。因此手部损伤是司空见惯。  1.1 掌指关节部皮肤擦伤及关节囊损伤:运动员绑护手绷带后戴拳套击打对方运
期刊
【摘 要】 专业队建设与提高成绩和保持成绩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本文根据举重项目队伍建设、培养团队精神、教练员自身素质水平、提高和保持成绩等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 团队精神 制度 提高和保持成绩    前言:在现代竞技体育高度发展的今天,运动员的选材、场馆、器材、先进的教学手段等硬件都已相差无几,运动队队伍建设等软件却容易被忽视。而恰恰运动成绩的提高与保持其软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1 建
期刊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而千变万化神奇莫测的自然现象又赋予化学“魔幻”般的独特魅力。在教学中,教师若能珍视并充分发挥化学的“魔力”,定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魔术”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几种运用模式,以期“抛砖引玉”。    1 “魔术”引入,开启心智    引入新课时,教师有意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出新奇玄妙的“化学魔术”作为一堂课的开始,可使学生在惊讶与惑然之间
期刊
【摘 要】 运动损伤是我们日常训练过程中经常发生的现象。极大地影响了训练量及其系统性,本文就这一问题根据运动员的心理因素及特征进行了相关的探讨,为本项目在训练过程中尽量避免运动损伤的出现,为保证以后长期系统的训练及提高运动成绩方面提出一些见解。  【关键词】 运动损伤 防治 心理因素    1 前言  摔跤运动中致伤的因素很多,在大部分受伤的运动员中,属于心理因素致伤所占的比例很多,而摔跤运动又是
期刊
【摘 要】 心理学家认为,幼儿阶段是人生发展中的关键时期,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个性和能力的发展。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已经成为教育界探讨的热点问题。创造力是一种能力或技能,它是人类智慧的最高表现,而且,对幼儿创造力的培养不仅关系到开发幼儿个体的潜能,更关系到整个人类文明精神的延续。因此,培养创造力应从幼儿教育抓起。  【关键词】 幼儿创造力 游戏活动
期刊
因式分解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本章的学习,同学们可以感受到整式的乘法和因式分解之间的互逆关系,在学习中,要勇于对所有的内容进行观察、类比、归纳和大胆猜想,培养自己的思考和语言表达能力。同学们可围绕以下几点进行学习。  1 理解因式分解的概念  理解因式分解的概念: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理解概念的关键应注意以下三点:  1.1 因式分解是对多项式而言的
期刊
人体的某些部分有解剖生理的弱点,运动技术对身体某些部位有特殊要求,这是客观错在的,有了它只能说有了发生意外的可能,但不一定都发生外伤。事实上,有不少运动员经过多年训练,成绩稳步提高而未发生外伤。分析所得,发生外伤主要原因如下。    1 训练水平不够    一般说来,“训练”必须包括四个内容,即一般身体训练、专项技术训练、战略战术训练、心里道德品质的培养。在这个过程中专业技术训练不够,动作要领掌握
期刊
【摘 要】 体育运动项目很多都带有一定危险性。易使学生产生焦虑、胆怯、恐惧和挫折等情绪障碍,严重影响学习任务的完成。体育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运用“自我暗示”、“注意力转移”、“表象重现”等心理教学法,帮助学生克服紧张情绪、消除障碍心理、实现自我激励,从而顺利实现教学目标。  【关键词】 自我暗示 注意力转移 表象重现 想象    我们知道,体育运动项目很多,有的则带有一定的危险性。在教学中学生可能产
期刊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教育对学校、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深入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及时解决课改中出现的问题,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为此,学校扎实开展校本教学研究,促进了学校各项工作的发展。    1 创新思维点——树立校本研究全新理念,形成全员参与研究网络    以校为本,是新世纪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全新理念。要实现以校为本,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