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幼儿从幼儿园教育步入小学教育这一过程是有过渡期的,怎么让幼儿平稳进入小学校园,适应小学教育的生活环境,健康快乐地成长。已经是学校、教师、家长普遍关心的社会问题。本文将概述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意义与重要性,并探究在幼小衔接工作中幼儿园应当采取哪些措施,以此在幼小衔接时期为孩子们的成长提供支持与帮助。
关键词:幼儿园;幼小衔接;实践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幼小衔接,是儿童从幼儿教育过渡到小学教育阶段的一个转折点,它有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既是对幼儿园教育的汇总,又是对接下来开展的小学教育的铺垫,它关系着幼儿能否顺利完成从幼儿园小朋友到小学生的身份转变,适应小学教育生活。要想使幼儿大班的学前教育完美发挥幼小衔接的重要作用,就必须根据目前幼小教育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针对性地改进,帮助幼儿接受并适应自己身份的转变,为今后完成小学教育打好基础。
一、幼小衔接中出现的问题
(一)环境差异
幼儿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一般幼儿园生活环境布置得非常漂亮,花朵、小草、小动物、卡通,环境五颜六色,吸引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室内室外都有各种各样的娱乐教学玩具。在生活中,教师要负责幼儿的饮食、睡眠、排尿、排便等,生活照顾上无微不至,幼儿非常享受这个过程。小学校园環境则是简单的教室和点缀着几棵大树的操场,没有了五彩缤纷的颜色,也没有各种玩具,在小学所有都要靠自己来完成,这使刚刚步入小学的幼儿无法马上完成身份上的变化。因此,幼儿常常会表现出无法适应环境的行为。
(二)学习形式转变
幼儿在幼儿园接受教育过程中,教师在培养幼儿主要以启蒙教育为主。幼儿教师带领幼儿的学主要通过游戏的形式来完成,内容简单、气氛轻松、心情愉悦,充满了乐趣。小学教育中,学生要遵守上课的时间及教师的教学安排。学生时刻处在紧张的学习氛围中。没有游戏,要以教师讲授为主。对于刚刚步入小学校园的幼儿来说这是难以接受的,
要求幼儿马上适应新的学习形式是很困难的。
(三)教学方法不同
幼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根据幼儿的心理和生理特点,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以趣味为引,让幼儿在玩闹中学习。小学教师有正规统一的教材,有完整的教学计划,完善的教授系统,具备一定的科学性,专业性也更强。需要多种学科穿插学习。对学生不仅仅需要在课堂上认真听讲,课后完成作业,还要有独立掌握完成各个学科技能的能力。突然严苛的教学变化对于刚刚步入小学校园的幼儿是一个巨大挑战。
二、解决幼小衔接出现的问题
(一)加强宣传引导
在幼小衔接工作中,要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所有的教育理念与实践活动的开展都要围绕着幼儿展开。幼小衔接工作在教育中起到承接作用,它不仅是幼儿入学前期打基础工作,也是幼儿能够快速地投入小学学习的重要过程,为幼儿更好地适应以后的生活作出铺垫,只有幼儿积极主动地去适应周边环境的改变,才能培养出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幼儿教师应充分意识到幼儿在幼儿园和学生在学校的不同,有意识地通过如厕、饮食、玩乐等逐步调整方法,培养幼儿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逐步培养幼儿独立动手,自我照料的能力。经常布置一些简单的任务,引导幼儿独立完成。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多多参观幼儿的教学过程,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把它们融入小学教学中,让幼儿从心理上有一个缓慢的过渡时间。家长也要转变教育理念多多参与幼儿园、学校组织的学习讲座,认真学习,勤加思考,多提出有建设性的建议。
(二)打好日常行为基础
做好日常行为基础的铺垫,是帮助孩子们顺利适应小学生活的重要内容。在孩子进入小学后,因为学习任务与培养综合能力的需要,往往会有更多的规则要遵守并熟悉。而想要帮助孩子们顺利适应这种转变,就需要帮助其适应小学学习中涉及的一些规则以及课堂时间发生的转变。其中比较明显的是,小学的上学时间往往与幼儿园有一些差距,并且也更加严格,孩子们往往存在难以早起的情况,这就需要教师与家长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孩子们早起并且严格遵守时间,培养孩子们的时间观念。时间观念的培养不仅能够帮助孩子们养成按时上学的好习惯,还可以让其适应课堂时间上发生的转变
(三)加强幼小互动
强化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的交流,开展“开放日”活动。小学生回归幼儿园,和即将步入小学生活的幼儿一起生活一天,让小学生把好的习惯带到幼儿园,使幼儿心理上逐步接收之后的转变。幼儿也可以走进校园,和小学生一起升国旗,做早操,参加课外活动,在不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下走进课堂,和小学生一起学习,了解幼儿的感受。这样,幼儿园与小学建立互动机制,通过幼儿教师与小学教师的互助交流,让双方都在一定程度上对幼儿有了新的认识。在座谈会上分析幼儿在园内和校内的心理和行为的变化,给予评价,还能发掘出新的教育理念和新的改进措施,为之后幼儿能够更好地进入课堂做准备。
(四)幼儿园与家长紧密合作
幼儿园基本没有教学任务,小学教学具有紧张的课时安排。在小学中,教师布置作业后学生要受到监督和指导,同时学生也会受到教师的奖惩。因此,幼儿教师要引导幼儿养成独立完成一件任务的能力。在幼儿活动中,多观察幼儿之间交流、合作的能力,引导幼儿尊重他人,认同对方的情感。家长也应带着孩子走出去,多和周围的小朋友玩闹,互相邀请对方到家中做客,在交往中幼儿出现不合理的表现,家长要及时做好记录,分享给教师,和教师共同分析幼儿背后深层次的问题,并寻求解决办法。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培养幼儿形成独立、自律人格的先决条件。现在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事无巨细全部包办。长此以往,幼儿容易形成依赖心理。所以,家长在生活中要有意识地锻炼和培养幼儿的生活习惯
结语
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虽然是教育的两个阶段,但二者之间又是紧密联系的,在幼小衔接教育过程中,幼儿教育工作者和家长要共同努力,培养孩子一些必要的生活和学习能力,以及一些社会人际交往能力,为孩子升入小学做好过渡,适应幼小教育的差异,为幼儿很好地适应未来的小学生活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王燕. 幼小衔接教育实践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5.
[2]王慧卉. 幼小衔接工作现状的调查研究[D].南昌大学,2014.
[3]马达英. 幼小衔接实施策略的个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关键词:幼儿园;幼小衔接;实践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幼小衔接,是儿童从幼儿教育过渡到小学教育阶段的一个转折点,它有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既是对幼儿园教育的汇总,又是对接下来开展的小学教育的铺垫,它关系着幼儿能否顺利完成从幼儿园小朋友到小学生的身份转变,适应小学教育生活。要想使幼儿大班的学前教育完美发挥幼小衔接的重要作用,就必须根据目前幼小教育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针对性地改进,帮助幼儿接受并适应自己身份的转变,为今后完成小学教育打好基础。
一、幼小衔接中出现的问题
(一)环境差异
幼儿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一般幼儿园生活环境布置得非常漂亮,花朵、小草、小动物、卡通,环境五颜六色,吸引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室内室外都有各种各样的娱乐教学玩具。在生活中,教师要负责幼儿的饮食、睡眠、排尿、排便等,生活照顾上无微不至,幼儿非常享受这个过程。小学校园環境则是简单的教室和点缀着几棵大树的操场,没有了五彩缤纷的颜色,也没有各种玩具,在小学所有都要靠自己来完成,这使刚刚步入小学的幼儿无法马上完成身份上的变化。因此,幼儿常常会表现出无法适应环境的行为。
(二)学习形式转变
幼儿在幼儿园接受教育过程中,教师在培养幼儿主要以启蒙教育为主。幼儿教师带领幼儿的学主要通过游戏的形式来完成,内容简单、气氛轻松、心情愉悦,充满了乐趣。小学教育中,学生要遵守上课的时间及教师的教学安排。学生时刻处在紧张的学习氛围中。没有游戏,要以教师讲授为主。对于刚刚步入小学校园的幼儿来说这是难以接受的,
要求幼儿马上适应新的学习形式是很困难的。
(三)教学方法不同
幼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根据幼儿的心理和生理特点,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以趣味为引,让幼儿在玩闹中学习。小学教师有正规统一的教材,有完整的教学计划,完善的教授系统,具备一定的科学性,专业性也更强。需要多种学科穿插学习。对学生不仅仅需要在课堂上认真听讲,课后完成作业,还要有独立掌握完成各个学科技能的能力。突然严苛的教学变化对于刚刚步入小学校园的幼儿是一个巨大挑战。
二、解决幼小衔接出现的问题
(一)加强宣传引导
在幼小衔接工作中,要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所有的教育理念与实践活动的开展都要围绕着幼儿展开。幼小衔接工作在教育中起到承接作用,它不仅是幼儿入学前期打基础工作,也是幼儿能够快速地投入小学学习的重要过程,为幼儿更好地适应以后的生活作出铺垫,只有幼儿积极主动地去适应周边环境的改变,才能培养出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幼儿教师应充分意识到幼儿在幼儿园和学生在学校的不同,有意识地通过如厕、饮食、玩乐等逐步调整方法,培养幼儿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逐步培养幼儿独立动手,自我照料的能力。经常布置一些简单的任务,引导幼儿独立完成。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多多参观幼儿的教学过程,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把它们融入小学教学中,让幼儿从心理上有一个缓慢的过渡时间。家长也要转变教育理念多多参与幼儿园、学校组织的学习讲座,认真学习,勤加思考,多提出有建设性的建议。
(二)打好日常行为基础
做好日常行为基础的铺垫,是帮助孩子们顺利适应小学生活的重要内容。在孩子进入小学后,因为学习任务与培养综合能力的需要,往往会有更多的规则要遵守并熟悉。而想要帮助孩子们顺利适应这种转变,就需要帮助其适应小学学习中涉及的一些规则以及课堂时间发生的转变。其中比较明显的是,小学的上学时间往往与幼儿园有一些差距,并且也更加严格,孩子们往往存在难以早起的情况,这就需要教师与家长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孩子们早起并且严格遵守时间,培养孩子们的时间观念。时间观念的培养不仅能够帮助孩子们养成按时上学的好习惯,还可以让其适应课堂时间上发生的转变
(三)加强幼小互动
强化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的交流,开展“开放日”活动。小学生回归幼儿园,和即将步入小学生活的幼儿一起生活一天,让小学生把好的习惯带到幼儿园,使幼儿心理上逐步接收之后的转变。幼儿也可以走进校园,和小学生一起升国旗,做早操,参加课外活动,在不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下走进课堂,和小学生一起学习,了解幼儿的感受。这样,幼儿园与小学建立互动机制,通过幼儿教师与小学教师的互助交流,让双方都在一定程度上对幼儿有了新的认识。在座谈会上分析幼儿在园内和校内的心理和行为的变化,给予评价,还能发掘出新的教育理念和新的改进措施,为之后幼儿能够更好地进入课堂做准备。
(四)幼儿园与家长紧密合作
幼儿园基本没有教学任务,小学教学具有紧张的课时安排。在小学中,教师布置作业后学生要受到监督和指导,同时学生也会受到教师的奖惩。因此,幼儿教师要引导幼儿养成独立完成一件任务的能力。在幼儿活动中,多观察幼儿之间交流、合作的能力,引导幼儿尊重他人,认同对方的情感。家长也应带着孩子走出去,多和周围的小朋友玩闹,互相邀请对方到家中做客,在交往中幼儿出现不合理的表现,家长要及时做好记录,分享给教师,和教师共同分析幼儿背后深层次的问题,并寻求解决办法。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培养幼儿形成独立、自律人格的先决条件。现在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事无巨细全部包办。长此以往,幼儿容易形成依赖心理。所以,家长在生活中要有意识地锻炼和培养幼儿的生活习惯
结语
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虽然是教育的两个阶段,但二者之间又是紧密联系的,在幼小衔接教育过程中,幼儿教育工作者和家长要共同努力,培养孩子一些必要的生活和学习能力,以及一些社会人际交往能力,为孩子升入小学做好过渡,适应幼小教育的差异,为幼儿很好地适应未来的小学生活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王燕. 幼小衔接教育实践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5.
[2]王慧卉. 幼小衔接工作现状的调查研究[D].南昌大学,2014.
[3]马达英. 幼小衔接实施策略的个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