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12月,在第五届全国敬老爱老助老主题教育活动表彰大会上,江西省高安市瑞州街道社区福利服务中心护理员陈三英荣获“中华孝亲敬老楷模”称号。
今年55岁的陈三英,是高安市瑞州街道濠溪陈杨村人。1976年,初中毕业的她在高安市东方红茶厂工作,1983年8月,她被调到高安市瑞州街道敬老院(后改名为瑞州街道社区福利服务中心)工作,至今整整30年。30年来,她始终执著为老人服务,以爱心呵护老人,将孝心献给老人,用真心温暖老人,先后精心护理了130余位孤残老人,亲自送走了近百位离世老人。
“人人都会老,爱老人就是爱自己”
陈三英常说“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爱老人就是爱自己。用爱心、孝心、真心护理老人,是我人生最大的幸福”。
况大光老人身患血癌,长年卧床不起,生活难以自理。陈三英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她不分白天黑夜,不管盛夏寒冬,始终如一地坚持给他喂饭,为他洗澡更衣、包扎换药,不嫌脏,不嫌臭,精心照料,任劳任怨。别人说血癌会传染,最好不要沾边,她却凭着一颗爱心。不顾自身安危,亲手为老况擦洗伤口,真是不是子女似子女,不是亲人胜亲人。有一次。一帮亲友前来看望老况,听说老人患的是血癌,生怕接触了被传染,有的捏着鼻子,有的捂着嘴巴。老人多次叫亲友帮自己换衣服,可亲友没有一个动手,最后都悄然离去。陈三英见此情景,二话没说,马上给老人换衣。老人拉着她的手,眼里含着泪花说:“三英呀,你是我的好闺女,碰上你是我前世修来的福啊!”
70多岁的余大爷是个盲人,又是个肺结核病老患者,每到冬天,病就发作。2010年腊月的一天,陈三英在打扫老余房间卫生时,发现老人唉声叹气。咳嗽不止,就俯首床前询问,得知老人旧病已复发,她立即报告院领导,并马上送其去医院诊治。当时正值寒冬,北风刺骨,她叫来一辆三轮车,坐在老余身边;过了一会儿,老人说冷,她毫不犹豫地将自己的大衣脱下盖在老余身上,并将老余抱在怀里。当老余住进医院时,她却冻得嘴唇都黑了。后来,上级领导知道了这件事,笑着对她说:“你对老人百般呵护,自己也要多加保重啊,老人们还有更多的事在等着你去做。”
“人要讲良心,良心就是孝心”
不管是孤寡老人,还是残疾弱智,陈三英对他们都是一视同仁,长者称爹娘。少者叫哥姐,对他们的饮食起居、求医问药等生活琐事总是关怀备至,亲力亲为。
88岁的老人陈梅英体弱多病,行动不便,陈三英将她列为重点护理对象,精心照料,百般呵护。有时老人大小便失控,屎尿拉在衣裤和床上,陈三英不怕脏,不怕臭,耐心细致地为老人擦洗身子,体贴周到地为老人更衣换被。亲朋好友有时好心地劝陈三英说:“世上的事多得很。你为什么要做这样的苦差事?”她理直气壮地回答:“我们都是人,人要讲良心,良心就是孝心。想想在逢年过节大家团圆的时候,这些无依无靠的老人没人陪伴没人讲话,是多么的孤独,多么的寂寞:想想他们有病需治,有难需帮的时候,没有爱心的奉献,他们会感到多么的无助。敬老院是他们的家,我不去护理谁护理?我不尽孝心谁尽孝心?”陈三英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2002年,徐春林老人病危时刻,陈三英和院领导轮流值班,日夜守护老人。当轮到她值班时。老人不幸去世。她眼含泪水,为老徐净身更衣。默默为老人送终。敬老院自开办以来,去世的老人近百人。当地有老人临终“封仓”的风俗,这本是逝者儿女的事,但在敬老院里去世的老人都是由陈三英“封仓”的。
“分内的事不怕多,分外的事争着干”
陈三英本来也有个幸福的家,一家4口享受着天伦之乐。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1995年她丈夫病逝,抛下孤儿寡母3人,靠她一个人的工资收入维持一家人的生计。这时,院里的领导和当地政府给她一家送来了关怀和温暖,使她坚定了生活的信心,坚定了服务老人的信念。
众所周知,敬老院的工作繁琐,没有真心、耐心、细心和爱心是难以做好的。陈三英为了敬老院的事业,动脑筋。想办法,在积极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挤出时间做好院内的其他工作。
为了老人生活得更好。只要一有空,热心肠的陈三英不是下地种菜除草。就是饲养猪鸡鸭。里里外外,无处没有她的身影。有一年,院里蘑菇大丰收,大家为销售发急。她主动请战,拉着蘑菇走村串户,沿路叫卖,累得满头大汗,可她毫无怨言。院里的庭院经济搞活了,她喜上眉梢,因为这为提高院内老人的生活水平提供了可靠的物质保障。
老人们常说陈三英是“分内的事不怕多,分外的事争着干”。陈三英身兼数职,不仅是专职护理员,还是兼职会计。院内经她手的财物数以万计,件件有着落,分毫也不差。30年来,她白天服侍老人忙得团团转,夜深人静伴随孤灯忙算账。有时,陈三英看到食堂人手少,也会自觉去帮忙。凭着自己对院里每位老人性格、身体、饮食等状况了如指掌的优势,她与炊事员一起商量如何搭配饭菜,让老人吃得饱、吃得好、吃得香、吃得放心、吃得满意。
一个人护理老人十天半月算不了什么,护理一年半载也没有什么了不起,而30年如一日地护理老人,并且尽心尽力尽责地护理,那可不容易。陈三英把自己的大好年华献给了老年事业,以爱心、孝心、热心、真心和恒心奏响了一曲敬老之歌。
责编/晓辉
今年55岁的陈三英,是高安市瑞州街道濠溪陈杨村人。1976年,初中毕业的她在高安市东方红茶厂工作,1983年8月,她被调到高安市瑞州街道敬老院(后改名为瑞州街道社区福利服务中心)工作,至今整整30年。30年来,她始终执著为老人服务,以爱心呵护老人,将孝心献给老人,用真心温暖老人,先后精心护理了130余位孤残老人,亲自送走了近百位离世老人。
“人人都会老,爱老人就是爱自己”
陈三英常说“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爱老人就是爱自己。用爱心、孝心、真心护理老人,是我人生最大的幸福”。
况大光老人身患血癌,长年卧床不起,生活难以自理。陈三英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她不分白天黑夜,不管盛夏寒冬,始终如一地坚持给他喂饭,为他洗澡更衣、包扎换药,不嫌脏,不嫌臭,精心照料,任劳任怨。别人说血癌会传染,最好不要沾边,她却凭着一颗爱心。不顾自身安危,亲手为老况擦洗伤口,真是不是子女似子女,不是亲人胜亲人。有一次。一帮亲友前来看望老况,听说老人患的是血癌,生怕接触了被传染,有的捏着鼻子,有的捂着嘴巴。老人多次叫亲友帮自己换衣服,可亲友没有一个动手,最后都悄然离去。陈三英见此情景,二话没说,马上给老人换衣。老人拉着她的手,眼里含着泪花说:“三英呀,你是我的好闺女,碰上你是我前世修来的福啊!”
70多岁的余大爷是个盲人,又是个肺结核病老患者,每到冬天,病就发作。2010年腊月的一天,陈三英在打扫老余房间卫生时,发现老人唉声叹气。咳嗽不止,就俯首床前询问,得知老人旧病已复发,她立即报告院领导,并马上送其去医院诊治。当时正值寒冬,北风刺骨,她叫来一辆三轮车,坐在老余身边;过了一会儿,老人说冷,她毫不犹豫地将自己的大衣脱下盖在老余身上,并将老余抱在怀里。当老余住进医院时,她却冻得嘴唇都黑了。后来,上级领导知道了这件事,笑着对她说:“你对老人百般呵护,自己也要多加保重啊,老人们还有更多的事在等着你去做。”
“人要讲良心,良心就是孝心”
不管是孤寡老人,还是残疾弱智,陈三英对他们都是一视同仁,长者称爹娘。少者叫哥姐,对他们的饮食起居、求医问药等生活琐事总是关怀备至,亲力亲为。
88岁的老人陈梅英体弱多病,行动不便,陈三英将她列为重点护理对象,精心照料,百般呵护。有时老人大小便失控,屎尿拉在衣裤和床上,陈三英不怕脏,不怕臭,耐心细致地为老人擦洗身子,体贴周到地为老人更衣换被。亲朋好友有时好心地劝陈三英说:“世上的事多得很。你为什么要做这样的苦差事?”她理直气壮地回答:“我们都是人,人要讲良心,良心就是孝心。想想在逢年过节大家团圆的时候,这些无依无靠的老人没人陪伴没人讲话,是多么的孤独,多么的寂寞:想想他们有病需治,有难需帮的时候,没有爱心的奉献,他们会感到多么的无助。敬老院是他们的家,我不去护理谁护理?我不尽孝心谁尽孝心?”陈三英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2002年,徐春林老人病危时刻,陈三英和院领导轮流值班,日夜守护老人。当轮到她值班时。老人不幸去世。她眼含泪水,为老徐净身更衣。默默为老人送终。敬老院自开办以来,去世的老人近百人。当地有老人临终“封仓”的风俗,这本是逝者儿女的事,但在敬老院里去世的老人都是由陈三英“封仓”的。
“分内的事不怕多,分外的事争着干”
陈三英本来也有个幸福的家,一家4口享受着天伦之乐。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1995年她丈夫病逝,抛下孤儿寡母3人,靠她一个人的工资收入维持一家人的生计。这时,院里的领导和当地政府给她一家送来了关怀和温暖,使她坚定了生活的信心,坚定了服务老人的信念。
众所周知,敬老院的工作繁琐,没有真心、耐心、细心和爱心是难以做好的。陈三英为了敬老院的事业,动脑筋。想办法,在积极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挤出时间做好院内的其他工作。
为了老人生活得更好。只要一有空,热心肠的陈三英不是下地种菜除草。就是饲养猪鸡鸭。里里外外,无处没有她的身影。有一年,院里蘑菇大丰收,大家为销售发急。她主动请战,拉着蘑菇走村串户,沿路叫卖,累得满头大汗,可她毫无怨言。院里的庭院经济搞活了,她喜上眉梢,因为这为提高院内老人的生活水平提供了可靠的物质保障。
老人们常说陈三英是“分内的事不怕多,分外的事争着干”。陈三英身兼数职,不仅是专职护理员,还是兼职会计。院内经她手的财物数以万计,件件有着落,分毫也不差。30年来,她白天服侍老人忙得团团转,夜深人静伴随孤灯忙算账。有时,陈三英看到食堂人手少,也会自觉去帮忙。凭着自己对院里每位老人性格、身体、饮食等状况了如指掌的优势,她与炊事员一起商量如何搭配饭菜,让老人吃得饱、吃得好、吃得香、吃得放心、吃得满意。
一个人护理老人十天半月算不了什么,护理一年半载也没有什么了不起,而30年如一日地护理老人,并且尽心尽力尽责地护理,那可不容易。陈三英把自己的大好年华献给了老年事业,以爱心、孝心、热心、真心和恒心奏响了一曲敬老之歌。
责编/晓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