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民办高校体育课是民办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促进民办教育改革的重要的部分。民办高校体育课的可持续发展,对完善民办高校教育具有重大意义。科学定位,彰显特色是民办高等学校体育课的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围绕办学特色,民办高等学校应积极找到培育办学特色的有效途径,发挥潜能,积极主动的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民办高校 体育课 动机 现状
前言
现代民办高等学校的产生与蓬勃发展是我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改革的一个有效突破口。经过二十多年发展的民办高等学校充满了生机活力,它与公办高等学校相互竞争、共同发展,不仅激发了高等教育活力,更满足了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教育需求。因此,促进民办高等学校体育课可持续发展对完善民办高校教育体系,为社会培养健康的有能力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起着重大意义。
黑龙江省民办高校体育课教学内容多年来的改革试验进行调查分析果表明在体育实践课中增加军训内容并长期贯彻、坚持四年八个学期的体育教学不断线、开展竞赛和课外体育活动等加强学生组织纪律性、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增强学生体质,使他们学会锻炼方法及各项能力和素质的良好手段,为我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模式寻找到一种新的途径。
1. 研究方法与对象
1.1研究对象
黑龙江省部分民办高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中国期刊网、仰恩大学图书馆、仰恩大学体育教研部资料库,取得大量相关文献资料。
1.2.2专题分析法
对黑龙江省部分民办高校体育公共教学课安排在二年四个学期中的效果进行专题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动机的激励功能
动机原本是体育的本质属性,如果体育失去动机的功能,那么体育也就失去了它的魅力。现代人参加体育不仅是为了锻炼身体,而且也是为了愉悦身心、陶冶情操.随着社会体育的广泛开展,现代人为了适应社会和将来生活的需要,会主动、积极地去学习和掌握动机体育的知识和技能,放松紧张的工作压力,增加生活情趣和乐趣,提高生活质量
2.2各高校体育课开课的现状
在2001-2012年期间,中国体育界的几件大事,激起高校数以万计的大学生的体育热情。CUBA的火爆发展,激起无数的爱好篮球的大学生对篮球运动的渴求。还有大学生篮球、足球、排球联赛的蓬勃发展。到2008北京奥运会的成功召开,这些大的赛事在无形中转变着大学生们对体育运动的观念和态度。
三大球仍受到学子的青睞;有向健身化发展的趋势,如健美操、游泳、体育舞蹈、太极拳等都已是许多院校学生课外活动的主要项目;许多院校开始注重学生个性体育意识的培养,使得课外活动的项目呈现多元化倾向,滑冰、轮滑、冰雪运动及攀岩等项目在部分院校正在开始流行。学生体育观念的变化带来的另一个明显的变化就是学生课外活动场所的扩大化。多数学校没有场馆,导致学生对体育课的厌烦,缺乏快乐体育的动机。由于教育系统自身的惰性不能快速跟上社会形势的发展和学生观念的更新,在短期内高校体育教育系统无法完全满足学生全部需求,最终导致高校体育教育供求之间的不平衡。
2.3各民办高校体育课开展情况分析
黑龙江省民办高校学制为四年。采用一年级必修课,二年级上选修课的课型结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运动项目,例如:必修课一般为田径、太极拳、青年长拳等;而选项课可开设:健身基础、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游泳、武术、健美操、瑜伽、体育舞蹈等项目。选修课可开设:体育欣赏、运动保健、桥牌、中国象棋、围棋等项目。通过新型的课程模式,丰富学生的体育知识,培养锻炼兴趣,养成锻炼习惯。
一年级与二年级时的体育达标成绩与变化情况的抽样调查。成绩变化情况调查原则是达标成绩上升或降低,上下浮动保持原有水平。通过对图1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有大多数学生体质是在提高或保持原有水平,有少部分的学生体质在下降。由于这部分学生忙于学习,放松了锻炼,尤其是女同学年龄增长,体重增加就更不爱动,但从学生总体情况来看是提高的。这充分说明进行八个学期的体育教学是可行的、很有必要的。
把体育与健身教育、素质教育结合起来,强调因材施教,加强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的培养,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练习过程中让学生了解各个项目的技术特点、锻炼方法、测评标准及对提高人体机能和身体素质的作用,并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及手段,提高学生练习的积极主动性。
2.4终身体育教育的培养
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是以培养学生终身参与体育活动的能力和习惯为主导的思想。因此体育课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培养大学生的体育意识,提高大学生的体育素养,民办高校体育教学应深入了解大学生的体育需要,提高学生自我锻炼身体的重要性认识,树立终身锻炼身体的信念,掌握终身锻炼的手段与方法,通过体育教育、自我锻炼、使学生在校期间能掌握1—2项有浓厚兴趣的、简单易行的、能适应今后职业特点并能终身享用的运动技能。
体育教学过程中很多学校还是根据体育课考核内容进行评价,这种状况脱离了“阳光体育运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只有在体育过程和结果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中,才能建立科学、完善的评价体系,教学中教师应多鼓励和肯定学生的进步,以此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养成终身体育习惯。
3. 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制定全年运动竞赛计划,建立相应的奖励及评优制度。可以通过体育俱乐部、学生社团等形式开展活动,培养学生体育骨干,组织和分管竞赛工作,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同时体育部可在校园网上建立体育部网页,使学生了解体育教师情况,校内外体育比赛信息,体育运动规则,体育保健知识,以及报道学生们组织活动情况。
3.2建议
构建完善的体育课评价就应注重将体育过程评价与体育结果评价紧密结合,树立身心综合评价,改革单纯用外部行为度量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组织各种竞赛活动,是锻炼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社会公关、组织联系及应变处理问题能力等的好方法。
参考文献:
[1] 陈颖刚.“健康第一”背景下对高校体育课程设置改革的研究[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8,(04).
[2] 亚琪,刘仁憨,包涛.高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新探究[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12).
[3] 蔡静.高校体育课程设置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8,(01).
(作者单位:张玉良,黑龙江科技学院利民校区;王一,哈尔滨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邱兆福,齐齐哈尔医学院)
【关键词】 民办高校 体育课 动机 现状
前言
现代民办高等学校的产生与蓬勃发展是我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改革的一个有效突破口。经过二十多年发展的民办高等学校充满了生机活力,它与公办高等学校相互竞争、共同发展,不仅激发了高等教育活力,更满足了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教育需求。因此,促进民办高等学校体育课可持续发展对完善民办高校教育体系,为社会培养健康的有能力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起着重大意义。
黑龙江省民办高校体育课教学内容多年来的改革试验进行调查分析果表明在体育实践课中增加军训内容并长期贯彻、坚持四年八个学期的体育教学不断线、开展竞赛和课外体育活动等加强学生组织纪律性、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增强学生体质,使他们学会锻炼方法及各项能力和素质的良好手段,为我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模式寻找到一种新的途径。
1. 研究方法与对象
1.1研究对象
黑龙江省部分民办高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中国期刊网、仰恩大学图书馆、仰恩大学体育教研部资料库,取得大量相关文献资料。
1.2.2专题分析法
对黑龙江省部分民办高校体育公共教学课安排在二年四个学期中的效果进行专题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动机的激励功能
动机原本是体育的本质属性,如果体育失去动机的功能,那么体育也就失去了它的魅力。现代人参加体育不仅是为了锻炼身体,而且也是为了愉悦身心、陶冶情操.随着社会体育的广泛开展,现代人为了适应社会和将来生活的需要,会主动、积极地去学习和掌握动机体育的知识和技能,放松紧张的工作压力,增加生活情趣和乐趣,提高生活质量
2.2各高校体育课开课的现状
在2001-2012年期间,中国体育界的几件大事,激起高校数以万计的大学生的体育热情。CUBA的火爆发展,激起无数的爱好篮球的大学生对篮球运动的渴求。还有大学生篮球、足球、排球联赛的蓬勃发展。到2008北京奥运会的成功召开,这些大的赛事在无形中转变着大学生们对体育运动的观念和态度。
三大球仍受到学子的青睞;有向健身化发展的趋势,如健美操、游泳、体育舞蹈、太极拳等都已是许多院校学生课外活动的主要项目;许多院校开始注重学生个性体育意识的培养,使得课外活动的项目呈现多元化倾向,滑冰、轮滑、冰雪运动及攀岩等项目在部分院校正在开始流行。学生体育观念的变化带来的另一个明显的变化就是学生课外活动场所的扩大化。多数学校没有场馆,导致学生对体育课的厌烦,缺乏快乐体育的动机。由于教育系统自身的惰性不能快速跟上社会形势的发展和学生观念的更新,在短期内高校体育教育系统无法完全满足学生全部需求,最终导致高校体育教育供求之间的不平衡。
2.3各民办高校体育课开展情况分析
黑龙江省民办高校学制为四年。采用一年级必修课,二年级上选修课的课型结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运动项目,例如:必修课一般为田径、太极拳、青年长拳等;而选项课可开设:健身基础、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游泳、武术、健美操、瑜伽、体育舞蹈等项目。选修课可开设:体育欣赏、运动保健、桥牌、中国象棋、围棋等项目。通过新型的课程模式,丰富学生的体育知识,培养锻炼兴趣,养成锻炼习惯。
一年级与二年级时的体育达标成绩与变化情况的抽样调查。成绩变化情况调查原则是达标成绩上升或降低,上下浮动保持原有水平。通过对图1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有大多数学生体质是在提高或保持原有水平,有少部分的学生体质在下降。由于这部分学生忙于学习,放松了锻炼,尤其是女同学年龄增长,体重增加就更不爱动,但从学生总体情况来看是提高的。这充分说明进行八个学期的体育教学是可行的、很有必要的。
把体育与健身教育、素质教育结合起来,强调因材施教,加强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的培养,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练习过程中让学生了解各个项目的技术特点、锻炼方法、测评标准及对提高人体机能和身体素质的作用,并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及手段,提高学生练习的积极主动性。
2.4终身体育教育的培养
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是以培养学生终身参与体育活动的能力和习惯为主导的思想。因此体育课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培养大学生的体育意识,提高大学生的体育素养,民办高校体育教学应深入了解大学生的体育需要,提高学生自我锻炼身体的重要性认识,树立终身锻炼身体的信念,掌握终身锻炼的手段与方法,通过体育教育、自我锻炼、使学生在校期间能掌握1—2项有浓厚兴趣的、简单易行的、能适应今后职业特点并能终身享用的运动技能。
体育教学过程中很多学校还是根据体育课考核内容进行评价,这种状况脱离了“阳光体育运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只有在体育过程和结果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中,才能建立科学、完善的评价体系,教学中教师应多鼓励和肯定学生的进步,以此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养成终身体育习惯。
3. 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制定全年运动竞赛计划,建立相应的奖励及评优制度。可以通过体育俱乐部、学生社团等形式开展活动,培养学生体育骨干,组织和分管竞赛工作,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同时体育部可在校园网上建立体育部网页,使学生了解体育教师情况,校内外体育比赛信息,体育运动规则,体育保健知识,以及报道学生们组织活动情况。
3.2建议
构建完善的体育课评价就应注重将体育过程评价与体育结果评价紧密结合,树立身心综合评价,改革单纯用外部行为度量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组织各种竞赛活动,是锻炼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社会公关、组织联系及应变处理问题能力等的好方法。
参考文献:
[1] 陈颖刚.“健康第一”背景下对高校体育课程设置改革的研究[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8,(04).
[2] 亚琪,刘仁憨,包涛.高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新探究[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12).
[3] 蔡静.高校体育课程设置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8,(01).
(作者单位:张玉良,黑龙江科技学院利民校区;王一,哈尔滨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邱兆福,齐齐哈尔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