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传统的英语教育中,教师都只将学生看作是机器,当教师旋转开关时,学生才会进行运转,以至于丧失了学生在学习中的活力,很难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而教育活动是教师实现既定设想的途径,因此,教师应当对教育的活动进行优化,从而在增添游戏活动、微课技术、合作活动等策略中,逐步改进传统英语教育的活动模式,实现英语教育的实效。
关键词:初中英语;实效;合作
一、介入游戏。提升单词建构实效
初中阶段的学生并没有完全脱离于先前的幼稚,他们仍旧对游戏抱有极高的兴致,也会主动地通过游戏的方式,去度过自己的休闲时光,所以,在设定课堂活动的模式时,当教师为其中增添游戏色彩时,学生也会产生振奋的精神,自主进行英语内容的探知。因此,为了让初中生能够将对游戏的正向、积极情感,转移到对英语知识的学习上,感受到英语学科内容上的趣味价值,教师也应当设计游戏化的教育活动。例如,在“Whatdoes she look like?”中,教师先明确“shoes”“cap”“pants”等本节课的单词,并对学生教授这些单词的汉语含义以及读音等内容。之后,教师让学生形成几个小组,并让每个小组围成一个圈,在圈子中心的学生向其他学生展示包含本节课单词的卡片,其余学生对卡片上单词的读音和含义进行抢答,对于最先回答正确的学生,可以获得出题的权利,成为新的出题人。紧接着,出题人再向学生们展示带有其他单词的卡片,重复游戏的流程,让学生在反复参与游戏中,逐步加深对“shoes”“cap”“pants”等本节课单词的认知效果。此外,有关游戏的材料——带有单词的卡片,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制作,从而让学生进一步地感受到其中的趣味魅力。
二、引入微课。提升朗读学习实效
为了更加便捷地对学生进行朗读技巧的指导,教师可以利用微课这一现代资源,对朗讀活动的教育结构进行调整,激活学生进行朗读学习的动力,使学生能够基于微课中教师的示范与指导,增添朗读中的情感表达效力。例如,在“Welcome to China!”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朗读的技巧,更加准确地掌握朗读中的情感,教师就可以采用微课技术,增添学生朗读学习的资源。在课下,教师基于文本内容的分析,找出本篇文章中的情感基调,随后,教师制作微课,并在微课中对“Welcome to China!”中的文本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在教师将微课发送给学生后,学生通过观看视频,逐步摸索出其中包含的愉悦情感以及阅读方式上的技巧,从而掌握其中的断句、停顿等朗读方式,提升对“Welcome to China!”中文本的朗读实效。
三、注重合作。提升阅读学习实效
英语学科当中的教育内容是抽象化和符号化的,如果单凭教师的口述式讲解,学习效果很难达到原本的预设,也会让学生产生自主认知上的疲倦,减弱学生学习的动机。因此,初中英语教师应当对内容讲解的结构进行调整,让学生获得课堂中话语表达的权利,使学生能够基于与同伴之间的交互,完成对未知英语内容的学习。此外,在活动中进行合作,也可以促使学生之间的不同思维进行碰撞,让学生在整合不同意见中,能够学会尊重他人,学会整理建议,从而让学生的综合品质得到发展。例如,在“Whose cap is it?”中,为了建立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切实地依靠自身的作用,完成对本节课内容的探知,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合作活动。具体来说,首先,教师根据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出的独特个性,安排小组成员,形成自主学习的基础结构。其次,教师组织小组进行“Whose cap is it?”中内容的研究,指明学生的合作方向。紧接着,学生开展自由交流,并在相互审辩中,完成对“Whose cap is it?”中内容的深入探讨。最后,教师请学生来进行汇报,总结整体小组对“Whose cap is it?”中内容的交流成效,让学生对不同的思维进行总结,逐步完成对“Whose cap is it?”这节课的有效探知。在合作中,学生始终是知识建构的主体,感受到自身在本节课学习上的参与性,因此,能够维持着较为积极的情绪,逐步提升兴趣。
四、考虑差异。提升写作学习实效
班级中的学生共用“学生”这一代名词,但是,一个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又是一个独立的个人,有着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自己的思维,在教师展示同样的写作主题时,学生也会因为自己的生活经验、英语素养等,表现出不同的写作思路。如果教师对学生自由的写作思路进行阻碍,并强制性地为学生设定写作的思路,那么会限制学生的个性发展,也会将学生置于被动的位置,并不利于学生提升写作的实效。所以,在教授写作时,教师也应当考虑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让学生基于自己的思考和英语素养,开展自由的写作活动,写出带有个人特质的文章。例如,在教师提出“Environmentalpollution”的写作主题后,教师先让学生思考自己所关注的环境污染方向,如有的学生较为关注如何治理,有的学生则较为关注形成原因,还有的学生则对这些部分都持有积极的关注态度。之后,教师让学生对自己关注的方面进行阐述,使学生在进行讲解的过程中,能够加深自己对写作主题的认知。随后,教师再让学生根据自己关注的方面,思索可能用到的英语单词,让学生完全基于自身现有的单词基础,完成文本的创作。在学生进行写作后,教师再组织评价的工作,并根据学生的不同内容,为学生设定针对性的评价方式,让学生可以从评价上获得养分,促进写作能力的提升。显然,教师考量到学生的差异,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写作活动,让学生真正地提升写作的实效,实现写作素质的发展。
总而言之,无论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形式进行如何的改进,教师都应当明确,课堂中的主体是学生,课堂教育的方向是高效,而实现教育价值的方式是各种形式的活动。因此,教师应当紧握教育的“龙骨”,结合学生的思维结构和英语学科的教育特质,进行教育活动的拟定,从而在实践应用中逐步激活英语学科的活力,让学生在追随教师步伐中,完成对单词、阅读等内容的学习,彰显教育实效。
(责编:杨菲)
关键词:初中英语;实效;合作
一、介入游戏。提升单词建构实效
初中阶段的学生并没有完全脱离于先前的幼稚,他们仍旧对游戏抱有极高的兴致,也会主动地通过游戏的方式,去度过自己的休闲时光,所以,在设定课堂活动的模式时,当教师为其中增添游戏色彩时,学生也会产生振奋的精神,自主进行英语内容的探知。因此,为了让初中生能够将对游戏的正向、积极情感,转移到对英语知识的学习上,感受到英语学科内容上的趣味价值,教师也应当设计游戏化的教育活动。例如,在“Whatdoes she look like?”中,教师先明确“shoes”“cap”“pants”等本节课的单词,并对学生教授这些单词的汉语含义以及读音等内容。之后,教师让学生形成几个小组,并让每个小组围成一个圈,在圈子中心的学生向其他学生展示包含本节课单词的卡片,其余学生对卡片上单词的读音和含义进行抢答,对于最先回答正确的学生,可以获得出题的权利,成为新的出题人。紧接着,出题人再向学生们展示带有其他单词的卡片,重复游戏的流程,让学生在反复参与游戏中,逐步加深对“shoes”“cap”“pants”等本节课单词的认知效果。此外,有关游戏的材料——带有单词的卡片,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制作,从而让学生进一步地感受到其中的趣味魅力。
二、引入微课。提升朗读学习实效
为了更加便捷地对学生进行朗读技巧的指导,教师可以利用微课这一现代资源,对朗讀活动的教育结构进行调整,激活学生进行朗读学习的动力,使学生能够基于微课中教师的示范与指导,增添朗读中的情感表达效力。例如,在“Welcome to China!”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朗读的技巧,更加准确地掌握朗读中的情感,教师就可以采用微课技术,增添学生朗读学习的资源。在课下,教师基于文本内容的分析,找出本篇文章中的情感基调,随后,教师制作微课,并在微课中对“Welcome to China!”中的文本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在教师将微课发送给学生后,学生通过观看视频,逐步摸索出其中包含的愉悦情感以及阅读方式上的技巧,从而掌握其中的断句、停顿等朗读方式,提升对“Welcome to China!”中文本的朗读实效。
三、注重合作。提升阅读学习实效
英语学科当中的教育内容是抽象化和符号化的,如果单凭教师的口述式讲解,学习效果很难达到原本的预设,也会让学生产生自主认知上的疲倦,减弱学生学习的动机。因此,初中英语教师应当对内容讲解的结构进行调整,让学生获得课堂中话语表达的权利,使学生能够基于与同伴之间的交互,完成对未知英语内容的学习。此外,在活动中进行合作,也可以促使学生之间的不同思维进行碰撞,让学生在整合不同意见中,能够学会尊重他人,学会整理建议,从而让学生的综合品质得到发展。例如,在“Whose cap is it?”中,为了建立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切实地依靠自身的作用,完成对本节课内容的探知,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合作活动。具体来说,首先,教师根据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出的独特个性,安排小组成员,形成自主学习的基础结构。其次,教师组织小组进行“Whose cap is it?”中内容的研究,指明学生的合作方向。紧接着,学生开展自由交流,并在相互审辩中,完成对“Whose cap is it?”中内容的深入探讨。最后,教师请学生来进行汇报,总结整体小组对“Whose cap is it?”中内容的交流成效,让学生对不同的思维进行总结,逐步完成对“Whose cap is it?”这节课的有效探知。在合作中,学生始终是知识建构的主体,感受到自身在本节课学习上的参与性,因此,能够维持着较为积极的情绪,逐步提升兴趣。
四、考虑差异。提升写作学习实效
班级中的学生共用“学生”这一代名词,但是,一个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又是一个独立的个人,有着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自己的思维,在教师展示同样的写作主题时,学生也会因为自己的生活经验、英语素养等,表现出不同的写作思路。如果教师对学生自由的写作思路进行阻碍,并强制性地为学生设定写作的思路,那么会限制学生的个性发展,也会将学生置于被动的位置,并不利于学生提升写作的实效。所以,在教授写作时,教师也应当考虑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让学生基于自己的思考和英语素养,开展自由的写作活动,写出带有个人特质的文章。例如,在教师提出“Environmentalpollution”的写作主题后,教师先让学生思考自己所关注的环境污染方向,如有的学生较为关注如何治理,有的学生则较为关注形成原因,还有的学生则对这些部分都持有积极的关注态度。之后,教师让学生对自己关注的方面进行阐述,使学生在进行讲解的过程中,能够加深自己对写作主题的认知。随后,教师再让学生根据自己关注的方面,思索可能用到的英语单词,让学生完全基于自身现有的单词基础,完成文本的创作。在学生进行写作后,教师再组织评价的工作,并根据学生的不同内容,为学生设定针对性的评价方式,让学生可以从评价上获得养分,促进写作能力的提升。显然,教师考量到学生的差异,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写作活动,让学生真正地提升写作的实效,实现写作素质的发展。
总而言之,无论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形式进行如何的改进,教师都应当明确,课堂中的主体是学生,课堂教育的方向是高效,而实现教育价值的方式是各种形式的活动。因此,教师应当紧握教育的“龙骨”,结合学生的思维结构和英语学科的教育特质,进行教育活动的拟定,从而在实践应用中逐步激活英语学科的活力,让学生在追随教师步伐中,完成对单词、阅读等内容的学习,彰显教育实效。
(责编:杨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