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民事执行监督的依据和方式

来源 :法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conut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周国荣,河南省平顶山市石龙区检察院;
  许铁建,河南省平顶山市石龙区检察院。
  
  在我国,民事执行要不要接受检察监督,长期以来被认为是检法两院权力此消彼长的一个攻守点。正是基于这种非理性认识,法院的民事执行一直游离在权力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诉讼架构之外,由此促成了“执行难”、“执行乱”等影响司法公正和司法权威的社会问题。然而,随着法院系统大量的执行高官落马,执行监督的呼声也就越来越烈。但执行监督的方式怎样,由于法律规定的缺失,出现了司法实践中的模糊。笔者试着从执行监督的依据入手,对执行监督的方式提出自己的观点。 
  
  一、检察机关民事执行监督的依据
  
  首先,我国宪法规定,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作为专门监督法律实施的检察机关,对民事诉讼活动实行监督是宪法赋予的权力,也符合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社会主义法制原则。其次,检察机关是国家法律监督机关,加强对宪法和法律实施的监督,维护国家法制统一是检察机关的职责。检察机关依法对法院的审判活动进行监督应是全面完整的,不应存在监督盲区,对民事执行的监督是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应尽的职责。民行检察 制度的设立,填补了民事、行政诉讼过程中的监督空白,完善了监督结构,其目的是维护司法公正。如果把执行监督排除在民行检察监督之外,对民事执行中愈演愈烈的违法现象听之任之,就无法保障民行检察维护司法公正目的的圆满实现,也违背了民事行政检察制度设立的初衷。最后,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建立并完善与之相适应的法律监督制度也成为了一种需要。在整个法制建设中监督已成为主流,离开行之有效的法律监督机制,就无法保障法律的正确统一实施。所以,尽管法律没有明确规定, 对民事执行实行监督已是大势所趋。 
  
  二、民事执行监督的方式
  
  对上述民事执行监督依据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检察机关对民事执行活动的监督,法律规定过于原则,没有具体的监督方法和程序规定,在实践中缺乏可操作性。笔者认为在实践中可以尝试使用以下监督方法:检察建议、监督意见、纠正违法通知书、暂缓执行建议、现场监督,另外还有要求说明理由通知、查处职务犯罪等监督方式。
  1、检察建议。最高人民检察院2000年通过的《人民检察院民事行政抗诉案件办案规则》第四十七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检察院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检察建议:(二)原裁定确有错误,但依法不能启动再审程序予以救济的;(四)应当向人民法院提出检察建议的其他情形。”这些规定就成为检察机关以检察建议的方式对民事执行工作进行监督的法律依据。从实践的情况看,使用这种方式对民事执行工作进行监督也最为普遍。
  2、监督意见。自2003年起,海南省检察院对法院民行案件执行中存在的错误所发的法律文书,不再称“检察建议书”或“检察意见书”,而是统一称为“监督意见书”,他们认为“监督意见书”更符合检察机关的主体身份和地位,也更能彰显法律监督的分量和意义。并且监督意见书直接发给法院院长。实践证明,这种做法也更能引起法院的重视。
  3、纠正违法通知书。《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规定了纠正违法通知书的检察监督方法,其第三百八十六条第一款、第三款规定了适用情形、程序等。与检察建议或监督意见相比,纠正违法通知书看起来有更大的强制性,也正因为如此,有的法院抵触情绪更大,通常以没有根据为由拒绝接受;有的法院认为检察机关既然有权对民事执行工作进行监督,其监督方式可以探索,也愿意接受此种监督方式,本着有过则改的原则处理此类执行监督案件。
  4、暂缓执行建议。暂缓执行检察建议是检察建议的一种,有的是检察机关在办理民事、行政抗诉案件中对将来可能造成执行回转困难的案件提出的,也有的是在对法院民事执行活动进行监督中提出的。最高人民法院在2000年《关于如何处理人民检察院提出的暂缓执行建议问题的批复》中认为检察机关不应提出此类建议,但一些地方的检察机关和其他有关部门仍在尝试进行这项工作。
  5、现场监督。与前述几种监督方式属于事后监督不同,现场监督是一种事中监督,或者被称为同步监督。1990年9月3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出的《关于开展民事经济行政诉讼法律监督试点工作的通知》规定的法律监督的方式包括:“应人民法院邀请或当事人请求,派员参加对判决、裁定的强制执行,发现问题,向人民法院提出。”这里面包括了参与执行的现场监督方式。实践中,通常是由法院邀请,或者由地方党委、人大安排,对民事执行中的重大、疑难、复杂等案件,由检察机关派员到执行现场,支持法院依法执行,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向法院提出。一些法院希望检察机关通过此类方式支持法院的执行工作,并通过人大、党委等部门做工作要求检察机关参与执行活动,进行现场监督。
  6、其他与执行监督相关的方式。包括:其一,查处民事执行中的职务犯罪行为。这种传统的行使职权方式尽管与民事诉讼法律监督在内容、对象上并不相同,但在客观上也产生了对民事执行进行监督的效果。其二,要求说明理由通知。如有的地方检察机关对于执行申诉案件认为有疑问的,要求法院执行部门说明理由,就法院的答复理由再进行审查,这种方法方便了检察院的监督,也有利于与法院的沟通协调。其三,参与执行和解。事实上,这是在帮助法院化解执行中的当事人争议难题,而不是一种监督方式。
其他文献
作者简介:余胜涛,莲都区人民检察院。    摘要:房屋承租人优先购买权是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其本质是对所有权的限制,以牺牲出卖人和第三人的合法利益为代价,换取对承租人特殊利益的保护。因此,在司法实践种,既要充分保障权利人行使权利,又要防止权利滥用,做好各方利益间的平衡。  关键词:承租人;优先购买权;制度价值;限制  民法上的优先购买权(又称先买权)制度,自拜占庭时期的罗马法于租佃关系中确
期刊
摘要:涉众型经济犯罪的刑事责任实现方式即刑罚在财产刑的配置上包括罚金和没收财产,削弱了犯罪人再犯的经济能力。但是这种配置方式却无法维护众多的不特定被害人的财产权益。根据被害人学理论、现行法律制度和美国对于经济犯罪的处理经验,提出完善我国现行财产刑刑罚配置的建议。  关键词:涉众型经济犯罪;被害人;财产刑;赔偿;刑罚配置    一、问题的提出    2008年我院共办理涉众型经济犯罪[1]8起,涉及
期刊
作者简介:杨丽君,平顶山市石龙区检察院公诉科。    基于对铸造和谐社会时代精神的思考,从暂缓起诉修正而来的附条件不起诉制度重新跃入我们的视野。就目前的不起诉制度而言,将落脚点放在相对不起诉上的附条件不起诉,很显然能够引起相对不起诉的扩大适用、提高相对不诉的比例;也就是提高了触犯刑律的人免受刑罚的比例。这是适应轻刑化、刑罚个别化和社会公益的需要,而非检察机关滥用自由裁量权,更非对审判权的侵犯。附
期刊
作者简介:邵翠红,上海市浦东新区检察院。    一、青少年重新犯罪初步调查    重新犯罪,尤其是青少年的重新犯罪,历来是一个比较敏感的社会问题,近几年来呈现出增长的趋势,如何关注青少年的重新犯罪问题,降低重新犯罪率,值得我们关注。  仅从上海市某区检察院未检科近几年提起公诉的案件来看,青少年重新犯罪的人数颇多。从2004年至2006年因重新犯罪而被某区检察院未检科提起公诉的青少年被告人,共有
期刊
作者简介:曾丽波,莲都区人民检察院。    摘要:律师行业自改革开放以来得到长足发展,但律师的政治、法律和社会地位不容乐观,律师执业权益经常受到侵害,律师执业环境相对恶劣。这既有制度因素、观念因素,也有律师队伍本身的因素。为了切实保障律师的执业权益,保证律师行业的健康发展,根本在于加大中国的法治化进程,早日建成法治社会。同时要在立法、普法宣传、建立完善的法律职业转换机制、不断提高律师队伍整体素质
期刊
作者简介:徐红,蒙山县人民检察院;  龙世贵,蒙山县人民检察院。    立案作为刑事诉讼的起始环节,是刑事诉讼程序中独立的诉讼阶段,也是对犯罪事实进行侦查的必要前提。不立案,刑事诉讼活动就不能启动。因此,立案监督是源头性的监督,其监督的作用、地位在检察机关对整个刑事刑诉活动全过程的法律监督中,显得尤为重要。笔者结合我市今年上半年立案监督工作的现状,分析了在办理立案监督案件当中存在的主客观问题,
期刊
作者简介:吴涛,平顶山市石龙区检察院。    量刑建议是指由公诉人或主诉检察官在起诉书或公诉意见书或量刑建议书中来提出,根据案件类型的不同由不同的主体来决定量刑建议的内容。对量刑建议分三种情况进行审批:1、按照主诉检察官制度办理的案件,由主诉检察官自行决定。2、非主诉检察官办理的案件,由案件承办人提出意见,科室负责人审查,检察长决定。3、经检察委员会讨论决定的案件,量刑意见由检察委员会决定。 
期刊
作者简介:苏涛,河南省平顶山市石龙区人民检察院。    接待来访工作是检察机关密切联系群众、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及维护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工作。但近年来,各地群众进京非正常上访、越级上访和集体上访的数量逐年上升。已严重影响到检察机关的形象,而其中大部分信访案件又是不服基层检察机关的处理决定引起的。面对这种形势,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基层检察院的信访工作,正确处理好人民群众的涉检信访案件,切实维护社会
期刊
作者简介:李世军,宁波市鄞州区人民检察院。    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和社会主义法制的日臻完善,证据在诉讼活动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对刑事案件侦察阶段的证据如何更好的进行证据保全已成为目前我们必须妥善解决的问题。    一、证据保全的含义和任务    《刑事诉讼法》第42条第一款规定: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都是证据。认定某嫌疑人的行为是否犯罪要大量证据的证实,因而我们要重视收集和保全
期刊
作者简介:姜仁剑,男,重庆市大足县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  吴彦彩,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检察院办公室主任助理。    刑法第20条第2款规定:“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正如孟德斯鸠所指出:“在公民之间,其自然的自卫权没有任何必要诉诸武力。不必攻击,只需向法院申请即可。只有在紧急情况下,如果等待法律的救助,就有丧失生命的危险,此时,他们才可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