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来的解释(小说)

来源 :鹿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p153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父亲脸色依然是那么凝重。父親是来看我的。他每次来不多说话,点着烟坐在我对面。他头发半白,过早地进入了苍老,声音、动作如同吐出的烟圈般那样缓慢。命运的捉弄,使他的脸上也难免闪现泪花。
  我知道,是我做女儿的痴迷不悟,让他操碎了心……
  我喜好音乐,嗓子好爱唱,小的时候很引人注意,人们猜测我今后可能走声乐之路,但是错了,我当时没什么打算,上课时全神贯注。麻烦的是,同班的男生罗大明对我套近乎。
  罗大明其实是我班一个优等生,高挑的个子,一双端正明亮的眼睛,课间时爱哼两句,但引来的都是嘲笑,故他始终骄傲不起来。
  学校是一个弘扬优点压制缺点的严肃场所,我和罗大明之间本不该发生什么。但是有一天父亲回家跟我说起一件事使我大吃一惊。父亲脸色铁青。
  原来,是学校的教导主任把父亲找了去。教导主任是父亲大学时的同学。不为别的,为我。教导主任把一张从班主任手中得到的纸递给父亲说,老杨,没想到你的孩子也有这种不当书信,一个叫罗大明的男生给她写的。咱们老同学了,我得跟你说说。父亲听完冷汗刷地渗出来。
  父亲想看那张纸,但教导主任立刻收回放进抽屉里。父亲哆哆嗦嗦地出门并转身向教导主任说,谢谢。
  屋外雪落风吹,冰冷毫无情面地阵阵袭来,我对父亲,同时对在一旁听着的母亲说,你们相信我会做出什么不雅的事吗?父亲和母亲都摇头。我说,爸妈,你们一定要放心!可疑的是,不当书信是什么内容?不得而知。即使套近乎,罗大明也没有什么过分之处。但老师又有什么错呢?把家长请来沟通一下又有什么不可呢?
  然而,这件事带来的小风波很快就被另一件突如其来的事冲散了。
  父亲拍了我的肩膀,悄悄领我到里屋坐。里屋原是我姐姐住着。姐姐现在是清华大学在读博士生,是我们全家的骄傲。我看见父亲还往屋外瞧了瞧,好像是躲着母亲,然后才指着他手机上的一条信息跟我说,北京你姐姐来了消息,说她得了病已住院,我还没跟你妈说。我忙问,什么病呢?父亲不说,直到后来再也包不住,父亲把他掌握的消息和盘托出,母亲哭,我也哭。原来姐姐患了不治之症。她的男友不错,凭着在北京有关系,把应该做的都做了。这期间,父亲连跑几趟北京。
  到放寒假时父亲带着我们都去了北京。姐姐已经不行了。我清楚地记得在最后时刻,躺在病床上的姐姐无力地靠在父亲的手臂上,努力地说着什么。父亲泪流满面,嘴上不断地重复着一句话:你会好的。但姐姐还是闭上了她那双清秀的眼。旁边的母亲早已泣不成声,只有父亲还在说,你姐姐说啦,她来世报答我和你妈…… 一个清华大学在读博士生,一个历经拼搏父母心中的小星星,我的姐姐,如夜空中一闪即逝的火花,过早地泯灭了。
  从北京回来,父亲紧紧抓住我的手没说出话,让我感到很大压力。
  母亲病倒在床,父亲承担起了一切家务。父亲不让我做,跟我说,你不要耽误学习。
  我说,爸,我现在连歌都不唱了。父亲说,好好。我从此刻起再不参加学校的任何文体活动。老师、同学对我失望渐增。
  后来终于发生了一件不可思议的事,给我带来无尽的烦恼和伤害。我们班的女生丁丹丹,一个学习最好的同学,在课间操回来时向老师汇报,她新买的复读机放在课桌上丢了。老师因为忙,没顾得上及时处理这件事,直到第二天早晨上学,我突然被老师叫去问话。原来头晚打扫卫生的同学在我的课桌里发现了一个复读机,正是丁丹丹的。老师问话的时候,眼睛瞪得很大。我顿时明白老师的意思。我气得脸发胀。我连连说不知道。老师也生气,但是也觉得我不可能做这种事。后来经调查才搞清楚,原来是罗大明那天在地上拾了一个复读机,他以为是我的,便随手放到了我的课桌里,而我根本就没注意。这件事虽然水落石出,但一种不明不白的坏氛围逐渐侵吞了我,同时还有罗大明,也受到无形的牵连,在同学的脑海里,我们两人本来就说不清。
  我的学习成绩下滑,头始终低垂。放学的时候总是急匆匆地躲开所有的人。父亲为我的事发愁,常常在沙发上抽烟、发呆。到后来,我只能同意父亲做出的决定:转学。
  作为父亲同学的教导主任最后还是帮了忙,他通过关系把我转到了另外一所高中。做为答谢,父亲请教导主任吃了顿饭,在一个比较上档次的饭馆。父亲还小心地塞给教导主任一个红包,但被教导主任拒绝。教导主任说,咱们老同学,用不着这个。
  父亲又领着我到派出所找熟人,想改我的名字,让我重新“变”一个人。但没成功。那个熟人说办不到,还开玩笑说,现在把你老人家的名字改一个,看行不行。父亲碰了一鼻子灰。
  母亲的病越来越重,老喊姐姐名字。父亲极小心地伺候她。父亲像一架机器,马不停蹄,在洗衣盆里干完活儿,便在案板上切着、剁着;或用拖布擦着地板。我什么都不会干,父亲并不责怪我,我老哭,但也是背着父亲。
  父亲已经很少去他的厂子了,一个太阳能热水器厂,由他一手创办,效益好,获得过无数市级以上奖励,家里厂里都挂着他的获奖证书。父亲的笑容也总是落在那些奖状上。但是现在再也看不到父亲的笑了。
  后来我才知道,父亲已经卖掉这个厂子的大部分股权。父亲说,没办法,我不能不管你妈。但是厂里仍然不断地来找父亲,他们不能没有他。父亲皱眉,但每次还是去。回到家就后悔,因为我妈有几次大便在了床上。
  我含着泪在父亲给我新转的高中念到毕业,也算没辜负他老人家,在那个夏天,我考上省内一所一本大学。但是我发现,我竟然和罗大明同系同班。这真是天大的巧合!我们竟选了同一个专业:能源化工,迈进同一个学校大门。
  他见我的时候,给了我一个笑:哈哈!我简单地点头。我们还握了一下手,很平静。而且这个平静一直持续到大学毕业。这说明,我们已长大,很理智。等上完大学再回头想想中学,那时发生的事真恍如做梦。一切在变,对罗大明我也有全新的认识。
  至少在大学期间他帮过我。
  我的母亲在我快毕业那年病逝。我请假回去告别母亲急急返回学校,但心情、学业均下落,出现挂科的现象。补考前,罗大明把他的全套笔记本借给我看,帮我度过那段艰难的时光。告别学校时,罗大明帮我捆运了行李。
其他文献
山泉,用叮咚呼唤纯净  山泉,用叮咚,呼唤纯净。  丛林里,一群小鸟趁风不留意间,叽叽喳喳着闲言碎语。  传播的方式很轻巧,将石头一样沉重的话题轻描淡写成了水漂漂,顶多漩涡一下,便打了圆场。  真实得干干净净的细节,也掺杂了虚构,很多关键的地方也出现了误差。  心灵,奢望着寂静。  也许,在我心里早已没有净地了,哪怕最后一叶知秋的利落,也会闪过不干不净的阴影。  我知道,在冬天即将来临之际,所有的
期刊
生命中的正蓝旗  在一首诗里行走  是你的自由  在一部诗集中行走  是你给我的自由  那天,天很蓝  对应着正蓝旗的蓝  所有的风也是蓝的  生命中少有的天籁入境  仿佛置身在云端  随着云卷云舒虚无  蓝色的背景下,从此  白云自由地行走  一只蝴蝶与三条拖地的长裙  漂移沉迷低语  混合着青涩的气息  感觉不到久远的陌生  只是把现实带进了  超现实的油画  芬芳开始弥漫  诗歌的加入想入非
期刊
西藏,是我心中的天国。独闯西藏,是我一生的梦想。从2013年到2018年的5年间,我三次进藏,终于将梦想变作现实。相比飞机,我更愿意乘坐火车进藏,一则可以从容饱览青藏高原的壮美风光,再则也是想通过火车在海拔逐渐升高的行进过程中,自然解决高原反应。  1  2013年7月,我第一次进藏。本来打算乘坐北京到拉萨的列车,当时可以提前20天网上购票,早7:00点开网,6点30分我就坐在电脑前等着,结果连续
期刊
女,现居湖北孝感。中国作协会员,湖北省作协文学院签约作家,《槐荫文学》编辑。小说作品散见于《长江文艺》《芳草》《滇池》《延河》《朔方》《创作与评论》等刊。出版散文集《水蓝风清》、中短篇小说集《两地分居》。其中,小说集《两地分居》获第十届屈原文艺奖。  1  不是精神分裂,更不是吸毒者,当花洒里的水顺着鲜嫩的身体流到地砖上时,云晓月突然出现了幻听:晓月,晓月!  她的心拧成一团,下意识关掉花洒,打开
期刊
她是滑雪场的“炸雪人”  为迎接阿尔卑斯世界滑雪锦标赛的到来,2016年11月3日,圣莫里茨要为参赛者们举办一场预热赛。  江衍宋被教练从房间里拉出来透气,说要缓解赛前焦虑。  他们走着走着看见一座小木屋,上面挂着两盏红灯笼,灯笼上用毛笔字写着大大的“茶”字。  进门时,他撞倒了一个女孩,她身穿一件不起眼的灰色羽绒服,裤子十分臃肿,除了头上那顶比头大了许多的帽子十分扎眼外,没有任何特别。她头垂得很
期刊
1  工厂是有表情的。但是,我发现,我除了自己之外,根本看不清工厂其他人。  这些年,有很多写工厂而出名的人。他们到工厂蹲点、采风,扮成工人的形象参与工作或者与工人交流,要么喝酒吃饭,有蜻蜓点水式的,有的暂时寄居式的,一两年都在工厂流水线工作的也有。所见所闻所得,非常有限,而从写作者出发的写作,本身就已经与工厂的现实背道而驰。他们写工厂的噪音、恶劣的工作环境以及生而为人又不能完全活得像人的遭遇等等
期刊
二宝,当然是行二,他上面有个哥哥,不知其名,按习惯,应该叫大宝,这个也许叫大宝的哥哥大二宝好几岁,极少在家里出现,听说是上山下乡到东北当了知青,即使春节回家住几天,大宝也很少在小街上露面,几乎不与外人接触,悄无声息,行踪莫测,像是家里没有这个人一样,邻居们对他都没有什么印象。  二宝似乎成了獨生子,和姥姥两个人生活。这就很奇怪,他的父母呢?为什么从来没见过?人们传说的版本不一样,有的说死了,有的说
期刊
1  春日的午后,我被家里人叫到伯父家的院子里。院子中间的大椿树已枝繁叶茂,在微醺的春风里摆弄着枝梢上的嫩叶,花牛则安静卧在小猪圈边的桑树下。  大椿树底下端端正正摆着一张小板凳,一块说不清楚是什么颜色的围巾软搭搭地趴在上面,板凳四周是一圈零乱的碎发,离板凳不远的地方则是一群头顶着“西瓜壳”或“茶壶盖”发型的哥哥、弟弟或大侄子,板凳的后面是理发师之泰伯伯。  听老人们说之泰伯伯大概五六岁时被一阵阴
期刊
1  小时候顶渴望串的一家亲戚就是住在大庙的二姨家。  逢到正月初七八的样子,母亲会骑车子到市区称两包点心回来吊在凉房屋顶,找一把锁子把走风漏气的凉房门咔嚓锁上。那时,我的心就紧张忐忑起来,说不上哪一天清晨睁开眼后,母亲和四弟便不在了,她们撇下我偷着去了二姨家。吃过两次亏后,精了,逢到母亲买了点心,睡觉都睁着半只眼睛。  家里弟兄四个,母亲去二姨家不可能都带上,即便是她想带,也做不到。从我们家到大
期刊
我写作的开始,是青少年时代,一首变成铅印的小诗,为立志,也为迷惘和质疑。实际上,我知道,那不是写作。写作,那时对于我,还远远没有开始,分行的句子,只是为了说一种隐喻的心里话。四十岁时,我回到农村老家,沐在泥土里,一住4个月,写下了大量带有泥土气息的诗歌和小说。我以为我的写作开始了。我想说,我自己所谓写作的开始,只是刚刚嗅到一点点儿文学的气味。这世界上,热衷于写作的人太多了,然而太多的写作的人,写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