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求课文意境 培养审美能力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ks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今的教学,不在于教授多少知识,贵在培养了何种能力。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引人入胜的深邃意境、凝练生动的优美词句、强烈感人的抒情笔墨,作为语文教师,要从各种角度探求课文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相互对比,体会形象美
  
  我们都知道,只有深入地理解课文,才能打好审美的基础。而对比又是帮助学生提高审美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发现文章中美与丑的强烈对比,不断在揣摩、理解中感受到美的形象。如《西门豹》这篇课文,就有强烈的对比特点。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抓住以西门豹和巫婆为代表的两种人和事进行比较分析,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各自在不同的角度上发表对美与丑的不同看法,通过借鉴、比较,使学生认识到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从而提高学生对美丑的认识,培养学生强烈的审美能力。因此,教师应着力引导学生对人物之间的外表与内心、客观与主观、形象与本质进行相互比较,让他们在对比中认识美、体验美和评判美,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展开想象,体会意境美
  
  我们教育的对象——小学生,他们毕竟受知识含量及生活阅历的局限,对事物的认识是肤浅的,对美的鉴赏力不高。因此,教师除了要鼓励他们展开大胆、合理的想象外,还得教给他们掌握想象的方法,在想象中不断体味文章所表达的美的意境。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本身的特点,凭借熟悉的有关情景让学生展开想象,根据事物的发展,让学生进行推理想象,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合理想象,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如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两个写景的句子,诗人融情于景,借景抒情,展现了深邃的艺术意境。为了开拓学生的想象能力,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以“假如我就是诗人,哪是怎样的情景”的假设进入原有的意境,这样,学生就可根据教师的点拨,展开想象的翅膀,体会这首诗的诗情画意:春暖花开的长江两岸,彩蝶翩翩起舞,百花散发着芬芳,江面滚滚的波浪向东流去,一叶扁舟借着长江之水,一直漂到水天相接的地方,最后消失了。这美妙的想象融入了学生对美的理解和创造之中,即使是不同程度的学生也能产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只有充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反复推敲,体会语言美
  
  在小学语文课文中,诗歌用字精练传神,散文句式优美多样,记叙文对话富有个性,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推敲、欣赏,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语感,又能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首先,推敲传神的词语。一般地说,诗人和作家都十分注重用词的传神,它的精妙之处就在于既形象又包含有丰富的内容。课文《鸟的天堂》中作者写道:“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这段话写得很生动,其中的“堆”字用得特别传神,它描绘了树叶一片挨着一片,层层叠叠的情景,“明亮”一词形象地写出了树叶的色彩明亮、富有光泽;“颤动”一词把静态的树叶描绘得栩栩如生。这些词语我们如不引导学生认识琢磨,就很难体会出文章所表达的美感。其次,欣赏优美的句子。散文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占有一定的比例,每一篇散文都是一个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好素材。生动的语言总是依靠优美的句式来表现的,有的句式对称,讲究工整美,有的句式参差,讲究段落美。如《桂林山水》这一课,作者不仅用词十分传神,而且句式也非常讲究,在写“山、水”这两段中,恰到好处地运用了工整的排比,琅琅上口的语感,把水“静、清、绿”和山“奇、秀、险”的特点描绘得淋漓尽致。在教这类句子时,我们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分析各分句之间的结构联系,充分回味其优美韵味,使学生在欣赏中得到美的熏陶,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桂林山水秀丽多姿的强烈情感。再次,琢磨富有个性的对话。人物对话是刻画人物形象的一种方法,在引导学生琢磨人物对话时应思考“为什么这句话他(她)讲合适,别人讲就不合适”,从而体会出人物性格特点乃至思想品质之美感。
  
  四、认真诵读,体会情感美
  
  情感体验是阅读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心理因素,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而诵读课文又是体验情感的有效方法之一,我们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课文,就是要使学生在语文文字的训练中更好地获得语文学习能力,并且有机地使学生受到思想情感的陶冶。那么,怎样读课文才能使学生体验到文中的情感美呢?一是范读。教师的范读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它能引发学生情感,使学生、老师、作者之间产生情感共鸣。同时,通过范读,学生也会模仿教师的一些朗读技巧,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二是自读。听了范读后,学生要模仿自读,去揣摩作者的情感,使他们进一步受到文中情感的熏陶。三是引读。对一些特殊的、说明问题有承接性和层次性的句、段,通过引读,能直接抒发作者与读者的真美情感。审美教育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塑造学生的完美人格。语文教学也不可脱离审美教育,要从多角度出发探求课文的意境,从而培养学生全方位的审美能力,在美境中形成良好的育人效果,把青少年一代培养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
其他文献
摘 要:阅读古代诗歌,培养能力,对于提高文化素养、陶冶精神情操、增强审美意识是很有益处的。  关键词:语文教学 鉴赏 意境     古代诗词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引导学生阅读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歌,培养具有初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对提高文化素养、陶冶精神情操、增强审美意识是很有益处的。古诗词鉴赏具有文学鉴赏的基本特点,同时,由于诗的本质所决定又具有自己的特殊规律,因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鉴
期刊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强调:“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感。”语感是语言文字刺激源作用人的视听感官而产生的心理反应,即通过语言的表层意义迅速而准确地捕捉到的深层意义。语感的强弱直接体现了学生阅读文章和体会思想感情的能力,反映了学生的语文修养。  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和发展语感呢?    一、从优秀的篇章中感知、积累、丰富语感。    培养语感,必须让学生反复地接触语言、感受语言,要让学生
期刊
摘 要:语文教学一度缺失了朗读,只重视分析。在提高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应该回归阅读教学,使学生在阅读中获得提高。本文从阅读的影响做了一些探索。  关键词:朗读 教学 重视    朗读本来是人生得意快乐之事,但是现在很多老师却不重视朗读,走进校园很少听到琅琅的读书声,即使是朗读也强调了所谓的技巧,因而学生不能直接完整地感受课文内涵美,朗读美的潜质也荡然无存。相反,在语文教学中对文质兼美的课文进行细琐
期刊
2001年7月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标准》中,把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明确提了出来,强调“物理课程应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这里,科学探究不仅被作为重要的理念强调、作为教学建议提出来,而且被列入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之中,作为必须实施的内容要求。在提倡素质教育
期刊
当今中学生的课业负担虽然有所减少,仍有25%的中学生试图从虚拟的网络中寻找乐趣和刺激,获得身心的满足,但他们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并未因此而形成。图书馆、书店除了提供给学生相关的知识类书籍外,还有许多有益的精神营养——课外读物。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形成要通过广泛的阅读、大量的阅读来保证。由于可支配的时间较少,或者即使有,也很少有人把课外阅读的习惯一以贯之,形成持之以恒、受益终身的习惯。在学生的心目中,
期刊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中国音乐教育》一项调查表明:目前约有20%左右的学生不喜欢上音乐课,但80%以上的青少年都是音乐爱好者。这让音乐教育工作十分尴尬。学生为何喜欢音乐却不喜欢上音乐课?《音乐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新课程标准理念之下,我们所要追求是“参与、互动、共鸣”的课堂,音乐课应充分发挥艺术特
期刊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学生要发展就需要积累,积累是发展的基础,积累是发展的前提,积累是发展的必经历程,所以没有积累就没有发展。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阶段目标第一学段(1-2年级)的目标中就有一条:“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下册,每个“
期刊
中学数学教学,一方面要传授数学知识,使学生具备数学基础知识的素养;另一方面,要通过数学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能力,发展智力,这是数学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应引起高度重视。在诸多能力中,我们认为思维能力是核心。  我们知道,人类的活动离不开思维。钱学森教授曾指出:“教育工作的最终机智在于人脑的思维过程。”思维活动的研究,是教学研究的基础。数学教学与思维的关系十分密切,数学教学就是指数学思维活动的教
期刊
新的课程标准对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提出了诸多的要求,要求我们的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要求我们的教学要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进一步地培养数感,使学生对运算意义的理解有进一步的增进;要求我们的教学要力求让我们的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应当说诸如此类的要求既符合新时代发展的要求,也符合小学生自身发展的特征
期刊
“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这是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自身的阐述,说明了语文的重要性。那么怎样才能搞好语文教学呢?搞好语文教学贵在创新,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促进学生素质的发展。    一、观念创新,强化主体意识    语文教学要创新,首先要更新观念。没有创新的意识,没有新的教学观念,创新只是空话而已。要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首先教师必须有创新意识,不墨守成规,敢于向传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