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3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2-0227-02
进入青春期的中学生,随着生理发育的逐步成熟,特别是性开始成熟以后,他们从心理和生理上产生了爱慕异性的愿望。如何处理好中学生的异性交往是教师遇到的教育难题之一。我们务必认真分析中学生异性交往的特点,采取行之有效的引导和教育,使其朝健康的方向发展。
1 中学生异性交往的产生
1.1 内因:一方面现代中学生性意识发展较早,中学生随着性生理的成熟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在心理上会萌发一种性意识,也就是说他们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性别,认识异性的性别,以及两性的差别和联系,开始考虑自己如何扮演一个男人和女人的角色,如何与异性进行交往,一天一天就可能会产生爱慕异性的心理。但是一般从性意识的觉醒开始,从半懂不懂,两性开始疏远,进入朦胧期,随着向往异性心理的不断发展,开始进入迷恋期,进而开始结交异性朋友,在与异性交往过程中,对特定对象产生钟情,产生爱慕之心。这个过程,是爱情产生发展的特定的过程,是一种高级的社会感情、特定的人际关系。刚进入青春期的少男少女虽然性意识成熟较早,但他们的心理状态和社会性格都不成熟,他们处理不了这种高级的感情,于是就会产生早恋。
1.2 外因:1.家庭因素。随着离婚率的不断增长,单亲家庭和隔代抚养的孩子越来越多,在这种家庭下成长起来的中学生由于缺乏完整的父爱和母爱,于是想从异性同学那里寻找慰藉。而异性之间在交往与接触中会产生一种愉快的心理,这是他们在家中很少能体会得到的,这种愉悦会促使他们更加频繁地接触与交往,从而产生了早恋情绪。还有些孩子,尽管父母没有离异,但由于其父母没有严谨的生活作风,社会交往过于复杂,而直接影响子女,使他们有效仿的动机,也容易产生早恋。还有一些家庭,父母均在,父母生活作风也严谨,但由于父母家长作风太浓,不善于与自己的子女沟通感情,交流思想,动不动就是说教,甚至喝斥,子女在家中没有发言权,产生一种孤僻心理,于是很可能去找和自己平时还算和得来的异性去倾诉心中的苦闷与委屈,于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就进一步发展演绎成了早恋。2.学校因素。在情感教育的问题上,现行的德育体制上是一段“空白”,没有明确的要求和规定,怎样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作为教育家庭机构——学校,在管理上规定了中学生不允许早恋,便是没有从根本上让学生明白早恋的危害性,所以始终杜绝不了。另外学校没有配备专职的情感教育教师,甚至连兼职的辅导教师也没有。班主任充当了这个角色,而班主任还有许多其他的工作要做。再加上在情感教育的问题,由于没有相应的教学大纲来参考,于是这顶工作就显得有点无序和被动。主要表现在没有重视事前的引导,等到发展问题后,才开始注意,所做的工作也只是对事情的调查及处理,这无疑是本末倒置的。 3.社会因素。社会生活中关于性的方面的刺激越来越多。首先,电视片、广告片、电影、杂志中关于情爱的问题出现的非常频繁;其次,生活当中成年人特别是现代的一些青年人的生活方式,与一些传统大不相同的情爱观,严重地影响着进入青春期的中学生,使他们感到迷茫,感到一种好奇,进而开始模仿成人的行为。
2 中学生异性交往的特点
2.1 普遍的特点。深入地在学生中进行了解后发现,目前学生中较为普遍地存在早恋现象。当然,这个“普遍”是个相对而言的概念。在有的班级中存在早恋倾向的学生甚至多达十几个。存在如此严重的早恋倾向的原因当然很多,但社会的影响应该是起决定作用的。
2.2 大胆的特点。上学放学的路上,晚自习后的操场上,不少老师都曾发现学生中存在两异性同学勾肩搭背招摇而过的现象。现代的中学生已经不再象八、九十年代的中学生那样对异性的倾慕只隐藏在心中,表露在紙上,他们的表现已经和成年人的恋爱十分接近,例如平时找一切可能的机会出双入对,逢到特殊的日子如生日、情人节也有成人的浪漫举动,送花、送礼物都是极为普通的事。因为报纸及各类杂志对学生的行为进行了最直接的引导,甚至在本是儿童的专利——漫画中也出现了大量成人的生活内容。
2.3 成人化的特点。这不仅体现学生的装束上,早恋的学生存在着喜欢刻意地打扮自己的普遍现象,仔细观察学生,那些最不经常穿校服而刻意修饰自己的学生往往都存在这种倾向。更进一步的体现在学生的装备上,学生当中许多人都配备有手机、传呼,目的是为了方便联系,而家中的电脑前和网吧里也时常可以看见他们的身影,现代化的通讯工具已经成为他们创造了一切可以沟通的机会。甚至连异性间相互吸引的标准,也不再是以前的“品学兼优”和“温柔可爱”。因为整个社会的审美标准已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生了改变,学生中的审美标准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虽然他们还是会选品学兼优的学生担任班干部,但心中对异性的欣赏标准已变为“酷不酷”、“帅不帅”。
2.4 舆论宽容的特点。受外界的影响中学生对早恋问题已经是司空见惯。中学生中也有不再存在因为听说班上某某和某某好了,而对他们采取鄙视,不屑的态度。而是以一种很自然的态度接受,甚至在学生的文章中也不断出现这类的题材,从中很难看出他们的否认态度。在他们看来,现实中的情况与漫画中、书本中的一样没有什么可大惊小怪的。
3 中学生异性交往的正确处理
实践经验证明,只有学校、家庭、社会以及学生本人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地解决中学生早恋问题。
3.1 学校应该配备相应的教师,开设情感教育课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认清早恋的危害性在处理“早恋”问题的整个过程中,老师要做到如下几点。
3.1.1 向学生讲清早恋的危害。我们都知道早恋的成功率极低,而失败率极高,但学生并不这样认识,他们都有很多自己的道理。以往老师生硬地给学生谈早恋的危害,效果不是很理想的。今后我们给学生讲早恋的危害应把大道理化成小道理,化成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化成能够针对具体学生具体想法的道理。特别要讲清对学生自身的危害、对集体的危害,讲清对学生当前的危害以及对学生将来及一生的危害。
3.1.2 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和隐私,让他们觉得老师值得信赖,探讨时他们就会把自己内心深处的一些看法和想法都说出来。对于早恋的学生,教师和学生家长不能采取简单粗暴的态度去严加阻止,教育工作者可以把他们的精力引导到集体活动中来,开展集体活动不仅能促使学生把精力放在追求高尚的精神生活方面而有效地抑制心理冲动,而且在很大的合作中有益于造成一中男女同学的和谐交往,彼此尊重,平等相待,相互关心的良好气氛是他们的情感得到健康的升华。作为教育工作者同时也应该抓住这个契机,对中学生进行爱的情感教育,帮助他们认识什么是爱、如何去爱,并在这些活动中陶冶他们的情操,通过他们的精神境界,这有利于他们塑造完善的人格。
3.1.3 加强性教育 我们教育工作者在重视学生的人生观教育和培养学生坚毅、顽强的意志品质的同时,则应以科学的、严肃的、态度对待性教育,不要一讲“性教育”就有什么副作用,而应把性教育作为一个道德教育问题来研究,性教育包括性知识、性道德、性法制教育,介绍性知识是要学生掌握性器官的解剖结构和功能以及第二性征发育的特点,并掌握与之相应的性生理、心理卫生和保健知识,以消除对异性的神秘感。中学时期是个性发展的重要阶段,是人的自然习惯和社会性处在大变动的时期,在两性关系方面,一个人应该遵循哪些准则,应该具备哪些心理品质,防止哪些不良品质,这不仅关系到一个人的整个道德面貌,而且关系到将来的婚恋是否一帆风顺,也是防止一个人在恋爱过程中产生“越轨行为”的重要条件。在性法制教育中,要向学生宣传和解释与两性关系有关的法制知识,使中学生了解到:在两性关系中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非法的,哪些行为要受到刑事处罚以及什么样的行为受到什么样的处罚等,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减少和避免性过失行为。
3.1.4 审美教育,防患于未然。学生的成长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心理波动,许多事情的发生不是可以事先制止的,所以,应该尽早地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一方面,让学生明白初恋是人生中最纯洁的感情之花,不论它开在什么时候都是应该珍惜的。另一方面,让学生明白异性间的接近是以倾慕为基础的,要想让对注意自己,就必须让自己变得更出色。尝试过进行这样的引导后,学生会以一种更为纯洁的心理去对待第一份感情,也会学着让自己变得更出色,从这个角度对他们的成长何尝不是一种动力呢?
3.2 正确的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良好基地,也是学校教育的必要补充,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学校可以针对青春期少男少女的生理、心理特征为家长举办“青春期生理、心理特征”、“十三四岁——多事之秋的年龄”、“微观社会环境和青少年犯罪”、“家长、家风和学风”讲座,以及家庭教育研讨会,帮助家长掌握教育知识,克服教育的弊端,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从而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实现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综合治理。
进入青春期的中学生,随着生理发育的逐步成熟,特别是性开始成熟以后,他们从心理和生理上产生了爱慕异性的愿望。如何处理好中学生的异性交往是教师遇到的教育难题之一。我们务必认真分析中学生异性交往的特点,采取行之有效的引导和教育,使其朝健康的方向发展。
1 中学生异性交往的产生
1.1 内因:一方面现代中学生性意识发展较早,中学生随着性生理的成熟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在心理上会萌发一种性意识,也就是说他们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性别,认识异性的性别,以及两性的差别和联系,开始考虑自己如何扮演一个男人和女人的角色,如何与异性进行交往,一天一天就可能会产生爱慕异性的心理。但是一般从性意识的觉醒开始,从半懂不懂,两性开始疏远,进入朦胧期,随着向往异性心理的不断发展,开始进入迷恋期,进而开始结交异性朋友,在与异性交往过程中,对特定对象产生钟情,产生爱慕之心。这个过程,是爱情产生发展的特定的过程,是一种高级的社会感情、特定的人际关系。刚进入青春期的少男少女虽然性意识成熟较早,但他们的心理状态和社会性格都不成熟,他们处理不了这种高级的感情,于是就会产生早恋。
1.2 外因:1.家庭因素。随着离婚率的不断增长,单亲家庭和隔代抚养的孩子越来越多,在这种家庭下成长起来的中学生由于缺乏完整的父爱和母爱,于是想从异性同学那里寻找慰藉。而异性之间在交往与接触中会产生一种愉快的心理,这是他们在家中很少能体会得到的,这种愉悦会促使他们更加频繁地接触与交往,从而产生了早恋情绪。还有些孩子,尽管父母没有离异,但由于其父母没有严谨的生活作风,社会交往过于复杂,而直接影响子女,使他们有效仿的动机,也容易产生早恋。还有一些家庭,父母均在,父母生活作风也严谨,但由于父母家长作风太浓,不善于与自己的子女沟通感情,交流思想,动不动就是说教,甚至喝斥,子女在家中没有发言权,产生一种孤僻心理,于是很可能去找和自己平时还算和得来的异性去倾诉心中的苦闷与委屈,于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就进一步发展演绎成了早恋。2.学校因素。在情感教育的问题上,现行的德育体制上是一段“空白”,没有明确的要求和规定,怎样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作为教育家庭机构——学校,在管理上规定了中学生不允许早恋,便是没有从根本上让学生明白早恋的危害性,所以始终杜绝不了。另外学校没有配备专职的情感教育教师,甚至连兼职的辅导教师也没有。班主任充当了这个角色,而班主任还有许多其他的工作要做。再加上在情感教育的问题,由于没有相应的教学大纲来参考,于是这顶工作就显得有点无序和被动。主要表现在没有重视事前的引导,等到发展问题后,才开始注意,所做的工作也只是对事情的调查及处理,这无疑是本末倒置的。 3.社会因素。社会生活中关于性的方面的刺激越来越多。首先,电视片、广告片、电影、杂志中关于情爱的问题出现的非常频繁;其次,生活当中成年人特别是现代的一些青年人的生活方式,与一些传统大不相同的情爱观,严重地影响着进入青春期的中学生,使他们感到迷茫,感到一种好奇,进而开始模仿成人的行为。
2 中学生异性交往的特点
2.1 普遍的特点。深入地在学生中进行了解后发现,目前学生中较为普遍地存在早恋现象。当然,这个“普遍”是个相对而言的概念。在有的班级中存在早恋倾向的学生甚至多达十几个。存在如此严重的早恋倾向的原因当然很多,但社会的影响应该是起决定作用的。
2.2 大胆的特点。上学放学的路上,晚自习后的操场上,不少老师都曾发现学生中存在两异性同学勾肩搭背招摇而过的现象。现代的中学生已经不再象八、九十年代的中学生那样对异性的倾慕只隐藏在心中,表露在紙上,他们的表现已经和成年人的恋爱十分接近,例如平时找一切可能的机会出双入对,逢到特殊的日子如生日、情人节也有成人的浪漫举动,送花、送礼物都是极为普通的事。因为报纸及各类杂志对学生的行为进行了最直接的引导,甚至在本是儿童的专利——漫画中也出现了大量成人的生活内容。
2.3 成人化的特点。这不仅体现学生的装束上,早恋的学生存在着喜欢刻意地打扮自己的普遍现象,仔细观察学生,那些最不经常穿校服而刻意修饰自己的学生往往都存在这种倾向。更进一步的体现在学生的装备上,学生当中许多人都配备有手机、传呼,目的是为了方便联系,而家中的电脑前和网吧里也时常可以看见他们的身影,现代化的通讯工具已经成为他们创造了一切可以沟通的机会。甚至连异性间相互吸引的标准,也不再是以前的“品学兼优”和“温柔可爱”。因为整个社会的审美标准已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生了改变,学生中的审美标准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虽然他们还是会选品学兼优的学生担任班干部,但心中对异性的欣赏标准已变为“酷不酷”、“帅不帅”。
2.4 舆论宽容的特点。受外界的影响中学生对早恋问题已经是司空见惯。中学生中也有不再存在因为听说班上某某和某某好了,而对他们采取鄙视,不屑的态度。而是以一种很自然的态度接受,甚至在学生的文章中也不断出现这类的题材,从中很难看出他们的否认态度。在他们看来,现实中的情况与漫画中、书本中的一样没有什么可大惊小怪的。
3 中学生异性交往的正确处理
实践经验证明,只有学校、家庭、社会以及学生本人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地解决中学生早恋问题。
3.1 学校应该配备相应的教师,开设情感教育课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认清早恋的危害性在处理“早恋”问题的整个过程中,老师要做到如下几点。
3.1.1 向学生讲清早恋的危害。我们都知道早恋的成功率极低,而失败率极高,但学生并不这样认识,他们都有很多自己的道理。以往老师生硬地给学生谈早恋的危害,效果不是很理想的。今后我们给学生讲早恋的危害应把大道理化成小道理,化成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化成能够针对具体学生具体想法的道理。特别要讲清对学生自身的危害、对集体的危害,讲清对学生当前的危害以及对学生将来及一生的危害。
3.1.2 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和隐私,让他们觉得老师值得信赖,探讨时他们就会把自己内心深处的一些看法和想法都说出来。对于早恋的学生,教师和学生家长不能采取简单粗暴的态度去严加阻止,教育工作者可以把他们的精力引导到集体活动中来,开展集体活动不仅能促使学生把精力放在追求高尚的精神生活方面而有效地抑制心理冲动,而且在很大的合作中有益于造成一中男女同学的和谐交往,彼此尊重,平等相待,相互关心的良好气氛是他们的情感得到健康的升华。作为教育工作者同时也应该抓住这个契机,对中学生进行爱的情感教育,帮助他们认识什么是爱、如何去爱,并在这些活动中陶冶他们的情操,通过他们的精神境界,这有利于他们塑造完善的人格。
3.1.3 加强性教育 我们教育工作者在重视学生的人生观教育和培养学生坚毅、顽强的意志品质的同时,则应以科学的、严肃的、态度对待性教育,不要一讲“性教育”就有什么副作用,而应把性教育作为一个道德教育问题来研究,性教育包括性知识、性道德、性法制教育,介绍性知识是要学生掌握性器官的解剖结构和功能以及第二性征发育的特点,并掌握与之相应的性生理、心理卫生和保健知识,以消除对异性的神秘感。中学时期是个性发展的重要阶段,是人的自然习惯和社会性处在大变动的时期,在两性关系方面,一个人应该遵循哪些准则,应该具备哪些心理品质,防止哪些不良品质,这不仅关系到一个人的整个道德面貌,而且关系到将来的婚恋是否一帆风顺,也是防止一个人在恋爱过程中产生“越轨行为”的重要条件。在性法制教育中,要向学生宣传和解释与两性关系有关的法制知识,使中学生了解到:在两性关系中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非法的,哪些行为要受到刑事处罚以及什么样的行为受到什么样的处罚等,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减少和避免性过失行为。
3.1.4 审美教育,防患于未然。学生的成长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心理波动,许多事情的发生不是可以事先制止的,所以,应该尽早地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一方面,让学生明白初恋是人生中最纯洁的感情之花,不论它开在什么时候都是应该珍惜的。另一方面,让学生明白异性间的接近是以倾慕为基础的,要想让对注意自己,就必须让自己变得更出色。尝试过进行这样的引导后,学生会以一种更为纯洁的心理去对待第一份感情,也会学着让自己变得更出色,从这个角度对他们的成长何尝不是一种动力呢?
3.2 正确的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良好基地,也是学校教育的必要补充,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学校可以针对青春期少男少女的生理、心理特征为家长举办“青春期生理、心理特征”、“十三四岁——多事之秋的年龄”、“微观社会环境和青少年犯罪”、“家长、家风和学风”讲座,以及家庭教育研讨会,帮助家长掌握教育知识,克服教育的弊端,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从而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实现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综合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