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2-0229-02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经济结构正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在社会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城镇化进程速猛发展,城市空间拓展,人口和出行增加这就为农村闲置的劳动力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因此,农村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带着十八般武艺,或夫妻并驾,或兄弟联手,纷纷外出实现自己的淘金梦。这样以来便产生拉农村留守学生,农村留守学生是我国社会转型期特殊一个的社会群体。
何谓留守学生?就是父母双方流动到其他地区,把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而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只能托付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叔、伯、姨等亲属管理,上学读书的孩子。由于留守学生年龄小、自理能力差、缺少父母家庭的关爱,从而引发了生活、情感、教育、心理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着农村人口素质的提高。
据我本人对我校留守学生的调查中发现:留守学生人数占全校的百分之九十,这也包括父母早出晚归到城镇打工的;其中由隔代监护的占近百分之七十,也就是说这些留守学生由老人监护的占大多数;托付外婆、外爷、叔、伯、姨等代为监护的占百分之二十,留守学生人数将呈逐渐上升趋势。大家都知道,小学阶段是一个人的性格形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道德修养的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出了学校教育外,家庭教育所起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而留守学生由于长时间家庭教育相对缺失,他们的学习和性格个性的表现都明显有别与有正常家庭教育的孩子。其主要表现为;
1、学习成绩较差,作业不认真完成,无心向学。我在平时各科测试中作了统计分析发现:留守学生的平均成绩要比班上其他学生的平均分低30-40分。此表现为“不求上进”类。
2、性格内向,孤僻,胆小怕事,遇到问题不敢向老师或临时监护人亲属反映,长期积压在内心深处,心理压力很大,造成严重的心理障碍。此表现为“心理扭曲”类。
3、不关心集体、经常违反纪律且屡教不改、对待他人冷漠、我行我素、目中无人。此表现为“不听管教类”。
那么,造成留守学生有以上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呢?我认为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1 父母长期在外,缺乏家庭教育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他们以其启蒙性、长期性、个体性、灵活性、感染性和权威性等特点,弥补着学校教育的不足。所以说家庭是孩子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通常是以父母的言传身教给孩子不断影响,对孩子性格的形成、品格的培养及理想报负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少了家庭教育的孩子就好象一匹没有缰绳的野马、无拘无束、我行我素、无人看管,一个学生犯了错误或者学习成绩起浮,在学校有老师教育帮助,可是回到家里便没有人管了。如此以来孩子的不良习惯,自然形成了。由此可见父母的教育而单靠学校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
父母都不在孩子的身边,孩子不但缺少关爱,而且显得特别无助,心里有苦无处述说,我对留守学生作了一次问卷调查:当你们遇到困难时,最需要谁的帮助?答案有:A、老师B、同学 C、父母D、爷爷或者叔、伯。选C的占95%,从这次调查中更加说明留守学生对父母的依赖性是很强的。他们长时间失去父母的关爱,总象一只迷失方向的小羊羔孤独无助。如大多数留守儿童连父母的模样是什么样子都无印象,还有甚者连父母的名字都不知道。良好的的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无从谈起,有孩子贪吃贪睡贪玩,早晨八点多钟才起床,哭着闹着背起书包上学堂。读书写字不讲究坐姿,部分学生放学回家完成家庭作业,都是将作业本按台阶上,坐在地上完成的。作业潦草,只图完成作业而去做作业。回到家以后最主要的任务是看电视,一看就没完没了,电视节目他要独家经营,谁要其它台的节目那都是不可能的。任所欲为的不良习惯可不言而愈,如此的不良行为光凭老师的教育实难完成。这样长期发展下去他们就会变的沉默寡言,对父母也产生怨恨,甚至怨恨一切的不良心态。而这个问题一直得不到家长的重视和认识,不少家长在电话里讲;没办法呀,家处农村种田地一年收入不了几个钱,不出去打工连一家老小的生活都无法保障。我们只能把小孩放在家里给老人管教,這是没办法的办法。反正教育孩子是你们学校老师的职责和义务。我们做为孩子的父母,能每月给足一定的生活费,零用花消的费用就算我们进责了。像这样如此无知的家长又何此一户呢?他对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身心健康情况,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情况,一概不关心,让更多的留守学生缺乏家庭教育未及时跟上,致使这部分学生变成屡教不改的问题学生了。
2 隔代教育或上代教育的缺陷
留守学生是被托付给其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形成隔代教育。由于他们文化素质和思想觉悟都很低,多采用溺爱的方式,较多地给予孩子们物质上的满足,对他们宽容、放任。其中有不少年老体弱的监护人认为;能让孩子吃饱、穿暖、健康就行了,而对于他们的学习、日常行为、心理状况根本没有办法去管教。白天在上学,晚上回家里就行了,到年底孩子的个数不少,给儿媳也还交代,至于其他的什么都无需过问。留守学生由其叔、伯、姨等亲属监护则称为上代教育。作为临时的监护人,这让监护人有所顾虑;孩子不是亲生儿女,甚至无血缘关系不好严格管教。这样如此以来养成留守儿童任性的心理行为。同时,留守学生与监护人难以形成情感,语言上难以沟通,从而造成性格孤僻。
3 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不到位
①应开齐音、体、美、劳和各种各样活动。②促使学生的感知和认识。③由于留守学生是我国社会转型期特殊的社会群体,学校老师对他们的家庭背景,心理状况没有作全面的,深层次的了解分析,对他们的认知几乎也是一片空白。由于认知不足,教育方式不当,很容易刺伤学生的自尊心,从而加重了他们的叛逆心理。加上老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难以实现,对问题学生难以管理,造成一些老师对他们教育失去信心,干脆把责任又推给孩子父母的身上,对他们放任不管。
留守儿童已经成为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应该引起全社会各界的关注。这是对社会尤其是学校面临的巨大挑战,也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困惑。但是做为教师有责任教育好这些留守学生,为他们创造良好教育和健康成长的环境。
如何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我本人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3.1 从心理着手,矫正他们扭曲的心理
留守儿童中存在的根本问题是心理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得从身心入手。⒈教师要做好学生的身心辅导工作,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要对本班的留守儿童有充分的了解,本着他们的生活习惯,经济情况,身体特征,家庭环境。为他们建立起身心健康卡,留意每个学生的心身变化,并作详细记录,对他们的不正常的行为表现及时正确引导和校正,并进行有关心身辅导,给他们更多的心灵关怀。⒉留守儿童因父母的远离,使他们普遍缺少了和父母的沟通,缺少了来自父母的引导,鼓励和鞭策从而增强自律能力差,内心孤独。和父母之间的这种情感空白,教师应该更多地从情感入手加以弥补。这就需要我们深入到学生当中去,到学生的家庭中去,经常和这些学生进行情感和语言上的交流,以填补他们缺少父母呵护的空白。同时,经常开展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比如给他们过生日,让每一同学都来关心,关怀他们,消除他们的孤独感和自卑感,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⒊爱是教育的基石。教师要经常用休息的时间去家访,了解,关心他们的生活,对生活困难的学生要及时给予帮助。同时和他们的监护人互相沟通。使其积极配合学校共同教育:每天要督促孩子完成学习任务,要经常和孩子进行情感语言上的交流,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建立学习信心,激发学习兴趣。⒋教师和监护人是代替不了父母的,我们要让孩子感到父母无时不在自己的身边,满足他们安全感。因此,教师要教会学生经常以书信,电话的方式来加强同父母的情感交流,直到他们学会把生活和学习中的苦与乐告诉父母,使情感得以抒发。
此外,教师还要多与学生家长电话沟通,在思想上去掉他们那种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情不正确的思想,重视子女的教育,平时要多对孩子进行电话教育。我相信有了父母给予精神上的鼓励和行为上的约束,有了学校的温暖关怀和帮助,孩子一定会对学习和生活树立信心。
3.2 教师要引导留守儿童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教师在和他们交流过程中要正确引导他们理解父母外出打工的艰辛,让他们懂得农村的孩子早当家的道理,珍惜现在难得的学习机会,努力学习。增强他们的是非观,判断力和责任感,使他们对父母的理解转化为学习的动力。事实上,有些孩子除了完成学习任务外还要承担繁重的家务,照顾弟弟妹妹甚至老人。在长期的生活中,他们的意志变的坚强起来,思想变的成熟起来,学习也很用功。而这些品质是其他孩子所没有具备的。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赏识。教师要善于发掘留守学生身上的优点,对他们吃苦耐劳,自立自强的精神加以表扬,鼓励他们将这些生活事例以作文或者主题班会的形成把自己的心里话倾诉出来,号召同学们向他们学习。这些学生当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后就会增强对学习的信心,有了正确的学习动机后,就能极大地促进学习。
3.3 政府部门要做好关爱留守儿童工作
不断加大农村小学基础建设投资的力度,建立寄宿制学校,吸收留守儿童住校。乡镇政府要发挥爱心超市作用,每所学校捐建一个留守学生之家,把留守儿童列如帮扶对象,切实解决他们生活上的问题,鼓励他们自立自强,努力学习,让孩子们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总之,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一个越来越突出的社会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我们从事教育工作所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它需要教师,父母 ,监护人乃至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但主阵地是学校,教师是关键,我们要本着多每一个孩子负责的态度,把更多的关爱和呵护给这些心灵最脆弱的孩子们。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经济结构正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在社会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城镇化进程速猛发展,城市空间拓展,人口和出行增加这就为农村闲置的劳动力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因此,农村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带着十八般武艺,或夫妻并驾,或兄弟联手,纷纷外出实现自己的淘金梦。这样以来便产生拉农村留守学生,农村留守学生是我国社会转型期特殊一个的社会群体。
何谓留守学生?就是父母双方流动到其他地区,把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而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只能托付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叔、伯、姨等亲属管理,上学读书的孩子。由于留守学生年龄小、自理能力差、缺少父母家庭的关爱,从而引发了生活、情感、教育、心理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着农村人口素质的提高。
据我本人对我校留守学生的调查中发现:留守学生人数占全校的百分之九十,这也包括父母早出晚归到城镇打工的;其中由隔代监护的占近百分之七十,也就是说这些留守学生由老人监护的占大多数;托付外婆、外爷、叔、伯、姨等代为监护的占百分之二十,留守学生人数将呈逐渐上升趋势。大家都知道,小学阶段是一个人的性格形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道德修养的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出了学校教育外,家庭教育所起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而留守学生由于长时间家庭教育相对缺失,他们的学习和性格个性的表现都明显有别与有正常家庭教育的孩子。其主要表现为;
1、学习成绩较差,作业不认真完成,无心向学。我在平时各科测试中作了统计分析发现:留守学生的平均成绩要比班上其他学生的平均分低30-40分。此表现为“不求上进”类。
2、性格内向,孤僻,胆小怕事,遇到问题不敢向老师或临时监护人亲属反映,长期积压在内心深处,心理压力很大,造成严重的心理障碍。此表现为“心理扭曲”类。
3、不关心集体、经常违反纪律且屡教不改、对待他人冷漠、我行我素、目中无人。此表现为“不听管教类”。
那么,造成留守学生有以上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呢?我认为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1 父母长期在外,缺乏家庭教育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他们以其启蒙性、长期性、个体性、灵活性、感染性和权威性等特点,弥补着学校教育的不足。所以说家庭是孩子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通常是以父母的言传身教给孩子不断影响,对孩子性格的形成、品格的培养及理想报负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少了家庭教育的孩子就好象一匹没有缰绳的野马、无拘无束、我行我素、无人看管,一个学生犯了错误或者学习成绩起浮,在学校有老师教育帮助,可是回到家里便没有人管了。如此以来孩子的不良习惯,自然形成了。由此可见父母的教育而单靠学校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
父母都不在孩子的身边,孩子不但缺少关爱,而且显得特别无助,心里有苦无处述说,我对留守学生作了一次问卷调查:当你们遇到困难时,最需要谁的帮助?答案有:A、老师B、同学 C、父母D、爷爷或者叔、伯。选C的占95%,从这次调查中更加说明留守学生对父母的依赖性是很强的。他们长时间失去父母的关爱,总象一只迷失方向的小羊羔孤独无助。如大多数留守儿童连父母的模样是什么样子都无印象,还有甚者连父母的名字都不知道。良好的的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无从谈起,有孩子贪吃贪睡贪玩,早晨八点多钟才起床,哭着闹着背起书包上学堂。读书写字不讲究坐姿,部分学生放学回家完成家庭作业,都是将作业本按台阶上,坐在地上完成的。作业潦草,只图完成作业而去做作业。回到家以后最主要的任务是看电视,一看就没完没了,电视节目他要独家经营,谁要其它台的节目那都是不可能的。任所欲为的不良习惯可不言而愈,如此的不良行为光凭老师的教育实难完成。这样长期发展下去他们就会变的沉默寡言,对父母也产生怨恨,甚至怨恨一切的不良心态。而这个问题一直得不到家长的重视和认识,不少家长在电话里讲;没办法呀,家处农村种田地一年收入不了几个钱,不出去打工连一家老小的生活都无法保障。我们只能把小孩放在家里给老人管教,這是没办法的办法。反正教育孩子是你们学校老师的职责和义务。我们做为孩子的父母,能每月给足一定的生活费,零用花消的费用就算我们进责了。像这样如此无知的家长又何此一户呢?他对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身心健康情况,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情况,一概不关心,让更多的留守学生缺乏家庭教育未及时跟上,致使这部分学生变成屡教不改的问题学生了。
2 隔代教育或上代教育的缺陷
留守学生是被托付给其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形成隔代教育。由于他们文化素质和思想觉悟都很低,多采用溺爱的方式,较多地给予孩子们物质上的满足,对他们宽容、放任。其中有不少年老体弱的监护人认为;能让孩子吃饱、穿暖、健康就行了,而对于他们的学习、日常行为、心理状况根本没有办法去管教。白天在上学,晚上回家里就行了,到年底孩子的个数不少,给儿媳也还交代,至于其他的什么都无需过问。留守学生由其叔、伯、姨等亲属监护则称为上代教育。作为临时的监护人,这让监护人有所顾虑;孩子不是亲生儿女,甚至无血缘关系不好严格管教。这样如此以来养成留守儿童任性的心理行为。同时,留守学生与监护人难以形成情感,语言上难以沟通,从而造成性格孤僻。
3 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不到位
①应开齐音、体、美、劳和各种各样活动。②促使学生的感知和认识。③由于留守学生是我国社会转型期特殊的社会群体,学校老师对他们的家庭背景,心理状况没有作全面的,深层次的了解分析,对他们的认知几乎也是一片空白。由于认知不足,教育方式不当,很容易刺伤学生的自尊心,从而加重了他们的叛逆心理。加上老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难以实现,对问题学生难以管理,造成一些老师对他们教育失去信心,干脆把责任又推给孩子父母的身上,对他们放任不管。
留守儿童已经成为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应该引起全社会各界的关注。这是对社会尤其是学校面临的巨大挑战,也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困惑。但是做为教师有责任教育好这些留守学生,为他们创造良好教育和健康成长的环境。
如何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我本人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3.1 从心理着手,矫正他们扭曲的心理
留守儿童中存在的根本问题是心理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得从身心入手。⒈教师要做好学生的身心辅导工作,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要对本班的留守儿童有充分的了解,本着他们的生活习惯,经济情况,身体特征,家庭环境。为他们建立起身心健康卡,留意每个学生的心身变化,并作详细记录,对他们的不正常的行为表现及时正确引导和校正,并进行有关心身辅导,给他们更多的心灵关怀。⒉留守儿童因父母的远离,使他们普遍缺少了和父母的沟通,缺少了来自父母的引导,鼓励和鞭策从而增强自律能力差,内心孤独。和父母之间的这种情感空白,教师应该更多地从情感入手加以弥补。这就需要我们深入到学生当中去,到学生的家庭中去,经常和这些学生进行情感和语言上的交流,以填补他们缺少父母呵护的空白。同时,经常开展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比如给他们过生日,让每一同学都来关心,关怀他们,消除他们的孤独感和自卑感,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⒊爱是教育的基石。教师要经常用休息的时间去家访,了解,关心他们的生活,对生活困难的学生要及时给予帮助。同时和他们的监护人互相沟通。使其积极配合学校共同教育:每天要督促孩子完成学习任务,要经常和孩子进行情感语言上的交流,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建立学习信心,激发学习兴趣。⒋教师和监护人是代替不了父母的,我们要让孩子感到父母无时不在自己的身边,满足他们安全感。因此,教师要教会学生经常以书信,电话的方式来加强同父母的情感交流,直到他们学会把生活和学习中的苦与乐告诉父母,使情感得以抒发。
此外,教师还要多与学生家长电话沟通,在思想上去掉他们那种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情不正确的思想,重视子女的教育,平时要多对孩子进行电话教育。我相信有了父母给予精神上的鼓励和行为上的约束,有了学校的温暖关怀和帮助,孩子一定会对学习和生活树立信心。
3.2 教师要引导留守儿童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教师在和他们交流过程中要正确引导他们理解父母外出打工的艰辛,让他们懂得农村的孩子早当家的道理,珍惜现在难得的学习机会,努力学习。增强他们的是非观,判断力和责任感,使他们对父母的理解转化为学习的动力。事实上,有些孩子除了完成学习任务外还要承担繁重的家务,照顾弟弟妹妹甚至老人。在长期的生活中,他们的意志变的坚强起来,思想变的成熟起来,学习也很用功。而这些品质是其他孩子所没有具备的。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赏识。教师要善于发掘留守学生身上的优点,对他们吃苦耐劳,自立自强的精神加以表扬,鼓励他们将这些生活事例以作文或者主题班会的形成把自己的心里话倾诉出来,号召同学们向他们学习。这些学生当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后就会增强对学习的信心,有了正确的学习动机后,就能极大地促进学习。
3.3 政府部门要做好关爱留守儿童工作
不断加大农村小学基础建设投资的力度,建立寄宿制学校,吸收留守儿童住校。乡镇政府要发挥爱心超市作用,每所学校捐建一个留守学生之家,把留守儿童列如帮扶对象,切实解决他们生活上的问题,鼓励他们自立自强,努力学习,让孩子们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总之,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一个越来越突出的社会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我们从事教育工作所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它需要教师,父母 ,监护人乃至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但主阵地是学校,教师是关键,我们要本着多每一个孩子负责的态度,把更多的关爱和呵护给这些心灵最脆弱的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