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感受与升华”阅读教学新模式的出现,则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开展提供了更好的途径。因此,本文对“感受与升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及其实践问题展开了研究,以便为关注这一话题的人们提供参考。
【关键词】感受与升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在小学阶段,学生正处在感、知觉迅速发展的阶段和人格发育的重要时期。所以,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应该引导学生完成阅读文本的学习。而“感受与升华”阅读教学新模式的采用可以较好地引导学生加深对文本阅读的体会,并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因此,有必要对该种教学模式的实践应用问题展开探讨,继而更好应用该模式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一、“感受与升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概述
所谓的“感受与升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其实就是以感性教育理论和体验学习理论等多个理论为指导的一种教学模式,主要由感受、体验、思考、交流、表现和升华这六个部分组成。而在感性教育理论下,学生需要亲自体验和感受事物的价值,继而产生感动与实感,并主动地得到发展。体验教学理论则是需要学生通过感受、体验、思考和交流等方式完成学习内容的内化,继而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掌握一些技能或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甚至形成一些观念和态度。所以,“感受与升华”教学模式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教学目标,使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充分的发
挥[1]。因此,在该教学模式实施的过程中,采取的是教师导、学生学的教学模式,以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为主要教学途径。
二、“感受与升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新模式的实践
(一)帮助学生充分感受文本
对于年龄较小和知识面较窄的小学生来讲,往往难以感受到语文阅读文本的人文内涵。所以,教师想要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就要帮助学生充分感受文本。为了达成这一目的,教师需要使学生了解与文本有关的背景知识和信息,继而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同时,教师也可以要求学生通过查字典完成对生字词学习,继而更好地理解文本。此外,教师也可以通过朗读课文或创设教学情境帮助学生对文本有整体上的感知[2]。例如在学习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的《师恩难忘》一文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回忆对自己有影响的教师,继而营造一个容易引入“师恩难忘”话题的情境。在这一情境中,教师可以将学生的感情带入“师恩”这一话题,然后提出“不同的人对师恩都有不同的感受。下面我们来听一听著名作家刘绍棠对儿时老师的回忆,看看他是怎么抒发对老师的感激之情的,继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并增强学生的情感感悟力。
(二)采取方法加深学生的体验
在帮助学生充分感受阅读文本后,教师需要使学生的体验加深,继而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一方面,教师可以提出让学生换位思考的建议,以便采取移情体验法使学生置身于课文情境中,继而产生更为深刻的体会;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采取入情朗读法开展教学。具体来讲,就是教师要让学生投入重点段落的朗读中去,以便建立起快速体验文章情感的通道。在这一环节,教师可以采取分角色朗读和轻声读等多种方式。此外,阅读文本中的重点词句段可以成为文章情感的“泉源”,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深入分析这些内容。
(三)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在获得深切体验后,学生自然会产生一些问题。此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这些问题,以便产生情感和知识的碰撞,继而产生新的感悟。一方面,教师可以先提出一些问题,以便使学生的思维受到启发,继而帮助学生更为全面地理解文章;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采用质疑法向学生提出问题,继而激发学生主动思考问题[3]。同时,教师也应该使学生学会质疑,并指导学生学会解疑,以便引导学生深入进行阅读文本的思考。
(四)实现阅读感受的多向交流
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互相交流完成对各自阅读感受的讨论,继而更好地体现文本所传递的情感。一方面,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成多个学习小组,然后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教师提出的问题的解答。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之间将形成良好的互动,继而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另一方面,教师需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多给予学生关心和鼓励,以便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双向交流,继而引导学生更好地完成文本的阅读。
(五)督促学生表达理解与感受
在经过交流讨论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会得到加深,并且将获得表达自我感受的欲望。所以,教师应该督促学生表达这些理解与感受,以便使教学的效果得到加深。一方面,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根据自身感受朗读课文,继而实现个性化阅读。另一方面,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理解再现文本内容,从而在动作表现中表达自身对文本中的情感的理解。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的《牛郎织女》一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别选择表演“王母抓走织女”和“七夕相会”等场景,以使学生更好地表现自身的真实感受。而在不同的情境中完成表演,则可以使学生的感情外化表现,继而达成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表演“王母抓走织女”这一环节时,表演的学生情绪比较激烈,而台下的学生则将被深深吸引,继而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的感受。
(六)实现知识和情感的升华
阅读教学的深层意义就在于使学生内部的态度和价值观得到升华,所以教师需要自然而然地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习文本的目的和意义。而这一阶段的教学需要一层一层深入,而并非是教学过程的简单叠加。一方面,教师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文章创作的意义。在此基础上,则需要使课文的内涵和主题得到延伸,继而使学生的情感和态度得到自然升华。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完成课外资料的开拓和探索,继而帮助学生自然而然地得出更具深度的结论。
三、结论
总而言之,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可以使学生的文学素养得到更好的培养。所以,教师应该较好地应用“感受与升华”阅读教学模式,以便在加深学生情感体验的同时,使学生的知识和情感得到升华。
参考文献
[1]王红军.谈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新模式[J].考试周刊,2013(70).
[2]张祎.对新时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新模式的研究[J].学周刊,2015(28).
(编辑:龙贤东)
【关键词】感受与升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在小学阶段,学生正处在感、知觉迅速发展的阶段和人格发育的重要时期。所以,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应该引导学生完成阅读文本的学习。而“感受与升华”阅读教学新模式的采用可以较好地引导学生加深对文本阅读的体会,并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因此,有必要对该种教学模式的实践应用问题展开探讨,继而更好应用该模式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一、“感受与升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概述
所谓的“感受与升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其实就是以感性教育理论和体验学习理论等多个理论为指导的一种教学模式,主要由感受、体验、思考、交流、表现和升华这六个部分组成。而在感性教育理论下,学生需要亲自体验和感受事物的价值,继而产生感动与实感,并主动地得到发展。体验教学理论则是需要学生通过感受、体验、思考和交流等方式完成学习内容的内化,继而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掌握一些技能或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甚至形成一些观念和态度。所以,“感受与升华”教学模式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教学目标,使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充分的发
挥[1]。因此,在该教学模式实施的过程中,采取的是教师导、学生学的教学模式,以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为主要教学途径。
二、“感受与升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新模式的实践
(一)帮助学生充分感受文本
对于年龄较小和知识面较窄的小学生来讲,往往难以感受到语文阅读文本的人文内涵。所以,教师想要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就要帮助学生充分感受文本。为了达成这一目的,教师需要使学生了解与文本有关的背景知识和信息,继而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同时,教师也可以要求学生通过查字典完成对生字词学习,继而更好地理解文本。此外,教师也可以通过朗读课文或创设教学情境帮助学生对文本有整体上的感知[2]。例如在学习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的《师恩难忘》一文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回忆对自己有影响的教师,继而营造一个容易引入“师恩难忘”话题的情境。在这一情境中,教师可以将学生的感情带入“师恩”这一话题,然后提出“不同的人对师恩都有不同的感受。下面我们来听一听著名作家刘绍棠对儿时老师的回忆,看看他是怎么抒发对老师的感激之情的,继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并增强学生的情感感悟力。
(二)采取方法加深学生的体验
在帮助学生充分感受阅读文本后,教师需要使学生的体验加深,继而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一方面,教师可以提出让学生换位思考的建议,以便采取移情体验法使学生置身于课文情境中,继而产生更为深刻的体会;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采取入情朗读法开展教学。具体来讲,就是教师要让学生投入重点段落的朗读中去,以便建立起快速体验文章情感的通道。在这一环节,教师可以采取分角色朗读和轻声读等多种方式。此外,阅读文本中的重点词句段可以成为文章情感的“泉源”,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深入分析这些内容。
(三)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在获得深切体验后,学生自然会产生一些问题。此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这些问题,以便产生情感和知识的碰撞,继而产生新的感悟。一方面,教师可以先提出一些问题,以便使学生的思维受到启发,继而帮助学生更为全面地理解文章;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采用质疑法向学生提出问题,继而激发学生主动思考问题[3]。同时,教师也应该使学生学会质疑,并指导学生学会解疑,以便引导学生深入进行阅读文本的思考。
(四)实现阅读感受的多向交流
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互相交流完成对各自阅读感受的讨论,继而更好地体现文本所传递的情感。一方面,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成多个学习小组,然后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教师提出的问题的解答。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之间将形成良好的互动,继而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另一方面,教师需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多给予学生关心和鼓励,以便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双向交流,继而引导学生更好地完成文本的阅读。
(五)督促学生表达理解与感受
在经过交流讨论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会得到加深,并且将获得表达自我感受的欲望。所以,教师应该督促学生表达这些理解与感受,以便使教学的效果得到加深。一方面,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根据自身感受朗读课文,继而实现个性化阅读。另一方面,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理解再现文本内容,从而在动作表现中表达自身对文本中的情感的理解。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的《牛郎织女》一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别选择表演“王母抓走织女”和“七夕相会”等场景,以使学生更好地表现自身的真实感受。而在不同的情境中完成表演,则可以使学生的感情外化表现,继而达成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表演“王母抓走织女”这一环节时,表演的学生情绪比较激烈,而台下的学生则将被深深吸引,继而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的感受。
(六)实现知识和情感的升华
阅读教学的深层意义就在于使学生内部的态度和价值观得到升华,所以教师需要自然而然地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习文本的目的和意义。而这一阶段的教学需要一层一层深入,而并非是教学过程的简单叠加。一方面,教师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文章创作的意义。在此基础上,则需要使课文的内涵和主题得到延伸,继而使学生的情感和态度得到自然升华。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完成课外资料的开拓和探索,继而帮助学生自然而然地得出更具深度的结论。
三、结论
总而言之,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可以使学生的文学素养得到更好的培养。所以,教师应该较好地应用“感受与升华”阅读教学模式,以便在加深学生情感体验的同时,使学生的知识和情感得到升华。
参考文献
[1]王红军.谈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新模式[J].考试周刊,2013(70).
[2]张祎.对新时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新模式的研究[J].学周刊,2015(28).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