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设计应用”课要让学生从课堂中去了解并掌握设计的原理、去感受设计与生活的联系、去玩味不同材料的特性与制作的乐趣、去感受艺术形式美与设计功能的统一,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从中学会解决问题,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设计创造出美好的事物,从而美化生活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本课题创新程度良好,“设计应用”类型的课例研究虽然已有各种程度的前人经验,但我们将作更深入的研究,?并且着重对美术四大领域之一的“设计应用”课例的策略(方法)进行研究。网 /97iew-1576071.htm
关键词: “设计·应用” 情景导入;课堂教学;创作表现;多元评价
【中图分类号】 G6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236-1879(2018)08-0083-01
在我国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美术新课标的指导下,特别是“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活动方式既强调体现设计的创造意识,又具有特定的功能性特点,该学习领域所涉及的内容较为广泛,同时又与生活紧密相关,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设计·应用”领域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围绕一定的目的和用途进行设计与制作,传递、交流信息,美化生活及环境,培养设计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学习领域。它融审美、设计、造型、应用为一体,强调通过美术学习活动,使学生能够形成一种有功能性的创意,并尝试在生活与实践中应用自己的这一创意,拉近美术学习与生活的距离。
一、“设计·应用”领域的情境导入
美术课程教学内容不拘一格,因课而导,用丰富多彩的形式来缩短学生与教材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产生渴求知识的心理,那么定会大大有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疑”是学习的起点,有“疑”才有问、有究,才有所得。在学习中当学生面临困惑,觉得需要新的知识,新的技能来解决问题时,他们会积极地去探究,去吸取知识,学习技能。因此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可以通过猜谜、提问、设疑等方式有意识地设置悬念,让学生暂时处于困惑状态,并积极的、自觉地去揭开“谜底”。这样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并培养他们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能力和习惯。如:一堂美术课上教师这样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设计一张贺卡”学生反应黯然。教师继续:“但是,今天做贺卡有个特殊的要求,不能用笔画。” “什么?不用笔,那怎么画?”学生在短暂的惊讶后很快开始动脑筋,想出了用纸卷、用废旧杂志纸剪贴、用树叶、用羽毛、沙子、棉签等等材料进行制作。这样的导入一下子就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觉得轻松愉快,特别好玩,非常投入。
另外,在“设计·应用”领域的教学中,还可以通过听音乐、看动画、讲故事、猜谜语等多种情境导入形式,增强学生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象能力,使学生对美术课堂教学产生足够的兴趣,推动学生快乐的参与美术学习活动。
二、 “设计·应用”领域的课堂教学
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是艺术的源泉。在“设计·应用”领域中,课堂教学既强调学生自我思想和情感的自由表现,同时更要考虑创作目标对于他人的需求性,对于生活与社会的实际适应性,这就要把“设计·应用”领域的美术课与生活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对生活美的向往,美化生活、美化环境,使学生在贴近生活实际、联系社会的学习中,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和创造欲望。在三年级《各种各样的鞋》一课中,我采用发散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通过参观“鞋文化博物馆”――“生活中的鞋”――“新颖奇特的鞋”这一系列与生活相关的课堂教学活动设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并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潜能,进行积极的探索、创新活动。
“设计·应用”领域的课堂教学,使学生能够在创造美的过程中,更好地感受生活,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使其在美术的“设计·应用”领域进一步认识到美术的实用价值,激发他们热爱生活的情感,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
三、 “设计·应用”领域的创作表现
“设计·应用”领域对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也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要使学生在创作活动中静心、细心、耐心地进行构思,考虑各种方法和手段,尝试多种材料和工具,享受创造和实践带给自己的快乐,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品质和审美判断。在小学美术中高年级的课程中,“设计·应用”领域的美术课占有很大的比重,通过对最基本设计知识和技能的了解,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设计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自制小相框》、《台历和挂历的设计》让学生充分认识不同材质在创作中的不同效果。《我的牙刷》、《我的书包》、《光盘架的设计》等课让学生认识和了解了创作中的不同方法,而《祖国在我心中》、《小花饰》、《棋牌乐》等课让学生体会到了创作的成就感。
“设计·应用”领域中的创作表现可以充分提高学生的设计与应用能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完成本课内容,使学生人人参与,都有成功的体验,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现能力、个体动手及合作能力。
四、 “设计·应用”领域的多元评价
美术课堂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改进教师的教学,以及促进美术课程不断发展的重要环节。“设计·应用”领域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对于小学而言,主要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感知和创作,使学生在贴近生活联系社会的学习活动中,对美术课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从课前资料的收集――课堂学生的自我探究――创作表现――课后拓展,无不体现着“设计·应用”领域评价的多元化。
在 “设计·应用”领域的教学过程中应尽量理论联系实际,多使用和挖掘生活中的设计实例,增强美术学习的趣味性和应用性,进而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作欲望。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设计·应用”领域的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我们美术教師要充分发挥美术教育特有的魅力,通过美术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设计与应用方面的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充满自信地参与到学习之中,使学生的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有机结合,从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思考能力,充分发挥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美术课程标准解读》、《小学美术新课程教学论》《小学美术设计与应用课类有效教学策略探究》
关键词: “设计·应用” 情景导入;课堂教学;创作表现;多元评价
【中图分类号】 G6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236-1879(2018)08-0083-01
在我国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美术新课标的指导下,特别是“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活动方式既强调体现设计的创造意识,又具有特定的功能性特点,该学习领域所涉及的内容较为广泛,同时又与生活紧密相关,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设计·应用”领域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围绕一定的目的和用途进行设计与制作,传递、交流信息,美化生活及环境,培养设计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学习领域。它融审美、设计、造型、应用为一体,强调通过美术学习活动,使学生能够形成一种有功能性的创意,并尝试在生活与实践中应用自己的这一创意,拉近美术学习与生活的距离。
一、“设计·应用”领域的情境导入
美术课程教学内容不拘一格,因课而导,用丰富多彩的形式来缩短学生与教材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产生渴求知识的心理,那么定会大大有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疑”是学习的起点,有“疑”才有问、有究,才有所得。在学习中当学生面临困惑,觉得需要新的知识,新的技能来解决问题时,他们会积极地去探究,去吸取知识,学习技能。因此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可以通过猜谜、提问、设疑等方式有意识地设置悬念,让学生暂时处于困惑状态,并积极的、自觉地去揭开“谜底”。这样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并培养他们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能力和习惯。如:一堂美术课上教师这样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设计一张贺卡”学生反应黯然。教师继续:“但是,今天做贺卡有个特殊的要求,不能用笔画。” “什么?不用笔,那怎么画?”学生在短暂的惊讶后很快开始动脑筋,想出了用纸卷、用废旧杂志纸剪贴、用树叶、用羽毛、沙子、棉签等等材料进行制作。这样的导入一下子就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觉得轻松愉快,特别好玩,非常投入。
另外,在“设计·应用”领域的教学中,还可以通过听音乐、看动画、讲故事、猜谜语等多种情境导入形式,增强学生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象能力,使学生对美术课堂教学产生足够的兴趣,推动学生快乐的参与美术学习活动。
二、 “设计·应用”领域的课堂教学
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是艺术的源泉。在“设计·应用”领域中,课堂教学既强调学生自我思想和情感的自由表现,同时更要考虑创作目标对于他人的需求性,对于生活与社会的实际适应性,这就要把“设计·应用”领域的美术课与生活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对生活美的向往,美化生活、美化环境,使学生在贴近生活实际、联系社会的学习中,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和创造欲望。在三年级《各种各样的鞋》一课中,我采用发散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通过参观“鞋文化博物馆”――“生活中的鞋”――“新颖奇特的鞋”这一系列与生活相关的课堂教学活动设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并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潜能,进行积极的探索、创新活动。
“设计·应用”领域的课堂教学,使学生能够在创造美的过程中,更好地感受生活,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使其在美术的“设计·应用”领域进一步认识到美术的实用价值,激发他们热爱生活的情感,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
三、 “设计·应用”领域的创作表现
“设计·应用”领域对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也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要使学生在创作活动中静心、细心、耐心地进行构思,考虑各种方法和手段,尝试多种材料和工具,享受创造和实践带给自己的快乐,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品质和审美判断。在小学美术中高年级的课程中,“设计·应用”领域的美术课占有很大的比重,通过对最基本设计知识和技能的了解,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设计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自制小相框》、《台历和挂历的设计》让学生充分认识不同材质在创作中的不同效果。《我的牙刷》、《我的书包》、《光盘架的设计》等课让学生认识和了解了创作中的不同方法,而《祖国在我心中》、《小花饰》、《棋牌乐》等课让学生体会到了创作的成就感。
“设计·应用”领域中的创作表现可以充分提高学生的设计与应用能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完成本课内容,使学生人人参与,都有成功的体验,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现能力、个体动手及合作能力。
四、 “设计·应用”领域的多元评价
美术课堂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改进教师的教学,以及促进美术课程不断发展的重要环节。“设计·应用”领域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对于小学而言,主要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感知和创作,使学生在贴近生活联系社会的学习活动中,对美术课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从课前资料的收集――课堂学生的自我探究――创作表现――课后拓展,无不体现着“设计·应用”领域评价的多元化。
在 “设计·应用”领域的教学过程中应尽量理论联系实际,多使用和挖掘生活中的设计实例,增强美术学习的趣味性和应用性,进而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作欲望。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设计·应用”领域的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我们美术教師要充分发挥美术教育特有的魅力,通过美术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设计与应用方面的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充满自信地参与到学习之中,使学生的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有机结合,从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思考能力,充分发挥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美术课程标准解读》、《小学美术新课程教学论》《小学美术设计与应用课类有效教学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