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杜甫有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广览群书,无论是对语言的理解还是文章的写作都有极大的帮助。
2018年高考刚刚结束,从阅读量看,与2017年高考语文试题相比,以全国卷一卷为例,2017年全国卷的试卷字数为8042字,2018年全国卷的试卷字数为9015字,增加了973字,考生阅读量在2017年的基础上增加了12.1%。因此,很多专家说我们正式进入“语文大阅读时代”。然而,现状堪忧。现在的高中生学业繁重,课时紧张,没有时间阅读。即使阅读也没有形成真正的思考,不知道如何辨析和总结,盲目而无措。
针对这种情况,语文授课就要适当的调整。不妨在语文的课堂上加大学生的阅读,在阅读的同时进行指导,有的放矢地利用序列组合选取文本,对文本进行解读。我们可以根据作家、时间、作品风格的不同,利用课本文章和课外文章进行比较式阅读,在增加阅读文本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思辨能力。
一、 同一作家在不同时期统一风格的作品赏析
在讲解苏轼的《定风波》的词作时,我又选取了苏轼的两首词——《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临江仙:送钱穆父》学生在分析的时候能够准确地把握《卜算子》中孤鸿的的形象,能够理解“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这句话。苏轼经过三起三落,在贬谪的路上欲行欲远,他的心境或许有过起伏,但是他的性格不曾改变。
所以学生在赏析总结的时候就能理解:苏轼以儒家的思想积极入世,同时又以道释的思想超然出世,因而他能以积极进取、超然旷达、随缘自适的人生态度面对现实, 既执著于现实又超越现实,用佛道思想使他观察问题,在一种超然物外的旷达态度背后,坚持着对人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二、 同一作家在不同时期的不同风格
课本中已经选录了李清照不同时期的两首词作,为了便于更深刻体会她在不同時期的不同境遇和风格,我又选录了两首词——《临江仙 梅》、《行香子》 。借助于课本上对李清照的两首词进行分析就可以清楚地明白第一首词写于南渡之前,第二首写于南渡之后。第一首词人以梅自比,芳华易逝,思念的人却迟迟不来。第二首词人在寂寞中思绪万千,所有意象无不在述说着一个“愁”字。学生根据李清照的生平就可以把握她的词风特点。
她早年的愁只是暂别之愁、个人之愁;而她后期的则是死别之愁、永恒之愁,个人之愁与家国兴亡之愁交织在一处。所以她的词南渡之前是婉媚透逸,真挚缠绵,柔情似水的少妇情怀。南渡之后是孤独凄清,感世伤怀,颠沛流离的中年女性形象。
三、 不同作家在同一时期的同一风格
高考文本阅读中小说阅读的份量很重,在选取文本时,我给学生推荐的邓友梅的《那五》和冯骥才的《三寸金莲》。之所以把这两篇文章推荐给学生,是因为作者两人同是当代“市井小说”的代表人物,同时他们的文风和文章反映的主题也很相似。学生在从人物性格,故事情节,环境背景多个方面思考后就能发现:生活在新旧交替的社会环境中,人物性格、观念也在发生着改变,他们不能完全摒弃旧的东西,有时又无法接受新的事物。陋习和新事物的取舍中折射出了人生百态。
四、 不同作家在同一时期的不同风格
我偏爱语言的哲思,喜欢灵动的文字,尤其阅读散文。我给学生推荐的是毕淑敏的《你要好好爱自己》和林清玄的《从容彼岸是生活》。一南一北,一女一男,同一时期,有着不一样的见解,不一样的人生体悟。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把握散文的中心思想,并能通过文本分析谈谈自己的理解。只是在语言欣赏上略有欠妥,只是感觉好,很有哲理,很温馨,但欣赏不了好在何处。
五、 不同作家在不同时期同一风格
跨越时空,有些作家的作品在风格上极为相似,甚至后人混淆了他们的作品。我给学生推荐了李煜和纳兰容若的词作:《长相思·一重山》和 《长相思·山一程》。
学生在分析的时候竟然与古人不谋而合,之所以后人把他们放在一起评论,就是他们的“真”,真情实感,率性而为。经过一系列的训练,学生在序列组合文本的阅读中,阅读量有所增加,分析的能力有所提高,甚至有些学生已经能够把这种分析能力运用在考试中。
但是,由于的课堂时间有限,有些分析并不是十分到位,没有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去理解。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更为熟练地启发、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并且有更大的收获。
2018年高考刚刚结束,从阅读量看,与2017年高考语文试题相比,以全国卷一卷为例,2017年全国卷的试卷字数为8042字,2018年全国卷的试卷字数为9015字,增加了973字,考生阅读量在2017年的基础上增加了12.1%。因此,很多专家说我们正式进入“语文大阅读时代”。然而,现状堪忧。现在的高中生学业繁重,课时紧张,没有时间阅读。即使阅读也没有形成真正的思考,不知道如何辨析和总结,盲目而无措。
针对这种情况,语文授课就要适当的调整。不妨在语文的课堂上加大学生的阅读,在阅读的同时进行指导,有的放矢地利用序列组合选取文本,对文本进行解读。我们可以根据作家、时间、作品风格的不同,利用课本文章和课外文章进行比较式阅读,在增加阅读文本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思辨能力。
一、 同一作家在不同时期统一风格的作品赏析
在讲解苏轼的《定风波》的词作时,我又选取了苏轼的两首词——《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临江仙:送钱穆父》学生在分析的时候能够准确地把握《卜算子》中孤鸿的的形象,能够理解“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这句话。苏轼经过三起三落,在贬谪的路上欲行欲远,他的心境或许有过起伏,但是他的性格不曾改变。
所以学生在赏析总结的时候就能理解:苏轼以儒家的思想积极入世,同时又以道释的思想超然出世,因而他能以积极进取、超然旷达、随缘自适的人生态度面对现实, 既执著于现实又超越现实,用佛道思想使他观察问题,在一种超然物外的旷达态度背后,坚持着对人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二、 同一作家在不同时期的不同风格
课本中已经选录了李清照不同时期的两首词作,为了便于更深刻体会她在不同時期的不同境遇和风格,我又选录了两首词——《临江仙 梅》、《行香子》 。借助于课本上对李清照的两首词进行分析就可以清楚地明白第一首词写于南渡之前,第二首写于南渡之后。第一首词人以梅自比,芳华易逝,思念的人却迟迟不来。第二首词人在寂寞中思绪万千,所有意象无不在述说着一个“愁”字。学生根据李清照的生平就可以把握她的词风特点。
她早年的愁只是暂别之愁、个人之愁;而她后期的则是死别之愁、永恒之愁,个人之愁与家国兴亡之愁交织在一处。所以她的词南渡之前是婉媚透逸,真挚缠绵,柔情似水的少妇情怀。南渡之后是孤独凄清,感世伤怀,颠沛流离的中年女性形象。
三、 不同作家在同一时期的同一风格
高考文本阅读中小说阅读的份量很重,在选取文本时,我给学生推荐的邓友梅的《那五》和冯骥才的《三寸金莲》。之所以把这两篇文章推荐给学生,是因为作者两人同是当代“市井小说”的代表人物,同时他们的文风和文章反映的主题也很相似。学生在从人物性格,故事情节,环境背景多个方面思考后就能发现:生活在新旧交替的社会环境中,人物性格、观念也在发生着改变,他们不能完全摒弃旧的东西,有时又无法接受新的事物。陋习和新事物的取舍中折射出了人生百态。
四、 不同作家在同一时期的不同风格
我偏爱语言的哲思,喜欢灵动的文字,尤其阅读散文。我给学生推荐的是毕淑敏的《你要好好爱自己》和林清玄的《从容彼岸是生活》。一南一北,一女一男,同一时期,有着不一样的见解,不一样的人生体悟。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把握散文的中心思想,并能通过文本分析谈谈自己的理解。只是在语言欣赏上略有欠妥,只是感觉好,很有哲理,很温馨,但欣赏不了好在何处。
五、 不同作家在不同时期同一风格
跨越时空,有些作家的作品在风格上极为相似,甚至后人混淆了他们的作品。我给学生推荐了李煜和纳兰容若的词作:《长相思·一重山》和 《长相思·山一程》。
学生在分析的时候竟然与古人不谋而合,之所以后人把他们放在一起评论,就是他们的“真”,真情实感,率性而为。经过一系列的训练,学生在序列组合文本的阅读中,阅读量有所增加,分析的能力有所提高,甚至有些学生已经能够把这种分析能力运用在考试中。
但是,由于的课堂时间有限,有些分析并不是十分到位,没有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去理解。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更为熟练地启发、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并且有更大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