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经括约肌间切除(Lap-ISR)术后结肠-肛管吻合口狭窄的危险因素。
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1年6月至2018年8月期间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结直肠肛门外科低位直肠癌前瞻性数据库(注册号:ChiCTR-ONC-15007506)中收集的Lap-ISR治疗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病例纳入标准:(1)通过端-端直接行手工结肠-肛管吻合(HCAA)完成消化道重建;(2)肿瘤上限为肿瘤下缘距离肛门括约肌环<1 cm,下限为肿瘤下缘距离内外括约肌间沟≥1 cm;(3)术前MRI或三维肛肠腔内超声评估为预期环周切缘阴性的T1~3期肿瘤;(4)肿瘤为高、中分化腺癌;(5)术前Wexner失禁评分<10分。排除标准:(1)术后随访时间<3个月;(2)同时性多原发癌;(3)选择结肠J型储袋、结肠成形术、结肠-肛管端侧吻合的重建方式;(4)围手术期(定义为术后3个月内)死亡。结肠-肛管吻合口狭窄定义:食指或12 mm电子结肠镜镜身通过吻合口或新直肠存在明显阻力,或无法通过,伴有排粪费力、肛门失禁等临床症状。吻合口狭窄程度分为3级:A级(需扩肛、泻剂或灌肠辅助排粪,无需外科积极处理);B级(需手术或内镜干预治疗);C级(需行确定性造口,包括预防性回肠造口无法还纳或永久性结肠造口)。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评价患者一般资料(年龄、性别、体质指数、新辅助治疗等)、肿瘤相关因素(肿瘤下缘与肛缘距离、肿瘤最大直径、TNM分期等)、手术相关因素(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ISR手术方式、吻合口高度等)以及吻合口漏共28项变量对术后发生吻合口狭窄的影响。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经单因素分析P<0.05的变量进一步采用有序分类自变量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
结果共计144例患者纳入本研究,男90例,女54例,中位年龄59岁,中位体质指数24.88 kg/m2。手术R0切除率96.5%(139/144),肿瘤远切缘中位距离1.5(0.5~3.0)cm。术后中位随访31.5(4~86)个月。19例(13.2%)患者发生吻合口狭窄,其中3例(2.1%)A级、9例(6.2%)B级、7例(4.9%)C级。术后诊断吻合口狭窄的中位时间为7(1~31)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男性(χ2=6.795,P=0.009)、放疗(χ2=13.330,P=0.001)、ISR手术方式(χ2=7.996,P=0.013)及吻合口漏(χ2=10.198,P=0.004)与Lap-ISR术后结肠-肛管吻合口狭窄均有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进一步表明,男性(OR=5.975,95%CI:1.209~29.534,P=0.028)、术后放疗(OR=8.748,95%CI:2.397~31.929,P=0.001)及吻合口漏(OR=6.313,95%CI:1.834~21.734,P=0.003)是Lap-ISR术后发生吻合口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
结论对于男性以及Lap-ISR术后进行放疗或出现吻合口漏的患者,应密切随访,警惕出现结肠-肛管吻合口狭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