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晰思路夯基础倾情帮扶推致富

来源 :老区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wer_g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江西师范大学对黎川县洵口镇洵口村进行了重点帮扶。通过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以项目带动、科技支撑,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资金扶持。四年来,洵口村在组织建设、生产发展、农民生活、农村村貌等方面发生了可喜变化,全村人均纯收入由包扶前的962.5元增加到3075元,村级集体收入由包扶前的4.3万元增加到9.6万元,贫困户由54户减少到15户21人,低收入户由197户减少到11户41人。
  一、领导高度重视,扶贫工作得到有力保障
  我校党委、行政高度重视定点包扶工作,把它纳入到学校的重要议事日程,作为一项制度长期坚持。专门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亲自挂帅、党委副书记分管的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并明确由党委组织部具体负责有关扶贫工作的组织和协调。每年初学校扶贫工作领导小组都及时召开会议,专题分析研究定点扶贫工作,商讨年度扶贫计划,提出工作重点,制定落实措施,明确扶贫项目,落实扶贫专项资金,为年度扶贫工作的顺利完成夯实基础,保证了扶贫工作目标的顺利实现。党委书记傅修延、党委副书记何小平等领导先后26次之多深入包扶点现场办公,调研指导工作。
  二、搞好调查研究,奠定扶贫工作良好基础
  近四年来,学校领导多次深入帮扶地区进行现场办公和调研指导,与地方政府领导、扶贫挂职干部等共同探讨促进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措施,帮助扶贫地区解决实际问题,为洵口村的社会经济发展献计献策。扶贫工作组长期驻点洵口村,通过与基层同志和农民的零距离接触,进一步增进了感情,提高了认识,明确了目标。他们不怕艰苦,吃住在一线,充分发挥肯干、敢干、干好、勇于奉献的精神,并根据洵口村五年扶贫规划,深入16个村小组,走家串户,对洵口村做了全面调研摸底,制定了《江西师范大学2007—2010年定点包扶贫困村工作规划》,每年适时制定年度帮扶计划,为开展洵口村扶贫工作奠定了扎实基础。
  三、加强组织建设,培育脱贫致富中坚力量
  学校按照村级组织建设“五个好”的要求,努力把村组织建设成农民利益的坚定保护者、引领者和发展者。以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大力加强组织建设。一是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大力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充分发挥村委、党员的积极性,增进团结,形成合力;二是发展11名工作积极、思想进步的年轻人入党,培训入党积极分子8名,壮大了党员队伍,提高了党员素质,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三是2008年村级换届选举时,按照“三培两带”的要求,在培养发展上下狠工夫,把两位年轻、能力强、素质高的致富带头人吸纳到班子成员当中,进一步增强了党组织活力;四是完善村务公开制度,建立健全村务监督、村民民主理财小组工作制度,规范村集体财务收支审批程序,加强对村务公开工作和村集体资产的监督管理。
  四、发挥当地优势,坚持走开发式扶贫之路
  学校通过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扶贫工作组多次深入农户和市场进行调研,积极介入,主动帮扶。四年来,扶助贫困户栽培食用菌120户、480万袋;烤烟栽种25户、累计面积达1570亩;以林改为契机,大力扶助洵口村100余户进行荒山造林1000亩。先后共投入扶贫资金26万元用于帮助困难户发展生产和进行科技培训,并已形成一定规模,困难户收入得到明显提高。学校还通过聘请农业、旅游方面的专家深入包扶点指导农业旅游开发项目建设,为当地发展特色农业提供智力支持。
  五、改善基础设施,搭建村民致富平台
  改善交通条件,共铺致富之路。洵口村因98年特大洪灾,道路桥梁损毁严重。在我校的大力扶持下,全村道路状况明显改善。我校发挥城建专业优势,对洵口镇街面进行全面规划设计,街面改造总投资230万元,争取项目资金100万元,完成了街面“绿化、亮化、美化”;通过我校协调关系,为洵口村争取资金450万元用于改造洵湖公路;通过多种渠道筹集资金50万元用于兴建洵口中桥;修建村小组王家山水泥路1.5公里,我校帮扶资金4万元;修复村小组慈竹嵊砂石路6公里,我校帮扶资金2万元;修建江家门里桥,我校帮扶资金1万元;通过协调联系,向上级部门争取30万元用于修复灾后水毁项目。
  力争人饮工程项目,解决饮水困难。通过协调联系,向有关部门争取立项资金240万元用于兴建洵口集中供水项目,供水量达2000吨/日,已于去年11月初正式施工建设,项目建成后可解决6000余人饮水难问题。
  六、开展文明创建,积极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1、心系困难群众,帮扶贫困对象。一是对低收入户发展生产给予补助。该村有145户低收入户种植烤烟和食用菌,在信用联社小额贷款每户l万元的基础上,给予每户1000元补助。二是年终对低保户和贫困户进行慰问。每年两节期间,学校主要领导都亲自带队慰问低保户、贫困户和部分优抚对象。三是结对帮扶贫困学生。每年帮扶贫困学生20名,在物资上予以帮扶,在心理上进行抚慰。四是以人为本,实施爱心工程。每年为洵口敬老院捐赠资金3000元,并先后添置毛毯26床、购买洁具26套。五是众志成城抗灾,及时组织恢复生产。2008年元月,该村遭受严重冰灾,学校组织校师生捐款8万元,帮助村民尽快恢复生产;去年6月19日,洵口遭受特大洪灾,在第一时间,校党委副书记何小平率队亲临指导抗洪救灾,并当即拿出9万元帮助灾后重建、恢复生产。六是清洁家园,美化环境。帮扶6万元对洵口村进行“三清三改”,并制定《洵口村环境卫生公约》,建立和完善河道保洁、生活垃圾处理、环境卫生管理等工作责任制,打造出“水清、路畅、山美、人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2、赠送体育器材,丰富业余生活,支持体育文化事业发展。一是安装篮球架,铺设跑道和添置羽毛球拍、跳绳、篮球等体育用品,改善了学校的教学条件和村民活动场所。二是分别为洵口中小学校购置书架等图书阅览室所需设备,赠送书籍5444册,并为村综合文化站配备2万元办公、娱乐活动设备。三是为中小学女教师开展“百年妇女节,姐妹手拉手”活动,并为3名贫困女教师捐款1500元。四是添置24台电脑,成立电脑室及多媒体教室,让老师和学生能初步掌握电脑基本知识。五是与镇政府共建一条廉政文化书画长廊。
  七、加强自身建设,积极落实包扶工作
  工作组同志一是自觉把加强学习摆在首位,在包扶工作中不断锤炼党性,提高素质。从驻村开始就认真学习了系列重要文件,掌握了做好农村工作的本领和方法。二是扎实工作,努力创造一流业绩。扶贫工作组同志一到洵口,就切实转变角色、俯下身子、潜下心来,深入16个村小组,进行全面调研,熟悉村情民意,牢牢把握住工作的主动权。三是严于律己,自觉树立良好形象。工作组保证了驻村时间每月20天以上,做到点上不断人、工作不断线。严格遵守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规定,切实加强自身建设,为基层干部群众作出表率。在生活上与当地群众同甘共苦,坚持吃住在村,不增加村里和群众的负担。
  近四年来,通过江西师范大学的大力帮扶,基本上实现了洵口村扶贫规划的各项指标任务,群众生产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提高,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实效显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断推进,为当地农村进步、农业发展、农民增收打下了坚实基础。
其他文献
[提要] 机会平等的义务教育权利已基本实现,但受教育过程的不平等仍比较明显。为促进城市贫困生义务教育权利实现平等,各级政府应从人力资本和社会投资观点出发,发展教育救助政策和制度;教育主管部门应策划和发展有效保证教育过程平等的方案。  [关键词] 宜昌市;贫困生义务教育;权利保障  [作者简介] 李丛标(1975—),男,湖北省当阳一中政治组,中学一级骨干教师。(湖北当阳444100)    教育承
期刊
江西省于都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地处赣州市东部,距赣州55公里,距省会南昌422公里,东连瑞金、会昌县,南接安远县,北靠兴国、宁都县,境内总面积2893平方公里,辖14个乡9个镇356个行政村,其中贫困村156个,占43.8%。总人口102.093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83.6769万人,占总人口的81.96%,其中低收入以下贫困人口14.8552万人,占农业人口的17.75%。人均GDP95
期刊
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如何选定大中型水库后期扶持项目,事关库区移民的切身利益,责任重大,瑞金市阳光操作,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库区移民群众的意愿,坚持“三选”、“三公示”精选库区后扶项目,受到水库移民的一致好评。  “三选”是:一、会议选项目,库区村召开由村干部、村小组、党员、退休老干部和移民代表参加会议,认真研究制定符合本村实际的库区项目规划和年度项目实施计划,将移民群众反映强烈,急需解决,具
期刊
寻乌县地处江西最南端,2005年以来,该县把移民搬迁工程与小城镇建设巧妙结合起来,主要在南桥镇集市旁进行集中安置。2009年,成立了江西省第一个行政移民村——金桥移民村,同年成立金桥移民村党支部。目前,该村居民来自4个乡(镇),已有移民319户,常住人口1504人。寻乌县采用“独特村庄独特管”的思路,创新管理机制,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行之有效的“二委一会六站”管理模式。如今的移民村,在“二委一会六
期刊
在中国共产党90年奋斗史上,有两个雄浑的大字光辉闪耀——人民。  90年风雨砥砺、波澜壮阔,中国共产党这90年,是植根人民依靠人民激流勇进筚路蓝缕的90年;  90年始终如一、与时俱进,中国共产党这90年,是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不懈奋斗、开拓进取的90年。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党成立
期刊
近年米,在上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亲切指导下,吉安县始终把改善农村条件、最大程度地消除贫困作为统领全局的工作重点,把不断增强扶持对象的自我发展能力作为扶贫开发的根本目标,以整村推进、移民搬迁、产业扶贫、劳动力培训为主抓手,积极改善贫困乡村的生存和发展条件,促进贫困农户收入水平的逐年提高,使全县农村贫困面貌发生明显改观:“十一五”期间,全县贫困人口由8.7万减少到4.1万,重点村人均纯收入
期刊
根据统一安排,省人大常委会机关在吉安县敦厚镇廖家村开展定点包村扶贫工作。四年来,常委会机关及包扶工作组解放思想,坚定信心,克服困难,真抓实干,扶贫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廖家村村级经济发展和农业产业化势头强劲,农民创收致富能力迈上新台阶,人均年收入由2007年约680元增加到3600余元,增长近5倍。常委会机关还秉承“大扶贫、大扶持”理念,始终关心敦厚镇经济社会发展,到位支持建设发展资金近千万元,解决了
期刊
[提要] 避灾移民搬迁工作就是把居住在自然灾害频发区的群众移民安置到安全的地方居住生活,避免因自然灾害给群众带来生命和财产损失。同时,地质灾害避灾移民搬迁作为一项民生工程,在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下,让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在政府各项惠民政策的扶持下,人民群众过上幸福安定的生活。  [关键词] 地质灾害;移民搬迁;调查  [作者简介]廖谦(1992—),男,华东交通大学软件学院软件工程专业学生
期刊
根据省政协十届四次会议部署,1月至4月,省政协副主席郑小燕率社会和法制委员会调研组,就“化解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专题赴九江、赣州、上饶、吉安、抚州5个设区市、10个县(市)、20个乡(镇)和30个村(社区)开展调研。听取了当地党委、政府的情况介绍,召开了市、县相关职能部门、乡(镇)、村(社区)负责人及群众代表参加的座谈会50余次,走访了村(居)民家庭,并赴四川省学习考察。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期刊
[提 要] 充分挖掘保护紅色资源,加快推进紅色资源的开发利用,既是传承紅军精神、弘扬紅色文化的需要,也是推进地方经济快速发展、加快老区群众脱贫增收的需要。近年来,旺苍县充分发挥当地独特的紅色资源优势,探索出了一条紅色资源保护与开发互促共进的新路。  [关键词] 紅色资源;旺苍县  [作者简介]曾 楚(1984—),男,中共旺苍县委办公室。(四川旺苍 628200)    旺苍县地处川北米仓山南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