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丸吉彦:《看不见的理论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ux_secw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看不见的理论——音乐的理论、乐器、身体》是日本民族音乐学家德丸吉彦先生的一篇文章,原文共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看得见的音乐理论和看不见的音乐理论;身体和乐器;隐藏在器乐背后的文化内涵。该文选自其中第二部分“身体和器乐”进行了编译。
  【关键词】:日本;民族音乐学理论;乐器;乐器学
  乐器从广义上来说,它与音乐理论也有着深刻的关联。乐器是人类用来制造出组织化对象的声响的一种道具。如果他人没有能够理解这一组织化的行为,那么他这时使用的乐器就只是单纯能够发出声音的道具而已。因此,以更开阔的视野去考量人类和音乐的关系,比起将自我文化的基准适用于其他文化中,去缩小乐器的范围,更有必要的是考量作为广义的乐器,即将其看做是发声道具。在制作乐器上,即使受到了由于材料物质性的制約,但是若从庞大的可能性中选择出特定的材料这一点来看,他们对音的组织化表现也是因人而异的。因此,在乐器的制作阶段它所运用的音乐理论就已经被赋予了特定的方向。另外,就如同鸡与蛋的关系一样,用“看不见的”理论创造出来的新乐器也很多。简单地说,乐器就是各式各样的文化集团和个人音乐观的表现。乐器制造中的个人作用也是很重要的,从从日本的明治时期开始到现代的乐器改良都是依照个人的不同水平进行的去考虑的话,就能明白了吧。另外如同后文要叙述的,对于现代作曲家也是,设计新的乐器变成了将自己的音乐理论或者其他更广义的音乐关,具体表现出来的一种手段。因此,乐器是不能与其文化、个人,或者音乐观、音乐理论分割开,仅仅与其他乐器进行比较研究的。
  关于了解某一件乐器,首先要从了解其“看不见的音乐理论”开始。实际上,从对各式各样文化的音乐家的采访中就能发现,无法回答“想要发出什么样的声音,不想要发出什么样的声音”这样抽象的问题的人很多,但是通过实际的器乐制作、修改,或者乐器的演奏来回答这一问题的情况更多。
  例如,菲律宾的羯陵伽人,对“使用的是什么样的音组织”这样的问题也不能直接回答,但他们会以“首先将竹子的中间部分进行打孔,然后再在一半的中间部分再打孔”这样具体的方式来说明他们的音感和理论。另外,羯陵伽的音乐家曾到访东京时,在我们面前实际展示了竹筒琴的制作手法。将一根很粗的竹子保留两端的竹节切开,然后将这同一根竹子的竹皮薄削用来制作琴弦,在它下方用竹子的断片作为琴码夹住来调节音律。这样,从琴弦的排列和调律,我们就能了解到羯陵伽人的音乐理论了。(这件乐器的写真和测量图在Koizumi;Tokumaru;Yamaguchi 1977,pp.197-198)
  更加长久地使用这种方法,从乐器的制作方法和演奏方法中去了解一项文化的音乐理论,就是曾普(Zemp)。他在大洋洲所罗门群岛的阿阿人地区留滞期间,以他们文化下的排箫和打击乐的合奏为中心,去了解了那里人们的音乐用语和音乐理论,其成果不仅仅是以论文的形式,还以精彩的影像形式发表了(Zemp 1979b 1979c),阿阿人的理论体系被纳入了人们的视野。最近曾普将关于祖国瑞士的约德尔调用声音和影像将“看不见的理论”视觉化,亦大获成功(Zemp 1987)。
  将音乐理论从乐器中抽离,是在十九世纪末开始盛行的比较音乐学中出现的。但是,他们在此既有时代的制约性,也有认为将乐器作为某种器物来进行测量更好这样的科学主义。但是至少以下的两种观点是不可或缺的。第一、被制造出并使用的乐器,在所处文化中被如何被看待的,这是关于这一集体的意识方面。第二、跨过乐器是怎样的一种形态的研究视角,聚焦到对于使用者而言是如何构造这一身体与乐器的关系上。
  首先,关于第一点霍恩博斯特尔在他的《比较音乐学的诸问题》(Hornbostel 1905.p.258)中,认为在音组织的研究中应推崇使用音高比较稳定的旋律打击乐器。实际上,伴随着这一风潮,德国的莱恩·哈特关于缅甸音乐的博士论文,甚至也是专门根据德国博物馆内所有乐器的音高测量而完成的(Reinhard 1939)。每次演奏都进行调律的桑高(或者称为缅甸竖琴)和缅甸围鼓(不仅有太鼓的大小,还通过鼓皮上涂抹的浆糊的量来调节音高的太鼓设置),由于如果没有演奏家的调试就无法使用,因此顺势就变成了依靠金属和竹子进行制作的打击乐器。但是,以木琴(Pattala 竹制琴板)为例进行探究的话,就是一个麻烦的问题。如果想做出一把好的木琴的话,缅甸人就会在生长状态良好的竹子中进行材料的筛选,就算是牺牲其他的竹子也要让它获得充分的阳光。从砍倒开始就要在泥中浸渍,取出之后就要长时间充分的干燥。也就是说,要让它的化学变化充分的起到作用,然后才能得到一个安定状态的竹子。在那之后,按照木琴规定的长度进行截取,最后在里面规定好的地方用凿子削出规定的的精密的音高。但是,经历漫长年月之后,还是要修正音高的。现实中,我们曾亲眼目睹过来到日本的缅甸音乐家发现了一块我们引以为豪的木琴琴板音高不准,就用凿子开始校音,这让我们对过去的比较音乐学的乐器计测值产生了怀疑。
  木琴是竹制,因此怎样调整都可以。但是,有些金属制乐器或工序更加复杂的,在某些情况下不得不放弃。因此,不仅仅是在缅甸,在东南亚地区,这样的金属制乐器,哪个地方哪家的乐器的音低了几度,在当地都会成为话题。也就是说,研究者精密测量出音高的所熟知、使用的乐器,对于演奏者来说也并不是他们理想中的音高也有这原因。故而,为了将乐器从音组织和音乐理论中抽离出来,至少请以了解当地的文化常识为前提。
  身体与乐器的关系是比较音乐学所无视,而最近慢慢受到重视的一项研究。例如,关于钢琴的琴键。全音阶中,十二音不论音域以同样形态的排列情况。这样的记述从表面上看是正确的。但是,对于钢琴演奏者来说,琴键应该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的构造化。那种形式应该是根据演奏的音乐样式的不同而做出的调整,对与演奏巴洛克音乐的音乐家来说,应该作为是通奏低音的和声,而对于演奏爵士乐的音乐家来说,要包含可能进行的和声组合,各式各样音调的组合,都应该从乍看之下一模一样的琴键中被演奏出来。
  与之相比更加单纯简单的三味线音乐又是怎么样的呢。与吉他和西塔尔不同的是,它并没有在指板上作为标记的品。以铁道举个例子,就好像是没有车站的铁路线一样,就是三味线的琴杆。但是,演奏三味线的音乐家随着三味线的演奏,让这条线路出现了有可能停车的车站这样的构造化,并且到站之后,下一次再往哪儿去再到哪儿停,这些情况也都被构造化而掌握。
  乐器和身体的关系不仅仅只是视觉上的构造化,还包含有手的运动、气息的使用方法、乐器的重量,以及接触乐器的触感等等都是起着重要作用的。关于亞洲的乐器有,John·Baily的阿富汗dotār的先驱研究(Baily 1977),川口明子关于巽他群岛的Kacapi研究(川口一九八七)等等,以及演奏锣鼓类乐器时,手部触觉的重要性也经常被提出来,等等这样值得被深入研究的地方还很多。无论如何,这一方向的研究在乐器的研究中加入了更多关于人类的因素。
  参考文献:
  徳丸吉彦:『音楽とはなにか』,岩波書店,2008年12月現在。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现代生活节奏的节奏加快,缺乏一種“停止”的姿态。人的心理需求越来越难以把握。对人们来说最重要的是生活,设计的住宅空间正变得越来越需要创造一个舒适,轻松舒适的氛围。东西方文化的传播与传播使随意不羁、怀旧气氛浓厚,我们需要打破美国式的“高价气”。因此,美国风格设计的主题在当代别墅室内空间设计。 在这种情况下学习有用,标准的家具风格,成熟的特点,使其成为中国家居装饰; 放弃
期刊
罗筠筠的《辉煌与彷徨——西方现代与后现代艺术史》全面介绍了西方现代和后现代的造型艺术,比如在绘画、雕塑和设计等方面都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在介绍中对艺术发展历程、典型流派和著名的人物等都进行了评价性的美学分析。我拿起这本书就可以对工业革命以来,在科技影响下西方艺术的发展情况形成一定的了解,并且对艺术的发展特点等形成在美学方面的思考。对西方百年以来在现代和后现代艺术的实践,以及美学范畴进行研究和分析,可
期刊
【摘要】:视唱练耳是一门综合性的技能训练课程,在音乐实践中培养多向思维能力的手段之一,是积累音乐听觉经验最直接和最有效的途径,它可以发展人的听觉能力和读谱视唱的能力,培养人的内在音高感、节奏感、调式感,做到准确流畅与富有表情的演唱。在声乐演唱中,音乐基础知识是声乐学习的根本,而视唱练耳又是音乐基础中最根本的学习方式,对于一切从事音乐工作的音乐人,无论是学还是教,无论是声乐学习、表达,还是器乐演奏,
期刊
庞薰琹是中国近代著名的画家、工艺美术家和美术教育家。1924年,龐薰琹毅然决然的放弃了在震旦大学的学业,远赴重洋到法国巴黎学习绘画。巴黎学习绘画的经历开启了庞薰琹终生探索现代主义艺术和民族艺术的历程。回到祖国之后,庞薰琹为了创造出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主义绘画,开始对中华民族传统的绘画精神进行探索。  一、初踏绘画之路——吸收西方的绘画艺术  在法国巴黎学习期间,庞薰琹先是经徐悲鸿的介绍到叙利恩绘画研
期刊
【摘要】: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重视孩子的居住环境,儿童的房间要满足从婴幼儿时期到儿童成长的各个阶段的发展。儿童房的设计好坏,对儿童的身心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但由于儿童房的使用面积小以及布局上的缺陷,使得收空间的收纳变得尤为重要,它体现了设计师的精细设计理念以及为人服务的特点。因此,儿童房的收納空间成为了设计研究的一大焦点。本文从儿童房间的收纳应在安全性考虑的
期刊
【Abstract】:Different countries because of different cultural background, has formed the different design style. In China formed a tradition of "Chinese wind", and profound Chinese traditional elements
期刊
【摘要】:素描本身便具备独立的艺术价值,且属于绘画创作中最为基础的艺术形式。由写实油画的创作流程可以看出,其创作过程中需要很多素描草图,并在不断研究修改之后才可以彻底完稿。由此可以看出,素描属于写实油画创作中不可或缺的技巧与方法,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绘画艺术家应高度重视其意义。  【关键词】:写实油画;艺术创作;素描;作用  素描有着悠久的历史,距今约2万年前就已经有了素描的雏形。随着人类文明的
期刊
【摘要】:黑白木刻艺术历史悠久,其制作方法相对其他版种简易,表现语言多样而深受广大艺术创作者的喜爱,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的版种及其艺术种类不断出现,使得传统的黑白木刻版画愈加边缘化,黑白木刻版画的传统制作方式与新科技的矛盾也日益呈现,以传播印刷为主的黑白木刻已经退出历史舞台,其角色也在发生着变化,这就给现代黑白木刻提出了新的要求。  【关键词】:黑白木刻;装饰;点线面  在日益发展的视觉艺术视觉里
期刊
【摘要】:从历史发展来看,女性的地位一直以来都是低下的,无论是恩格斯的“占有妇女”,还是布朗米勒的“男性暴力”,这些都突出了女性的弱势地位。尽管在女性解放运动以及女权主义运动之后,如今的女性地位得以提升,但自始至终女性还是处于从属地位,在各个领域中的性别歧视现象还是随处可见。揭示女性地位与性别歧视的现象,分析两性不平等的原因,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女性群体的诉求,同时也可以引导社会为女性提供更加广
期刊
【摘要】:当趋向补语不再表示人或事物的空间位移方向 而表示某种状态或结果时 趋向补语就不再表示趋向意义了 而是引申意义。 趋向补语的引申用法总是在趋向动词基本意义上的引申 它们之间有着内在的某种联系。 本文针对趋向补语的引申意义进行研究,先分析了“V1+V2+来”的8类用法,再具体分析“V+起来”来的引申用法,及趋向补语所出现的偏误,从而提出具体的教学方法,游戏法以及口诀法。在本文的研究中,希望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