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是很重要的表达和交流工具,从始至终贯通着个体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所以在小学阶段奠定良好的写作基础对学生未来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但大部分学生感到作文太难写,没有灵感,找不到素材,绞尽脑汁也不知道该写什么,要不就是抄袭、乱模仿等等,这样学生对作文失去信心,不乐于写作文。很多教师在这方面花了大量的功夫,但是仍然没有取得期望的效果,针对这些问题,我认为对小学阶段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下面是我在作文教学中的一点体会,希望和广大同行们交流一下其中的问题和解决的对策。
小学生在写作中,常用的写作方法是“四步曲”:编:编一些不切实际,没有做过的事情。仿:仿写作文,事情一样,只是改变人物。抄:抄袭优秀作文选上的作文。背:背优秀作文,考试时默写在试卷上。这些弊端都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师怕教作文,学生怕写作文,那么,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首先,教师自身方面。主要是教师没有掌握作文教学规律,对习作教学的具体要求不明确,教学中不能按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进行循序渐进的训练。对作文的要求不切实际,过高,过严,教学要求脱离教学实际。小学作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用笔思维和表达的基本能力。稚嫩、浅显、天真、单纯是小学生作文的特点和优点。高标准、严要求,只会增加学生们的心理负担,使学生认为作文高深莫测,一般人难以写好,挫伤了他们作文的积极性。教学大纲对小学生作文的基本要求只是“文通字顺”,“内容健康”。因而,对作文课不感兴趣,作文的能力长进缓慢,自然也就写不出好文章来。
其次,学生方面。要写出好文章来,必须要有材料。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了写作的素材是写出好文章的前提条件。①小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社会实践较少,对发生在周围的事情没有留心观察,积累不足;②感到有话写不出。有话要说但不知如何下笔,从哪说起,这种“有物不会言”的现象主要是教师没有给学生架起思维与表达的“桥梁”,学生不知如何去把心中的话表述出来,没有掌握写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下面是我对小学阶段作文教学的几点建议:
1 从“低起点,宽要求”到“文通字顺”
低起点,宽要求就是对小学生作文的内容要求不要过高,健康、有趣即可。小学阶段的作文训练主要是让学生入门、认路。这时的学生作文,用成年人的眼光看,觉得“不怎么样”、“没多大意思”是正常的,小学生作文能由无变为有,就是一个飞跃,就是一个进步。这时,教师应当充分肯定他们的首创精神,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保护他们的作文积极性,并因势利导,尽早使学生的作文由无序变有序。当然,“宽要求”并不是一味地对学生放任自流。根据作文内容的要求,学生如果能写出有一定意义的文章更好,如果不能,大可不必难为学生,只要内容健康,学生又觉得有趣、愿写,就可以让他们写。培养兴趣最重要,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所谓的文通字顺就是说,初学阶段,一定要让学生的自由度大一些,这对培养作文能力是很有益的。在对作文内容要求的同时,可以对学生表达基本功的要求严一些,以使小学生作文中的用词不当、语句不通、错别字多等毛病得到尽早解决。
2 引导学生学会积累词汇和生活素材
如何使学生学会积累词汇和搜集生活素材,也是写好作文的关键所在。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偷。”我认为,学生写作文也无秘诀可言,无捷径可走,只有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地积累语汇,才能做到出口成章,妙笔生辉。为此,我在教学中,将接近生活的好词好句让学生积累在一个本子上。《树挂》一文里的景观我们在冬天也常见,学生作文中也写过,是这样写“一场大雪过后,树枝上堆了厚厚的雪”,再好点的是“树木穿上了厚厚的棉衣,啊!真美”,看它很美,但不能用语言美美地表达出来。我就让学生把自己写的和书中的比较,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没等我说,就把这段抄下来了。我给大家把这段文字读一读“那些落光了叶子的柳枝上,挂满了亮晶晶、毛茸茸的银条。在霞光中一簇簇、一条条,像金线银线一样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说到搜集生活素材,我们常说,生活是写作素材的源泉,只有深入生活,从生活中提取素材,才能写出有血有肉的文章。我们的学生由于条件的限制,生活经验有较大的局限性。就像写“一件高兴的事”学生就写他赢了几个弹豆高兴,或者今天帮妈妈干活,妈妈奖励他五角钱他高兴,写不了几句就结束了。为了让学生间接体验生活,积累写作素材,我指导学生每周写周记,这个周记不光写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还可写读后感。这样学生从中学习、积累文章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还能了解作者的构思,从而丰富自己的知识。
3 放宽作文的体裁,释放儿童的个性
儿童是最富有个性的个体,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喜好,又有不同的表达方式,这就决定了学生会选择不同题材、不同的表达方式去反映自己眼中的世界。作文是一种创造活动,如果教师对学生的束缚太多,会产生语言贫乏,内容千人一面,思想僵化,缺乏儿童的趣味性。所以作文教学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遵循儿童的学习心理特征,作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必须从狭窄的单一的书面命题作文的藩篱中解脱出来,使写作体裁多元化,表现体例多样化,训练方法多式化,使之与丰富多彩的现代生活相适应,与少年儿童的实际生活相适应。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 教师要赏识、尊重学生的习作,让学生敢于说真话
在作文中出现了说真话,表真情的内容,哪怕表现出了不积极不道德的思想,或语言文字不规范的情况,教师都要表扬抒发真情实感的好苗头。因为学生的知识有限,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去弥补,但是有的学生一旦被老师批评后养成说空话、假话和套话的习惯就很难被纠正过来,所以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要分清主次关系。当然在肯定了学生表达真情实感的基础上,需要再对学生在其它方面存在的问题予以指导改正。
曾经有一个学生在写《我的爸爸》的时候在文中表达了许多对爸爸的不满,抱怨自己的爸爸不如别人的爸爸好,不给他买他想要的东西、经常拿他和别人作比较、工作繁忙等等。教师在评阅的过程中首先肯定了学生的话,这是他内心的真实感受。但与之同时老师也引导学生与父亲进行了沟通,通过沟通,学生既认识到了自己想法的一些欠妥的地方,和父亲达成了共识,也养成了说真话写真情的良好习惯,这样写作文对该学生来说也就是件很简单的事情了。
5 在阅读教学中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其作文自改的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经常利用课文的讲读抓词语的比较,学习课文的写作特点,让学生逐步养成练字的习惯以及谋篇布局的能力,懂得一些写作的知识。诸如怎样围绕一个中心选择材料,怎样处理好文章内容详与略的关系,怎样写好过渡段等。作为作文自改的主体,具备一定的写作知识是自改活动得以进行的一个基础。对教材中要求学生掌握的修改符号和专门训练学生修改文章的内容也要加以重视和运用。
总之,作文教学任重道远,解决其存在的问题非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在小学作文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大胆摒弃传统语文作文教学模式,不断探索,不断总结经验,相信一定能够探索出一套适合小学生作文教学的新模式,让学生实现由惧怕作文到愿写作文的质的飞跃。
小学生在写作中,常用的写作方法是“四步曲”:编:编一些不切实际,没有做过的事情。仿:仿写作文,事情一样,只是改变人物。抄:抄袭优秀作文选上的作文。背:背优秀作文,考试时默写在试卷上。这些弊端都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师怕教作文,学生怕写作文,那么,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首先,教师自身方面。主要是教师没有掌握作文教学规律,对习作教学的具体要求不明确,教学中不能按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进行循序渐进的训练。对作文的要求不切实际,过高,过严,教学要求脱离教学实际。小学作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用笔思维和表达的基本能力。稚嫩、浅显、天真、单纯是小学生作文的特点和优点。高标准、严要求,只会增加学生们的心理负担,使学生认为作文高深莫测,一般人难以写好,挫伤了他们作文的积极性。教学大纲对小学生作文的基本要求只是“文通字顺”,“内容健康”。因而,对作文课不感兴趣,作文的能力长进缓慢,自然也就写不出好文章来。
其次,学生方面。要写出好文章来,必须要有材料。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了写作的素材是写出好文章的前提条件。①小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社会实践较少,对发生在周围的事情没有留心观察,积累不足;②感到有话写不出。有话要说但不知如何下笔,从哪说起,这种“有物不会言”的现象主要是教师没有给学生架起思维与表达的“桥梁”,学生不知如何去把心中的话表述出来,没有掌握写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下面是我对小学阶段作文教学的几点建议:
1 从“低起点,宽要求”到“文通字顺”
低起点,宽要求就是对小学生作文的内容要求不要过高,健康、有趣即可。小学阶段的作文训练主要是让学生入门、认路。这时的学生作文,用成年人的眼光看,觉得“不怎么样”、“没多大意思”是正常的,小学生作文能由无变为有,就是一个飞跃,就是一个进步。这时,教师应当充分肯定他们的首创精神,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保护他们的作文积极性,并因势利导,尽早使学生的作文由无序变有序。当然,“宽要求”并不是一味地对学生放任自流。根据作文内容的要求,学生如果能写出有一定意义的文章更好,如果不能,大可不必难为学生,只要内容健康,学生又觉得有趣、愿写,就可以让他们写。培养兴趣最重要,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所谓的文通字顺就是说,初学阶段,一定要让学生的自由度大一些,这对培养作文能力是很有益的。在对作文内容要求的同时,可以对学生表达基本功的要求严一些,以使小学生作文中的用词不当、语句不通、错别字多等毛病得到尽早解决。
2 引导学生学会积累词汇和生活素材
如何使学生学会积累词汇和搜集生活素材,也是写好作文的关键所在。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偷。”我认为,学生写作文也无秘诀可言,无捷径可走,只有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地积累语汇,才能做到出口成章,妙笔生辉。为此,我在教学中,将接近生活的好词好句让学生积累在一个本子上。《树挂》一文里的景观我们在冬天也常见,学生作文中也写过,是这样写“一场大雪过后,树枝上堆了厚厚的雪”,再好点的是“树木穿上了厚厚的棉衣,啊!真美”,看它很美,但不能用语言美美地表达出来。我就让学生把自己写的和书中的比较,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没等我说,就把这段抄下来了。我给大家把这段文字读一读“那些落光了叶子的柳枝上,挂满了亮晶晶、毛茸茸的银条。在霞光中一簇簇、一条条,像金线银线一样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说到搜集生活素材,我们常说,生活是写作素材的源泉,只有深入生活,从生活中提取素材,才能写出有血有肉的文章。我们的学生由于条件的限制,生活经验有较大的局限性。就像写“一件高兴的事”学生就写他赢了几个弹豆高兴,或者今天帮妈妈干活,妈妈奖励他五角钱他高兴,写不了几句就结束了。为了让学生间接体验生活,积累写作素材,我指导学生每周写周记,这个周记不光写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还可写读后感。这样学生从中学习、积累文章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还能了解作者的构思,从而丰富自己的知识。
3 放宽作文的体裁,释放儿童的个性
儿童是最富有个性的个体,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喜好,又有不同的表达方式,这就决定了学生会选择不同题材、不同的表达方式去反映自己眼中的世界。作文是一种创造活动,如果教师对学生的束缚太多,会产生语言贫乏,内容千人一面,思想僵化,缺乏儿童的趣味性。所以作文教学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遵循儿童的学习心理特征,作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必须从狭窄的单一的书面命题作文的藩篱中解脱出来,使写作体裁多元化,表现体例多样化,训练方法多式化,使之与丰富多彩的现代生活相适应,与少年儿童的实际生活相适应。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 教师要赏识、尊重学生的习作,让学生敢于说真话
在作文中出现了说真话,表真情的内容,哪怕表现出了不积极不道德的思想,或语言文字不规范的情况,教师都要表扬抒发真情实感的好苗头。因为学生的知识有限,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去弥补,但是有的学生一旦被老师批评后养成说空话、假话和套话的习惯就很难被纠正过来,所以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要分清主次关系。当然在肯定了学生表达真情实感的基础上,需要再对学生在其它方面存在的问题予以指导改正。
曾经有一个学生在写《我的爸爸》的时候在文中表达了许多对爸爸的不满,抱怨自己的爸爸不如别人的爸爸好,不给他买他想要的东西、经常拿他和别人作比较、工作繁忙等等。教师在评阅的过程中首先肯定了学生的话,这是他内心的真实感受。但与之同时老师也引导学生与父亲进行了沟通,通过沟通,学生既认识到了自己想法的一些欠妥的地方,和父亲达成了共识,也养成了说真话写真情的良好习惯,这样写作文对该学生来说也就是件很简单的事情了。
5 在阅读教学中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其作文自改的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经常利用课文的讲读抓词语的比较,学习课文的写作特点,让学生逐步养成练字的习惯以及谋篇布局的能力,懂得一些写作的知识。诸如怎样围绕一个中心选择材料,怎样处理好文章内容详与略的关系,怎样写好过渡段等。作为作文自改的主体,具备一定的写作知识是自改活动得以进行的一个基础。对教材中要求学生掌握的修改符号和专门训练学生修改文章的内容也要加以重视和运用。
总之,作文教学任重道远,解决其存在的问题非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在小学作文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大胆摒弃传统语文作文教学模式,不断探索,不断总结经验,相信一定能够探索出一套适合小学生作文教学的新模式,让学生实现由惧怕作文到愿写作文的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