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教材编写的几点商榷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58813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想政治4·生活与哲学》(以下简称《哲学》)是新编高中思想政治必修教材,该教材与其他思想政治必修新教材一样,全面贯彻了新课程理念,着眼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突出了理论知识的“生活化”,淡化了知识本身的理论体系,与旧版教材相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但是,在一线教师近十年的使用实践中,这本教材某些内容的编排设计,也给师生教学造成了一定的困惑。在此,笔者将结合自己这些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浅见,以抛砖引玉,与编者商榷。
  一、“导言”要简洁凝练、点到为止
  第一单元作为整本教材的“导言”部分,是帮助学生解决“哲学是什么”“什么是科学的哲学”问题的。其中第一、二课很好地解决了第一个问题“哲学是什么”。而第三课的内容编排则值得商榷:首先是第一框“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的相关表述过于“专业化”且论证也不够严谨,而这部分内容其实在第一课第一框“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中都有涉及且点到为止,表述更“生活化”,更符合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其次是第二框第三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把“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简单等同起来应该说是不严谨的,而且这部分内容也与《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教材的相关内容大篇幅重复。对此,笔者认为,可以把第三课删掉,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基本特征”部分可压缩,保留基本观点整合到第二课第二框“唯物主义的三个历史基本形态”第三个形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文后面以“专家点评”的方式呈现。
  二、“原理”要删繁就简、贴近生活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其中哲学原理及基本观点则是哲学的精华。那么,作为入门型、常识型教材的中学哲学教材应该以什么标准选取原理呢?笔者觉得应该是“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标准。然而,新教材相对于舊教材在哲学原理的取舍上不仅没有突出其“生活化”的理念,反而是倒退了。这尤其体现在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上,具体体现在新教材删掉了和学生生活实际相当密切的原理:系统优化、辩证否定、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创新的社会作用等。
  对此,笔者认为,本着删繁就简、贴近生活的要求,可对这部分内容作如下处理:(1)压缩“系统优化”部分,作为“专家点评”附于“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原理”之后;(2)联系观中的“因果联系”、发展观中的“内外因”重新“回归”,按新课程理念重新编写;(3)单元综合探究只保留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观点的内容,作为“专家点评”附于第九课最后。单元综合探究整体替换为重新编写的“创新意识”部分,这样更加突出“创新意识”,并体现其综合性、探究性。
  三、“编写”要尊重体系、便于教学
  新教材的编写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但是新《哲学》教材部分内容的编写却背离了这一要求,不仅学生看不懂,就连我们教师也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这尤其体现在第九课《矛盾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中。其一是矛盾的普遍性原理,该原理应为矛盾观的总原理,理应突出,但教材对于其方法论仅突出了“要承认矛盾,不能掩盖矛盾”,而淡化了在生活实际中以及答题中运用非常广泛的“一分为二、全面看问题”的观点。其二是矛盾特殊性原理,原理的世界观部分紧跟在“矛盾的普遍性”后面,但方法论部分却被生生分开放在“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后面。其三是主要矛盾、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与矛盾的主要方面、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
  对此,笔者认为,为了便于理解、便于教学,这部分内容可以这样处理:(1)把“矛盾普遍性”的观点压缩前移至矛盾的含义前作为导语,方法论增添“一分为二、全面看问题”一并置于矛盾两个属性之后作为第一框,以突出主原理。(2)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前移至矛盾特殊性含义表现后面,构成完整的矛盾特殊性原理,并与“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部分单列为第二框;(3)主要矛盾、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和矛盾主要方面、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增添各自的方法论,与总方法论“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共同构成第三框。
  经过这样的调整,《生活与哲学》教材由原来的十二课被压缩为十课,但四个单元的整体框架保持不变,“创新意识”的课程理念更加突出。这是笔者在十几年的教学实践基础上,通过对新旧教材的比较思考所获得的一些浅见,望各位同行争鸣、商榷,以推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进一步发展。
  (作者单位 江苏省泗洪中学)
其他文献
教学改革的关键是充分调动主体——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爱学、乐学、会学。学习物理动机的性质与水平影响着学习物理的水平和效能,学习物理动机的探索和研究不仅具有重要
摘 要:职业教育不应该是“缺失”教育。通过对职校学生阅读现状和认识观的两项调查,笔者发现职校学生的认识观亟待疏导和提升,而阅读对职校学生认识观的提升有重要且积极的影响。本文就新形势下职校如何搭建多维的阅读平台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阅读 职业学校 认识观 阅读平台    高尔基说,“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命伴侣和导师。”的确,阅读对于青年人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职校学生只顾埋头苦练技
大气看不见摸不着,比较抽象,所以对于大气压学生很不容易理解。虽然在前面几节课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固体压强、液体压强的知识,可以说对压强的概念已经不陌生了,但是,在头脑中還存在着许多有关大气压强的错误观念,有待于进一步的学习和领悟。基于本节课的实际情况,结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经历,采取了几个简单易行的小实验来进行引入,让学生来体验大气压的存在。  例1:选用一只普通玻璃杯,在杯中注入热水,然后摇一摇,
摘 要:阐述了现代教育技术活化历史课改的理念,并从三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尝试措施,还谈了现代教育技术催生的新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活化;历史课堂  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多媒體技术的运用,因为有着大量丰富的背景材料、图片、文字等信息,无疑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找到了一个着力点,它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平台、平等对话的窗口。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自主学习平台,学生的自主能力得以体现,积极性
教育,历来承担着知识的传授和道德的教化双重任务。这两大任务,在思想政治学科中理应表现得最为明显和充分。然而,陷入“尴尬”境地的思想政治课却似乎难负重任。说教味、灌输味、枯燥乏味使思想政治课举步维艰。如何使思想政治课变得有滋有味,从而更好地担负起智育和德育双重功能?我的尝试是:让政治课洋溢生活气息,从而做到一石激起千层浪。本文结合自己在高中教学中的实践,就实例的教育教学功能,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
所谓的教学情景就是学习的课堂氛围。在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良好的课堂教学情景有的使教学变得非常有趣,更重要的是能够很好地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求知欲,它与实际的语言交际的情
小学体育课教学工作和其他课程一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占有同等重要的地位,这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必须重视的一个问题,然而多少年来农村小学的体育课教学一直是个薄弱环节,严重影响了党的教育方针的正确贯彻。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21世纪的建设人才,如果没有很强壮的身体,就不能担当起如此重任,所以,搞好农村小学体育课教学是一个事关重大的问题,各级领导及教育行政部门应该重视这个问题,要让广大农村青少年从小健全地
差生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有家庭的、有社会的、有智力方面的、也有非智力方面的、有先天的、也有后天的。但大部分差生都是后天形成的,下面就数学差生的转化浅谈自已的一些看法:  一、培养差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主动接受教育  1.数学是一门具有科学性、严密性的抽象性的学科。正是由于它的抽象性,造成了差生形成的主要原因。因此,教学时,应加强教学的直观性。例如:在讲“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