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中央文件和水利工作会议明确要求,要加快水能资源开发,大力发展水电。开展水电增效扩容改造,是发展可再生能源,消除电站安全隐患,改善河流生态环境,促进人水和谐的迫切需要。本文结合冯家山电站实际,对能效、经济等一系列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关键词]水电;能效;增效扩容;改造方案
中图分类号:TD5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2-0140-01
1 基本情况
冯家山坝后电站位于水库大坝下游,屬于小(一)型工程,四级建筑物,按7度地震设防。由引水管、厂房、变电站、并网输电线路、尾水池、交通道路等六部分组成。一级电站于1989年动工建设,1992年投产发电,已运行21年。该电站现装设1250KW水轮发电机组2台,引水发电流量2×7.5m3/s,设计水头17.5米,发电出力1000KW,在21米水头时出力达到1250KW。实际多年平均发电量533.08万度。所发电能由变电工程升压至35KV,经20公里输电线路输送到县功变电站并入大网。
2012年6月,对冯家山坝后水电站进行改造。主要改造内容为:水轮发电机组及其附属设备、电气设备及电站辅助设备更新改造;金属结构改造;电站综合自动化改造;厂房修缮及厂区整治等。改造后使机组在设计水头17.5m时出力达到1250KW,21米水头时发电出力达到1600KW,增容28%。
2 改造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经过多年运行,坝后电站现存在问题:①机组出力不足,机型陈旧,性能差,效益低。机组是70年代初工程上马时的产品,机组制造技术落后,加上运行时间长,水轮机转轮汽蚀磨损严重,机组效率低,出力达不到额定值,运行效率一直徘徊在70%左右;②电气设备老化严重,多为电力部门明令禁止的淘汰产品,不能满足安全运行要求;③电站自动化程度低,保护控制装置技术落后,维修成本高,灵敏度低,可靠性差,无法适应现代水电行业要求;④无遥测、遥信、遥控、遥调功能。经过对水库水文资料的重新分析,原水轮机发电机组选型与现有水文资料不符,导致机组运行效率偏低。在原水工建筑物不动的前提下通过更换新型水轮发电机组、设备及自动化元件达到增效扩容目的。
3、改造方案
3.1 机组改造方案
通过对冯家山水库1974年至2010年的水文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冯家山水库每年在5~9月因防汛要求,库水位保持在708.5米,汛期以后水库长期保持在710米左右,最高712米,机组安装高程688.7米,尾水位最低为690米,发电期间尾水位为691米,以此计算在汛期净水头为17.5米,最大水头21米,
依据水利调节计算成果,采用等流量长系列径流计算,求得冯家山一级电站多年平均发电量为1300.74万度,确定最大水头21米,额定水头17.5米时,根据水轮机型谱,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专为HL123-LJ-120型水轮机增效扩容改造而设计的HLJF3635D-LJ-120型水轮面,其在额定水头时最大出力可达1345KW;在最大水头21米时,水轮机出力可达1685KW。
为避免土建工程量过大,保留原水轮机进入部分(含尾水锥管、座环、蜗壳、进水部分),只更换转轮、导水机构、主轴密封、控制机构及转动部分。同时考虑到提高抗汽蚀性能,延长使用寿命、延长检修维护周期,提高发电效益,采用转轮为整体ZG06Cr13Ni4Mo不锈钢。水轮机型号HLJF3635D-LJ-120,调速器采用SLT-1800微机调速器。
3.2 电气设备选型
在“满足要求、尽量先进”原则下,考虑到机组在最大水头21米时发1600KW出力,更换发电机为SF1600-22/2600以达到增效扩容改造目标,更换主变为S11-8000-38.5±2×2.5KV。励磁系统采用SPE型微机控制硅整流方式励磁,高压柜选用具有“五防”功能的KYN28型开关柜,断路器采用VS1手车式真空断路器。低压电源采用框架式空气断路器,具备通讯及双电源自动切换功能。
3.3 全厂监控系统方案
采用计算机监控系统,实现电站的控制、测量、信号、信息管理等。控制模式采用计算机监控系统为主,简化常规为辅的模式。监控系统由厂级计算机层和现地控制单元组成,现地控制级有LCU,执行对应于机组,开关站、公用设备等的实时监控。LCU即作为全厂监控系统的现地控制层,向电厂上级上行发送采集和各种数据、事件信息,接受电厂级的下午命令对设备进行监控,在上位机或网张故障时又能独立工作,其运行模式如下图:
增加视频监控系统,对厂区内外设若干高速球形摄像头进行视频监控。
更换原继电器保护为微机保护,更换同期装置为微机自动同时装置,手动同时装置备用。
在与厂房相距1公里处设一远程工作站,对集中对一二级电站进行遥信、遥测、遥控、遥调和遥视。
4 工程经济社会评价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提高了水电运行的经济性,电站实现的了自动化,可根据系统分配的负荷结合电站的具体条件,合理进行调度,保持高水头进行,合理选择开机台数,使机组在高效区运行,改造后机组年发电量761万度,比改造关年发电量增加228万度。直接增加发电效益68万元。电站增效扩容改造完成后装置效率明显提高,实现水电站自动化控制,按常规的四班三运转计算可减少16人,节约人力成本64万元。另外,由于原设备老旧失修严重,维护成本过高,改造完成后每年节约维护成本至少15万元。
以上三部分直接增量效益为147万元。
同时农村水电是清洁可再生能源,不会产生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和其它有害气体和废物,按每KW·h电力需要0.349kg煤,每吨煤向大气排放2.567t二氧化碳计算,增效减排效益实施后,年电发电量761万KW·h计,则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为:761×104×0.349×10-3×2.567=6818t,也有很好的生态效益。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颁发的 《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72-94)
[2]国家发改委和建设部颁发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3]《水电站引水渠道及前池设计规范》(SL/T 205-97)
[关键词]水电;能效;增效扩容;改造方案
中图分类号:TD5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2-0140-01
1 基本情况
冯家山坝后电站位于水库大坝下游,屬于小(一)型工程,四级建筑物,按7度地震设防。由引水管、厂房、变电站、并网输电线路、尾水池、交通道路等六部分组成。一级电站于1989年动工建设,1992年投产发电,已运行21年。该电站现装设1250KW水轮发电机组2台,引水发电流量2×7.5m3/s,设计水头17.5米,发电出力1000KW,在21米水头时出力达到1250KW。实际多年平均发电量533.08万度。所发电能由变电工程升压至35KV,经20公里输电线路输送到县功变电站并入大网。
2012年6月,对冯家山坝后水电站进行改造。主要改造内容为:水轮发电机组及其附属设备、电气设备及电站辅助设备更新改造;金属结构改造;电站综合自动化改造;厂房修缮及厂区整治等。改造后使机组在设计水头17.5m时出力达到1250KW,21米水头时发电出力达到1600KW,增容28%。
2 改造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经过多年运行,坝后电站现存在问题:①机组出力不足,机型陈旧,性能差,效益低。机组是70年代初工程上马时的产品,机组制造技术落后,加上运行时间长,水轮机转轮汽蚀磨损严重,机组效率低,出力达不到额定值,运行效率一直徘徊在70%左右;②电气设备老化严重,多为电力部门明令禁止的淘汰产品,不能满足安全运行要求;③电站自动化程度低,保护控制装置技术落后,维修成本高,灵敏度低,可靠性差,无法适应现代水电行业要求;④无遥测、遥信、遥控、遥调功能。经过对水库水文资料的重新分析,原水轮机发电机组选型与现有水文资料不符,导致机组运行效率偏低。在原水工建筑物不动的前提下通过更换新型水轮发电机组、设备及自动化元件达到增效扩容目的。
3、改造方案
3.1 机组改造方案
通过对冯家山水库1974年至2010年的水文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冯家山水库每年在5~9月因防汛要求,库水位保持在708.5米,汛期以后水库长期保持在710米左右,最高712米,机组安装高程688.7米,尾水位最低为690米,发电期间尾水位为691米,以此计算在汛期净水头为17.5米,最大水头21米,
依据水利调节计算成果,采用等流量长系列径流计算,求得冯家山一级电站多年平均发电量为1300.74万度,确定最大水头21米,额定水头17.5米时,根据水轮机型谱,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专为HL123-LJ-120型水轮机增效扩容改造而设计的HLJF3635D-LJ-120型水轮面,其在额定水头时最大出力可达1345KW;在最大水头21米时,水轮机出力可达1685KW。
为避免土建工程量过大,保留原水轮机进入部分(含尾水锥管、座环、蜗壳、进水部分),只更换转轮、导水机构、主轴密封、控制机构及转动部分。同时考虑到提高抗汽蚀性能,延长使用寿命、延长检修维护周期,提高发电效益,采用转轮为整体ZG06Cr13Ni4Mo不锈钢。水轮机型号HLJF3635D-LJ-120,调速器采用SLT-1800微机调速器。
3.2 电气设备选型
在“满足要求、尽量先进”原则下,考虑到机组在最大水头21米时发1600KW出力,更换发电机为SF1600-22/2600以达到增效扩容改造目标,更换主变为S11-8000-38.5±2×2.5KV。励磁系统采用SPE型微机控制硅整流方式励磁,高压柜选用具有“五防”功能的KYN28型开关柜,断路器采用VS1手车式真空断路器。低压电源采用框架式空气断路器,具备通讯及双电源自动切换功能。
3.3 全厂监控系统方案
采用计算机监控系统,实现电站的控制、测量、信号、信息管理等。控制模式采用计算机监控系统为主,简化常规为辅的模式。监控系统由厂级计算机层和现地控制单元组成,现地控制级有LCU,执行对应于机组,开关站、公用设备等的实时监控。LCU即作为全厂监控系统的现地控制层,向电厂上级上行发送采集和各种数据、事件信息,接受电厂级的下午命令对设备进行监控,在上位机或网张故障时又能独立工作,其运行模式如下图:
增加视频监控系统,对厂区内外设若干高速球形摄像头进行视频监控。
更换原继电器保护为微机保护,更换同期装置为微机自动同时装置,手动同时装置备用。
在与厂房相距1公里处设一远程工作站,对集中对一二级电站进行遥信、遥测、遥控、遥调和遥视。
4 工程经济社会评价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提高了水电运行的经济性,电站实现的了自动化,可根据系统分配的负荷结合电站的具体条件,合理进行调度,保持高水头进行,合理选择开机台数,使机组在高效区运行,改造后机组年发电量761万度,比改造关年发电量增加228万度。直接增加发电效益68万元。电站增效扩容改造完成后装置效率明显提高,实现水电站自动化控制,按常规的四班三运转计算可减少16人,节约人力成本64万元。另外,由于原设备老旧失修严重,维护成本过高,改造完成后每年节约维护成本至少15万元。
以上三部分直接增量效益为147万元。
同时农村水电是清洁可再生能源,不会产生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和其它有害气体和废物,按每KW·h电力需要0.349kg煤,每吨煤向大气排放2.567t二氧化碳计算,增效减排效益实施后,年电发电量761万KW·h计,则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为:761×104×0.349×10-3×2.567=6818t,也有很好的生态效益。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颁发的 《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72-94)
[2]国家发改委和建设部颁发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3]《水电站引水渠道及前池设计规范》(SL/T 20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