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书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及其主要形式

来源 :中学物理·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an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微课、电子白板、网络教学等多媒体技术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大量使用,一些教师在课堂上很少板书或根本不写板书了,取而代之的是具有大量图片、声音、动画、视频和大段文字的多媒体课件.现代多媒体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诸多优势是毋庸置疑的,但我们同时也要看到,传统意义上的板书仍具有不可替代的教学功能和强大的生命力,一个好的板书设计对于促进教师的课堂教学有很大的帮助.中国教育学家韩作黎先生说:“教师的板书应练得又快又好.这对引起学生的注意、增进学生的美感、加强教学的效果、形成学生对教师的敬仰,都有独特的作用.”
  1 板书的作用
  1.1 提供学习内容的视觉通道
  信息课堂上学生主要是通过听觉来获取信息的,但听觉并不是学生获取外部信息的唯一通道.物理教师在课上应利用图片、动画和视频等视觉信息向学生呈现学习内容,通过声音和视觉等不同信息的刺激和相互印证,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然而根据研究,视觉材料的逼真程度与学习效率之间并不是呈正比的,而是呈倒U型曲线关系.中等程度而又逼真的板书能同步配合教师的讲述,使得板书视觉信息与学生由听觉得来的信息相互印证、相互结合,促进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因此,在教学媒体高科技化和多样化的今天,板书为学生提供了学习内容的有效视觉呈现方式,仍然是一传统、简便、有效的教学手段.
  1.2 呈现学习内容的结构核心
  板书最重要的一个功能就是为学生提供了学习的要点和结构,是课堂教学内容的“脚手架”,是教学内容的核心和实质所在.好的板书就是学生构建认知结构的模板,它能帮助学生理清教学内容的思路,将教学内容结构化,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所以,板书的优劣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知识的建构.
  1.3 贯穿所学知识的记忆主线
  现代认知心理学研究认为,为了使知识在头脑中得以长期保持,学习者必须将学习信息转换为便于存储的代码,这个过程就是信息编码.教学板书对学生学习效率和质量的影响是有关系的,板书贯穿了所学知识的记忆主线,为学生有效学习及回忆所学知识提供了良好线索.
  2 板书设计的步骤
  教学板书是教师概括所教内容的产物,是教师创造性思维的结晶,任何一个优秀板书的产生,都是教师对教材研究的结果.通常说来,备课研究教材要经历三个阶段:初步备课,了解概况;精细备课,把握要点;反复打磨,形成板书.要做到明要求,顾全局,抓重点,经过对所教内容的分析、概括、归纳、提炼、研究,接下来就可以考虑用什么板书形式来表现教学内容了.
  3 物理课堂板书设计的主要形式
  板书设计是整个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任何一则好的板书都是为一定的教学目标服务的.板书要明确、集中、合理.明确是指板书为什么服务、为谁服务、怎样服务;集中是指板书目标明晰,高度集中地为目标服务;合理是指板书符合教学要求,定位合理,书之有理.板书形式很多,要是适合表达内容,有利于教学的形式都是有价值的.下面列举几种物理课堂中常用的板书设计形式.
  3.1 提纲式板书
  所谓提纲板书,就是根据教学内容,摘录列出标题、要点和层次.这种板书的内容明确、思路清晰,板书方法简便易行,便于让学生把握主要内容,可以起到提纲挈领的效果. 例如“速度”一课的提纲式板书设计.
  一、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1.相同时间比路程(观众)
  2.相同路程比时间(裁判)
  二、速度
  1.表示:物体运动快慢
  2.速度的定义:物体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
  3.速度的公式:v=s/t
  4.速度的单位:国际单位——m/s;常用单位:km/h、cm/s、m/min……
  三、速度的测量
  1.原理:v=s/t
  2.工具:钢卷尺、秒表
  3. 实验记录表格
  3.2 总分式板书
  总分式板书是用简洁的语言抽象教材内容、归纳教材知识的方法,能在归纳教材内容、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抽象、升华、深化,很明了地使学生理解各部分之间的包含关系. 如“浮力”一课的总分式板书设计(图1).
  3.3 比较式板书
  比较是人们认识事物、分析事物的思维过程,是抽象思维的一种思维形式,是运用对比的手段确定事物异同关系的思维过程的方法.使用比较式板书可使不同表现形成鲜明对照各自特征更为突出,便于理解、记忆.例如压力与重力是两个不同的物理概念,对于刚学习力的知识的同学们来讲,重力和压力很容易混淆,为了帮助同学们进一步掌握和理解这两个概念,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区分它们.
  3.4 表格式板书
  表格是常见的教学板书形式,表格式板书最大的特点是信息量大、条理清楚、简约明了,有整齐、对称、均匀、清晰、简洁之美.当现象或者物理量之间存在相似性或差异性时,教师可以采用表格式,这样可以减少文字的书写量,而且易于学生识别、对比、分析.例如“蒸发和沸腾”的表格书板书(表1).
  3.5 图解式板书
  教材是知识信息有意义有规律的排列组合,往往抽象而深刻,学生难以理解,教师可以用板书“图形示意”帮助学生“解读”物理问题,用符号、线条、图形,配以简要文字示意教材内容,变抽象为具体、变深奥为浅显.例如“声现象”复习课的图解板书(图2).
  3.6 板画式板书
  板书就宏观来分,有板书与板画.“板书”以文字为主,有时配以线条符号;“板画”以图画为主,一般不配文字.例如在“惯性”一课的图解板书.春光明媚,一群同学准备去郊外玩,由于联系的是一辆小货车,同学们只好都站在了车厢上.小刚同学觉得站着累,就坐在了后车厢板上,小锋同学觉得前面风景好,就坐在驾驶室顶上(如图3a).小货车突然启动时,小刚来了个后空翻(如图3b);路上遇到一小猪过马路,小货车紧急刹车,小锋来了个前空翻.请讨论分析其中的原因(如图3c).此类板画式板书生动有趣,马上学生兴趣高涨,讨论十分热烈,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3.7 导图式板书
  对于内容琐碎的章节或新课,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式板书,可使学生的学习效率更高,记忆更持久.例如“力和物体运动状态”一节的导图式板书(图4).
  综上所述,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利用黑板,运用文字、符号、图表辅助课堂教学的最平凡、最基本的教学手段.作为一名教师,进行板书设计的时候要认真研究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既符合学生实际又体现个性的板书.教师应精心钻研板书设计,不断提高自己的板书能力,尽量设计出精而美的板书,充分发挥板书设计在课堂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其他文献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以探究性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的学科,是初中阶段十分重要的一门学科,要求学生有很强的逻辑思维及探究能力,以实验教学穿插理论教学的方式,全面考察学生逻辑的全面性与严谨性.可见,如果缺少了实验教学这一部分,就等同于鱼儿离开了水,缺少了活力与意义.作为一名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中需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实践意识,正确演示实验内容.在实验中正确的指导学生,带动学生与教师一起思考、观察
2014年全国高考物理试题新课标卷第25题题目:  如图1,O、A、B为同一竖直平面内的三个点,OB沿竖直方向,∠BOA=60°,OB=32OA.将一质量为m的小球以一定的初动能自O点水平向右抛出,小球在运动过程中恰好通过A点.使此小球带电,电荷量为q(q>0),同时加一匀强电场,场强方向与△OAB所在平面平行.现从O点以同样的初动能沿某一方向抛出此带电小球,该小球通过了A点,到达A点时的动能是初
现在农村初中,特困、单亲学生占近五分之三的比例.并且绝大多数家长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学生小学基础较差,动手能力差,其中很多学生的学习成绩在小学就不及格,小学的科学制作从来就没有做过,到了初中以后情况不但没有好转,反而厌学、弃学的现象却更加严重.他们对物理实验更是产生畏惧心理,动手能力极差,怕损坏实验器材,怕老师批评,怕同学嘲笑.如何摆脱这种局面?如何让学生对物理实验学习产生兴趣?这个问题多年以来一
由陈振源主编的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电子技术基础》,经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于2001年7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受到使用学校的普遍欢迎,在“一纲多本”的教材园
在高三物理一轮复习过程中,笔者碰到了2010年海南省高考物理选择题第5题,正是这道题引起了我们物理组同事们的热烈讨论.  题目 如图1所示,水平地面上有一楔形物块A,其斜面上有一小物块B,B与平行于斜面的细绳的一端相连,细绳的另一端固定在斜面上,A与B之间光滑,A与B以共同速度在地面轨道的光滑段向左运动.当它们刚运行至轨道的粗糙段时  A.绳的张力减小,B对A的正压力减小  B.绳的张力增加,斜面
高考试题的题设条件蕴含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对高考试题的题设条件合理开发,能拓宽解决问题的途径,提高学生的解题技能.下面以2013年福建省理综物理卷第22题第(3)问为例,分析高考试题题设条件的开发和运用.  1 高考原题  2013年福建省高考理综卷第22题是道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运动的综合题,其中第(3)问考查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  原题 如图1的空间存在垂直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其磁感应强度大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在附录1中列出了20个学生必做实验,在这20个实验中有9个测量型实验.另外,在《标准》的“科学内容”的相关主题中涉及的测量型实验又有3个.由此可见,测量型实验的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1 直接测量型实验的教学策略  直接测量型实验是指训练学生使用基本仪器的实验,掌握基本仪器的使用是科学探究中必不可少的.《标准》中规定的直接测量型实验如表1
贵刊在2014年第8期上刊登了虞涛老师的“运用类比思想发现的错误”一文,文中例举了一道物体所受的合力与位移大小成正比试题的错误结论,引发了我的思考.我在教学和命题的时候常常要翻阅大量的参考资料,也发现了相类似的问题.该题中物体在变力作用下运动,虽然运用类比的方法求出了平均加速度(对位移的平均值),但物体所做的运动是变加速运动,并不是以平均加速度做匀变速运动,所以运用匀变速运动规律求出的时间必是错误
课间交流中常听同行们谈到这样一个现象:一道题、一个概念、一个实验,明明是生活中很常见的一个现象,觉得本该如此的一个事实,而且老师在讲课时,自己觉得讲得很到位,很科学,很规范,可教学效果就是不尽人意,学生的脸上却不见那种喜获新知的成就感.是的,物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作为成人,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对这些是觉得没什么,但初中生年龄尚小,生活经验还不够丰富,往往在建立概念、规律、解决物理问题时,会无
问题 两小物块通过一根跨过定滑轮的轻绳相连放在水平面上,现物块A以速度v1向右匀速运动,当绳被拉成与水平面夹角分别为α、β时,如图1所示.求物块B的运动速度vB(绳始终有拉力).  方法一:常规方法  1.选择 “连接点”.该点必须是同时参与平动和转动的点.2.判断该点的合速度.即为方向绐终不变的速度,或为该点实际运动的速度.3.再分析该点参与了哪两个运动.  解析 A、B两物块通过绳相连接,且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