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道高考物理题的思考与质疑

来源 :中学物理·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qcd199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高三物理一轮复习过程中,笔者碰到了2010年海南省高考物理选择题第5题,正是这道题引起了我们物理组同事们的热烈讨论.
  题目 如图1所示,水平地面上有一楔形物块A,其斜面上有一小物块B,B与平行于斜面的细绳的一端相连,细绳的另一端固定在斜面上,A与B之间光滑,A与B以共同速度在地面轨道的光滑段向左运动.当它们刚运行至轨道的粗糙段时
  A.绳的张力减小,B对A的正压力减小
  B.绳的张力增加,斜面对B支持力增加
  C.绳的张力减小,地面对A的支持力增加
  D.绳的张力增加,地面对A的支持力减小
  解析 本题看似平淡无奇,其实“暗藏杀机”,考查的知识点很多,问题的切入点不太容易发现,愈是分析愈是玄机重重,对考生的思维能力要求较高.
  首先A、B从光滑段刚运行至轨道的粗糙段时,其运动状态的改变存在两种可能:一、整体以共同的加速度向左匀减速运动;二、A向左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较大导致A、B之间存在相对运动,即B相对于A沿斜面向上加速运动.现在分别对这两种情况进行分析.
  一、A、B仍保持相对静止时:
  对B进行受力分析,如图2所示.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Nsinθ-Tcosθ=ma(1)
  Ncosθ Tsinθ=mg(2)
  进入粗糙段前,a=0,进入粗糙段后a>0,故N变大,T变小.通过T变小,可以排除选项B、D,通过N变大可以排除选项A.那么是不是就可以认定选项C正确了呢?尽管N变大T变小,但是由(2)式可得二者在竖直方向上的分量之和仍等于B物块的重力,故B对A的两个反作用力N′和T′的竖直分量之和也等于B的重力,即地面对A的支持力仍等A、B二者重力之和.当然,也可以把二者当成一个整体来分析,整体在竖直方向没有加速度,整体既不超重也不失重,地面对A的支持力等于整体的重力之和.综上所述,这种情况下,四个选项无一正确.
  二、A、B之间存在相对运动时:
  这种情况下,绳子松弛,拉力瞬间减小为零,B、D仍可排除.这时B相对于A沿斜面向上加速运动.下面先来分析B相对于A刚好要向上加速运动的临界条件.如图3所示,此时拉力刚好为零,对B列方程得:mgtanθ=ma0,对整体列方程得:μ(M m)g=(M m)a0,其中μ为物块A与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根据以上两式得:a0=gtanθ=μg,即:当μ=tanθ时,系统恰好一起向左减速,而且绳子拉力刚好为零.故当μ>tanθ时,B相对于A向上加速运动.
  B相对于A向上加速运动时,如图4所示的力和加速度矢量示意图.a2为B物块对地的加速度,沿F合方向;a1为A对地的加速度,a相的方向与斜面平行且斜向上.A、B相对静止时,a1、a2大小相等且同向;当它们发生相对滑动时,a2的方向发生变化,对地方向为斜向右上方,且要满足a相与斜面方向平行.对B物块列竖直方向的牛顿第二定律方程
  N′cosθ-mg=may(3)
  比较(2)、(3)两式显然可得N′>N.即说明两种情况下A对B的支持力都是增大的,故A选项还是错误的.
  由(3)式可知N′在竖直方向的分量Ny′>mg,N′的反作用力N″在竖直方向的分量Ny″也满足Ny″>mg,即说明地面对A的支持力大于二者的重力之和.C选项正确.
  其实对A、B组成的系统而言,A只有水平方向的加速度,B对地有竖直向上的加速度分量,处于超重状态,故地面对A的支持力大于系统的重力.同样可以得到正确答案为C.
  其实还有一种从整体上进行思考该题的方法:由于开始时两物体共速,系统处于平衡状态,后来突然减速了,由于B具有惯性,所以会沿着斜面上滑或者比原来更“想”沿着斜面上滑,绳的张力当然变小,但是B的速度依然会减小,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在于斜面给了更多的“力”阻碍它向前匀速运动了,所以压力一定比原来大啊.笔者在教学中就是用这种方法来告诉学生的,这样就把深奥难懂的知识变成容易理解的常识性问题了.
  质疑:大多数的高考题都是源于生活的,只要我们能够将生活中的“原型”抽象成物理中的“模型”,那么问题就可以迎刃可解了.笔者认为高考题的设计和描述都应该是极为严密的,如果能将题干中的最后一句话及选项改为:“当它们运行至轨道的粗糙段时,下列说法可能正确的是”.
  A.绳的张力减小,地面对A的支持力不变
  B.绳的张力增加,斜面对B支持力增加
  C.绳的张力减小,地面对A的支持力增加
  D.绳的张力增加,地面对A的支持力减小
  这样一来,本题的答案就是A和B了,而且考查的选项就更加全面.单从选项A、C来看,貌似矛盾,其实不然,它们恰恰反映了这个物理过程的两种可能性.原题在本文讨论的第一种情况下四个选项都是错误的,而题干中并没有出现“下列说法可能正确的是”这几个字,那么原题 选项“绳的张力减小,地面对 的支持力增加”一般情况下就是理解成“一定正确的”,而这一理解跟第一种情况是矛盾的,所以题干加上“下列说法可能正确的是”才会更加无懈可击.高考题理应经得起方方面面的推敲.笔者坚信命题人在命题时的初衷肯定不只是分析第二种情形,所以题干和选项稍加修改才能更加准确的表达出命题人的命题意图,才能更加符合我们做选择题时对选项的思维习惯,才能更加经得起语言上和逻辑上的思维推敲.
其他文献
对于高中物理实验中的各种读数问题一直是学生们的难题,主要是由于教学仪器的多种多样,且各种读数的规则标准不同,使得同学们极容易混淆.由于没有严格的规范等级读数原则,没有明确的统一标准,对高中生的高考备战已造成了一定的困扰.本文主要阐述各种仪器的使用和读数方法.  1 高中物理常见的仪器分类  1.1 高中物理仪器根据读数原则分类  按不同的读数要求可分为可估读和不可估读两种.不可估读仪器包括:游标卡
摩擦力的处理,关乎到牛顿第二定律实验是否成功的关键,下面就摩擦力的处理方式展开讨论,并通过四种方式巧妙展示摩擦力的处理问题.希望通过这种有针对性的对比,向老师和学生展示一个全新的思考角度,使牛顿第二定律实验更加精彩.  1 减小摩擦力  实验设计如图1.  第一,因为摩擦力的存在,使我们在计算物体的合力的时候很不方便,所以采用了一种叫气垫导轨的仪器,来减少摩擦,给学生简单介绍气垫导轨的工作原理.第
笔者剖析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各种实验,我们可以从实验的种类、目的、价值等多个角度去分析它们可优化的空间,通过实践和研究不断优化其价值.  1 丰富实验,让实验引领学生的兴趣与智慧  1.1 丰富导入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  实验不仅仅服务于教学目的的达成,服务于知识与技能的探究与验证,在初中物理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可以通过物理实验的开展服务于新课的导入.一方面是通过导入实验切入教学主题,另一方面可以通过
课程资源作为我国课程改革所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随着新课改的逐渐深入完善,人们对课程资源重要性的认识也在不断加深.物理作为一门实验性较强的学科,实验室资源的作用甚大,结合平时的教学过程,想到充分发挥实验室的课程资源的作用,这样既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实验室的功能,又能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1 倡导利用日常器具做实验  充分利用实验室中废弃的或者学生身边的随手可取的物品和器具做实验,不但具有简便
物理学科以实验作为基础,实验在物理教学当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目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普遍存在内容方法单一、学生主体性不强等诸多问题,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以及创新精神无法得到全面培养.探究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完善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方法与内容,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 物理实验教学的实际意义  物理学科是一门与生活实际联系非常紧密的学科,学生的生活中物理知识随处可见,这也体现出物理学科的趣味性
“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是初中物理的经典实验之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版)》将其列入20个学生必做实验.为了对这个实验有一个相对全面的把握,笔者有意搜集了教育部2012年审定的目前在全国使用的六种版本初中物理教材,分别为:人教版、沪科版、苏科版、教科版、北师大版、沪粤版.针对这些教材在编排方式上的异同状况进行比较分析,以期寻找到相对合理的编排模式,进而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果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以探究性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的学科,是初中阶段十分重要的一门学科,要求学生有很强的逻辑思维及探究能力,以实验教学穿插理论教学的方式,全面考察学生逻辑的全面性与严谨性.可见,如果缺少了实验教学这一部分,就等同于鱼儿离开了水,缺少了活力与意义.作为一名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中需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实践意识,正确演示实验内容.在实验中正确的指导学生,带动学生与教师一起思考、观察
2014年全国高考物理试题新课标卷第25题题目:  如图1,O、A、B为同一竖直平面内的三个点,OB沿竖直方向,∠BOA=60°,OB=32OA.将一质量为m的小球以一定的初动能自O点水平向右抛出,小球在运动过程中恰好通过A点.使此小球带电,电荷量为q(q>0),同时加一匀强电场,场强方向与△OAB所在平面平行.现从O点以同样的初动能沿某一方向抛出此带电小球,该小球通过了A点,到达A点时的动能是初
现在农村初中,特困、单亲学生占近五分之三的比例.并且绝大多数家长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学生小学基础较差,动手能力差,其中很多学生的学习成绩在小学就不及格,小学的科学制作从来就没有做过,到了初中以后情况不但没有好转,反而厌学、弃学的现象却更加严重.他们对物理实验更是产生畏惧心理,动手能力极差,怕损坏实验器材,怕老师批评,怕同学嘲笑.如何摆脱这种局面?如何让学生对物理实验学习产生兴趣?这个问题多年以来一
由陈振源主编的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电子技术基础》,经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于2001年7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受到使用学校的普遍欢迎,在“一纲多本”的教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