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预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具体策略有多元预习方式,端正学习态度;明确预习目标,提高预习效率;结合教学实际,合理布置预习任务。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前预习;优化;提高效率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课堂是教师和学生交流互动的主阵地,师生配合良好的教学活动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前提,也是教师追求的教学目标。而对于抽象性、逻辑性强的数学学科而言,良好的师生活动离不开学生的课前预习。《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到,学习数学首先要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只有方法有效的学习活动才是有意义的。而课前预习对于年龄小,知识储备少的小学生来说就是一种重要的数学学习方法。通过预习学生能够对教学内容有初步的了解,并在自学过程中标出不明白的地方,以便在课堂中和同学交流探讨,共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要“放手”让学生去自学、去探究,给学生创设科学的预习条件和预习方法,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学习习惯,通过预习找出自身短板,在课堂上及时补充,从而使课堂教学效率不断提高,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多元预习方式,端正学习态度
小学生是一群心智正在逐渐成长的群体,他们喜欢新鲜有趣的事物,而长时间让他们集中注意力去预习知识量大的数学,他们往往会走马观花﹑流于形式,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这就要求数学教师有针对性地引导、帮助学生,端正其思想态度。当学生在预习中取得一定的进步时,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增强学习自信。此外,教师可以布置一些动手实践类的预习内容,让家长和孩子共同探索实践,丰富预习形式,增强自学的趣味性,从而使学生的注意力更集中。例如,在“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教学中,例题4的情境图是一家三口去商场买电器,进行价格估算。教师在新授前,可以布置相关的预习任务,让学生和爸爸妈妈到商场进行实地估算,假设要买铅笔、笔记本、课外书等,不通过计算,怎么判断要付多少钱。对于这样的预习方式学生感到新鲜有趣又真实,自然就会很认真地去估算,无形中得到很好的预习效果。
二、明确预习目标,提高预习效率
目标明确的预习才是更高效、更科学的自学方式。从教师层面而言,每次布置预习任务之前,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既要深入钻研教材,做好充足的备课,对每一个知识的重难点熟记于心,使学生掌握的内容清晰明确;从学生层面而言,要引导学生培养自我挑战的精神,在预习过程中,要明确自己的预习目标,并尝试解决相关问题,从而提高预习效率。以“平四边形的面积”为例,本章节的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割补转化的方法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并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带着以下问题预习:(1)图中的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有什么关系?(2)沿着平行四边形的一条高垂直切割并平移,能得到什么图形?(3)除了割补轉化法,还有什么方法能直接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学生带着一系列相关的问题对新知展开预习,边预习边思考问题,潜移默化中既探索了新知内容,又提高了独立思考能力,促进自身全面发展。
三、结合教学实际,合理布置预习任务
小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有限,教师在布置预习任务时不能一次性设置太多的预习内容和学习目标,当自学内容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时,他们会感到疲倦和无力,自信心受挫。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能够在一定时间内认真、仔细地预习,从而达到理想的预习效果。一年级的小朋友刚刚接触数学,在掌握基本的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信,而不是“加塞”超出他们能力范围的学习任务,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懂得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科学、合理地布置预习任务。
四、加强课前预习的指导
在课前预习的环节中,虽说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权,但是由于学生年龄较小、自制力较弱,对于问题的分析和总结能力也不够强,导致学生在自主预习的过程中无法有效地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合理的指导,引导学生共同完成,在提高学生预习效率的同时,增进师生关系。比如,可以传授给学生有效的、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预习效率,帮助学生初步掌握数学知识,高效率地完成课前练习。教师可以借助课前练习来为学生的预习提供指导,具体的问题设置可以根据不同的数学知识点来确定,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和探究。另外,教师还应该向学生传授科学的数学阅读方式,帮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获取最有效的信息。比如,在阅读的过程中提取关键词,然后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将这些关键词整合起来,达到高效率完成课前练习任务的目的。
五、优化课前练习内容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总是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将学生视为在同一水平线上,所以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目标的制订都很难兼顾到每一个学生,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能力也很难获得提高。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前练习内容的过程中应该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情况和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层次,将数学基础知识较好、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较高的学生分成一组,将数学基础知识相对较差、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相对较低的学生分成一组。然后,结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不同的课前练习,使学生通过完成课前练习实现自身能力的有效发展,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就感。
结语
总之,小学数学课前预习质量的好坏对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通过课前的有效预习,学生可以对新知有一个大概了解,加强整体知识构建。在预习中,学生可以找出自己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并在课堂上和同学、老师交流探讨,从而帮助解决疑点、难点。课前的有效预习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堂上教师呈现的新知,加强对知识点的掌握。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指导学生预习时,要结合具体实际学情和教学内容,既要考虑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不能布置过多过难的预习任务,又要设计能够锻炼学生思维逻辑、动手实践等数学素养的预习目标,真正让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有所得、有所悟,从而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丁德秀.小学数学课前预习浅见[J].课程教育研究,2018(9).
[2]顾兴付.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前预习问题的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1).
[3]罗丽丽.小学数学课前预习的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6(33).
[4]毛晖敏.课前练习、课上表演、演练互补———论翻转课堂理念与和声课程的完美结合[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6(6).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前预习;优化;提高效率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课堂是教师和学生交流互动的主阵地,师生配合良好的教学活动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前提,也是教师追求的教学目标。而对于抽象性、逻辑性强的数学学科而言,良好的师生活动离不开学生的课前预习。《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到,学习数学首先要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只有方法有效的学习活动才是有意义的。而课前预习对于年龄小,知识储备少的小学生来说就是一种重要的数学学习方法。通过预习学生能够对教学内容有初步的了解,并在自学过程中标出不明白的地方,以便在课堂中和同学交流探讨,共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要“放手”让学生去自学、去探究,给学生创设科学的预习条件和预习方法,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学习习惯,通过预习找出自身短板,在课堂上及时补充,从而使课堂教学效率不断提高,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多元预习方式,端正学习态度
小学生是一群心智正在逐渐成长的群体,他们喜欢新鲜有趣的事物,而长时间让他们集中注意力去预习知识量大的数学,他们往往会走马观花﹑流于形式,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这就要求数学教师有针对性地引导、帮助学生,端正其思想态度。当学生在预习中取得一定的进步时,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增强学习自信。此外,教师可以布置一些动手实践类的预习内容,让家长和孩子共同探索实践,丰富预习形式,增强自学的趣味性,从而使学生的注意力更集中。例如,在“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教学中,例题4的情境图是一家三口去商场买电器,进行价格估算。教师在新授前,可以布置相关的预习任务,让学生和爸爸妈妈到商场进行实地估算,假设要买铅笔、笔记本、课外书等,不通过计算,怎么判断要付多少钱。对于这样的预习方式学生感到新鲜有趣又真实,自然就会很认真地去估算,无形中得到很好的预习效果。
二、明确预习目标,提高预习效率
目标明确的预习才是更高效、更科学的自学方式。从教师层面而言,每次布置预习任务之前,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既要深入钻研教材,做好充足的备课,对每一个知识的重难点熟记于心,使学生掌握的内容清晰明确;从学生层面而言,要引导学生培养自我挑战的精神,在预习过程中,要明确自己的预习目标,并尝试解决相关问题,从而提高预习效率。以“平四边形的面积”为例,本章节的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割补转化的方法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并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带着以下问题预习:(1)图中的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有什么关系?(2)沿着平行四边形的一条高垂直切割并平移,能得到什么图形?(3)除了割补轉化法,还有什么方法能直接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学生带着一系列相关的问题对新知展开预习,边预习边思考问题,潜移默化中既探索了新知内容,又提高了独立思考能力,促进自身全面发展。
三、结合教学实际,合理布置预习任务
小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有限,教师在布置预习任务时不能一次性设置太多的预习内容和学习目标,当自学内容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时,他们会感到疲倦和无力,自信心受挫。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能够在一定时间内认真、仔细地预习,从而达到理想的预习效果。一年级的小朋友刚刚接触数学,在掌握基本的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信,而不是“加塞”超出他们能力范围的学习任务,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懂得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科学、合理地布置预习任务。
四、加强课前预习的指导
在课前预习的环节中,虽说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权,但是由于学生年龄较小、自制力较弱,对于问题的分析和总结能力也不够强,导致学生在自主预习的过程中无法有效地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合理的指导,引导学生共同完成,在提高学生预习效率的同时,增进师生关系。比如,可以传授给学生有效的、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预习效率,帮助学生初步掌握数学知识,高效率地完成课前练习。教师可以借助课前练习来为学生的预习提供指导,具体的问题设置可以根据不同的数学知识点来确定,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和探究。另外,教师还应该向学生传授科学的数学阅读方式,帮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获取最有效的信息。比如,在阅读的过程中提取关键词,然后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将这些关键词整合起来,达到高效率完成课前练习任务的目的。
五、优化课前练习内容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总是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将学生视为在同一水平线上,所以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目标的制订都很难兼顾到每一个学生,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能力也很难获得提高。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前练习内容的过程中应该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情况和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层次,将数学基础知识较好、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较高的学生分成一组,将数学基础知识相对较差、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相对较低的学生分成一组。然后,结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不同的课前练习,使学生通过完成课前练习实现自身能力的有效发展,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就感。
结语
总之,小学数学课前预习质量的好坏对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通过课前的有效预习,学生可以对新知有一个大概了解,加强整体知识构建。在预习中,学生可以找出自己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并在课堂上和同学、老师交流探讨,从而帮助解决疑点、难点。课前的有效预习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堂上教师呈现的新知,加强对知识点的掌握。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指导学生预习时,要结合具体实际学情和教学内容,既要考虑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不能布置过多过难的预习任务,又要设计能够锻炼学生思维逻辑、动手实践等数学素养的预习目标,真正让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有所得、有所悟,从而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丁德秀.小学数学课前预习浅见[J].课程教育研究,2018(9).
[2]顾兴付.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前预习问题的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1).
[3]罗丽丽.小学数学课前预习的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6(33).
[4]毛晖敏.课前练习、课上表演、演练互补———论翻转课堂理念与和声课程的完美结合[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