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树立创新教育观念,通过创设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探索性地学习,培养其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最终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其创新能力。
关键词:数学教学 课堂环境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32.41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1671-8437(2010)01-0118-01
纵观历史,数学及其发展与人类社会的进步息息相关。在当代,数学的影响已经遍及人类活动的所有领域,成为推动人类文明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从而使得社会也不断对公民的数学素养进而对数学教育提出新的要求。然而,传统的数学学习中,教师的讲授、学生练习的单一学习方式已不能适应学生发展的需求了,这种方式甚至造成了学生学习的障碍,让学生对数学生厌和畏惧。如何把枯燥的教学内容,通过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来变得生动有趣,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维,圆满地解决好这个难题。依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笔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建立愉悦和谐的课堂环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让学生在不拘一格的学习方式中积极轻松愉快地度过小学学习的难关──数学。
1 培养思维能力,唤起创新欲望
在学生到学校来之前,他们已经拥有了大量的日常生活经验。他们带着自己原有的知识背景、生活经验和理解走进学习活动,并通过自己的主动活动,包括独立思考、与他人交流和反思等,去建构对数学的理解。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已有经验、已有知识,通过各种活动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思考现实中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以此发展学生对数学的理解。不能把新旧知识割裂开来,将新知识硬塞给学生。例如:在教学“小数的性质”时,先让学生猜:5.1元等于5.10元吗?说说你猜的理由。教室里炸开了锅,有的说相等,有的说不相等,争得脸红脖子粗,记得有个学生说:我认为是相等的,有次我和妈妈去买文具,标签上是9.60元,妈妈只付了9元6角,这说明9.60元等于9.6元。还有个学生说:妈妈原来就告诉我1元可以写成1.0元。
2 引导探索学习,诱发创新灵感
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独立思考,放手大胆地让学生尝试探求新知。学生自己能发现的知识,教师决不暗示,学生自己能通过自学课本掌握的,教师决不代替讲解。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中学会,促进其思维的发展。
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中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可先向学生提问:“在学习正方形、长方形的面积时,可用数格子的方法数出它们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能不能也用数格子的方法呢?请大家试一试。随即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尔后,学生纷纷发表自己数的结果。教师在肯定学生的答案后,因势利导,说明用数格子的办法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都是有一定的局限性,那么能不能找出一条平行四边形的普遍规律呢?教师要引导学生能不能转化为以前学过的长方形或者正方形,接着让学生试着利用割补法拼成长方形,从而得出:不管是如何割,都要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开。拼成的长方形与原平行四边形比较: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有什么关系?大家再实验,直到得出:长方形与原平行四边形比较:形状变了,面积没有变。长方形的长就是原平行四边形的底,宽就是原平行四边形的高。进一步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这样,通过操作、讨论、观察、思考,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探索问题,既掌握了知识,又发展了思维。
3 调控课堂气氛,激发创新意识
人的智力结构是多元的,有的人善于形象思维,有的人长于计算,有的人擅长逻辑推理。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的认知水平、认知风格和发展趋势上存在着差异,处于同一发展阶段的不同学生在认知水平、认知风格和发展趋势上也存在差异。例如,学生对字母的理解分为好几个水平:从最初把字母当作具体的东西,到忽略字母,再到把字母当作特定的一个数,把字母当作一个未知数,把字母当作可以取不同的数,最后到把字母当作变量。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中应当尽可能在组织学生经历数学交流,使得他们在活动中感受到别人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以改变自己在认知方式上的单一性,促进其全面发展。同时,通过向他人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有助于反思与完善自我的认知方式,从而达到个性发展的目的。例如:笔者在教学“一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时,出示:8+5,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进行计算。汇报时,有的学生说:先数8根小棒,再接着数5根小棒,就是13根小棒。有的学生说:将5根小棒拿出2根,放到8根里是10根,再合上3根就是13根。有的学生说:把8根小棒拿出5根合到5根里就是10根,再合上3根就是13根。有的学生说:接着8后面数5个手指是13个手指。有的学生说:不用算,原来就知道8加5等于13。通过学生的汇报交流,全班学生都知道了8+5有不同的计算方法。
4 改进数学作业,增强创新能力
4.1说一说
现在的学生动手能力不强,低年级学生识字不多,手指力度不够,不愿意多写字。针对这一现状,教师设计低年级作业时尽量让学生说。课堂上要求学生讨论、交流、汇报,回家要求学生将自己在学校学习的内容给家长汇报,让学生在家长面前充当小老师。中、高年级也设计一些说的作业,如,数学知识辅助教材,让学生回家给家长介绍。这样,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高,质量也高。
4.2动一动
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让学生一动不动地看书、计算,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长此下去,就會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设计活动类作业,让学生观察、比较、操作。让学生与同学或家长共同完成,在活动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
4.3写一写
到了中、高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写作能力,教师可增加写的作业。这里的写,是写数学日记。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总有一些一纵即逝的灵感,有些惊奇的东西,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忘。要求学生将这些灵感、惊奇写下来。数学日记没有数量要求,一周可以一则,也可以二则、三则。
小学数学学习单一枯燥,但是,只要教师合理组织课堂活动,让课堂充满生机;灵活安排作业,让数学作业不再成为学生的负担。那么,学生学习数学将是愉快的、轻松的。学生有了学习数学的兴趣,自觉主动地学习,那么教师的教学也是轻松、愉快的。
关键词:数学教学 课堂环境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32.41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1671-8437(2010)01-0118-01
纵观历史,数学及其发展与人类社会的进步息息相关。在当代,数学的影响已经遍及人类活动的所有领域,成为推动人类文明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从而使得社会也不断对公民的数学素养进而对数学教育提出新的要求。然而,传统的数学学习中,教师的讲授、学生练习的单一学习方式已不能适应学生发展的需求了,这种方式甚至造成了学生学习的障碍,让学生对数学生厌和畏惧。如何把枯燥的教学内容,通过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来变得生动有趣,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维,圆满地解决好这个难题。依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笔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建立愉悦和谐的课堂环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让学生在不拘一格的学习方式中积极轻松愉快地度过小学学习的难关──数学。
1 培养思维能力,唤起创新欲望
在学生到学校来之前,他们已经拥有了大量的日常生活经验。他们带着自己原有的知识背景、生活经验和理解走进学习活动,并通过自己的主动活动,包括独立思考、与他人交流和反思等,去建构对数学的理解。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已有经验、已有知识,通过各种活动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思考现实中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以此发展学生对数学的理解。不能把新旧知识割裂开来,将新知识硬塞给学生。例如:在教学“小数的性质”时,先让学生猜:5.1元等于5.10元吗?说说你猜的理由。教室里炸开了锅,有的说相等,有的说不相等,争得脸红脖子粗,记得有个学生说:我认为是相等的,有次我和妈妈去买文具,标签上是9.60元,妈妈只付了9元6角,这说明9.60元等于9.6元。还有个学生说:妈妈原来就告诉我1元可以写成1.0元。
2 引导探索学习,诱发创新灵感
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独立思考,放手大胆地让学生尝试探求新知。学生自己能发现的知识,教师决不暗示,学生自己能通过自学课本掌握的,教师决不代替讲解。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中学会,促进其思维的发展。
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中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可先向学生提问:“在学习正方形、长方形的面积时,可用数格子的方法数出它们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能不能也用数格子的方法呢?请大家试一试。随即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尔后,学生纷纷发表自己数的结果。教师在肯定学生的答案后,因势利导,说明用数格子的办法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都是有一定的局限性,那么能不能找出一条平行四边形的普遍规律呢?教师要引导学生能不能转化为以前学过的长方形或者正方形,接着让学生试着利用割补法拼成长方形,从而得出:不管是如何割,都要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开。拼成的长方形与原平行四边形比较: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有什么关系?大家再实验,直到得出:长方形与原平行四边形比较:形状变了,面积没有变。长方形的长就是原平行四边形的底,宽就是原平行四边形的高。进一步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这样,通过操作、讨论、观察、思考,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探索问题,既掌握了知识,又发展了思维。
3 调控课堂气氛,激发创新意识
人的智力结构是多元的,有的人善于形象思维,有的人长于计算,有的人擅长逻辑推理。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的认知水平、认知风格和发展趋势上存在着差异,处于同一发展阶段的不同学生在认知水平、认知风格和发展趋势上也存在差异。例如,学生对字母的理解分为好几个水平:从最初把字母当作具体的东西,到忽略字母,再到把字母当作特定的一个数,把字母当作一个未知数,把字母当作可以取不同的数,最后到把字母当作变量。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中应当尽可能在组织学生经历数学交流,使得他们在活动中感受到别人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以改变自己在认知方式上的单一性,促进其全面发展。同时,通过向他人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有助于反思与完善自我的认知方式,从而达到个性发展的目的。例如:笔者在教学“一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时,出示:8+5,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进行计算。汇报时,有的学生说:先数8根小棒,再接着数5根小棒,就是13根小棒。有的学生说:将5根小棒拿出2根,放到8根里是10根,再合上3根就是13根。有的学生说:把8根小棒拿出5根合到5根里就是10根,再合上3根就是13根。有的学生说:接着8后面数5个手指是13个手指。有的学生说:不用算,原来就知道8加5等于13。通过学生的汇报交流,全班学生都知道了8+5有不同的计算方法。
4 改进数学作业,增强创新能力
4.1说一说
现在的学生动手能力不强,低年级学生识字不多,手指力度不够,不愿意多写字。针对这一现状,教师设计低年级作业时尽量让学生说。课堂上要求学生讨论、交流、汇报,回家要求学生将自己在学校学习的内容给家长汇报,让学生在家长面前充当小老师。中、高年级也设计一些说的作业,如,数学知识辅助教材,让学生回家给家长介绍。这样,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高,质量也高。
4.2动一动
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让学生一动不动地看书、计算,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长此下去,就會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设计活动类作业,让学生观察、比较、操作。让学生与同学或家长共同完成,在活动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
4.3写一写
到了中、高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写作能力,教师可增加写的作业。这里的写,是写数学日记。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总有一些一纵即逝的灵感,有些惊奇的东西,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忘。要求学生将这些灵感、惊奇写下来。数学日记没有数量要求,一周可以一则,也可以二则、三则。
小学数学学习单一枯燥,但是,只要教师合理组织课堂活动,让课堂充满生机;灵活安排作业,让数学作业不再成为学生的负担。那么,学生学习数学将是愉快的、轻松的。学生有了学习数学的兴趣,自觉主动地学习,那么教师的教学也是轻松、愉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