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中信息技术高考不考,很多老师想体现自己的价值,于是想在信息学奥赛方面做出点成绩。真正去辅导的时候才发现困难重重,学生基本上是零起点,教起来特别的费劲,特别是算法教学。算法是高中信息学奥赛教学课程中至关重要的教学内容,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算法的兴趣,到底用怎样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跟上我的教学思路,本文就这些问题结合我在实际教学中的探索和反思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中;信息学;奥赛辅导;感悟
【中图分类号】 G6623.5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8437(2016)01-0049-02
算法教学是高中奥赛教学课程中至关重要的教学内容,但是在实践教学中,我经常感到困惑和苦恼,为什么花费很多的时间备课,效果却不理想,学生经常沉醉于自己的兴趣角落。怎样有效地让学生围绕我的教学思路转,怎样才能激发和激励学生学习算法的兴趣,到底用怎样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等等,一直是我在算法教学中不断探索与反思的问题。
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反思,我结合教学实践总结出“问题引入──案例分析学习——应用创新”的三环节教学法。在“问题引入模块”通过问题将学生引入一定情境,使学生在原有认知结构基础上去同化和顺应当前学到的新知识。“案例分析学习模块”为了让学生尽快地掌握“问题”所牵引的知识,我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循序渐进地让学生学会模仿和深入领会、理解问题,让学生尽快地从实际案例中获取知识和解决类似问题的方法。“应用创新模块”中让学生自己总结和评价,然后创新方法解决类似问题。学生可在解决类似问题时,使问题一步步引向深入,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1 问题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应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要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在计算机语言教学过程中,有意识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将学生引入一定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原有认知结构基础上去同化和顺应当前学到的新知识。
例如在学习用程序解决实际问题这个单元内容的时候,首先给学生演示一个“心理投影仪”的教学课件,让学生自己来随意猜测任意一个2位数,通过将这个2位数减去这个2位数的数字之和得到的数字所对应的图形就是我预先显示的图形,即23-(2+3)=18所对应的图形就是我预先展示的图形,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调动起来了,他们觉得你老师很神奇。而事实上它本身就是一个算法的问题,即任何一个2位数减去他们的数字之和都能被9整除的数学问题,所以课件当中就在9的倍数的数字对应的图形当中选择一致的图案符号,其他都随机打乱迷惑同学,但就是这个问题,我不急着给出答案,让学生对此产生极大的好奇心,思维活跃起来,并让他们讨论,去发现其中的规律,从而逐步地推导出该问题的实质,从而为我开始讲授算法解决问题起到了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作用。
在教学中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要围绕某一课题创设有利于所学内容的情境,使学生能围绕问题主动展开学习。例如在讲到VB语言中的FOR循环语句时,可以基于以前学过的用IF-THEN和GOTO语句来讲解。用两种不同的语句来解决同一个问题,既比较了两者的区别,又能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加深对FOR循环语句的认识和理解,以达到结合运用、巩固提高的目的。而在这个过程中,在我的组织、指导、帮助和促进作用下,使学生的主动性和首创精神得到充分的发挥,提高了教学效率。又比如在讲到赋值语句时,为了让学生把赋值号“=”和等号区别开来,加深对赋值号和变量理解,让学生思考把变量A、B值互换,要求学生能列出几种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让学生自己上机调试。通过上机验证,大多数学生都能找到正确答案。这时我对学生们编写的程序加以适当指导,让学生自己去分析,再把几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全部列出来后让学生自己来评价,归纳出什么时候是赋值号和什么时候是“等号”(条件表达式中)的区别,这样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加深他们对变量理解的同时,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范例学习与分析,挖掘学生可持续的探究能力
范例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所学知识的难度,保持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兴趣。我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恰当的教学范例来引导学生掌握知识。例如,编程序求S=1+2+3+…+100问题,这是循环语句典型的求累加的问题。我先给出该问题的算法流程图,通过让学生填写关键语句(i=0,s=0,i=i+1,s=s+i),进一步熟悉计数器、累加器,然后强化学生对范例知识内容的理解与深入领会,并且让学生对照算法编写程序,通过一边上机,一边分析和讨论,从模仿中体会用循环语句编程的方法。这种学习方法取得的教学效果会比较明显。
当学生解决上述问题后,我还引导学生解决其它的累加问题,如可以求100以内的奇数和、偶数和、各数的平方和等等。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通过讨论与分析,学生会主动地对照范例来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案。最后他们通过归纳总结,从中找出累加问题的通项公式,即S=S+An(S=0),An再根据不同题目而定。范例中An=2i,在求奇数和中则为An=2i-1。然后可以通过两个公式的分析确定循环变量,通过循环语句编出相应程序。这样,学习了一个例题,却学会了解决同类问题的方法,学生就可以在此基础上举一反三,解决相关问题,从而开发了学生的智力,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应用与创新,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当完成某一课题教学时,我会提出类似案例的问题让学生以创新的思维去解决,然后让学生自己进行总结和评价。同学间可以讨论、交流,互相取长补短,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学生可在讨论中使问题一步步引向深入,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而我则可从中启发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自己去纠正错误或片面的认识。正如一位学生在总结交流中提到:“老师的启发引起了我学习计算机的兴趣,由一个个小问题学起,一边学习一边掌握,遇到困难向同学请教,并与大家一起讨论,向同学介绍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吸取其他同学好的做法,了解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总之,通过上述三个教学环节,我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整个教学过程变得生动高效而充满活力,使信息学奥赛教学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
关键词:高中;信息学;奥赛辅导;感悟
【中图分类号】 G6623.5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8437(2016)01-0049-02
算法教学是高中奥赛教学课程中至关重要的教学内容,但是在实践教学中,我经常感到困惑和苦恼,为什么花费很多的时间备课,效果却不理想,学生经常沉醉于自己的兴趣角落。怎样有效地让学生围绕我的教学思路转,怎样才能激发和激励学生学习算法的兴趣,到底用怎样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等等,一直是我在算法教学中不断探索与反思的问题。
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反思,我结合教学实践总结出“问题引入──案例分析学习——应用创新”的三环节教学法。在“问题引入模块”通过问题将学生引入一定情境,使学生在原有认知结构基础上去同化和顺应当前学到的新知识。“案例分析学习模块”为了让学生尽快地掌握“问题”所牵引的知识,我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循序渐进地让学生学会模仿和深入领会、理解问题,让学生尽快地从实际案例中获取知识和解决类似问题的方法。“应用创新模块”中让学生自己总结和评价,然后创新方法解决类似问题。学生可在解决类似问题时,使问题一步步引向深入,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1 问题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应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要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在计算机语言教学过程中,有意识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将学生引入一定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原有认知结构基础上去同化和顺应当前学到的新知识。
例如在学习用程序解决实际问题这个单元内容的时候,首先给学生演示一个“心理投影仪”的教学课件,让学生自己来随意猜测任意一个2位数,通过将这个2位数减去这个2位数的数字之和得到的数字所对应的图形就是我预先显示的图形,即23-(2+3)=18所对应的图形就是我预先展示的图形,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调动起来了,他们觉得你老师很神奇。而事实上它本身就是一个算法的问题,即任何一个2位数减去他们的数字之和都能被9整除的数学问题,所以课件当中就在9的倍数的数字对应的图形当中选择一致的图案符号,其他都随机打乱迷惑同学,但就是这个问题,我不急着给出答案,让学生对此产生极大的好奇心,思维活跃起来,并让他们讨论,去发现其中的规律,从而逐步地推导出该问题的实质,从而为我开始讲授算法解决问题起到了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作用。
在教学中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要围绕某一课题创设有利于所学内容的情境,使学生能围绕问题主动展开学习。例如在讲到VB语言中的FOR循环语句时,可以基于以前学过的用IF-THEN和GOTO语句来讲解。用两种不同的语句来解决同一个问题,既比较了两者的区别,又能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加深对FOR循环语句的认识和理解,以达到结合运用、巩固提高的目的。而在这个过程中,在我的组织、指导、帮助和促进作用下,使学生的主动性和首创精神得到充分的发挥,提高了教学效率。又比如在讲到赋值语句时,为了让学生把赋值号“=”和等号区别开来,加深对赋值号和变量理解,让学生思考把变量A、B值互换,要求学生能列出几种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让学生自己上机调试。通过上机验证,大多数学生都能找到正确答案。这时我对学生们编写的程序加以适当指导,让学生自己去分析,再把几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全部列出来后让学生自己来评价,归纳出什么时候是赋值号和什么时候是“等号”(条件表达式中)的区别,这样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加深他们对变量理解的同时,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范例学习与分析,挖掘学生可持续的探究能力
范例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所学知识的难度,保持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兴趣。我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恰当的教学范例来引导学生掌握知识。例如,编程序求S=1+2+3+…+100问题,这是循环语句典型的求累加的问题。我先给出该问题的算法流程图,通过让学生填写关键语句(i=0,s=0,i=i+1,s=s+i),进一步熟悉计数器、累加器,然后强化学生对范例知识内容的理解与深入领会,并且让学生对照算法编写程序,通过一边上机,一边分析和讨论,从模仿中体会用循环语句编程的方法。这种学习方法取得的教学效果会比较明显。
当学生解决上述问题后,我还引导学生解决其它的累加问题,如可以求100以内的奇数和、偶数和、各数的平方和等等。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通过讨论与分析,学生会主动地对照范例来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案。最后他们通过归纳总结,从中找出累加问题的通项公式,即S=S+An(S=0),An再根据不同题目而定。范例中An=2i,在求奇数和中则为An=2i-1。然后可以通过两个公式的分析确定循环变量,通过循环语句编出相应程序。这样,学习了一个例题,却学会了解决同类问题的方法,学生就可以在此基础上举一反三,解决相关问题,从而开发了学生的智力,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应用与创新,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当完成某一课题教学时,我会提出类似案例的问题让学生以创新的思维去解决,然后让学生自己进行总结和评价。同学间可以讨论、交流,互相取长补短,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学生可在讨论中使问题一步步引向深入,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而我则可从中启发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自己去纠正错误或片面的认识。正如一位学生在总结交流中提到:“老师的启发引起了我学习计算机的兴趣,由一个个小问题学起,一边学习一边掌握,遇到困难向同学请教,并与大家一起讨论,向同学介绍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吸取其他同学好的做法,了解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总之,通过上述三个教学环节,我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整个教学过程变得生动高效而充满活力,使信息学奥赛教学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