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提要:本文就古体说理诗的一些显著特色和现代作家辛雨诗集《紫园诗语》中的一些说理诗进行了简要分析,探讨古体说理诗在现代社会的意义。论文对古体说理诗的一些特色进行了归纳,主要有三点:1、状物喻理;2.咏史喻理;3.形象描绘中喻理。辛雨的说理诗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归纳总结为以下几点:1、用传统的咏史题材表现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2、喻辛辣的讽刺于客观平静的叙述之中;3、用对比结构的手法来揭示深刻的思想,展示丰富的内容;4、喻辛辣的讽刺于出人意表的结构中,具有强烈的戏剧效果。
关键词:古体诗说理诗辛雨新探索
中图分类号:H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50(2007)03-28-5
中国古典诗歌以抒情为主,其传统是“诗言志”“诗缘情”,《尚书·尧典》说“诗言志,歌咏言。”《毛诗序》也说“在志心为,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虽然这样,历代也不断有诗人用诗歌来讲道理,发议论。通常,我们把这类诗歌称为说理诗。唐以前已出现了说理诗,但只是某个诗人的偶然为之,既没有形成时代风尚,也没有形成创作特色。唐代诗人发展了说理诗,以杜甫、韩愈、杜牧、李商隐等为代表。宋代,在欧阳修、王安石、苏轼等人的大力提倡和实践下,说理诗形成一股强大的潮流。清人赵翼在《瓯北诗话》中说:“以文为诗,自昌黎始,至东坡益大放厥词,别开生面,成一代之大观。”其中就包含了说理诗。宋以后的诗人虽然努力创作,但毕竟不能超越前人。要用诗歌来说理,除了要有丰富的情感,还必须具备形象的描绘、生动的叙述、精炼含蓄的语言。说理诗要求既要发议论讲道理,又不能直白空洞,才能既说了理又是诗。古人在利用诗歌说理时,大致采用如下几种方式:
一通过状物来揭示深刻的道理。
乐府诗 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唏。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昆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诗歌用植物的春盛秋衰和人的少壮老大作类比,用百川人海不能复归比喻时光流逝永不复回。最后得出结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用人所共见的感性事物来阐明抽象的道理,明白易懂,又避免了枯燥的说教。
古诗十九首回车驾言迈
回车驾言迈,悠悠涉长道。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早。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奄忽随物化,荣名以为宝。
诗人久客还乡,一路看到种种事物今昔不同,由新故盛衰的变化,想到人生苦短。由此激发了对人生意义的思考。语言精炼,含义无穷。
画眉鸟 欧阳修
白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作者用一个山花烂漫、树木参差、鸟啼婉转的热闹自在的场面与锁向金笼的画眉鸟锻造对比,揭示了追求自由的可贵。
咏柳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依得东风势更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以柳喻人,别有深意。
梅花 陈亮
疏枝横玉瘦,小萼点珠光。一朵忽先变,百花背后香。
欲传春消息,不怕雪埋葬。玉笛休三弄,东君正主张。
借梅花严寒傲放只为报春,说明只有要具备不畏艰险,知难而进的精神,才能傲立人前,占尽先机。这类诗歌把说理或议论巧妙地融入对事物的刻画之中。
二、于感事、咏史中发表人生感慨、总结经验教训。
说理诗有很多是借咏史来发表议论的,曹植《赠徐翰》、李白《妾薄命》、杨亿《汉武》等,皆是于叙事中发议论。杜牧《赤壁》、《南山四皓》、《题乌江亭》等,是从反面对历史进行反思。也有的于感事中发议论,如:
前出塞 杜甫、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则是借写天宝末年哥舒翰征伐吐蕃的事来讽刺唐玄宗的开边黩武。前四句讲如何练兵用武,怎样克敌致胜,后四句写如何节制武功。采用先扬后抑手法,于叙事中说明“拥强兵反黩武”的深刻道理。
咏史 李商隐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何需琥珀方为枕,岂得珍珠始是车。
运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几人曾预南熏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一开篇就道出“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的真理。接着就写文宗崇俭去奢,最终也失败了。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文宗皇帝的哀婉之情。荒政败国,德政为什么也败国呢?作者从“常规不常”的现象中,引发了怎样治理国家的更深层次的思考。
咏史喻理时,如果表达的情感太过或说理太直,往往会由于意太尽,而诗味就淡了。如:
骊山
苏轼
功成惟愿善持盈,可叹前王恃太平。辛苦骊山山下土,阿房才废又华清。
春秋战国门·百里奚
周昙
骐骥由来是股肱,在虞虞灭在秦兴。裁量何异刀将尺,只系用之能不能。整首都在议论和感叹,意尽言直而诗味全无。
金陵怀古 王安石
霸主孤身取二江,子孙多以百城降。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
东府旧基留佛刹,后庭余唱落船窗。柔离麦秀从来事,且置兴亡近酒缸。
整首诗几乎都在议论,枯燥无味。其三四句,不过是李商隐“成由勤俭败由奢”的翻版。末二句更觉消极。
这类诗歌只有避免了简单的说教和空洞的议论,才能既说了理又有诗味。
三、于形象描绘中揭示道理。
诗歌需要形象思维,说理诗尤其如此。其中最著名的是苏轼的《题西林壁》,朱熹的《春日》、《观书有感》等,此外这类诗歌还有很多。如:
怪石 黄庶
山鬼水怪著薜荔。天禄辟邪眠莓苔。钩帘坐对心语口,曾见汉唐池馆来。
一块平凡的石头,在诗人眼中变成披着薜荔的山鬼、怪兽,足见其形状之奇特。它不仅经历汉唐,而且从远古走来,并且将继续走一下去,足见其生命的永恒。从而揭示了人生有限而自然无限的道理。
立春偶成 张式
律回岁晚冰雪少,春到人间草木知。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
用人们可以从冰雪消融,风声水起的现象感受到春的到来,说明只要善于观察和思考,就能够发现和找到生活中的美。
纵观古人的这些说理诗,几乎都是从人们所熟知的事情、习见的事物和现象人手,用形象的描写、生动的叙述、准确的语言,把深刻的道理深入浅出地表达出来,使人回味无穷。
到了近现代,古体诗已逐渐被新体诗所取代。新体诗中也不乏说理诗,然而,过多的是为政治服务,不免浅陋。如郭沫若《我想起了陈胜吴广》:“我不相信我们便永远地不能站起来,我们之中便永远地产生不出陈胜吴广!/更何况我们还有五百万的产业工人,/他们会给我们以战斗的方法:利炮、飞机。/在工人领导下的农民暴动哟,朋友,/这是我们的救星,改造全世界的力量。”诗歌缺乏真挚饱满的感情,只有充满阶级意识、 充满反抗精神的呼喊,是社会情况分析,是政论。诗歌已变成直接为政治服务的工具。
当代也涌现了许多写古体诗歌的诗人,其中也出现了大量说理诗。如张希田《偶悟》:“女神断臂方为美,梁祝无缘才相见。万事毋须求满过,人间缺憾是真琼。”于俊宽:《赤壁陈列室》“戟箭枪刀残未消,空中陈列训千朝。同胞相爱莫分裂,共建中华幸福桥。”鹤汀羽翁《七律·矿难》“煤海茫茫迷雾重,冤魂四野哭声声。权钱为伴规章坏,官贾结亲道德崩。矿主贪心因逐利,工人拼命只求生。神州宝藏如星布,岂让安全化血风。”诗歌立意都是好的,但由于欠缺形象的描绘、生动的叙事、精炼含蓄的语言和精巧的构思,而显得或是枯燥的说理、或是空洞的呼喊、或是纯粹的议论,诗歌直白浅近,毫无回味的余地。
贵州作家辛雨的《紫园诗语》(贵州人民出版社2005年3月出版),让我们感受了古体说理诗新的生命力。《紫园诗语》共两百首诗歌,均是古体七言绝句。诗集题材丰富,“家事国事天下事,写景咏物讲道理,无所不有。”(《紫园诗语·序》)涉及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作者力图多角度表现生活,抒写感受。其中的说理诗,作者通过巧妙的构思和表达,使深刻的道理浑化无迹,而又能发人深省。辛雨的说理诗既有深刻的思想,又有不凡的表现手法,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一、内容上的继承与创新。
1、用传统的咏史题材表现深刻而丰富的思想,赋予强烈的现实意义。
哭袁崇焕
喋血沙场百战身,平台定罪铁案闻。凌迟惨死民犹庆,从此大明无忠臣。
袁崇焕是明末著名爱国将领,战功卓著却惨遭杀害。历来写他的诗文很多,多局限于反映英雄的个人悲剧。诗人辛丽却从袁崇焕个人命运中提炼出了更深刻的内涵。
一二句看似平淡的叙述已经引起读者心灵的震动,第三句“凌迟惨死民犹庆”则给读者心灵带来强烈的震撼。诗人敏锐的抓住了英雄蒙冤赴死而京城万人空巷额手相庆这一不寻常的现象,从宏观的角度,把英雄“惨死”和国民“犹庆”两个反差强烈的典型画面,不加修饰,平静而客观的展现在读者眼前。充分表现了诗人驾驭题材的娴熟。诗人丰富复杂的感情透过一个“犹”字表达得淋漓尽致:有对英雄惨死的沉痛,有对刽子手的愤怒,有对百姓愚昧无知的讽刺,更有对封建统治者愚民政策的揭露和对国家、对民族的深刻的忧患意识。“犹”字体现了诗人不凡的文字能力。诗歌主题在此得到了深化:英雄个人的悲剧上升为整个中华民族的悲剧,这一主题是独一无二的。由此可见诗人敏锐的洞察力和深邃的思想。忠心为国却换来如此悲惨的结局,忠臣将何处寻?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若无赤胆忠心的能臣干将,则国家希望何在?民族希望何在?至此,诗歌的主题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达。
该诗选材精当而凝练,构思巧妙而独特。通过层层铺垫与渲染,含蓄的揭示了英雄和民族的双重悲剧。取得了一唱三叹、荡气回肠的艺术效果。
冤
铁案沉沉疑窦生,血溅钉板天下闻。乃武奇冤终得雪,屈打成招岂一人。
杨乃武冤案发生在清末浙江余杭,因其惨烈、昭雪、罢官而轰动全国。作者选择了最惊心动魄的情节,用浓缩的笔墨给读者再现了这件轰轰烈烈的事件。包含了丰富的内容:既是冤案,为何又定为死罪?既定为死罪,为何又是冤案?既写出百姓申冤的惨痛和昭雪的偶然,也反映了冤案的普遍。但作者既不是要感叹姐弟二人的悲惨遭遇,也不是要歌颂姐弟情深;既不是要揭露封建统治者的官官相护,更不是称赞朝廷的秉公执法。而是用“屈打成招岂一人”,让读者从百姓申冤偶然得胜的事件中去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这在当今以人为本的法制社会有很深的现实意义;怎样正确使用人民所赋予的权力?怎样避免制造冤假错案?怎样对百姓负责?
这类咏史诗,诗人往往能从旧题材中提炼出新意,并赋予新的时代气息。
2、喻辛辣的讽刺于客观平静的叙述之中:
掉包
十八春秋养育恩,体检知儿乃路人。大天掉包本无意,从此两家骨肉分。
诗人通过叙述故事,用“天使掉包本无意”,深刻的揭示了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的缺乏责任心和漠视职业道德的问题。给人们带来希望和幸福的是天使,然而天使无意的过错,却给人们带来无尽的痛苦和绝望。但正因为这样,才让人们警醒:有意为之,还只是偶然;无意为之,则是人情淡漠和道德缺失现象的反映。看似随意的“本无意”三字,即把辛辣的讽刺包含其中,使人回味无穷。
妙手
妙手回春一把刀,留学归国名更骄。却因红包坚不受,临台病人拒主刀。
诗人借病人因主刀医生拒收红包,而害怕动手术这一反常现象,深刻揭示了当前的医患矛盾。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而病人却对正常行使职责的医生不信任,这既是医生的悲哀,更是百姓的不幸。这类诗往往把深刻的主题、丰富的内容和辛辣的讽刺隐藏在客观冷静的叙述之中。
二、艺术上的继承和创新
1、喻辛辣的讽刺于出人意表的结构中,具有强烈的戏剧效果。
孝
形影相吊一逝翁,殡仪隆重倍哀荣。路人争说儿女孝,孙儿夸爷遗产丰。
通过叙述老人生前悲苦、凄凉,死后享受子女隆重的丧葬仪式,来揭示当今普遍存在的假孝顺,真遗产的社会问题。“孙儿夸爷遗产丰”,既出乎意外,又在情理之中,具有强烈的戏剧效果和讽刺意味,令人玩味无穷。诗歌选取了既普遍又典型的事件,道出了现代社会中传统的伦理道德正逐渐缺失的现象,具有典型的现实意义。
父子逢
穿戴入时大学郎,宿燕双飞校外房。一日呼唤背篼至,父酬学费远离乡。
首先,诗人用极简省的笔墨塑造了一对父子:父亲背井离乡为儿筹学费,儿子不安心学习,追求时髦。接着,诗人安排这对父子见面,用强烈的戏剧情节取得辛辣的讽刺效果,深刻的揭示了当代天之骄子学风的颓废和道德的缺失,表达了作者对未来深深的忧虑。
在这类诗歌中,诗人有意引入了戏剧创作元素,使古体诗歌具有了别样的魅力。
2、用对比的手法来揭示深刻的思想,展示丰富的内容;
小园
寂寞小园花自开,路人匆匆去复来。当年志士喋血处,夜市喧嚣排对排。
(注:“小园”即林青墓,位于贵阳市环城北路。)
四句中包含了两组对比,“寂寞小园花自开”“志士当年喋血处”是对志士的追忆,“路人匆匆去复来”“夜市喧嚣排对排”是对现实的展示,这是时间的对比,是过去与现在的对比,是句子的对比;“寂寞小园”与“夜市喧嚣”,“路人匆匆”与“志士喋血”,这是环境的对比,是动静的对比,是词组的对比。短短四句诗,包含了如此丰富而深刻的对比,可见作者驾驭题材的能力。“两组对比内容上互相交织,互相映衬……加深了诗意的表达,显示了多重的意义:人们说“饮水思源”,那么当匆忙饮水时,思源了吗?烈士陵园没人注意了,是寂寞的,但烈士生前曾融入革命洪流,有无数并肩战斗的战友,现在他在九泉之下,也当有无数英灵相伴,在这个意义上,他寂寞吗?小小陵园前鳞次栉比的排档,排档的主人,如云的就餐者,这些人之间有感情上、事业上的联系吗?场面虽然热闹,他们内心不感到孤独和寂寞吗?”(《紫园诗语.序》)路人因生计而匆匆,夜市因路人而喧嚣,小园因路人的无睹而寂寞,诗人因这强烈的对比而感伤。这不是对先烈的哀伤,而是对今人的悲哀。一个没有历史的民族是可悲的民族,而一个忘记历史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
马帮
酒菜飘香饭甑开,山间林响马帮来。他年公路门前过,驮马声声安在哉?
诗人把山间小店和马帮客作对比。把茶马古道和高速公路作对比,前者是明对,后者是暗对,包含了丰富的思想内容:“前两句是一幅欢乐而富于诗意的画面,把店家和马帮客两方面的欣喜都写到……后两句意思更丰富,在店家当然喜忧参半,公路可以带动一方致富,但公路一通,旧有的交通模式变了,小店可能要搬家以适应新的模式,前途未卜;在作者,马帮是富有诗意的,想到他年汽车代替了马帮,不禁预交了那一段怀旧的深情。寥寥二十八字,包容了这么多东西,不能不说是难得的佳作。”(《紫园诗语.序》)透过诗句,作者告诉我们,新事物必然要代替旧事物,在新旧事物交替的过程中.人们该用积极的、乐观的心态来面对。
用形象化的思维观察生活,用对比方法来组织材料,是这类诗歌独特之处。正如清人吴乔《围炉诗话》所说:“诗贵有含蓄不尽之意,尤以不着意见、声色、故事、议论者为最上。”
由此可知,辛雨说理诗最大的特色是;寓思辨于形象生动的叙述中。清人赵翼《论诗》说:“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预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这些说理诗,既能从旧有的题材中写出新意,也能从新题材中写出深意。除了有绝妙的构思、出色的谋篇布局外,还有凝练的叙述、形象的描写、准确的琢字炼句,使得他的说理诗都有较大的包容性,超出了就事论事的范围,给读者提供了相当大的联想空间,使人百读不厌。
作者简介:王雪梅,文学讲师。1989年7月毕业于贵州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系,现任贵州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教师。
责任编辑 黄万机
关键词:古体诗说理诗辛雨新探索
中图分类号:H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50(2007)03-28-5
中国古典诗歌以抒情为主,其传统是“诗言志”“诗缘情”,《尚书·尧典》说“诗言志,歌咏言。”《毛诗序》也说“在志心为,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虽然这样,历代也不断有诗人用诗歌来讲道理,发议论。通常,我们把这类诗歌称为说理诗。唐以前已出现了说理诗,但只是某个诗人的偶然为之,既没有形成时代风尚,也没有形成创作特色。唐代诗人发展了说理诗,以杜甫、韩愈、杜牧、李商隐等为代表。宋代,在欧阳修、王安石、苏轼等人的大力提倡和实践下,说理诗形成一股强大的潮流。清人赵翼在《瓯北诗话》中说:“以文为诗,自昌黎始,至东坡益大放厥词,别开生面,成一代之大观。”其中就包含了说理诗。宋以后的诗人虽然努力创作,但毕竟不能超越前人。要用诗歌来说理,除了要有丰富的情感,还必须具备形象的描绘、生动的叙述、精炼含蓄的语言。说理诗要求既要发议论讲道理,又不能直白空洞,才能既说了理又是诗。古人在利用诗歌说理时,大致采用如下几种方式:
一通过状物来揭示深刻的道理。
乐府诗 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唏。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昆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诗歌用植物的春盛秋衰和人的少壮老大作类比,用百川人海不能复归比喻时光流逝永不复回。最后得出结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用人所共见的感性事物来阐明抽象的道理,明白易懂,又避免了枯燥的说教。
古诗十九首回车驾言迈
回车驾言迈,悠悠涉长道。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早。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奄忽随物化,荣名以为宝。
诗人久客还乡,一路看到种种事物今昔不同,由新故盛衰的变化,想到人生苦短。由此激发了对人生意义的思考。语言精炼,含义无穷。
画眉鸟 欧阳修
白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作者用一个山花烂漫、树木参差、鸟啼婉转的热闹自在的场面与锁向金笼的画眉鸟锻造对比,揭示了追求自由的可贵。
咏柳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依得东风势更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以柳喻人,别有深意。
梅花 陈亮
疏枝横玉瘦,小萼点珠光。一朵忽先变,百花背后香。
欲传春消息,不怕雪埋葬。玉笛休三弄,东君正主张。
借梅花严寒傲放只为报春,说明只有要具备不畏艰险,知难而进的精神,才能傲立人前,占尽先机。这类诗歌把说理或议论巧妙地融入对事物的刻画之中。
二、于感事、咏史中发表人生感慨、总结经验教训。
说理诗有很多是借咏史来发表议论的,曹植《赠徐翰》、李白《妾薄命》、杨亿《汉武》等,皆是于叙事中发议论。杜牧《赤壁》、《南山四皓》、《题乌江亭》等,是从反面对历史进行反思。也有的于感事中发议论,如:
前出塞 杜甫、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则是借写天宝末年哥舒翰征伐吐蕃的事来讽刺唐玄宗的开边黩武。前四句讲如何练兵用武,怎样克敌致胜,后四句写如何节制武功。采用先扬后抑手法,于叙事中说明“拥强兵反黩武”的深刻道理。
咏史 李商隐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何需琥珀方为枕,岂得珍珠始是车。
运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几人曾预南熏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一开篇就道出“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的真理。接着就写文宗崇俭去奢,最终也失败了。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文宗皇帝的哀婉之情。荒政败国,德政为什么也败国呢?作者从“常规不常”的现象中,引发了怎样治理国家的更深层次的思考。
咏史喻理时,如果表达的情感太过或说理太直,往往会由于意太尽,而诗味就淡了。如:
骊山
苏轼
功成惟愿善持盈,可叹前王恃太平。辛苦骊山山下土,阿房才废又华清。
春秋战国门·百里奚
周昙
骐骥由来是股肱,在虞虞灭在秦兴。裁量何异刀将尺,只系用之能不能。整首都在议论和感叹,意尽言直而诗味全无。
金陵怀古 王安石
霸主孤身取二江,子孙多以百城降。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
东府旧基留佛刹,后庭余唱落船窗。柔离麦秀从来事,且置兴亡近酒缸。
整首诗几乎都在议论,枯燥无味。其三四句,不过是李商隐“成由勤俭败由奢”的翻版。末二句更觉消极。
这类诗歌只有避免了简单的说教和空洞的议论,才能既说了理又有诗味。
三、于形象描绘中揭示道理。
诗歌需要形象思维,说理诗尤其如此。其中最著名的是苏轼的《题西林壁》,朱熹的《春日》、《观书有感》等,此外这类诗歌还有很多。如:
怪石 黄庶
山鬼水怪著薜荔。天禄辟邪眠莓苔。钩帘坐对心语口,曾见汉唐池馆来。
一块平凡的石头,在诗人眼中变成披着薜荔的山鬼、怪兽,足见其形状之奇特。它不仅经历汉唐,而且从远古走来,并且将继续走一下去,足见其生命的永恒。从而揭示了人生有限而自然无限的道理。
立春偶成 张式
律回岁晚冰雪少,春到人间草木知。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
用人们可以从冰雪消融,风声水起的现象感受到春的到来,说明只要善于观察和思考,就能够发现和找到生活中的美。
纵观古人的这些说理诗,几乎都是从人们所熟知的事情、习见的事物和现象人手,用形象的描写、生动的叙述、准确的语言,把深刻的道理深入浅出地表达出来,使人回味无穷。
到了近现代,古体诗已逐渐被新体诗所取代。新体诗中也不乏说理诗,然而,过多的是为政治服务,不免浅陋。如郭沫若《我想起了陈胜吴广》:“我不相信我们便永远地不能站起来,我们之中便永远地产生不出陈胜吴广!/更何况我们还有五百万的产业工人,/他们会给我们以战斗的方法:利炮、飞机。/在工人领导下的农民暴动哟,朋友,/这是我们的救星,改造全世界的力量。”诗歌缺乏真挚饱满的感情,只有充满阶级意识、 充满反抗精神的呼喊,是社会情况分析,是政论。诗歌已变成直接为政治服务的工具。
当代也涌现了许多写古体诗歌的诗人,其中也出现了大量说理诗。如张希田《偶悟》:“女神断臂方为美,梁祝无缘才相见。万事毋须求满过,人间缺憾是真琼。”于俊宽:《赤壁陈列室》“戟箭枪刀残未消,空中陈列训千朝。同胞相爱莫分裂,共建中华幸福桥。”鹤汀羽翁《七律·矿难》“煤海茫茫迷雾重,冤魂四野哭声声。权钱为伴规章坏,官贾结亲道德崩。矿主贪心因逐利,工人拼命只求生。神州宝藏如星布,岂让安全化血风。”诗歌立意都是好的,但由于欠缺形象的描绘、生动的叙事、精炼含蓄的语言和精巧的构思,而显得或是枯燥的说理、或是空洞的呼喊、或是纯粹的议论,诗歌直白浅近,毫无回味的余地。
贵州作家辛雨的《紫园诗语》(贵州人民出版社2005年3月出版),让我们感受了古体说理诗新的生命力。《紫园诗语》共两百首诗歌,均是古体七言绝句。诗集题材丰富,“家事国事天下事,写景咏物讲道理,无所不有。”(《紫园诗语·序》)涉及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作者力图多角度表现生活,抒写感受。其中的说理诗,作者通过巧妙的构思和表达,使深刻的道理浑化无迹,而又能发人深省。辛雨的说理诗既有深刻的思想,又有不凡的表现手法,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一、内容上的继承与创新。
1、用传统的咏史题材表现深刻而丰富的思想,赋予强烈的现实意义。
哭袁崇焕
喋血沙场百战身,平台定罪铁案闻。凌迟惨死民犹庆,从此大明无忠臣。
袁崇焕是明末著名爱国将领,战功卓著却惨遭杀害。历来写他的诗文很多,多局限于反映英雄的个人悲剧。诗人辛丽却从袁崇焕个人命运中提炼出了更深刻的内涵。
一二句看似平淡的叙述已经引起读者心灵的震动,第三句“凌迟惨死民犹庆”则给读者心灵带来强烈的震撼。诗人敏锐的抓住了英雄蒙冤赴死而京城万人空巷额手相庆这一不寻常的现象,从宏观的角度,把英雄“惨死”和国民“犹庆”两个反差强烈的典型画面,不加修饰,平静而客观的展现在读者眼前。充分表现了诗人驾驭题材的娴熟。诗人丰富复杂的感情透过一个“犹”字表达得淋漓尽致:有对英雄惨死的沉痛,有对刽子手的愤怒,有对百姓愚昧无知的讽刺,更有对封建统治者愚民政策的揭露和对国家、对民族的深刻的忧患意识。“犹”字体现了诗人不凡的文字能力。诗歌主题在此得到了深化:英雄个人的悲剧上升为整个中华民族的悲剧,这一主题是独一无二的。由此可见诗人敏锐的洞察力和深邃的思想。忠心为国却换来如此悲惨的结局,忠臣将何处寻?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若无赤胆忠心的能臣干将,则国家希望何在?民族希望何在?至此,诗歌的主题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达。
该诗选材精当而凝练,构思巧妙而独特。通过层层铺垫与渲染,含蓄的揭示了英雄和民族的双重悲剧。取得了一唱三叹、荡气回肠的艺术效果。
冤
铁案沉沉疑窦生,血溅钉板天下闻。乃武奇冤终得雪,屈打成招岂一人。
杨乃武冤案发生在清末浙江余杭,因其惨烈、昭雪、罢官而轰动全国。作者选择了最惊心动魄的情节,用浓缩的笔墨给读者再现了这件轰轰烈烈的事件。包含了丰富的内容:既是冤案,为何又定为死罪?既定为死罪,为何又是冤案?既写出百姓申冤的惨痛和昭雪的偶然,也反映了冤案的普遍。但作者既不是要感叹姐弟二人的悲惨遭遇,也不是要歌颂姐弟情深;既不是要揭露封建统治者的官官相护,更不是称赞朝廷的秉公执法。而是用“屈打成招岂一人”,让读者从百姓申冤偶然得胜的事件中去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这在当今以人为本的法制社会有很深的现实意义;怎样正确使用人民所赋予的权力?怎样避免制造冤假错案?怎样对百姓负责?
这类咏史诗,诗人往往能从旧题材中提炼出新意,并赋予新的时代气息。
2、喻辛辣的讽刺于客观平静的叙述之中:
掉包
十八春秋养育恩,体检知儿乃路人。大天掉包本无意,从此两家骨肉分。
诗人通过叙述故事,用“天使掉包本无意”,深刻的揭示了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的缺乏责任心和漠视职业道德的问题。给人们带来希望和幸福的是天使,然而天使无意的过错,却给人们带来无尽的痛苦和绝望。但正因为这样,才让人们警醒:有意为之,还只是偶然;无意为之,则是人情淡漠和道德缺失现象的反映。看似随意的“本无意”三字,即把辛辣的讽刺包含其中,使人回味无穷。
妙手
妙手回春一把刀,留学归国名更骄。却因红包坚不受,临台病人拒主刀。
诗人借病人因主刀医生拒收红包,而害怕动手术这一反常现象,深刻揭示了当前的医患矛盾。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而病人却对正常行使职责的医生不信任,这既是医生的悲哀,更是百姓的不幸。这类诗往往把深刻的主题、丰富的内容和辛辣的讽刺隐藏在客观冷静的叙述之中。
二、艺术上的继承和创新
1、喻辛辣的讽刺于出人意表的结构中,具有强烈的戏剧效果。
孝
形影相吊一逝翁,殡仪隆重倍哀荣。路人争说儿女孝,孙儿夸爷遗产丰。
通过叙述老人生前悲苦、凄凉,死后享受子女隆重的丧葬仪式,来揭示当今普遍存在的假孝顺,真遗产的社会问题。“孙儿夸爷遗产丰”,既出乎意外,又在情理之中,具有强烈的戏剧效果和讽刺意味,令人玩味无穷。诗歌选取了既普遍又典型的事件,道出了现代社会中传统的伦理道德正逐渐缺失的现象,具有典型的现实意义。
父子逢
穿戴入时大学郎,宿燕双飞校外房。一日呼唤背篼至,父酬学费远离乡。
首先,诗人用极简省的笔墨塑造了一对父子:父亲背井离乡为儿筹学费,儿子不安心学习,追求时髦。接着,诗人安排这对父子见面,用强烈的戏剧情节取得辛辣的讽刺效果,深刻的揭示了当代天之骄子学风的颓废和道德的缺失,表达了作者对未来深深的忧虑。
在这类诗歌中,诗人有意引入了戏剧创作元素,使古体诗歌具有了别样的魅力。
2、用对比的手法来揭示深刻的思想,展示丰富的内容;
小园
寂寞小园花自开,路人匆匆去复来。当年志士喋血处,夜市喧嚣排对排。
(注:“小园”即林青墓,位于贵阳市环城北路。)
四句中包含了两组对比,“寂寞小园花自开”“志士当年喋血处”是对志士的追忆,“路人匆匆去复来”“夜市喧嚣排对排”是对现实的展示,这是时间的对比,是过去与现在的对比,是句子的对比;“寂寞小园”与“夜市喧嚣”,“路人匆匆”与“志士喋血”,这是环境的对比,是动静的对比,是词组的对比。短短四句诗,包含了如此丰富而深刻的对比,可见作者驾驭题材的能力。“两组对比内容上互相交织,互相映衬……加深了诗意的表达,显示了多重的意义:人们说“饮水思源”,那么当匆忙饮水时,思源了吗?烈士陵园没人注意了,是寂寞的,但烈士生前曾融入革命洪流,有无数并肩战斗的战友,现在他在九泉之下,也当有无数英灵相伴,在这个意义上,他寂寞吗?小小陵园前鳞次栉比的排档,排档的主人,如云的就餐者,这些人之间有感情上、事业上的联系吗?场面虽然热闹,他们内心不感到孤独和寂寞吗?”(《紫园诗语.序》)路人因生计而匆匆,夜市因路人而喧嚣,小园因路人的无睹而寂寞,诗人因这强烈的对比而感伤。这不是对先烈的哀伤,而是对今人的悲哀。一个没有历史的民族是可悲的民族,而一个忘记历史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
马帮
酒菜飘香饭甑开,山间林响马帮来。他年公路门前过,驮马声声安在哉?
诗人把山间小店和马帮客作对比。把茶马古道和高速公路作对比,前者是明对,后者是暗对,包含了丰富的思想内容:“前两句是一幅欢乐而富于诗意的画面,把店家和马帮客两方面的欣喜都写到……后两句意思更丰富,在店家当然喜忧参半,公路可以带动一方致富,但公路一通,旧有的交通模式变了,小店可能要搬家以适应新的模式,前途未卜;在作者,马帮是富有诗意的,想到他年汽车代替了马帮,不禁预交了那一段怀旧的深情。寥寥二十八字,包容了这么多东西,不能不说是难得的佳作。”(《紫园诗语.序》)透过诗句,作者告诉我们,新事物必然要代替旧事物,在新旧事物交替的过程中.人们该用积极的、乐观的心态来面对。
用形象化的思维观察生活,用对比方法来组织材料,是这类诗歌独特之处。正如清人吴乔《围炉诗话》所说:“诗贵有含蓄不尽之意,尤以不着意见、声色、故事、议论者为最上。”
由此可知,辛雨说理诗最大的特色是;寓思辨于形象生动的叙述中。清人赵翼《论诗》说:“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预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这些说理诗,既能从旧有的题材中写出新意,也能从新题材中写出深意。除了有绝妙的构思、出色的谋篇布局外,还有凝练的叙述、形象的描写、准确的琢字炼句,使得他的说理诗都有较大的包容性,超出了就事论事的范围,给读者提供了相当大的联想空间,使人百读不厌。
作者简介:王雪梅,文学讲师。1989年7月毕业于贵州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系,现任贵州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教师。
责任编辑 黄万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