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备课是教师在教学前所做的一切准备工作,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前提,是对新的教学理念的掌握、接受、升华和运用的过程。有效备课能体现教师的智慧和心血。
【关键词】 小学数学;备课;有效
备课是教学的重要行为之一,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自“有效教学”的理念进入我们的教学课堂后,“教学是否有效”不光以教师有没有完成教学任务为标准,而是更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我认为在“备课”这项教学常规工作中也应引入“有效备课”的理念,课备得好不好,应以能否促进教师进行有效教学,学生得到有效发展为根本,否则即使教师课备得再周详,再合乎模式,书写再工整也只能称之为“低效备课”。因此,只有课前进行“有效备课”,才能保证课堂上的“有效教学”。小学数学教师如何进行有效备课呢?下面就谈谈我的一些点滴看法。
一、把握正确理念,关注学生发展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充分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这就要求我们把关注点移向学生学习的方法与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学生、特别是那些学困生身上;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活跃的学习活动中。因此,备课中既要考虑教师围绕教学目标如何教,又要考虑学生如何学,既要关注知识的传授,又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联系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目标
在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也是方向。教学目标是备课首要明确的问题,毕竟它决定着一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结构,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的形式,起着导向作用。
1、认真钻研教材,是教学目标确定的首要依据。制定教学目标必须以《标准》为准绳,以教材为依据,明确所教的内容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合理确定教学目标的达成程度。结合教学实际,认真钻研每堂课的教学内容,准确地把握教材内容的实质和学生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设计一节好的教学方案。如我教学《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时,先认真备课,钻研教材,写好教学设计。因为这课学生在三年级时就已接触,本节课就从学生的认知基础出发,制定好三维教学目标。
2、深入了解学生,是教学目标确定的必要依据。学生是否具备了学习新知识必须的条件,学生到底掌握了哪些要求掌握的知识,有多少学生没有掌握?哪些知识学生可以自己学会,哪些知识需要教师去教?哪些地方可以作为学生的亮点出现?只有对学生有了相当准确、深刻的了解,才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从而真正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如王玉侠老师教学《圆柱的表面积》时,她认真撰写的教学设计中,提出圆柱的表面积计算应建立在圆柱的侧面积计算的基础上。特别是一些学困生,应该让他们先学好侧面积计算,再学新知。
当然教学目标的确立还要遵循几点原则:全面性、具体性、准确性、灵活性原则。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合理确定教学目标,以目标为主线,精心组织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才能真正达成目标。
三、精心设计“引入”,激发学习兴趣
一节好的新课引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原本枯燥乏味的数学内容变得生动、有趣。教师在备课时就应该精心设计,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利用直观、形象、具体的事物或多媒体课件,创设生动、愉悦的情境,从而让学生能在轻松、自然的情境下愉快地学习。例如:徐桂艳老师执教四年级的《植树问题》时,从学生手指的间隔中引入“间隔问题”,由此进入教学。
导入新颖,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精心设计引入,有利于学生进入角色,进入学习的空间。
四、选择合理教法,激活探究欲望。
课堂教学要以有限的教学时间,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又要保证学生能获得新知,发展思维能力。学生不仅要学会,又要使学生会学、愿意学,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备课时选择最合理的教学方法,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组织好教学。
1、以旧引新法。如“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这些与旧知识联系紧密的内容,宜采用以旧引新的方法,让学生借助旧知识去获取新知识。学生自己能够掌握的知识,尽量让学生自己去掌握,以培养他们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2、谈话教学法。师生谈话教学,有利于教学开展。比如一些与生活联系紧密的知识点,我们可以采用谈话教学法,让学生在交流谈话中掌握知识、理解知识。
3、启发式分析法。像一些内容复杂,与原有知识联系又少的内容,像“年、月、日”、“时、分、秒”,宜采用启发式分析法。这样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获得新知,愉快学习。
4、思維激活法。有些重要的概念、法则如能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来帮助学生理解的要尽量采用。激活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在有限的知识水平内学习知识。
5、师生合作法。这种方法可在学习新知的过程中,适时合理安排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中学习,老师参与其中,真正做到“共同学习,共同合作”。
当然还有许许多多合理的教学方法,比如演示教学法、实验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练习教学法等等,需要我们教师不断的探究,不断摸索,选择最恰当的方法为教学服务。
五、注重学生为本,设计多元练习
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合理的课堂练习,是减轻课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举措。如果能以学生的知识自主构建的过程为出发点,根据知识的纵、横联系设计合理的课堂练习,能展现获得知识的思维过程,使学生弄懂知识的来龙去脉;能让知识的教学过程成为学习材料的搜集整理、分析处理、最终内化成知识的过程、实践与创新的过程。
一个好的准备练习,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发展的线索,寻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提高独立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一个好的尝试练习,能引导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去探索新知。而教师要设置思维障碍,以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能“跳一跳,摘果子”,并在知识的关键处、思路的阻塞处或学生的疑惑处加以引导、疏通、启发。
一个好的巩固练习,能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有利于能力的提高,纠正对新知识理解上的错误。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不断地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
六、重视课堂生成,做好课后反思
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应是教师教、学生学的和谐统一。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互动往往会生成一些新的教学资源,这些“生成”的知识往往是课堂教学中的亮点,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及时把握,因势利导,适时调整预案,使教学活动收到更好的效果,课后及时做好反思。
总之,备课是有技巧的预设框框,我们要结合具体的实际,改革备课形式,丰富备课内容,多一些时效性,进行有效备课,使我们真正做到有效教学。
“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要做活水龙头”。在科学日益发达信息化的今天,教师要不断补充知识量,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要在不断的学习中形成自己的东西。新课程提倡教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这需要不同学科的教师交流合作,教师要与更多的人,在更大的空间,用更加平等的方式工作,增加教育者之间的互动关系,用集体的智慧有效备课,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2002
2、高永芳《让学生成为小组合作的主人》2002.9
3、孙敏《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初探》2005.2
【关键词】 小学数学;备课;有效
备课是教学的重要行为之一,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自“有效教学”的理念进入我们的教学课堂后,“教学是否有效”不光以教师有没有完成教学任务为标准,而是更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我认为在“备课”这项教学常规工作中也应引入“有效备课”的理念,课备得好不好,应以能否促进教师进行有效教学,学生得到有效发展为根本,否则即使教师课备得再周详,再合乎模式,书写再工整也只能称之为“低效备课”。因此,只有课前进行“有效备课”,才能保证课堂上的“有效教学”。小学数学教师如何进行有效备课呢?下面就谈谈我的一些点滴看法。
一、把握正确理念,关注学生发展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充分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这就要求我们把关注点移向学生学习的方法与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学生、特别是那些学困生身上;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活跃的学习活动中。因此,备课中既要考虑教师围绕教学目标如何教,又要考虑学生如何学,既要关注知识的传授,又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联系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目标
在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也是方向。教学目标是备课首要明确的问题,毕竟它决定着一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结构,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的形式,起着导向作用。
1、认真钻研教材,是教学目标确定的首要依据。制定教学目标必须以《标准》为准绳,以教材为依据,明确所教的内容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合理确定教学目标的达成程度。结合教学实际,认真钻研每堂课的教学内容,准确地把握教材内容的实质和学生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设计一节好的教学方案。如我教学《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时,先认真备课,钻研教材,写好教学设计。因为这课学生在三年级时就已接触,本节课就从学生的认知基础出发,制定好三维教学目标。
2、深入了解学生,是教学目标确定的必要依据。学生是否具备了学习新知识必须的条件,学生到底掌握了哪些要求掌握的知识,有多少学生没有掌握?哪些知识学生可以自己学会,哪些知识需要教师去教?哪些地方可以作为学生的亮点出现?只有对学生有了相当准确、深刻的了解,才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从而真正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如王玉侠老师教学《圆柱的表面积》时,她认真撰写的教学设计中,提出圆柱的表面积计算应建立在圆柱的侧面积计算的基础上。特别是一些学困生,应该让他们先学好侧面积计算,再学新知。
当然教学目标的确立还要遵循几点原则:全面性、具体性、准确性、灵活性原则。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合理确定教学目标,以目标为主线,精心组织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才能真正达成目标。
三、精心设计“引入”,激发学习兴趣
一节好的新课引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原本枯燥乏味的数学内容变得生动、有趣。教师在备课时就应该精心设计,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利用直观、形象、具体的事物或多媒体课件,创设生动、愉悦的情境,从而让学生能在轻松、自然的情境下愉快地学习。例如:徐桂艳老师执教四年级的《植树问题》时,从学生手指的间隔中引入“间隔问题”,由此进入教学。
导入新颖,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精心设计引入,有利于学生进入角色,进入学习的空间。
四、选择合理教法,激活探究欲望。
课堂教学要以有限的教学时间,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又要保证学生能获得新知,发展思维能力。学生不仅要学会,又要使学生会学、愿意学,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备课时选择最合理的教学方法,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组织好教学。
1、以旧引新法。如“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这些与旧知识联系紧密的内容,宜采用以旧引新的方法,让学生借助旧知识去获取新知识。学生自己能够掌握的知识,尽量让学生自己去掌握,以培养他们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2、谈话教学法。师生谈话教学,有利于教学开展。比如一些与生活联系紧密的知识点,我们可以采用谈话教学法,让学生在交流谈话中掌握知识、理解知识。
3、启发式分析法。像一些内容复杂,与原有知识联系又少的内容,像“年、月、日”、“时、分、秒”,宜采用启发式分析法。这样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获得新知,愉快学习。
4、思維激活法。有些重要的概念、法则如能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来帮助学生理解的要尽量采用。激活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在有限的知识水平内学习知识。
5、师生合作法。这种方法可在学习新知的过程中,适时合理安排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中学习,老师参与其中,真正做到“共同学习,共同合作”。
当然还有许许多多合理的教学方法,比如演示教学法、实验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练习教学法等等,需要我们教师不断的探究,不断摸索,选择最恰当的方法为教学服务。
五、注重学生为本,设计多元练习
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合理的课堂练习,是减轻课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举措。如果能以学生的知识自主构建的过程为出发点,根据知识的纵、横联系设计合理的课堂练习,能展现获得知识的思维过程,使学生弄懂知识的来龙去脉;能让知识的教学过程成为学习材料的搜集整理、分析处理、最终内化成知识的过程、实践与创新的过程。
一个好的准备练习,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发展的线索,寻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提高独立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一个好的尝试练习,能引导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去探索新知。而教师要设置思维障碍,以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能“跳一跳,摘果子”,并在知识的关键处、思路的阻塞处或学生的疑惑处加以引导、疏通、启发。
一个好的巩固练习,能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有利于能力的提高,纠正对新知识理解上的错误。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不断地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
六、重视课堂生成,做好课后反思
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应是教师教、学生学的和谐统一。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互动往往会生成一些新的教学资源,这些“生成”的知识往往是课堂教学中的亮点,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及时把握,因势利导,适时调整预案,使教学活动收到更好的效果,课后及时做好反思。
总之,备课是有技巧的预设框框,我们要结合具体的实际,改革备课形式,丰富备课内容,多一些时效性,进行有效备课,使我们真正做到有效教学。
“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要做活水龙头”。在科学日益发达信息化的今天,教师要不断补充知识量,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要在不断的学习中形成自己的东西。新课程提倡教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这需要不同学科的教师交流合作,教师要与更多的人,在更大的空间,用更加平等的方式工作,增加教育者之间的互动关系,用集体的智慧有效备课,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2002
2、高永芳《让学生成为小组合作的主人》2002.9
3、孙敏《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初探》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