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从而使学生可以更好地学习知识。运用思维导图有着重大意义。文章基于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现状,主要分析了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中对思维导图的运用相关问题。
【关键词】 思维导图 初中物理 教学实践 有效应用
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领域内共同研究的问题,初中物理是初中阶段的学习难点,在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下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成为了教师的教学重点。故本文就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中的应用进行浅谈,希望对教师的教学工作产生一定帮助。
一、当前初中物理教学现状
在进行物理知识的学习中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想象能力,但在传统教学环境下,教师“满堂灌”式的教学方式阻碍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想象力的发展,增加了学生进行初中物理学习的难度,降低了教学效率。此外,物理是一门比较重视实验和实践的课程,许多物理理论和公式都是在实践中发现、在实验中证实的。但当前仍有一部分教师为尽快完成课堂内容而忽略了课堂中的实验环节,使学生对物理知识仅仅进行语言上的学习,而不进行实验性的研究,学生未取得对知识深刻的理解,严重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熟练运用。教师在物理课堂中单一的教学方式,将具备一定难度的物理课堂变得乏味,使学生逐渐丧失对物理的学习兴趣,严重影响了教学的有效性。
二、思维导图对初中物理教学的作用
思维导图又称心智导图,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以指定内容为核心,在核心内容基础之上进行发散性的拓展,将与核心内容有关的知识进行分层次的展現。初中物理是学生初次接触物理这门学科,物理具备的知识点较多,而且教材安排中对知识点的分布系统性不强,这些问题都在无形之中增加了学生学习物理的难度。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将初中物理中的某一知识点作为核心内容,通过这一知识点进行扩展,将知识进行系统性的展示,便于学生对知识进行学习和理解。除此之外,在进行思维导图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形式对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想象力等都有显著的提升左右,使学生在进行学习中能够不将知识面局限于一处,以多种角度和方向看待知识和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物理。
三、在初中物理中开展思维导图教学的实践
1. 注重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应围绕学生开展教学安排。传统教学中“满堂灌”式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将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严重影响了学生在课堂中对知识的学习效果。因此,在初中物理采用思维导图的教学方式下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进行思维导图的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现有的思维能力、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等,通过科学合理的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对课堂知识进行学习,并在按照思维导图中所列内容的学习中,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锻炼。在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知识基础逐渐提升后,对思维导图中的内容进行深层次、多方向的设计,使思维导图与学生之间形成互补的形式,提高教学有效性。
2. 丰富课堂教学方式。
单一的教学方式极容易使课堂教学变得乏味无趣,影响学生的学习心情和状态,因此教师应在思维导图教学方式基础之上丰富课堂教学方式,将初中物理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通过开展多媒体教学、游戏式教学、情景式教学、小组合作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使学生在物理课堂中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进行学习。如在《物态变化》的教学中,教师首先以温度计、雪糕融化、湖水结成冰等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进行课堂引导,激发起学生对课堂的学习欲望;之后教师通过多媒体设备对学生进行融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的加速视频的演示,使学生对融化是由固态变液态、凝固是由液态变固态、汽化是由液态变气态、液化是由气态变液态、升华是由固态变气态、凝华是由气态变固态进行直观的学习,加深学生对这些物态变化名称的理解和记忆。此外,教师还可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教师指定一个物态变化名称由各小组进行该物态变化的举例,如教师制定液化学生要进行煤气罐内的煤气是由气态变液态等具体事物的举例,通过小组竞争式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表现,将课堂学习氛围变得活跃,使学生对初中物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3. 重视物理实验和实践教学。
在物理学习中离不开实验和实践,通过对一些物理知识和理论的实验、实践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和理论的理解与记忆,并使学生能够解决学习过程中未搞清楚的问题。同时素质教育中着重提到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解决我国教育中学生理论知识强但实验操作能力弱的问题。因此,在思维导图应用到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按照教材中的实验要求和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情况,尽可能地安排实验课程,使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如在八年级《电与磁》的教学中,教师安排实验环节,通过磁铁对周围金属的吸引性使学生对磁现象进行了解,并安排学生对磁铁周围的能量进行大胆的猜测,然后引出磁场的概念要求,对磁场进行描绘。在完成磁的基本实验学习后,教师安排“电生磁”的实验,以通电的金属棍来吸引其他金属,并通过内部通有电流的金属棍与具备南北极的磁铁进行接触,验证金属棍中电流方向与金属棍两端磁极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对“右手螺旋定则”判断磁场方向获得清晰深刻的理解和掌握。此外,教师在光的折射中也可进行实践,如笔伸进杯子中的水中会看到笔“折断”的现象等等。通过教学实验和实践,使学生对物理知识和理论获得清晰的理解和扎实的掌握,提高物理教学效率。
四、总结
思维导图教学方式是教育工作者在教学研究和实践中探寻的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途径,对于物理这一知识具有抽象性的学科具有显著的帮助作用。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中科学、正确地运用思维导图,可以在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同时提升物理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何学斌.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实践性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9(01):92-93.
[2] 蒋旭冬.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实践性教学中的作用分析[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8(09):57.
【关键词】 思维导图 初中物理 教学实践 有效应用
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领域内共同研究的问题,初中物理是初中阶段的学习难点,在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下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成为了教师的教学重点。故本文就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中的应用进行浅谈,希望对教师的教学工作产生一定帮助。
一、当前初中物理教学现状
在进行物理知识的学习中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想象能力,但在传统教学环境下,教师“满堂灌”式的教学方式阻碍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想象力的发展,增加了学生进行初中物理学习的难度,降低了教学效率。此外,物理是一门比较重视实验和实践的课程,许多物理理论和公式都是在实践中发现、在实验中证实的。但当前仍有一部分教师为尽快完成课堂内容而忽略了课堂中的实验环节,使学生对物理知识仅仅进行语言上的学习,而不进行实验性的研究,学生未取得对知识深刻的理解,严重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熟练运用。教师在物理课堂中单一的教学方式,将具备一定难度的物理课堂变得乏味,使学生逐渐丧失对物理的学习兴趣,严重影响了教学的有效性。
二、思维导图对初中物理教学的作用
思维导图又称心智导图,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以指定内容为核心,在核心内容基础之上进行发散性的拓展,将与核心内容有关的知识进行分层次的展現。初中物理是学生初次接触物理这门学科,物理具备的知识点较多,而且教材安排中对知识点的分布系统性不强,这些问题都在无形之中增加了学生学习物理的难度。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将初中物理中的某一知识点作为核心内容,通过这一知识点进行扩展,将知识进行系统性的展示,便于学生对知识进行学习和理解。除此之外,在进行思维导图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形式对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想象力等都有显著的提升左右,使学生在进行学习中能够不将知识面局限于一处,以多种角度和方向看待知识和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物理。
三、在初中物理中开展思维导图教学的实践
1. 注重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应围绕学生开展教学安排。传统教学中“满堂灌”式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将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严重影响了学生在课堂中对知识的学习效果。因此,在初中物理采用思维导图的教学方式下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进行思维导图的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现有的思维能力、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等,通过科学合理的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对课堂知识进行学习,并在按照思维导图中所列内容的学习中,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锻炼。在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知识基础逐渐提升后,对思维导图中的内容进行深层次、多方向的设计,使思维导图与学生之间形成互补的形式,提高教学有效性。
2. 丰富课堂教学方式。
单一的教学方式极容易使课堂教学变得乏味无趣,影响学生的学习心情和状态,因此教师应在思维导图教学方式基础之上丰富课堂教学方式,将初中物理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通过开展多媒体教学、游戏式教学、情景式教学、小组合作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使学生在物理课堂中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进行学习。如在《物态变化》的教学中,教师首先以温度计、雪糕融化、湖水结成冰等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进行课堂引导,激发起学生对课堂的学习欲望;之后教师通过多媒体设备对学生进行融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的加速视频的演示,使学生对融化是由固态变液态、凝固是由液态变固态、汽化是由液态变气态、液化是由气态变液态、升华是由固态变气态、凝华是由气态变固态进行直观的学习,加深学生对这些物态变化名称的理解和记忆。此外,教师还可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教师指定一个物态变化名称由各小组进行该物态变化的举例,如教师制定液化学生要进行煤气罐内的煤气是由气态变液态等具体事物的举例,通过小组竞争式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表现,将课堂学习氛围变得活跃,使学生对初中物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3. 重视物理实验和实践教学。
在物理学习中离不开实验和实践,通过对一些物理知识和理论的实验、实践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和理论的理解与记忆,并使学生能够解决学习过程中未搞清楚的问题。同时素质教育中着重提到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解决我国教育中学生理论知识强但实验操作能力弱的问题。因此,在思维导图应用到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按照教材中的实验要求和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情况,尽可能地安排实验课程,使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如在八年级《电与磁》的教学中,教师安排实验环节,通过磁铁对周围金属的吸引性使学生对磁现象进行了解,并安排学生对磁铁周围的能量进行大胆的猜测,然后引出磁场的概念要求,对磁场进行描绘。在完成磁的基本实验学习后,教师安排“电生磁”的实验,以通电的金属棍来吸引其他金属,并通过内部通有电流的金属棍与具备南北极的磁铁进行接触,验证金属棍中电流方向与金属棍两端磁极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对“右手螺旋定则”判断磁场方向获得清晰深刻的理解和掌握。此外,教师在光的折射中也可进行实践,如笔伸进杯子中的水中会看到笔“折断”的现象等等。通过教学实验和实践,使学生对物理知识和理论获得清晰的理解和扎实的掌握,提高物理教学效率。
四、总结
思维导图教学方式是教育工作者在教学研究和实践中探寻的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途径,对于物理这一知识具有抽象性的学科具有显著的帮助作用。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中科学、正确地运用思维导图,可以在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同时提升物理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何学斌.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实践性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9(01):92-93.
[2] 蒋旭冬.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实践性教学中的作用分析[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8(0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