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一个好的课堂应该是充满互动交流的课本。本文立足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简要对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基本原则、创新点进行了论述,并通过具体的案例对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应用进行了展示,还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启发。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互动式教学;创新;案例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1-037
道德与法治学科是小学阶段重要的德育学科,强化道德观念和法治观念是本学科的重要任务。然而,观念上的东西都具有很强的抽象性,而小学生的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我们的教学不能只是一味地说教,而应该多与学生互动,多与学生交流,给予学生启发和引导,将书本上的知识真正内化为学生心中的观念。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互动教学的基本原则
1.过程性
和其他学科的纯粹的知识不同,道德与法治的知识高抽象性很强,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借助一些方法来使抽象变具象,这样,学生可以通过具体的事情对品德、法治有体会。另外,教师要详细策划,确保整堂课的连贯,而不是虎头蛇尾。
2.交流性
互动教学当然少不了交流沟通。需要注意的是,交流沟通需要教师来设置一个范围,不能让漫无边际的瞎聊挤占原本的课堂时间。除此之外,交流过程中,对于学生的发言决不能随意打断,这是尊重学生的体现,也是教师以身作则教会学生尊重他人的重要手段。
3.反馈性
反馈性即通过互动活动,教师对学生的学情形成全新的统计分析,为下一个互动环节做好基础工作。另外一种反馈是,可以通过现场调查来获得学生对课程的意见和建议,有利于之后的教学工作的健康开展。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互动的创新点
1.提問创新
提问增进课堂互动的重要手段,提问的创新之处在于,结合课程设置开放式的问题,确保学生能够形成多元的答案,使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思考能力得以提升。
例如,在《我们小点儿声》的授课中,教师可以问:“同学们,你们生活中的哪些地方需要保持安静?我们为什么要在这些地方保持安静呢?”通过教师的创意设问和引导,使学生记住在公共场合要保持安静。
2.互动评价
互动评价需要以教师为主导形成具体的评价表格。小组之间互动评价,包括课堂纪律、发言次数、提问次数、互动效果等。师生评价包括:第一,教师评价学生—课堂纪律、发言次数和水平、互动积极性、科目成绩、生活表现,等等;第二,学生评价教师—课堂氛围、专业水平、教学态度、答疑解惑水平,等等。
三、互动式教学模式案例呈现
1.教案设计
在设计教案阶段,教师需要明确教学目的、教学计划、教学互动步骤以及评价,等等。
第一,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学会遵守秩序。而教学计划具体对应着课前、课中、课后各环节的有机对接,要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设定合理的问题。例如:生活中在哪些地方需要排队?为什么要排队?对于不排队的人我们该怎么办?第二,课堂情境架设。模拟超市排队结款的情境,将课堂上学到的有序排队予以实践。通过情景表演来观察学生的表现,这样才能看到学生生活中的举动,从而对其进行评价。第三,围绕情境表演来进行点评,以小组点评为主。首先,小组点评节省时间;其次,小组点评避免了单对单点评带来的矛盾;再次,小组点评更容易形成热烈的教学氛围。第四,明确《大家排好队》一课的重点、难点。经过统一讨论后,大家一致认为保持排队习惯考验了一个人的素养,是难点。另外,重点是面对不排队者应该如何提醒。第五,明确评价的方法和手段。该部分内容在前文中有所提及,在此不再赘述。不过,教师需要在教案中明确评价的方法和手段。
2.课堂实施
第一,控制提问以及学生回答的方向,避免离题太远。教师除了预先想到的问题之外,还需要临场发挥,确保问题和教学活动的动态配合。提问时,教师需要照顾积极者,也要关注不积极的学生,要确保所有人都能够参与到问答环节。第二,对情境表演需要提前预演,在表演中要号召所有同学参与,从而带动那些不积极的学生,使其逐渐喜欢道德与法治课。另外,教师需要在课下对学生多观察,对其表演和实际行为形成评价,这样才能做到因人施教。同时,教师要结合课程,现场增加环节,考验学生的应对能力。这一环节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是一种培养。第三,讨论环节中,特别针对刚才表演的插队现象形成讨论,以分组的形式进行,最终认为,若插队者确实有紧急情况,则需要跟其他人说明,在取得他人同意后,才能提前结款。而有的学生指出,可以将自己买的东西交给其中一人代结。而这种变相的插队,同样需要征得其他人的同意。第四,要采取双向评价,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实现评价的对称性,确保所有人都能够得到提升。其中教师尤其要改变传统思维,不要顽固地认为自己就是完美者,于是不肯接受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必须要真诚,学生之间也是如此,要对提意见的人表示感谢,这样才能使大家在愉悦的氛围下学习成长。
总而言之,小学道德与法治的互动教学,主要是基于小学生的思想水平、认知水平而形成的一种有针对性的教学手段,目的是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提高其对知识的掌握能力,确保将知识转化为生活能力,实现学科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朱振娟《主题活动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年第5期
[2]高德胜《以学习活动为核心建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國教育学刊》2018年第1期
作者单位:吴川市长岐镇肖山小学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互动式教学;创新;案例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1-037
道德与法治学科是小学阶段重要的德育学科,强化道德观念和法治观念是本学科的重要任务。然而,观念上的东西都具有很强的抽象性,而小学生的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我们的教学不能只是一味地说教,而应该多与学生互动,多与学生交流,给予学生启发和引导,将书本上的知识真正内化为学生心中的观念。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互动教学的基本原则
1.过程性
和其他学科的纯粹的知识不同,道德与法治的知识高抽象性很强,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借助一些方法来使抽象变具象,这样,学生可以通过具体的事情对品德、法治有体会。另外,教师要详细策划,确保整堂课的连贯,而不是虎头蛇尾。
2.交流性
互动教学当然少不了交流沟通。需要注意的是,交流沟通需要教师来设置一个范围,不能让漫无边际的瞎聊挤占原本的课堂时间。除此之外,交流过程中,对于学生的发言决不能随意打断,这是尊重学生的体现,也是教师以身作则教会学生尊重他人的重要手段。
3.反馈性
反馈性即通过互动活动,教师对学生的学情形成全新的统计分析,为下一个互动环节做好基础工作。另外一种反馈是,可以通过现场调查来获得学生对课程的意见和建议,有利于之后的教学工作的健康开展。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互动的创新点
1.提問创新
提问增进课堂互动的重要手段,提问的创新之处在于,结合课程设置开放式的问题,确保学生能够形成多元的答案,使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思考能力得以提升。
例如,在《我们小点儿声》的授课中,教师可以问:“同学们,你们生活中的哪些地方需要保持安静?我们为什么要在这些地方保持安静呢?”通过教师的创意设问和引导,使学生记住在公共场合要保持安静。
2.互动评价
互动评价需要以教师为主导形成具体的评价表格。小组之间互动评价,包括课堂纪律、发言次数、提问次数、互动效果等。师生评价包括:第一,教师评价学生—课堂纪律、发言次数和水平、互动积极性、科目成绩、生活表现,等等;第二,学生评价教师—课堂氛围、专业水平、教学态度、答疑解惑水平,等等。
三、互动式教学模式案例呈现
1.教案设计
在设计教案阶段,教师需要明确教学目的、教学计划、教学互动步骤以及评价,等等。
第一,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学会遵守秩序。而教学计划具体对应着课前、课中、课后各环节的有机对接,要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设定合理的问题。例如:生活中在哪些地方需要排队?为什么要排队?对于不排队的人我们该怎么办?第二,课堂情境架设。模拟超市排队结款的情境,将课堂上学到的有序排队予以实践。通过情景表演来观察学生的表现,这样才能看到学生生活中的举动,从而对其进行评价。第三,围绕情境表演来进行点评,以小组点评为主。首先,小组点评节省时间;其次,小组点评避免了单对单点评带来的矛盾;再次,小组点评更容易形成热烈的教学氛围。第四,明确《大家排好队》一课的重点、难点。经过统一讨论后,大家一致认为保持排队习惯考验了一个人的素养,是难点。另外,重点是面对不排队者应该如何提醒。第五,明确评价的方法和手段。该部分内容在前文中有所提及,在此不再赘述。不过,教师需要在教案中明确评价的方法和手段。
2.课堂实施
第一,控制提问以及学生回答的方向,避免离题太远。教师除了预先想到的问题之外,还需要临场发挥,确保问题和教学活动的动态配合。提问时,教师需要照顾积极者,也要关注不积极的学生,要确保所有人都能够参与到问答环节。第二,对情境表演需要提前预演,在表演中要号召所有同学参与,从而带动那些不积极的学生,使其逐渐喜欢道德与法治课。另外,教师需要在课下对学生多观察,对其表演和实际行为形成评价,这样才能做到因人施教。同时,教师要结合课程,现场增加环节,考验学生的应对能力。这一环节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是一种培养。第三,讨论环节中,特别针对刚才表演的插队现象形成讨论,以分组的形式进行,最终认为,若插队者确实有紧急情况,则需要跟其他人说明,在取得他人同意后,才能提前结款。而有的学生指出,可以将自己买的东西交给其中一人代结。而这种变相的插队,同样需要征得其他人的同意。第四,要采取双向评价,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实现评价的对称性,确保所有人都能够得到提升。其中教师尤其要改变传统思维,不要顽固地认为自己就是完美者,于是不肯接受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必须要真诚,学生之间也是如此,要对提意见的人表示感谢,这样才能使大家在愉悦的氛围下学习成长。
总而言之,小学道德与法治的互动教学,主要是基于小学生的思想水平、认知水平而形成的一种有针对性的教学手段,目的是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提高其对知识的掌握能力,确保将知识转化为生活能力,实现学科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朱振娟《主题活动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年第5期
[2]高德胜《以学习活动为核心建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國教育学刊》2018年第1期
作者单位:吴川市长岐镇肖山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