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持人语
周振甫先生在《小说例话》中说:“细节是文学作品中细腻地描绘人物性格、事件发展、社会环境和自然景物的最小的组成单位。社会环境和人物性格的完整描写是由许多细节描写所组成的,细节描写要服从艺术形象的塑造和主题思想的表达,以具体生动地反映事物的特征、增强艺术感染力为目的。”细节是情节链条上的珍珠,它具有充实情节、刻画性格、绘制场景、烘托氛围、勾勒环境等多种功能。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细节描写,小说会黯然失色。
1.通过语言细节,凸显人物个性。如曹雪芹的《林黛玉进贾府》:“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王熙凤寥寥数语,可谓一箭三雕:既讨好了贾母,又夸赞了黛玉,又同情了黛玉的母亲。作者通过对语言细节的描写,凸显了王熙凤见风使舵、八面玲珑的个性特征。
2.通过肖像细节,暗示人物特点。如曹雪芹通过对肖像细节的描写,暗示林黛玉的特点:哀怨多情、细心多虑、自尊脆弱。
3.通过神态细节,揭示人物的精神状态。如鲁迅的《祝福》:“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作者通过对“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这一神态细节的描写,揭示了祥林嫂在历经不幸、饱受摧残后那种呆滞、麻木的精神状态。
4.通过服饰细节,暗示时代背景。如鲁迅的《药》:“没有多久,又见几个兵,在那边走动;衣服前后的一个大白圆圈,远地里也看得清楚。”“衣服前后的一个大白圆圈”,是清代士兵服装的特征,作者通过对服饰细节的描写,暗示小说的时代背景是清朝末年。
5.通过物件细节,交代人物命运。如鲁迅的《祝福》:“她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这一句作者对碗和竹竿作了细节特写,“破”“空的”,可见她谋生之艰;“下端开了裂”,表明她已经流浪了好长一段时间。这两处细节描写交代了祥林嫂的悲惨命运。
6.通过心理细节,升华文章主旨。如鲁迅的《故乡》:“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作者通过对这处心理细节的描写,升华了文章的主旨:无论是广大农民,还是知识分子,都要有追求新生活的信心,要为新生活的到来勇敢地去斗争,去开辟新道路。
7.通过场景细节,揭露人物本质。如鲁迅的《祝福》:“一边的对联已经脱落,松松的卷了放在长桌上,一边的还在,道是‘事理通达心气和平’。我又无聊赖地到窗下的案头去一翻,只见一堆似乎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一部《近思录集注》和一部《四书衬》。”作者通过对鲁四老爷书房场景的细致勾勒,揭露了这个封建卫道士懒散虚伪、附庸风雅、言行不一的丑恶本质。
总之,小说的细节很多,其作用也不尽相同。我们在写小说时,要有意识地运用细节描写,让细节不仅成为情节链条上的珍珠,而且成为引发读者共鸣的按钮。
名家美文
教 父
◎赵 冬
我是在北方那座俄罗斯式的城市里长大的。
那时候,教堂顶的白雪,尖楼上的钟响,紧裹黑衣的修女无不诱惑着我对神秘殿堂产生不着边际的遐想。
外公是天主教徒,对耶稣十分虔诚。他不仅自己信教,每周还要领儿孙们去教堂礼拜和做弥撒。他与教堂的老神父交情甚密,神父待人谦恭、和善,小孩们都喜欢围着他蹦呀跳呀,或听他讲圣经故事。
神父是外公的挚友,也是两个舅舅的教父。闲暇时常到家里与外公聊天,对饮,一瓶酒,四碟菜,多至深夜。谈得投机便与外公同榻而眠,情同手足。两个舅舅才十八九岁,对教父更是顶礼膜拜,言听计从。
外公的兴趣很广泛,爬山、钓鱼、打猎、打拳、下棋、舞文弄墨没有他不喜好的。有一次去雪山打猎,一熬就是半个月,结果还真打死一头黑熊,一个人把熊用爬犁拉了回来。他在人前最得意炫耀的是那件火狐貍蹄蹄皮大衣,据说是件宝物。外公说穿上它就是在雪地里睡上三天三夜也冻不死。这件大衣是用好几百只红狐狸皮缝制的,我猜,皮大衣一定是很值钱的。
秋去冬来,北方的大地又覆盖了一层白皑皑的冰雪。天气冷得能冻掉行人的下巴颏,松花江被冰雪封了顶。外公是个不甘寂寞的老人,他不听家人劝阻,拿着鱼具到江面上戳出一个冰窟窿,下网捞起鱼。从清晨到黄昏,家人见这么久未归,便去人寻找。江面的冰上摆着鱼具,却不见了老人。
全家人慌慌张张地奔到江边,望着冰窟窿里蒸腾出的寒气哭号不停。人们都说,一定是老头子捞鱼不慎跌进冰窟窿里了。
由于未捞到尸首,外公的丧事也只好草草举行。尽管这样,还是赶来了许多人,都是他各界的朋友,人们大都受过外公的恩惠,希望能为老人做点什么,忙前忙后,里外张罗得最欢的要属老神父了。分家的时候,他把我大舅拉到一旁,对他说:“告诉你,我昨晚做了个梦,梦见你爹在那边呢……”他用手指了指天空,“他蹲在雪地里,一丝也不挂呀!我看见他身体直打颤,好可怜呢!”
第二天,教父伏在二舅耳朵上,神秘地说:“孩啊,昨夜你爹又托梦给我,他说那边天冷,他快被冻死了……”
两个舅舅像两只傻鹅,呆呆地望着教父,不知如何是好。
翌日,教父又到我家,告诉舅舅说外公梦中委托他把那件狐皮大衣给捎过去。
舅舅不敢怠慢,急忙取大衣,让教父拿走了。
做礼拜的时候,教父满脸慈祥地拍了拍大舅的肩,眨着眼睛说:“你爹接到大衣穿上了,还夸你是个大孝子呢……”几句话说得大舅轻飘飘的。
可是,没过几天,外公突然活着回来了。四邻震惊不小,家人欢天喜地。
原来,那日外公在江面网鱼,几网下去,不见半个鱼星,发了脾气。旁边正好有位老渔翁经过,便赌气扔下渔具,随老渔翁到江下游用大网捞鱼去了…… 从此,教父再也没到家里过。外公到教堂几次,教父均以病相避。一连好几年,外公怕教父难为情,也就换了一个教堂做礼拜。
记得外公临终前,还念念不忘这件事。他躺在床上,用微弱的声音对大家说:“……唉,真没想到,一件破大衣,竟伤了一位老朋友。罪过呀!……”
(选自《教父》,有删节)
老 师:赵冬的《教父》获全国小小说金奖,被《中国微型小说鉴赏词典》《中国小小说》《中外小小说名家精品》《中国小说文库》收录。这篇小小说构思精巧,意蕴丰厚,细节描写传神。下面请同学们找一找文中的细节,并谈谈这些细节描写的作用。
殷 林:我认为“教堂顶的白雪,尖楼上的钟响,紧裹黑衣的修女”这处细节描写,不仅为文章渲染了异域圣洁情调和宗教神秘色彩的氛围,而且为下文“教父”的出场做铺垫。
蔡 雪:我认为“闲暇时常到家里与外公聊天,对饮,一瓶酒,四碟菜,多至深夜。谈得投机便与外公同榻而眠”这处细节描写,与后面“从此,教父再也没到家里过。外公到教堂几次,教父均以病相避”的举动形成鲜明对比。这处对比说明“教父”虽然虚伪、狡诈,但尚有羞愧之心;这处对比使“教父”这一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更加真实可信。
谢 一:我认为“有一次去雪山打猎,一熬就是半个月,结果还真打死一头黑熊,一个人把熊用爬犁拉了回来”这处细节描写,表现了外公艺高胆大、勇猛坚忍的个性特点。
彭 睿:我认为“穿上它就是在雪地里睡上三天三夜也冻不死。这件大衣是用好几百只红狐狸皮缝制的”这处细节描写,用意在于表现“大衣”的特殊功能和巨大价值。正因为大衣无比宝贵,所以“教父”才萌生贪念,最终背叛友谊,骗取大衣;正因为大衣无比宝贵,所以它才成为小说的道具,成为贯串小说情节的线索。
刘 福:我认为“秋去冬来,北方的大地又覆盖了一层白皑皑的冰雪。天气冷得能冻掉行人的下巴颏,松花江被冰雪封了顶”这处细节描写,不仅照应开头“北方那座俄罗斯式的城市”和“教堂顶的白雪”,而且为下文“外公戳冰捞鱼”“外公神秘失踪”等情节做铺垫。
周 立:我认为文中最精彩的细节描写,还得数语言细节描写。比如“告诉你,我昨晚做了个梦,梦见你爹在那边呢……”“他蹲在雪地里,一丝也不挂呀!我看见他身体直打颤,好可怜呢!”教父的这些语言,完全暴露了他贪婪、道貌岸然、虚伪狡诈的本质。
毛 江:我同意周立的观点。比如“……唉,真没想到,一件破大衣,竟伤了一位老朋友。罪过呀!……”这是外公临终前对大家说的话。让“我”感到意外也最为感动的是,外公没有因为教父使用卑劣的手段骗走珍贵的狐皮大衣而怀恨他,却反而因这件狐皮大衣中止了他与教父的友谊而苛责自己,并耿耿于怀。这种视友情高过一切的博大胸怀,实属世间少有,难能可贵。
老 師:同学们的分析都比较到位。这篇小小说具有强烈的思想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可以说离不开文中丰富的细节描写。除了以上同学们提到的各种细节描写外,文中还有心理、神态等方面的细节描写,这些细节描写同样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学们要细细体味。
有的放矢
运用细节描写要做到:
1.真实,符合生活实际;
2.有选择,为表现中心服务;
3.新颖,切忌一般化。
周振甫先生在《小说例话》中说:“细节是文学作品中细腻地描绘人物性格、事件发展、社会环境和自然景物的最小的组成单位。社会环境和人物性格的完整描写是由许多细节描写所组成的,细节描写要服从艺术形象的塑造和主题思想的表达,以具体生动地反映事物的特征、增强艺术感染力为目的。”细节是情节链条上的珍珠,它具有充实情节、刻画性格、绘制场景、烘托氛围、勾勒环境等多种功能。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细节描写,小说会黯然失色。
1.通过语言细节,凸显人物个性。如曹雪芹的《林黛玉进贾府》:“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王熙凤寥寥数语,可谓一箭三雕:既讨好了贾母,又夸赞了黛玉,又同情了黛玉的母亲。作者通过对语言细节的描写,凸显了王熙凤见风使舵、八面玲珑的个性特征。
2.通过肖像细节,暗示人物特点。如曹雪芹通过对肖像细节的描写,暗示林黛玉的特点:哀怨多情、细心多虑、自尊脆弱。
3.通过神态细节,揭示人物的精神状态。如鲁迅的《祝福》:“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作者通过对“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这一神态细节的描写,揭示了祥林嫂在历经不幸、饱受摧残后那种呆滞、麻木的精神状态。
4.通过服饰细节,暗示时代背景。如鲁迅的《药》:“没有多久,又见几个兵,在那边走动;衣服前后的一个大白圆圈,远地里也看得清楚。”“衣服前后的一个大白圆圈”,是清代士兵服装的特征,作者通过对服饰细节的描写,暗示小说的时代背景是清朝末年。
5.通过物件细节,交代人物命运。如鲁迅的《祝福》:“她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这一句作者对碗和竹竿作了细节特写,“破”“空的”,可见她谋生之艰;“下端开了裂”,表明她已经流浪了好长一段时间。这两处细节描写交代了祥林嫂的悲惨命运。
6.通过心理细节,升华文章主旨。如鲁迅的《故乡》:“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作者通过对这处心理细节的描写,升华了文章的主旨:无论是广大农民,还是知识分子,都要有追求新生活的信心,要为新生活的到来勇敢地去斗争,去开辟新道路。
7.通过场景细节,揭露人物本质。如鲁迅的《祝福》:“一边的对联已经脱落,松松的卷了放在长桌上,一边的还在,道是‘事理通达心气和平’。我又无聊赖地到窗下的案头去一翻,只见一堆似乎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一部《近思录集注》和一部《四书衬》。”作者通过对鲁四老爷书房场景的细致勾勒,揭露了这个封建卫道士懒散虚伪、附庸风雅、言行不一的丑恶本质。
总之,小说的细节很多,其作用也不尽相同。我们在写小说时,要有意识地运用细节描写,让细节不仅成为情节链条上的珍珠,而且成为引发读者共鸣的按钮。
名家美文
教 父
◎赵 冬
我是在北方那座俄罗斯式的城市里长大的。
那时候,教堂顶的白雪,尖楼上的钟响,紧裹黑衣的修女无不诱惑着我对神秘殿堂产生不着边际的遐想。
外公是天主教徒,对耶稣十分虔诚。他不仅自己信教,每周还要领儿孙们去教堂礼拜和做弥撒。他与教堂的老神父交情甚密,神父待人谦恭、和善,小孩们都喜欢围着他蹦呀跳呀,或听他讲圣经故事。
神父是外公的挚友,也是两个舅舅的教父。闲暇时常到家里与外公聊天,对饮,一瓶酒,四碟菜,多至深夜。谈得投机便与外公同榻而眠,情同手足。两个舅舅才十八九岁,对教父更是顶礼膜拜,言听计从。
外公的兴趣很广泛,爬山、钓鱼、打猎、打拳、下棋、舞文弄墨没有他不喜好的。有一次去雪山打猎,一熬就是半个月,结果还真打死一头黑熊,一个人把熊用爬犁拉了回来。他在人前最得意炫耀的是那件火狐貍蹄蹄皮大衣,据说是件宝物。外公说穿上它就是在雪地里睡上三天三夜也冻不死。这件大衣是用好几百只红狐狸皮缝制的,我猜,皮大衣一定是很值钱的。
秋去冬来,北方的大地又覆盖了一层白皑皑的冰雪。天气冷得能冻掉行人的下巴颏,松花江被冰雪封了顶。外公是个不甘寂寞的老人,他不听家人劝阻,拿着鱼具到江面上戳出一个冰窟窿,下网捞起鱼。从清晨到黄昏,家人见这么久未归,便去人寻找。江面的冰上摆着鱼具,却不见了老人。
全家人慌慌张张地奔到江边,望着冰窟窿里蒸腾出的寒气哭号不停。人们都说,一定是老头子捞鱼不慎跌进冰窟窿里了。
由于未捞到尸首,外公的丧事也只好草草举行。尽管这样,还是赶来了许多人,都是他各界的朋友,人们大都受过外公的恩惠,希望能为老人做点什么,忙前忙后,里外张罗得最欢的要属老神父了。分家的时候,他把我大舅拉到一旁,对他说:“告诉你,我昨晚做了个梦,梦见你爹在那边呢……”他用手指了指天空,“他蹲在雪地里,一丝也不挂呀!我看见他身体直打颤,好可怜呢!”
第二天,教父伏在二舅耳朵上,神秘地说:“孩啊,昨夜你爹又托梦给我,他说那边天冷,他快被冻死了……”
两个舅舅像两只傻鹅,呆呆地望着教父,不知如何是好。
翌日,教父又到我家,告诉舅舅说外公梦中委托他把那件狐皮大衣给捎过去。
舅舅不敢怠慢,急忙取大衣,让教父拿走了。
做礼拜的时候,教父满脸慈祥地拍了拍大舅的肩,眨着眼睛说:“你爹接到大衣穿上了,还夸你是个大孝子呢……”几句话说得大舅轻飘飘的。
可是,没过几天,外公突然活着回来了。四邻震惊不小,家人欢天喜地。
原来,那日外公在江面网鱼,几网下去,不见半个鱼星,发了脾气。旁边正好有位老渔翁经过,便赌气扔下渔具,随老渔翁到江下游用大网捞鱼去了…… 从此,教父再也没到家里过。外公到教堂几次,教父均以病相避。一连好几年,外公怕教父难为情,也就换了一个教堂做礼拜。
记得外公临终前,还念念不忘这件事。他躺在床上,用微弱的声音对大家说:“……唉,真没想到,一件破大衣,竟伤了一位老朋友。罪过呀!……”
(选自《教父》,有删节)
老 师:赵冬的《教父》获全国小小说金奖,被《中国微型小说鉴赏词典》《中国小小说》《中外小小说名家精品》《中国小说文库》收录。这篇小小说构思精巧,意蕴丰厚,细节描写传神。下面请同学们找一找文中的细节,并谈谈这些细节描写的作用。
殷 林:我认为“教堂顶的白雪,尖楼上的钟响,紧裹黑衣的修女”这处细节描写,不仅为文章渲染了异域圣洁情调和宗教神秘色彩的氛围,而且为下文“教父”的出场做铺垫。
蔡 雪:我认为“闲暇时常到家里与外公聊天,对饮,一瓶酒,四碟菜,多至深夜。谈得投机便与外公同榻而眠”这处细节描写,与后面“从此,教父再也没到家里过。外公到教堂几次,教父均以病相避”的举动形成鲜明对比。这处对比说明“教父”虽然虚伪、狡诈,但尚有羞愧之心;这处对比使“教父”这一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更加真实可信。
谢 一:我认为“有一次去雪山打猎,一熬就是半个月,结果还真打死一头黑熊,一个人把熊用爬犁拉了回来”这处细节描写,表现了外公艺高胆大、勇猛坚忍的个性特点。
彭 睿:我认为“穿上它就是在雪地里睡上三天三夜也冻不死。这件大衣是用好几百只红狐狸皮缝制的”这处细节描写,用意在于表现“大衣”的特殊功能和巨大价值。正因为大衣无比宝贵,所以“教父”才萌生贪念,最终背叛友谊,骗取大衣;正因为大衣无比宝贵,所以它才成为小说的道具,成为贯串小说情节的线索。
刘 福:我认为“秋去冬来,北方的大地又覆盖了一层白皑皑的冰雪。天气冷得能冻掉行人的下巴颏,松花江被冰雪封了顶”这处细节描写,不仅照应开头“北方那座俄罗斯式的城市”和“教堂顶的白雪”,而且为下文“外公戳冰捞鱼”“外公神秘失踪”等情节做铺垫。
周 立:我认为文中最精彩的细节描写,还得数语言细节描写。比如“告诉你,我昨晚做了个梦,梦见你爹在那边呢……”“他蹲在雪地里,一丝也不挂呀!我看见他身体直打颤,好可怜呢!”教父的这些语言,完全暴露了他贪婪、道貌岸然、虚伪狡诈的本质。
毛 江:我同意周立的观点。比如“……唉,真没想到,一件破大衣,竟伤了一位老朋友。罪过呀!……”这是外公临终前对大家说的话。让“我”感到意外也最为感动的是,外公没有因为教父使用卑劣的手段骗走珍贵的狐皮大衣而怀恨他,却反而因这件狐皮大衣中止了他与教父的友谊而苛责自己,并耿耿于怀。这种视友情高过一切的博大胸怀,实属世间少有,难能可贵。
老 師:同学们的分析都比较到位。这篇小小说具有强烈的思想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可以说离不开文中丰富的细节描写。除了以上同学们提到的各种细节描写外,文中还有心理、神态等方面的细节描写,这些细节描写同样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学们要细细体味。
有的放矢
运用细节描写要做到:
1.真实,符合生活实际;
2.有选择,为表现中心服务;
3.新颖,切忌一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