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动起来,语文课更精彩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tianshyit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的信念》是初一下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表现了居里夫人顽强的意志,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淡泊名利、甘于宁静和简单、不为世俗所诱惑的品格,以自由学者的身份在自由国家进行自由学术研究的渴望,对科学研究的极度兴趣和极大热情,以及取得的世所瞩目的巨大成就,从而说明作为一个人,要有坚忍不拔的精神,要有信心,要有事业心,要有奉献精神。
  居里夫人这位著名科学家,作为初一学生,大多数同学早有耳闻,并不神奇,所以不用一种独特的教法、学法,恐怕学生会毫无兴趣,课文的教育作用会大打折扣,于是,我取百家之长,采用了如下的教学设计:
  一、图片导课,交代目标。
  (出示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图片上的人是哪位大科学家吗?今天我们去认识一下这位兩次获得诺贝尔奖、一生执著地投身科学事业却淡泊名利的女科学家,学习她的文章《我的信念》,感受她伟大的人格魅力。
  二、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与居里夫人有关的资料,初步把握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教师点评,强调文学常识。
  三、通过与居里夫人对话,走近这位伟大的女性,整体把握文章。
  1.朗读课文,初步感知居里夫人崇高的精神品质,为与她对话作准备。
  2.全班分组:把全班按小队分为两大组(共4小队),南面的2小队为A组,北面的2小队为B组。A组为提出问题组,该组学生就学习(如上课不专心、爱玩、成绩提高不上去等)、环境、生活、性格等方面的弱点和不足,提出存在的的问题。B组为居里夫人组,该组同学充当居里夫人,与A组的同学对话,结合课文内容,解答A组同学提出的问题。
  3.组织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4.与“居里夫人”面对面对话交流,走近居里夫人。
  5.教师板书,小结:通过刚才的对话,你认为要想克服缺点,战胜困难,把自己培养成品学兼优的学生需具备哪些优秀品质?跳读课文,快速画下表现居里夫人精神品质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从中找到答案。
  师生互动,板书。
  四、质疑探究,走进居里夫人的心灵深处,深入理解文章主题。
  A、B两组同学互换角色,A组为居里夫人组,B组为提出问题组。B组同学就不解之处质疑,记录下疑点、难点,A组同学探讨课文,深入探究一些难理解的词语或句子,准备作答。实在探究不出的,可查阅语文资料书。
  要求B组学生按课文内容先后顺序提出问题,教师点评指正。
  B组问题一:第2段“我之所以如此,或许是因为有某种力量在鞭策我——正如蚕被鞭策着去结茧一般”,“某种力量”是指什么?
  A组作答,教师归纳:指对真理的探讨,献身科学的使命感。
  B组问题二:第3段“许多美好快乐的回忆”和“孤独地过着求学的岁月”二者矛盾吗?“孤独”和“美好”各指什么?
  A组作答,教师归纳:“孤独”指单身一人,独租了一间小阁楼,远离喧闹的人群,潜心研究。“快乐”指大学时读了许多书,收获很大,回忆起来,觉得没有虚度年华,这样的大学生活是美好快乐的。
  B组问题三:第5段“我们没有申请镭的专利,也就抛弃了一笔财富”,现在许多人都爱钱,而她为什么这样做呢?
  A组作答,教师归纳:这正是她崇高精神的体现,说明她淡泊名利、不重财富。她发现了镭,不是为了获得经济利益,而是纯粹的研究,是对科学的强烈兴趣和伟大使命。
  B组问题四:第5段中“人类需要讲究现实的人”和“人类也需要梦想家”二者是否矛盾?它们各是什么意思?
  A组作答,教师归纳:二者并不矛盾,“讲究现实”指通过工作获得物质利益,因为生活离不开物质。“梦想家”则是为研究而研究,他们受事业的强烈吸引,没有利益,他们为理想而研究而工作,完全不存在物质利益的观念。
  B组问题五:最后一段中,为什么说科学家也应是“一个小孩儿”?
  A组作答,教师归纳:对于热爱科学的人来说,科学本身是很美的,魅力无穷,这种美像故事一般,科学家像小孩子一样沉迷其中,如痴如醉。这表现了居里夫人热爱科学的无私奉献精神。
  五、总结。
  同学们,本节课我们都充当一回居里夫人,感受到做名人的荣耀自豪,也领悟到要想做一名像居里夫人一样出色的人物就要具备的种种品格和精神,希望我们用这种品格和精神激励自己,努力奋斗,争取将来也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本节课从效果看,同学们对课文的句子理解透彻,对文章的思想理解深刻,尤其通过与居里夫人的对话,解决了困扰自己学习、思想的许多问题,在做人方面起到了很大作用,语文的思想性和工具性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从教学过程看,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精神得到了充分展现。当然,这其中学生动起来是课堂精彩的关键。可见,在倡导以人为本、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法的今天,要想让语文课更精彩,必须让学生动起来。
其他文献
摘 要:阅读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如何正确诱导、多角度解读文本,如何正确定位教学目标、精选阅读内容,如何因地适宜地选择好教学方法等等,是作为小学一线教师的我们引导好小学生语文阅读所应该思考的。  关键词:阅读 教学 设计  一、准确深入解读文本,优化文本使用  准确地解读文本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必须掌握的基本功,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实施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准确理解文本从而提高阅读能力的基本要求。只
期刊
摘 要:21世纪是个信息化的时代,社会的发展与人们观念的更新促使教师必须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以发展的眼光看学生。美术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寓知识技能于兴趣之中,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使美术学科成为一门活泼、轻松、富有魅力的学科,使美术课堂成为学生各显其能、发挥想象并能与老师互动交流的场所。  关键词:高中美术 教学艺术 优化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与发展,人们的各种教育观念也在不
期刊
上好数学课,首先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积极探索灵活高效的教学方法,使数学课真正发挥其应有的功效。“高效课堂”的宗旨在于课堂教学的效率,基本思路是将课堂教学内容前置,让学生提前自学,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内容、学生能够自行解决的内容,让学生提前自学解决,实行自主学习,课堂上仅仅是解疑答难,从而避免了无用功,节省了时间,达到了高效。  数学教学,尤其是低年级数学教学,就是要把生活情境引入课堂,给孩子们一双“
期刊
摘 要:在新课程教材中,有几篇关于伟人的课文。很多老师在上这类课文时感到很头痛,不知该怎么上才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伟人、更好地体会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针对这一现实中的问题,本文旨在探索在语文学科特有的学习方式中,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情,并且不断积累语言、练就丰富的想象、养成高尚的审美情趣的有效教学途径与策略,让学生更好地去了解伟人,体会伟人的情感和精神,从而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关键词:伟人
期刊
摘 要:如火如荼的新课改一直在深入开展,新课改的理念也使很多老师在思考自己的教学理念是否与时俱进、是真正进入了课堂还是只停留在书面的教学计划中。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即教育,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乱七八糟的生活,便是受乱七八糟的教育。”我认为:“理念即课堂,有什么样的教学理念就有什么样的课堂。”有了正确的、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师才能进行有效的备课。构建课堂,教师是关键。  关键词:教学理
期刊
前段时间拜读了上海一位特级教师关于阅读教学的专著。他认为在语文教學中尤其是阅读教学中普遍滋生了一种“松绑”的心理,还含沙射影地对正在进行课改的某些省市的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异议:现行的课改理念在教学中可能驱除了奴性,却迎来了野性。这位老师的言辞固然有偏颇之处,但也不能说全无道理。  新课程标准区别于旧课程标准的最大特性,即它的核心理念: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前半个世纪,中国的语文教学偏向工具说,注重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新课标还对各年段学生的阅读量做了具体的规定。第一学段: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不少于100万字。可见阅读已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要付诸儿童阅读行为的,尤其是要奠定起步阅读之“基”,夯实大量阅读之“路”,化解提高阅读能力之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对于数学学习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此可见,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主动参与与交流的探究学习活动之中。这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所认为的“知识是主体在与情境的交互作用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动地建构起来的”是一致的。那
期刊
随着课程改革深入开展,探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如何用最少的时间与精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预期教学目标,追求教学效益最大化的有效教学,成为新时期的课题和教师们共同的追求。  结合理论学习及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小学语文有效教学可从如下方面来努力:  一、科学确立教学目标  语文学科具有语文能力形成和人文精神鍛造的特性,因此,教师要针对特性来处理现实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促进新课程的推进。  1.抓语言学习。
期刊
摘 要:文章在分析新课标基本理念的基础上,提出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科学把握新课标,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具体阐述了目标达成、学生参与、自主建构、师生互动及学生发展的有效性的理念与策略。  关键词:数学课程标准 有效性 达成 参与 发展  教学的有效性是在实现效果、效率的基础上,追求有效益,这种追求是以人的发展为出发点,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实现学生道德品质、审美情趣、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