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隨着经济、金融全球化步伐的加快,银行业面临的风险日益复杂。在银行业面临的各种风险之中,信用风险是导致银行资产质量下降、出现流动性危机的主要根源,也是导致区域性乃至全球性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之一,加强信用风险管理是关系到商业银行乃至全球经济长期、稳健发展的关键,提高信用风险管理水平、防范和化解信用风险也成为商业银行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本文以A银行为研究对象,针对A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合《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新要求,提出完善A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建议及对策。
1.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及信用风险管理
信用风险是指交易对手信用状况或履约能力的变化造成资产价值损失的风险。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是指商业银行在对面临的信用风险进行识别、计量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措施控制风险,主要包括信用风险识别、信用风险计量、信用风险监测与报告、信用风险控制。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至少有三大目标:一是满足监管资本的硬性要求,二是满足股东资产回报和资本回报要求,三是将损失控制在接受的范围内。平衡“资本、风险、收益”三大目标是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部门最重要的职责,其平衡能力的高低代表着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水平的好坏。
2.《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与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
1988年7月,巴塞尔委员会颁布实施《巴塞尔协议》,该协议突出强调了资本充足率的标准和意义,主要强调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管理。2004年6月,巴塞尔委员会公布了《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新协议将市场风险与操作风险纳入最低资本监管要求之中,并且提供了规范的风险评估技术。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三个支柱即最低资本要求、监督检查以及市场纪律。《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推出,标志着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由以前单纯的信贷风险管理模式转向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并举,信贷资产与非信贷资产并举,组织流程再造与技术手段创新并举的全面风险管理模式。
3.A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现状及问题
A银行作为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实施了信用风险垂直集中管理体制改革,建立了信用风险垂直集中管理组织架构,授信业务全过程管理不断强化,信用风险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但是,由于该行信用风险管理体制改革尚处于起步阶段,信用风险管理机制尚不完善,在实际管理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
3.1信用风险管理流程效率有待提高
由于垂直集中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对于各级信用风险管理部门的权限有严格规定,超出权限的业务必须提交上级管理部门审批,造成审批环节冗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审批效率,不能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做出快速反应,使A银行的市场竞争力受到一定影响,并加大了风险管理成本。
3.2信用风险管理工具有待完善
目前A银行建立了新信用评级体系,采用了新信用评级模型,以客户未来一段时期内违约可能性的大小作为基础来划分客户等级。新评级模型更加突出定性分析,由于定性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因此新评级模型定性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存在一定缺陷。
3.3信贷管理系统功能尚需优化
信贷管理系统是A银行进行信用风险管理的主要系统工具,由于部分功能模块仍需升级完善,系统运行不稳定,业务处理效率受到影响。同时对于基础数据的收集、整理以及分析功能较为薄弱,未建立起客户基础信息及信用评级信息的数据库,与A银行开发的其他信息系统之间资源共享度不高,系统建设的整体性、系统性有待加强。
3.4风险缓释机制不健全
目前A银行主要是采取信用等级分类、授信额度限制等静态管理方式实现对信用风险的管控,信用风险缓释机制尚未建立,不能通过开展信用衍生产品交易实现对信用风险的转移与分散,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信用风险的集中,影响了信用风险的适度释放和信贷资产的优化配置。
3.5信用风险管理人才缺乏
A银行兼具营销与信用风险评估能力的营销人员稀缺,在授信调查及授信申报阶段无法高质量开展工作,申报材料退回补充率较高,影响审批效率。授信审查人员中具有多年银行信审经验的资深审批人员不足,放款审核、贷后管理及资产保全部门均存在人员配备不足现象,信用风险管理部门内部以及对经营单位的业务培训相对不足,难以保证相关人员信用风险管理知识及技能的快速更新。
3.6信用风险管理文化不清晰
A银行初步建立起了系统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但尚未建立起清晰的信用风险管理文化,未在行内形成全员参与信用风险管理的氛围。许多员工对于信用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只是信用风险管理部门的责任。部分信用风险管理岗位人员对风险管理也欠缺深入认识与了解,缺乏做好信用风险管理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4.完善A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4.1提高信用风险管理流程效率
优化审批流程,对于优质客户简化授信审批手续,提高授信审批效率。完善授信审批权力责任制度与激励约束机制,对专职审批人实施授权审批制度,根据专职审批人的专业能力、从业经历、工作业绩、职业道德等综合因素实行差别授权,按期评估差别授权制度执行情况、实施效果,并不断改进,逐步实现授信业务授权审批。调整简化业务资料,增强制度和流程的灵活性、针对性,提高工作效率。
4.2完善信用风险测评工具
要制定信贷系统数据质量管理规章制度,建立并实行完整、严格、一致的数据标准,解决数据录入和数据管理随意性强的问题,确保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全面性。同时加强对新信用评级模型的优化与改进,完善新信用评级体系。通过不断积累新的客户数据,扩大风险评级信息数据库,以便对模型是否准确可靠作出检验和测试。
4.3优化信贷管理支持系统
进一步优化系统使用环境,做好信贷系统流程和显示界面梳理优化工作。规范信贷系统数据录入,做好信贷数据积累,逐步建立客户信息数据库。强化信贷系统日常维护,做好系统缺陷收集整理,跟踪督促系统缺陷的技术处理和优化工作。加快完成信贷报表系统优化升级和推广应用,提高信贷系统统计分析能力。
4.4健全风险缓释机制
A银行应当逐步开展信用衍生产品交易,建立信用风险缓释机制,通过买卖信用衍生产品转移和分散信用风险,促进信用风险在不同金融市场和经济领域的合理配置和分散,避免风险集中,为加强信用风险管理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4.5加强信用风险管理人员培训
强化专业培训,制定年度培训大纲,统筹安排全年各项专业培训;加强信贷政策及措施落实培训,提高信贷政策理解能力和执行力;加强财务分析工具、行业分析工具、信用评级工具等基本信用风险管理工具及信贷组合管理的培训,有效提高风险识别、评估、判断、处置能力;同时着力培养员工的创新能力,强化员工的风险管理技能,增强风险管理意识。
4.6培养健康的信用风险管理文化
首先要树立信用风险管理文化的基本理念。一是平衡风险与收益的理念,二是全面风险管理的理念,三是风险限额管理的理念。其次要推动信用风险管理文化的贯彻执行。一是通过管理者的倡导推进风险管理文化,二是通过管理者与执行者的互动传导风险管理文化,三是通过科学的激励约束机制塑造风险管理文化,四是通过建立长效发展机制不断完善风险管理文化。
A银行应当根据信用风险管理的新发展和《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要求,适应信用风险管理发展趋势,及早针对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框架采取措施,不断完善信用风险垂直集中管理体制,提高信用风险管理水平,增强核心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吕香茹,等.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
[2]杨胜刚.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理论述评.经济学动态,1998,(3):62-66.
[3]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编.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翻译.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第三次修改).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出版,2003.
[4]王一鸣,鄢莉莉.中国银行业从业人员资格认证考试指导用书风险管理科目(第四版).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6,10;2010,6第四版.
[5]王曼怡.金融企业信用风险管理.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
[6]Basel Committee on Banking Supervision.Amendment to the Capital Accord to Incorporated Market Risk.1996.
[7]Basel Committee on Banking Supervision. International Convergence of Capital Measur ement and Capital Standards:A Revised Framework.2006.
1.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及信用风险管理
信用风险是指交易对手信用状况或履约能力的变化造成资产价值损失的风险。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是指商业银行在对面临的信用风险进行识别、计量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措施控制风险,主要包括信用风险识别、信用风险计量、信用风险监测与报告、信用风险控制。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至少有三大目标:一是满足监管资本的硬性要求,二是满足股东资产回报和资本回报要求,三是将损失控制在接受的范围内。平衡“资本、风险、收益”三大目标是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部门最重要的职责,其平衡能力的高低代表着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水平的好坏。
2.《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与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
1988年7月,巴塞尔委员会颁布实施《巴塞尔协议》,该协议突出强调了资本充足率的标准和意义,主要强调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管理。2004年6月,巴塞尔委员会公布了《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新协议将市场风险与操作风险纳入最低资本监管要求之中,并且提供了规范的风险评估技术。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三个支柱即最低资本要求、监督检查以及市场纪律。《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推出,标志着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由以前单纯的信贷风险管理模式转向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并举,信贷资产与非信贷资产并举,组织流程再造与技术手段创新并举的全面风险管理模式。
3.A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现状及问题
A银行作为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实施了信用风险垂直集中管理体制改革,建立了信用风险垂直集中管理组织架构,授信业务全过程管理不断强化,信用风险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但是,由于该行信用风险管理体制改革尚处于起步阶段,信用风险管理机制尚不完善,在实际管理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
3.1信用风险管理流程效率有待提高
由于垂直集中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对于各级信用风险管理部门的权限有严格规定,超出权限的业务必须提交上级管理部门审批,造成审批环节冗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审批效率,不能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做出快速反应,使A银行的市场竞争力受到一定影响,并加大了风险管理成本。
3.2信用风险管理工具有待完善
目前A银行建立了新信用评级体系,采用了新信用评级模型,以客户未来一段时期内违约可能性的大小作为基础来划分客户等级。新评级模型更加突出定性分析,由于定性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因此新评级模型定性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存在一定缺陷。
3.3信贷管理系统功能尚需优化
信贷管理系统是A银行进行信用风险管理的主要系统工具,由于部分功能模块仍需升级完善,系统运行不稳定,业务处理效率受到影响。同时对于基础数据的收集、整理以及分析功能较为薄弱,未建立起客户基础信息及信用评级信息的数据库,与A银行开发的其他信息系统之间资源共享度不高,系统建设的整体性、系统性有待加强。
3.4风险缓释机制不健全
目前A银行主要是采取信用等级分类、授信额度限制等静态管理方式实现对信用风险的管控,信用风险缓释机制尚未建立,不能通过开展信用衍生产品交易实现对信用风险的转移与分散,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信用风险的集中,影响了信用风险的适度释放和信贷资产的优化配置。
3.5信用风险管理人才缺乏
A银行兼具营销与信用风险评估能力的营销人员稀缺,在授信调查及授信申报阶段无法高质量开展工作,申报材料退回补充率较高,影响审批效率。授信审查人员中具有多年银行信审经验的资深审批人员不足,放款审核、贷后管理及资产保全部门均存在人员配备不足现象,信用风险管理部门内部以及对经营单位的业务培训相对不足,难以保证相关人员信用风险管理知识及技能的快速更新。
3.6信用风险管理文化不清晰
A银行初步建立起了系统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但尚未建立起清晰的信用风险管理文化,未在行内形成全员参与信用风险管理的氛围。许多员工对于信用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只是信用风险管理部门的责任。部分信用风险管理岗位人员对风险管理也欠缺深入认识与了解,缺乏做好信用风险管理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4.完善A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4.1提高信用风险管理流程效率
优化审批流程,对于优质客户简化授信审批手续,提高授信审批效率。完善授信审批权力责任制度与激励约束机制,对专职审批人实施授权审批制度,根据专职审批人的专业能力、从业经历、工作业绩、职业道德等综合因素实行差别授权,按期评估差别授权制度执行情况、实施效果,并不断改进,逐步实现授信业务授权审批。调整简化业务资料,增强制度和流程的灵活性、针对性,提高工作效率。
4.2完善信用风险测评工具
要制定信贷系统数据质量管理规章制度,建立并实行完整、严格、一致的数据标准,解决数据录入和数据管理随意性强的问题,确保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全面性。同时加强对新信用评级模型的优化与改进,完善新信用评级体系。通过不断积累新的客户数据,扩大风险评级信息数据库,以便对模型是否准确可靠作出检验和测试。
4.3优化信贷管理支持系统
进一步优化系统使用环境,做好信贷系统流程和显示界面梳理优化工作。规范信贷系统数据录入,做好信贷数据积累,逐步建立客户信息数据库。强化信贷系统日常维护,做好系统缺陷收集整理,跟踪督促系统缺陷的技术处理和优化工作。加快完成信贷报表系统优化升级和推广应用,提高信贷系统统计分析能力。
4.4健全风险缓释机制
A银行应当逐步开展信用衍生产品交易,建立信用风险缓释机制,通过买卖信用衍生产品转移和分散信用风险,促进信用风险在不同金融市场和经济领域的合理配置和分散,避免风险集中,为加强信用风险管理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4.5加强信用风险管理人员培训
强化专业培训,制定年度培训大纲,统筹安排全年各项专业培训;加强信贷政策及措施落实培训,提高信贷政策理解能力和执行力;加强财务分析工具、行业分析工具、信用评级工具等基本信用风险管理工具及信贷组合管理的培训,有效提高风险识别、评估、判断、处置能力;同时着力培养员工的创新能力,强化员工的风险管理技能,增强风险管理意识。
4.6培养健康的信用风险管理文化
首先要树立信用风险管理文化的基本理念。一是平衡风险与收益的理念,二是全面风险管理的理念,三是风险限额管理的理念。其次要推动信用风险管理文化的贯彻执行。一是通过管理者的倡导推进风险管理文化,二是通过管理者与执行者的互动传导风险管理文化,三是通过科学的激励约束机制塑造风险管理文化,四是通过建立长效发展机制不断完善风险管理文化。
A银行应当根据信用风险管理的新发展和《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要求,适应信用风险管理发展趋势,及早针对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框架采取措施,不断完善信用风险垂直集中管理体制,提高信用风险管理水平,增强核心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吕香茹,等.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
[2]杨胜刚.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理论述评.经济学动态,1998,(3):62-66.
[3]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编.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翻译.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第三次修改).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出版,2003.
[4]王一鸣,鄢莉莉.中国银行业从业人员资格认证考试指导用书风险管理科目(第四版).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6,10;2010,6第四版.
[5]王曼怡.金融企业信用风险管理.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
[6]Basel Committee on Banking Supervision.Amendment to the Capital Accord to Incorporated Market Risk.1996.
[7]Basel Committee on Banking Supervision. International Convergence of Capital Measur ement and Capital Standards:A Revised Framework.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