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年前,中央歌剧院首次在中国推出歌剧《图兰朵》,在北京世纪剧院隆重上演,“今夜无人入睡”这首咏叹调就此在中国流传开来。
当时,经过长达半年的艰辛和付出,这部全部由中国人排演的大型歌剧成功上演,赢得了鲜花和掌声。《中国文艺报》《中国日报》《音乐周报》相继发表评论,称赞该剧是“庞大的阵容、精美的制作、辉煌的演出”“具有古代丝绸之路特色的布景、道具、服装以及化妆,增添了该剧的神秘悠远的气氛,色彩也更为绚丽丰富”。《时装》杂志也发表了《“寥廓苍远,大气磅礴”——歌剧(图兰朵)舞台服装欣赏》一文并刊登剧照。首演的成功为剧院带来了荣誉和口碑,也是剧院发展道路上的又一个里程碑。《图兰朵》自1995年在中国首演以来,曾上演多次,如1996年参加了文化部举办的“全国歌剧观摩演出”,获得了唯一的“优秀演出奖”;1998年应台湾方面之邀参加了台北市音乐季。
排演《图兰朵》经历了风风雨雨,在正式投入前已经完成了用意大利语原文演唱的音乐会。1995年,政治气候变暖,迎来了上演《图兰朵》的最佳时机,剧院邀请了时任中央戏剧学院院长的著名导演徐晓钟执导《图兰朵》。徐导认为歌剧《图兰朵》是兼具悲剧性与喜剧性的一部歌剧,其音乐抒情、华丽、恢宏,在舞台表现上应遵循诗化的美学原则,发挥“表现性”和“写意性”的魅力。他同时认为《图兰朵》是普契尼臆想中的“天方夜谭”式的传说,要淡化和疏离中国元素,要把故事从紫禁城挪到丝绸之路上某个东方古国。这样大胆的抉择,虽然给设计带来了困难(出了难题),但也给了我们更大的想象空间和创作的灵活性。
从1995年入夏开始,景、服、化设计人员投入了紧张的案头工作,去北京图书馆、中央戏剧学院资料室、各外国使馆文化处,翻阅世界美术史、建筑史和服装史资料,范围从古代西城高昌(今吐鲁番)、回鹘、龟兹、大夏(今中亚地区、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国)、阿富汗一直到波斯、亚述诸国。在此期间(从6月12日起),我们夜以继日、冥思苦想,做了多个简易模型,画了无数草图。导演前后五次看过设计方案,却没有最终定稿。徐导指出,歌剧的本质是诗的艺术,是写意而不是写实,要有节奏、有意境、有韵律:“俄国戏剧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主张要把化妆音乐会变成真正的戏剧演出(这种化妆布景歌唱式的歌剧现象直到今天还有相当的市场),他反对化妆布景式的歌剧。国外的一些演出,追求华丽的布景,在舞台上堆砌所谓的中国式的楼台亭阁,有明显的商业味道,艺术格调不高。我们要寻找东方和中国的交接点,要淡化中国形象——造型越模糊,象征性就越强,我们要继续努力。”在徐导的引导下,我们茅塞顿开,灵感如同涌泉般源源不绝,脑海里种种栩栩如生的视觉形象纷至沓来。到7月底,经过不断地推敲酝酿,终于定下一个满意的方案。
在确立了歌剧《图兰朵》诗化写意的风格之后,剧组从亚述王国的古迹人首翼牛像得到启示,在舞台上耸立起高达6米的巨大怪兽,它象征力量和智慧,根据剧情变化可以横向移动、变换空间。贯穿舞台的是高达3米的大平台,分上、中、下三层,舞台背景呈现的是茫茫沙漠,沙丘纹路弯婉曲折、有疏有密,与平台层层叠叠、纵横穿插,既有时空地域感,又有线条美。此外,还利用当时先进的现代舞台装置设置了升降台、车台和小转台。
在第一场中,端庄美貌的图兰朵公主犹如天女下凡,在优雅的茉莉花旋律中飘然而至。运用转台,卡拉夫昂首阔步,奋起敲响了决定生死的大锣。在第二场中,老国王在庄严的乐声中自下而上、徐徐上升,登基庆典庄重非凡。纵观舞台,人面怪兽昂首向上腾飞,车台、升降台上下左右移动,小转台的旋转加上群体演员的灵活调度,或聚或散、或方或圆令人目不暇接,达到虚实相生、动静相宜的舞台效果。舞美还运用象征手法,或夸张或变形地在舞台上塑造出大得出奇的月亮、直径超常的铜锣、带有神秘图像的帷幕、金光闪闪的皇家宝座,对戏剧情境的塑造起到了烘托作用。
《图兰朵》的舞台设计努力追求神似与形似的统一、有限空间与无限空间的统一、似与不似的统一以及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的统一,以突破舞台演出物质空间的局限,寻找舞台的心理空间和气氛空间。在人物造型上,导演要求接近西域一带的少数民族形象,人物要质朴凝重,服装不要太华丽,要创造出一种涵盖东方古国气质的综合概念的服装。我们通过分析,理解了导演的意图,在大量翻阅有关资料后,确定东方古国的基本款式是平面的——以宽松肥袖、长袍为特征,要在运动中展示含蓄美,服装上的图案装饰要化繁为简、点到为止。
在具体的人物造型设计上,展现出设计师的卓越创造力。如图兰朵公主,她冷酷高傲,具有典型的东方美貌。第一场设计为宽大水袖、曳地长袍,起翘的云肩,云髻霞帔、头顶翎羽,以浅银灰色的冷色铺以闪亮服饰,塑造出公主冷如冰霜又极具美貌的效果。第二场在宫殿猜谜场上,公主服装款式与前一幕相同。考虑图兰朵公主音域宽广、洪亮,是大号女高音,所以选择高亮度的鹅黄色丝绸面料,加上金光闪亮的装饰,一派雍容华贵,展现出公主居高临下、咄咄逼人的傲慢性格。
卡拉夫,他是典型的鞑靼青年,具有剽悍、刚直、热血沸腾的气质,是落魄失意的王子。他身着蓝灰色粗质地长袍,宽垫肩度袖披风,围着发旧的珠宝腰带,着一双翻毛的长靴。既有流落他乡的落魄的痕迹,又不失昔日王者的尊贵刚硬。
柳儿,她是多情、善良、质朴的女仆,身着青灰色的长袍,围以紫红色的腰带,头披素色裹脸围巾,这些服装的运用塑造出一个朴素、清纯、痴情的女仆形象。
传令官,他是第一个出场的关键人物,必须定位明确,于是为他设计了深紫色丝绒面料的垂身大袍,袍的衣襟边饰以金色花纹,头顶金冠。紫色有神秘感,而金色是达官显人的身份标志,这是从阿塞拜疆服饰演变而来的。幕一开启,在悠扬神秘的音乐声中,传令官手持圣旨宣布公主要招驸马,故事由此开始。
其他,如群体演员的服饰以包头、长袍为主,色彩以暖色的灰赭、土红、棕绿为大基调。而近百人的男女合唱队的服装采用粗制的麻绸面料,加上凝重的褐色、棕灰色调,简洁流畅地组成一个统一而富于变化的庞大整体,以厚实、稳重的基调衬托出公主、卡拉夫和主要角色的动人形象。
歌剧《图兰朵》在整个设计过程中,以浪漫主义的诗意概括,力求虚拟化、写意化,“计白当黑”“一以当十”,景、光、服用粗线条、大色块,运用舞台假定性,寻找一种辉煌的史诗美。以中国文化特有的写意和诗化的美学视野,塑造了一个空灵、飘逸、神秘的空间和遥远的东方古国情调,与普契尼笔下的梦幻神奇般的音乐珠联璧合、浑然一体,使整个歌剧获得巨大的感憾!
20年人生如歌、往事如云,过去的事慢慢地被蒙上历史的尘埃,离我们渐行渐远。新版的《图兰朵》纷纷登台亮相,首演版的《图兰朵》渐渐被遗忘。20年峥嵘岁月稠,回想当年与徐导一起聆听、交谈、探索的日日夜夜,那些经历过的艰辛汗水至今历历在目、难以忘怀,尤其是徐导以大智慧、大手笔把《图兰朵》歌剧演绎成东方丝绸之路上一个美丽的传说,打造了一部感人肺腑、梦幻史诗般的艺术精品,开创了国内首次上演《图兰朵》的先河。徐导站在时代的高度,把《图兰朵》歌剧的爱情故事延展为超越个体爱情的伟大情感,上升到民族与民族之间的仇恨融解的高度,他奏响了“让世界充满爱,让人类永久和平”的主旋律,他所执导的《图兰朵》所贡献的艺术价值和精神意义得以流传至今,即使对当下我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和平发展、共同繁荣”的战略主张也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当时,经过长达半年的艰辛和付出,这部全部由中国人排演的大型歌剧成功上演,赢得了鲜花和掌声。《中国文艺报》《中国日报》《音乐周报》相继发表评论,称赞该剧是“庞大的阵容、精美的制作、辉煌的演出”“具有古代丝绸之路特色的布景、道具、服装以及化妆,增添了该剧的神秘悠远的气氛,色彩也更为绚丽丰富”。《时装》杂志也发表了《“寥廓苍远,大气磅礴”——歌剧(图兰朵)舞台服装欣赏》一文并刊登剧照。首演的成功为剧院带来了荣誉和口碑,也是剧院发展道路上的又一个里程碑。《图兰朵》自1995年在中国首演以来,曾上演多次,如1996年参加了文化部举办的“全国歌剧观摩演出”,获得了唯一的“优秀演出奖”;1998年应台湾方面之邀参加了台北市音乐季。
排演《图兰朵》经历了风风雨雨,在正式投入前已经完成了用意大利语原文演唱的音乐会。1995年,政治气候变暖,迎来了上演《图兰朵》的最佳时机,剧院邀请了时任中央戏剧学院院长的著名导演徐晓钟执导《图兰朵》。徐导认为歌剧《图兰朵》是兼具悲剧性与喜剧性的一部歌剧,其音乐抒情、华丽、恢宏,在舞台表现上应遵循诗化的美学原则,发挥“表现性”和“写意性”的魅力。他同时认为《图兰朵》是普契尼臆想中的“天方夜谭”式的传说,要淡化和疏离中国元素,要把故事从紫禁城挪到丝绸之路上某个东方古国。这样大胆的抉择,虽然给设计带来了困难(出了难题),但也给了我们更大的想象空间和创作的灵活性。
从1995年入夏开始,景、服、化设计人员投入了紧张的案头工作,去北京图书馆、中央戏剧学院资料室、各外国使馆文化处,翻阅世界美术史、建筑史和服装史资料,范围从古代西城高昌(今吐鲁番)、回鹘、龟兹、大夏(今中亚地区、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国)、阿富汗一直到波斯、亚述诸国。在此期间(从6月12日起),我们夜以继日、冥思苦想,做了多个简易模型,画了无数草图。导演前后五次看过设计方案,却没有最终定稿。徐导指出,歌剧的本质是诗的艺术,是写意而不是写实,要有节奏、有意境、有韵律:“俄国戏剧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主张要把化妆音乐会变成真正的戏剧演出(这种化妆布景歌唱式的歌剧现象直到今天还有相当的市场),他反对化妆布景式的歌剧。国外的一些演出,追求华丽的布景,在舞台上堆砌所谓的中国式的楼台亭阁,有明显的商业味道,艺术格调不高。我们要寻找东方和中国的交接点,要淡化中国形象——造型越模糊,象征性就越强,我们要继续努力。”在徐导的引导下,我们茅塞顿开,灵感如同涌泉般源源不绝,脑海里种种栩栩如生的视觉形象纷至沓来。到7月底,经过不断地推敲酝酿,终于定下一个满意的方案。
在确立了歌剧《图兰朵》诗化写意的风格之后,剧组从亚述王国的古迹人首翼牛像得到启示,在舞台上耸立起高达6米的巨大怪兽,它象征力量和智慧,根据剧情变化可以横向移动、变换空间。贯穿舞台的是高达3米的大平台,分上、中、下三层,舞台背景呈现的是茫茫沙漠,沙丘纹路弯婉曲折、有疏有密,与平台层层叠叠、纵横穿插,既有时空地域感,又有线条美。此外,还利用当时先进的现代舞台装置设置了升降台、车台和小转台。
在第一场中,端庄美貌的图兰朵公主犹如天女下凡,在优雅的茉莉花旋律中飘然而至。运用转台,卡拉夫昂首阔步,奋起敲响了决定生死的大锣。在第二场中,老国王在庄严的乐声中自下而上、徐徐上升,登基庆典庄重非凡。纵观舞台,人面怪兽昂首向上腾飞,车台、升降台上下左右移动,小转台的旋转加上群体演员的灵活调度,或聚或散、或方或圆令人目不暇接,达到虚实相生、动静相宜的舞台效果。舞美还运用象征手法,或夸张或变形地在舞台上塑造出大得出奇的月亮、直径超常的铜锣、带有神秘图像的帷幕、金光闪闪的皇家宝座,对戏剧情境的塑造起到了烘托作用。
《图兰朵》的舞台设计努力追求神似与形似的统一、有限空间与无限空间的统一、似与不似的统一以及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的统一,以突破舞台演出物质空间的局限,寻找舞台的心理空间和气氛空间。在人物造型上,导演要求接近西域一带的少数民族形象,人物要质朴凝重,服装不要太华丽,要创造出一种涵盖东方古国气质的综合概念的服装。我们通过分析,理解了导演的意图,在大量翻阅有关资料后,确定东方古国的基本款式是平面的——以宽松肥袖、长袍为特征,要在运动中展示含蓄美,服装上的图案装饰要化繁为简、点到为止。
在具体的人物造型设计上,展现出设计师的卓越创造力。如图兰朵公主,她冷酷高傲,具有典型的东方美貌。第一场设计为宽大水袖、曳地长袍,起翘的云肩,云髻霞帔、头顶翎羽,以浅银灰色的冷色铺以闪亮服饰,塑造出公主冷如冰霜又极具美貌的效果。第二场在宫殿猜谜场上,公主服装款式与前一幕相同。考虑图兰朵公主音域宽广、洪亮,是大号女高音,所以选择高亮度的鹅黄色丝绸面料,加上金光闪亮的装饰,一派雍容华贵,展现出公主居高临下、咄咄逼人的傲慢性格。
卡拉夫,他是典型的鞑靼青年,具有剽悍、刚直、热血沸腾的气质,是落魄失意的王子。他身着蓝灰色粗质地长袍,宽垫肩度袖披风,围着发旧的珠宝腰带,着一双翻毛的长靴。既有流落他乡的落魄的痕迹,又不失昔日王者的尊贵刚硬。
柳儿,她是多情、善良、质朴的女仆,身着青灰色的长袍,围以紫红色的腰带,头披素色裹脸围巾,这些服装的运用塑造出一个朴素、清纯、痴情的女仆形象。
传令官,他是第一个出场的关键人物,必须定位明确,于是为他设计了深紫色丝绒面料的垂身大袍,袍的衣襟边饰以金色花纹,头顶金冠。紫色有神秘感,而金色是达官显人的身份标志,这是从阿塞拜疆服饰演变而来的。幕一开启,在悠扬神秘的音乐声中,传令官手持圣旨宣布公主要招驸马,故事由此开始。
其他,如群体演员的服饰以包头、长袍为主,色彩以暖色的灰赭、土红、棕绿为大基调。而近百人的男女合唱队的服装采用粗制的麻绸面料,加上凝重的褐色、棕灰色调,简洁流畅地组成一个统一而富于变化的庞大整体,以厚实、稳重的基调衬托出公主、卡拉夫和主要角色的动人形象。
歌剧《图兰朵》在整个设计过程中,以浪漫主义的诗意概括,力求虚拟化、写意化,“计白当黑”“一以当十”,景、光、服用粗线条、大色块,运用舞台假定性,寻找一种辉煌的史诗美。以中国文化特有的写意和诗化的美学视野,塑造了一个空灵、飘逸、神秘的空间和遥远的东方古国情调,与普契尼笔下的梦幻神奇般的音乐珠联璧合、浑然一体,使整个歌剧获得巨大的感憾!
20年人生如歌、往事如云,过去的事慢慢地被蒙上历史的尘埃,离我们渐行渐远。新版的《图兰朵》纷纷登台亮相,首演版的《图兰朵》渐渐被遗忘。20年峥嵘岁月稠,回想当年与徐导一起聆听、交谈、探索的日日夜夜,那些经历过的艰辛汗水至今历历在目、难以忘怀,尤其是徐导以大智慧、大手笔把《图兰朵》歌剧演绎成东方丝绸之路上一个美丽的传说,打造了一部感人肺腑、梦幻史诗般的艺术精品,开创了国内首次上演《图兰朵》的先河。徐导站在时代的高度,把《图兰朵》歌剧的爱情故事延展为超越个体爱情的伟大情感,上升到民族与民族之间的仇恨融解的高度,他奏响了“让世界充满爱,让人类永久和平”的主旋律,他所执导的《图兰朵》所贡献的艺术价值和精神意义得以流传至今,即使对当下我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和平发展、共同繁荣”的战略主张也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