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是教师教学的核心任务。教师教的高兴、学生学的愉快是师生的共同心声。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是教学永远的主题,学生的数学活动的高参与率是高效课堂的重要保障,是教师永恒的追求。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活动;参与率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益友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的机会。”由此可见,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是教师教学的核心任务。教师如何才能更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参与教学活动,现就这个问题,谈谈我的看法。
一、尊重与信任
俄国著名作家托尔斯泰曾说:“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结合起来,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这句话就意味着教师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实施尊重教育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他们的内在潜能。所以教师要想达到自己的教学目的,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参与率,教师就必须要爱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具有个性的学习个体,教师通过和蔼的态度、温柔的表情、友善的行为等方式,将尊重与信任传递给学生,学生一定会受到感染,激发他们内在的学习动力。教师要相信学生,创设各种适合他们的学习情境,给他们参与的机会,相信他们通过不懈的努力,一定会收获学习的硕果。教师只有这样做,才能让学生的学习动力得到最充分的发挥。俗话说:“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学生才能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来回报老师,教师才会收获一个动力十足的课堂。
教师要想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教师就把他们当作学习的合作伙伴,当作自己课堂的“小主人”,这种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一定会产生一个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常言说“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因此,教师要尊重个体差异,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依据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分层教学,因材施教,这样才能够引领每一个学生成为“动态”课堂中的一分子。
二、理解和合作
学生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合作,对学生在认知、情感、自信等方面产生会产生积极地影响。学生之间通过合作学习,他们会在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情感态度等方面都會得到提升。学生们在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下,他们在学习知识时,相互理解,平等对待,会有一种减压的感觉、会有一种自信的产生,这些都会大大地增加他们参与数学活动的欲望,进而他们动手操作的次数会明显增多,最终促成学习成绩的提升。学生间的合作学习,会让学生主体作用增强,学生不再面对教师学习,而是面对同学学习,互助、互动、讨论、交流。学生的学习任务由过去的单独转向群体,这都会有效地提升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也因此得以充分的发挥。
学生间的理解与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学习内在动机的增强。学生在共同活动中必须做到互相帮助,互相督促,体现出我为他人,他人为我的意识。例如:在展示成果时,规定每个小组只交一份共同完成的任务。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学生需要互相讨论、交流,反复纠正,集中小组成员的认知。由于讨论、交流,差生可随时质疑,小组成员可以及时地解决,共同完成预期的学习目标。通过合作学习,使组内的每一个学生都树立起“组荣我荣”、“组耻我耻”的集体意识,增强了学生为集体利益而努力学习的强烈愿望。合作学习依照学生的特长,责任分工,这又给每一个学生提供了展现自己的机会。学生通过相互交流,彼此尊重,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
三、鼓励与肯定
学习在不好的学生也渴望老师的鼓励与肯定。学生被教师认可,会大大地激发他们在学习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产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内在动力。作为教师每时每刻都在关注自己的学生,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进行及时的表扬。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夏丐尊曾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所以要想达到所有的学生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就必须对他们赋予鼓励、肯定的“爱”。
数学活动的参与率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学困生的参与。而他们大部分都是在心理上存在自卑感,他们需要得到老师的鼓励与肯定,鉴于这种实际情况,我们做老师的要用真诚,使他们体验到老师对他们的关爱。激起他们对学习的激情。教师要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表扬,使学困生树立坚定的学习信念。老师要善于利用他们的长处,给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和条件,让他们获得不断成功的经验。如:给他们一些简单的活动任务等,让他们去不断尝试,体验努力后的成功喜悦,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当他们取得成绩时,及时表扬。失败时,多鼓励他们,来增强他们的参与数学活动的信念。
总之,教师教的高兴、学生学的愉快是师生的共同心声。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是教学永远的主题,学生的数学活动的高参与率是高效课堂的重要保障,是教师永永恒的追求。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活动;参与率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益友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的机会。”由此可见,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是教师教学的核心任务。教师如何才能更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参与教学活动,现就这个问题,谈谈我的看法。
一、尊重与信任
俄国著名作家托尔斯泰曾说:“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结合起来,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这句话就意味着教师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实施尊重教育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他们的内在潜能。所以教师要想达到自己的教学目的,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参与率,教师就必须要爱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具有个性的学习个体,教师通过和蔼的态度、温柔的表情、友善的行为等方式,将尊重与信任传递给学生,学生一定会受到感染,激发他们内在的学习动力。教师要相信学生,创设各种适合他们的学习情境,给他们参与的机会,相信他们通过不懈的努力,一定会收获学习的硕果。教师只有这样做,才能让学生的学习动力得到最充分的发挥。俗话说:“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学生才能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来回报老师,教师才会收获一个动力十足的课堂。
教师要想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教师就把他们当作学习的合作伙伴,当作自己课堂的“小主人”,这种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一定会产生一个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常言说“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因此,教师要尊重个体差异,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依据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分层教学,因材施教,这样才能够引领每一个学生成为“动态”课堂中的一分子。
二、理解和合作
学生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合作,对学生在认知、情感、自信等方面产生会产生积极地影响。学生之间通过合作学习,他们会在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情感态度等方面都會得到提升。学生们在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下,他们在学习知识时,相互理解,平等对待,会有一种减压的感觉、会有一种自信的产生,这些都会大大地增加他们参与数学活动的欲望,进而他们动手操作的次数会明显增多,最终促成学习成绩的提升。学生间的合作学习,会让学生主体作用增强,学生不再面对教师学习,而是面对同学学习,互助、互动、讨论、交流。学生的学习任务由过去的单独转向群体,这都会有效地提升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也因此得以充分的发挥。
学生间的理解与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学习内在动机的增强。学生在共同活动中必须做到互相帮助,互相督促,体现出我为他人,他人为我的意识。例如:在展示成果时,规定每个小组只交一份共同完成的任务。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学生需要互相讨论、交流,反复纠正,集中小组成员的认知。由于讨论、交流,差生可随时质疑,小组成员可以及时地解决,共同完成预期的学习目标。通过合作学习,使组内的每一个学生都树立起“组荣我荣”、“组耻我耻”的集体意识,增强了学生为集体利益而努力学习的强烈愿望。合作学习依照学生的特长,责任分工,这又给每一个学生提供了展现自己的机会。学生通过相互交流,彼此尊重,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
三、鼓励与肯定
学习在不好的学生也渴望老师的鼓励与肯定。学生被教师认可,会大大地激发他们在学习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产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内在动力。作为教师每时每刻都在关注自己的学生,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进行及时的表扬。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夏丐尊曾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所以要想达到所有的学生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就必须对他们赋予鼓励、肯定的“爱”。
数学活动的参与率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学困生的参与。而他们大部分都是在心理上存在自卑感,他们需要得到老师的鼓励与肯定,鉴于这种实际情况,我们做老师的要用真诚,使他们体验到老师对他们的关爱。激起他们对学习的激情。教师要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表扬,使学困生树立坚定的学习信念。老师要善于利用他们的长处,给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和条件,让他们获得不断成功的经验。如:给他们一些简单的活动任务等,让他们去不断尝试,体验努力后的成功喜悦,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当他们取得成绩时,及时表扬。失败时,多鼓励他们,来增强他们的参与数学活动的信念。
总之,教师教的高兴、学生学的愉快是师生的共同心声。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是教学永远的主题,学生的数学活动的高参与率是高效课堂的重要保障,是教师永永恒的追求。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